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乐队组织结构
第一节 民族乐队的组织
1.什么是民族乐队
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乐器的演奏员混合组编,专门进行民族器乐曲演奏和民乐伴奏的组织,称为民族乐队。它的民族乐器组成一般有笙、管、笛、唢呐、琵琶、扬琴、古筝、二胡、中胡、高胡、板胡、大提琴、贝司、锣、鼓、钹等。
另外由于它们组成的规模大小不等和它们所演奏的作品不同,民族乐队还可分为各种不同的小型齐奏、重奏、小合奏乐队以及中、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与歌剧、舞剧乐队。
2.民族乐队的组织规模
民族乐队的组织规模大小不等,相差极大,有5人或6人组成的小乐队,即笙、管、笛、锣、鼓、钹合奏演出;有60人到70人组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象中央广播民乐团,在演出时常常有70人左右的演奏员登台演出。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或者重要的大型演出,还要扩增到80人左右。
我国的中、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其内部还可分为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打击乐组、拉弦乐组四部分,从整个中、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配、音量平衡以及音乐表现来讲,每组里的乐器演奏人员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小型民乐队的乐器组成比较自由,无一定界限。他们演奏的民族器乐曲目有我国的古曲、民间器乐曲、创作民族器乐曲和外国名曲,比如《将军令》、《小放驴》、《瑶族舞曲》以及被改编成大型民族管弦乐曲的世界名曲《卡门》序曲、《火鸟组曲》等。
3.齐奏乐队的组织
由同一种乐器,对同一首旋律音调,同时进行的群体演奏称作齐奏。
齐奏的人数一般至少要6到8名,为齐奏伴奏的演奏员也要2到3名,齐奏队员加伴奏队员形成齐奏乐队。比如二胡齐奏《赛马》,一般二胡演奏员需8名,也就是说8把二胡齐奏,伴奏有1架扬琴和2个木鱼,在舞台上演出时往往形成齐奏乐器在中央,伴奏在左侧的席座图形。
这是一种在音乐会上很受欢迎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常常出现,舞台上一群人整齐统一,步调一致的拉奏、吹奏、弹奏,给人以一种和谐、活泼和气势感,上面讲的二胡齐奏《赛马》乐曲,本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但是在一些歌舞团的音乐会上,经常作为齐奏来演出,很受欢迎。
另外在舞台上或影视屏幕上,还可以看到其他形式的器乐齐奏,比如:蒙古族马头琴齐奏民间乐曲《秀英》,苗族芦笙齐奏民间乐曲《讨花带调》,哈萨克冬不拉齐奏民间乐曲《温柔》等。
此外,在音乐会上还可以见到笛子齐奏、唢呐齐奏、琵琶齐奏等,一般都是业余文艺工作者组织的演出,他们还经常奏一些社会上的流行歌曲,也常常获得良好效果。
4.重奏乐队的组织
由2件、3件、4件、5件等乐器演奏的重奏作品,分别称作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奏,演奏重奏作品的乐队叫作重奏乐队。重奏乐队对每个重奏演奏员来讲,要求比较高,比如要求每个演奏员必须能够很好地演奏重奏作品的各种复杂的复调对位声部,另外要求每个演奏员必须有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以及良好的演奏技巧。只有这样,重奏乐队才能在无指挥的情况下,默契配合,来完成作品所要表现的意图。
目前我国的重奏作品,大致可分为4类,即古曲、民间乐曲、改编作品与创作作品类,所使用的乐器类型,也比较广泛,比如:
古曲重奏曲有琴、箫二重奏《花欢乐》,二胡、箫二重奏《薰风曲》等。
民间乐曲有笛子二重奏《蝶双飞》,《顶嘴》,笙、笛二重奏《欢乐歌》,《花六板》,四胡二重奏《探花》等。
改编作品有古筝、高胡、扬琴三重奏《新疆之春》,《春天来了》等。
创作作品有:二胡、琵琶、扬琴、古筝和阮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等。
重奏乐队的演出,一般几件乐器位于舞台中央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外表美观,乐队发音宏亮。重奏作品本身即为室内乐作品,作为一个好的室内乐作品,无论写作上,还是演奏上都有很大难度,因为一个作曲家的新思想、新技法,一般都要通过他的室内乐作品来进行试验和获得效果。
5.什么是小合奏乐队
