五十多岁临危受命
五十多岁临危受命
艾柯卡被解雇的事一公开,其他行业的许多公司,包括国际纸业公司、洛克希德公司等都同他进行了接触。包括纽约大学在内的三四家大学的商学院,都希望他去任教务长。
其中有的工作是很有吸引力的,然而他没有去考虑。他大半生都在汽车行业工作,也只想待在这个行业。
54岁是个尴尬的年龄,退休还为时过早,换行另起炉灶又年龄太大。而且,汽车的一切已成为艾柯卡血液的一部分。
也有一家汽车公司请过艾柯卡。法国雷诺公司想聘他做全球汽车顾问。但艾柯卡觉得自己不是做顾问的料。他习惯于做实事,喜欢有具体的职责,在行业的前端创新干成是荣誉,失败了甘愿受惩罚。
艾柯卡被解雇以后,外界一直传他将要去克莱斯勒公司。他闲着没有事,而克莱斯勒公司正逢艰难,所以人们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必然的。艾柯卡的朋友、佛罗里达州前州长克劳德·柯克提议他和克莱斯勒公司的两位董事迪尔沃思和沃伦在纽约共进午餐。
迪尔沃思管理克莱斯勒家族的财政,沃伦是华尔街一名律师,同克莱斯勒公司有35年的来往。艾柯卡接受了邀请。
这只是一种非正式的相互认识的聚会,话题也较广泛。迪尔沃思和沃伦向艾柯卡说明,他们的谈话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谈话中他们对汽车业表示关切,特别是对克莱斯勒公司。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次谈话是试探性的,更多的是应酬而不是正式邀聘。
与此同时,艾柯卡保持了同乔治·贝内特的联系。他发现乔治是自己在福特公司董事会里唯一的真正朋友。乔治除了为福特公司服务以外,还是休莱特—帕卡德公司董事会成员。
富有才干的比尔·休莱特是休莱特—帕卡德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又是克莱斯勒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知道艾柯卡是乔治的朋友,他们在讨论艾柯卡时,乔治把艾柯卡在福特公司作出过的贡献都如实地告诉了他。
过了几天,艾柯卡接到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约翰·里卡多的电话。里卡多和迪尔沃思邀请他在离亨利的复兴中心不远的庞哈特雷恩饭店聚一次,讨论艾柯卡去克莱斯勒公司的可能性。
双方对这次聚会尽量保守秘密。艾柯卡开着车从饭店的边门进去。此事甚至连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吉恩·卡菲罗都不知道。里卡多和卡菲罗之间的不和全世界都知道。
迪尔沃思和里卡多两人在同艾柯卡见面中都含糊其词。“我们想改变一下局面。”里卡多说,“因为情况不妙。”
这就是他们要说的全部内容!他们想聘请艾柯卡,但又不把话说明白。这样含糊其词不行,艾柯卡就单刀直入:“我们今天来这儿到底要谈些什么?”
“关于聘你的事,”里卡多说,“你对回到汽车行业工作有兴趣吗?”
艾柯卡对里卡多说:“我不能糊里糊涂地去。我需要知道情况到底坏到何种程度,公司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流动资金有多少,明年的执行计划是什么,计划生产的产品如何,特别是你们自己是不是对完成计划有信心。”
后来的两次会议在底特律市郊的希尔顿饭店举行。里卡多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图景,但艾柯卡认为这种局面一年之内是可以改变过来的。
他发现,克莱斯勒公司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连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都不掌握公司的确切情况。他们只知道克莱斯勒公司在流血,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而艾柯卡很快就感觉到了,公司是在大出血。
那年秋天,克莱斯勒的邀请是一桩好事,但又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艾柯卡同他们会面后回家和玛丽谈起此事。她激动地说:“除了汽车这一行,干别的你都不会愉快的。而且你又不太年轻,不能每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一定要给混账亨利一点颜色看看,让他永远忘不了。”
他还同两个女儿议论此事,她们的态度是:“只要能给你带来愉快,你就干吧!”
剩下的问题就是克莱斯勒公司是否雇得起艾柯卡———不单是指经济而言,艾柯卡要的是自主权。到了这般年龄,他再也不想在别人手下干活,他觉得第二把手已经当得太长了。如果要到克莱斯勒公司,他必须得在一两年内当上第一把手,否则就告吹!