专门演奏小型器乐合奏曲的乐队称为小合奏乐队。目前我国的民间演奏以及舞台演出中的小型合奏器乐曲种类繁多,特色各异,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以民族吹管乐器为主体的吹打音乐类和以民族拉弦乐器、弹拨乐器为主体的丝竹音乐类。吹打乐包括下列各乐种:陕西鼓乐、山西鼓乐、山东鼓乐、潮州锣鼓、四川闹年鼓乐、四川十番锣鼓、苏南十番锣鼓、浙东锣鼓、辽南鼓吹、泉州笼吹、河北吹歌、闽西南十班、福州十番等,它们的演奏音响刚强,风格粗犷,富有威武雄壮的气氛和热烈的情绪。丝竹乐包括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乐、福建南曲指谱乐、河南曲子板头曲、内蒙二人台牌子曲、四川扬琴牌子曲、山东碰八板、北方弦索等乐种,它们的演奏活泼婉转、悠扬明朗,尤其是广东音乐,它的演奏不但流传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还远涉重洋,传播到了东南亚、大洋洲、美洲等华侨聚居的广大地区。
6.什么是大型民族管弦乐队
由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打击乐组及拉弦乐组4个部分组成,专门演奏大型民族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目前,我国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有中央民族乐团、中央广播民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以及部分省市的大型民乐团等,是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借鉴国外交响乐团的组织形式,配合我国的一些专业作曲家所写的大型民族器乐作品而成立的大型专业组织,它也如同外国大交响乐团一样,不但可表现历史的、战争的、故事的以及爱情的各种题材,而且也可以通过演奏我国不同乐种的民族器乐曲来表现我国的民间民俗,有时我国的作曲家也把一些外国的交响曲拿来,经过改编,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同样有较好的效果。由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丰富表现力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技巧演奏,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的演出,都受到观众们的普遍欢迎。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在70人左右,其中吹管乐组包括唢呐8人、笛子4人、笙4人、管子2人和洞箫1人;弹拨乐器组包括有琵琶4人、中阮4人、大阮2人、扬琴2人、古筝2人和三弦1人;拉弦乐器组包括高胡8人、二胡10人、中胡5人、板胡1人、大提琴6人和贝大提琴4人;打击乐器组有6人组成,使用的民族打击乐器包括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等。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乐队在排练演出时,可适当地增减演奏员。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排练和演出席位安排,一般将弱音的拉弦乐器和拨弦乐器排在舞台的前面靠近观众,将强声的吹管乐器排在中间和偏后一些的席位,打击乐器排列在最后席位,这样的席位安排容易获得整个乐队的音量平衡和音色统一,也便于指挥家的指挥和各演奏员的配合。
第二节 西洋乐队的组织
1.什么是西洋管弦乐队
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
2.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
在中、大型的西洋管弦乐队中,一般有4个部分组成。
(1)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英国管等乐器。
(2)铜管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乐器。
(3)打击乐组:包括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铃鼓、三角铁、木琴、钟琴、响板、钹、锣、管钟等乐器。
(4)弦乐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钢琴等乐器。
根据各组乐器的不同配置,管弦乐队又可分别称作四管编制,三管编制,双管编制的中、大型乐队,以及单管编制的小型乐队。