这就是他去克莱斯勒公司的谈判条件。这不仅仅是从亨利那里得来的经验,他需要完全不受干扰地扭转公司的局面。艾柯卡知道他的办事方式和他们不一样,除非他有全权把自己的一套经营管理方法付诸实践,否则去克莱斯勒公司将给他带来极大的挫折。
艾柯卡原来以为,里卡多是想让他担任总经理兼首席业务官,他自己任董事长和首席行政官。当艾柯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时,他发现估计错了。
里卡多说:“注意,我在这个位置上不会待许久。这里只有一个头儿。如果你来,这个头儿将是你。否则,我们就不必费那么多事进行这些会面了。”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艾柯卡先担任总经理,1980年1月1日开始任董事长兼首席行政官。结果,里卡多没有等到商定的时间,提前几个月辞职了,于是艾柯卡在1979年9月成了克莱斯勒公司的老板。
里卡多为挽救公司而牺牲自己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他知道自己无力左右公司的局面。虽然艾柯卡的就任意味着他那个时代的结束,他还是尽一切力量使接班工作顺利进行。
艾柯卡11月份去克莱斯勒公司工作的消息一经公布,震动了福特公司。一般情况下,谁要是被解雇,就拿着养老金不声不响地去佛罗里达州住,从此销声匿迹。而艾柯卡连底特律都未出,亨利肯定不会好受。
被亨利解雇后,艾柯卡本来可以从福特公司得到150万美元的离职金。但是按福特公司的合同规定,如果他在其他汽车公司找到了工作,福特公司就不能支付这笔钱。
“不要担心,”里卡多对艾柯卡说,“我们付给你。”
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基本年薪为36万美元,加上不断增加的分红,每年总收入达到100多万美元。艾柯卡知道克莱斯勒公司的境况根本付不起这个数目的薪酬,因此他对公司的委员会说,他只要拿在福特公司时的年薪就行了。
不幸的是,里卡多当时的薪水才34万美元。这就有点难办了,因为艾柯卡是总经理,而里卡多是董事长啊!艾柯卡挣钱比他多看来不合适。公司董事会决定马上给里卡多增加2万美元年薪,把他们俩的工资拉平。
艾柯卡对得到一份高薪从来感到很泰然。他并不挥霍,但是他很重视高薪,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成就。
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时候,几乎没有注意到克莱斯勒公司的存在。他们所注视的,除了通用公司还是通用公司,从来不把克莱斯勒放在眼里。甚至在估价本公司和对手竞争成绩优劣的业务月报表上,也从来没有把克莱斯勒公司产品销售情况列上。
但艾柯卡清楚,克莱斯勒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以及辉煌的过去。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力量一直要比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强。他以为这是因为克莱斯勒公司有个工程技术学院的缘故。艾柯卡多次向亨利建议,福特公司也应建立一个工程技术学院,但亨利不同意。
在过去几年里,福特公司曾经挖走了克莱斯勒公司一些最棒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在福特公司进入了最高层。
汽车工业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沃尔特·克莱斯勒。他是发动机、变速器、机件的革新者,并白手起家创建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他1940年逝世的时候,克莱斯勒公司已超过了福特公司,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而名列第二,它占有25%的国内市场。
艾柯卡接受克莱斯勒公司时的心愿是希望再度实现那个目标:占有25%的国内市场并击败福特。
艾柯卡知道,虽然克莱斯勒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它仍然保持了设计和工程技术革新上的优良传统,使人可以信赖。
他早就了解到,公司20世纪30年代期间首先找到了汽车防震的办法。公司的工程师还发明了高压发动机、化油器和空气过滤器。在汽车工业中克莱斯勒公司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是最先进的。
克莱斯勒公司无疑有着值得自豪的过去,艾柯卡也相信它会有一个自豪的未来。它有着一支稳固的汽车商队伍,工程技术人员更是首屈一指。问题只是他们缺少生产名牌汽车的资源。
艾柯卡对自己的能力也充满信心,他不仅熟悉而且精通汽车行业。他从心底里认为,在今后短短的一两年内,克莱斯勒公司将会生机勃勃。
但是事与愿违,外面的形势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们先是遭到伊朗危机,接着又是能源危机。
在1978年,还没有人想到第二年春天伊朗将会发生动乱,而汽油价格会成倍增长。接着,50年来最严重的大萧条来临了。
这一切都发生在艾柯卡和克莱斯勒公司签约后的几个月。他怀疑是不是命运之神在跟他开玩笑。艾柯卡后来认为,也许福特公司开除他,就是对他的某种警告。那时他的离职正是时候,一切还没有崩溃,但现在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
当艾柯卡为克莱斯勒这份新工作签约时,他想象不出汽车业的景况会如此糟糕,而且克莱斯勒公司的困难要比艾柯卡意料的多得多。他本该急流勇退,却不合时宜地出山了。艾柯卡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他一直是这样: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决不轻易放弃!
当然,这种做法未必是最好的。现在回想起来,艾柯卡不得不承认,在克莱斯勒公司,他有好几次就像站在悬崖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