以上分类主要根据木管组的变化来讲,比如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木管组,长笛2人,双簧管2人,单簧管2人,大管2人。同类乐器成双的配置,故称作双管编制,同样,成单、成三,成四的配置,则称作单管,三管、四管的乐队编制。
当然,由于编制的不同,其它组也要有所变化。编制的人员配备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可视实际情况有所增减,但一般出入不大,因为这是通过世界各国管弦乐队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编制规律,弦乐组的配置和下表不同或过多或过少都将破坏乐队的整体效果。过少,使乐队显得干枯、无弹性、音响单薄;过多,将使乐队浑浓,丧失色调透明度。木管组各乐器都有其强烈的个性,不但各自具备不同的音色,而且都起着独挡一面的作用,少一支木管乐器将丢掉一份音色。铜管组从配器的角度来看,就其音量来说2支圆号等于1支小号,或1支长号,或1支大号,它的配备比例失调,将使整个乐队的音量平衡受到破坏,降低整个乐队的表现力。
从管弦乐队内部4个组的人员配备比例来讲,它们分别占乐队总人数的比例为:木管组占15%,铜管组占15%,打击乐与竖琴等占10%,弦乐组占60%。
3.管弦乐队形成与发展
管弦乐队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从17世纪说起。在17世纪以前,乐器基本上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与劳动中,如狩猎,战争,庆典祀祭,集合娱乐等场合。到了17世纪便形成了最原始的管弦乐队,它通常包括维奥尔琴,长笛,双簧管,木管号,长号,鼓和羽管键琴的集合演奏,无一定之规。
到了18世纪,由于乐器性能有所改进,小提琴替代维奥尔琴而加入管弦乐队;羽管键琴或管风琴采用数字低音演奏;曼海姆乐派首先把单簧管引入管弦乐队。这样便形成了管弦乐队的雏型。
在18世纪至19世纪,海顿和贝多芬在管弦乐队的应用上已基本完善了小、中型编制的管弦乐队。比如海顿所用管弦乐队,包括木管8人,铜管4人,定音鼓1人,弦乐若干约30人左右,去掉了羽管键琴的数字低音演奏。贝多芬所使用乐队包括,木管10人,铜管7人,定音鼓1人,弦乐若干,约50人左右。这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19世纪,柏辽兹,瓦格纳等人的作品,在管弦乐队的应用上,将编制扩大到了3管,4管并加入了踏板竖琴。
到了19世纪末,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常用完善的有时是扩充的庞大3管,4管编制管弦乐队,来完成他们丰富多彩、奇异壮丽的交响乐作品。20世纪初,理查·施特劳斯,马勒将乐队发展为扩充4管,5管最大规模编制。以后的作曲家们,则又有了恢复使用小型管弦乐队的现象。综观以上,管弦乐队的形成与变化,基本上是沿着从小逐渐增大的脉络发展的。
在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据说由乾隆皇帝所建,当时因乐器和演奏员有缺,于是乾隆皇帝下旨,用昂贵的象牙做了一支长笛,叫宫里的太监穿起宫廷乐服,戴上假胡须进行演奏。
然后是解放前上海的“工部局交响乐团”,全由外国演奏员组成,指挥由意大利的指挥家帕器担任,他们的高水平演出,给我国交响事业、以及老一辈的音乐家们带来了重大影响。
而我国真正的管弦乐队的发展,却是在“五·四”以后,在老一辈的音乐家肖友梅、黄自、冼星海等人努力下,解放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以及全体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努力奋斗,才使我国的现在,有了好多水平不等的各种类型管弦乐队。
4.管弦乐队各组的功能
从整个木管组在管弦乐队中的表现功能来讲,由于它的幅度变化较小,所以适合于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与田园式的意境。就演奏上来讲,长笛和单簧管反应比较敏感、灵巧,富于柔韧性,擅长于演奏快速的经过句、琶音、分解和弦等,双簧管、大管灵活性稍差,更适合演奏较慢的歌唱性旋律。
各类乐器都有首席演奏员,比如:首席长笛、首席单簧管、首席双簧管、首席大管,他们在乐队中演奏技术较好,常常在管弦乐队中担任独奏、重奏、协奏或复协奏以及木管四重奏等任务。比如:小提琴与单簧管的对位声部与乐队的协奏,大提琴与长笛的对位声部与乐队的协奏等,另外,由于在总谱上首席演奏员的声部常写在同类乐器的第一声部位置,从乐曲演奏上讲,技巧性强,难度大,所以有时候也常常用第一演奏的称呼,比如,第一长笛、第一双簧管、第一单簧管、第一大管。
整个木管组有一个声部长,负责声部排练。铜管组的整体音色比较统一,当它们在管弦乐队中进行合奏时,如音区合适将长于表现一种气势磅礴,胜利凯旋,英勇斗争的光辉形象。在乐队的高潮和爆发点部位往往离不开铜管乐器组演奏,当他们利用中低音区暗淡、浑厚的音色演奏时,非常适合表达一些悲壮、葬礼的情绪。
在演奏中,小号较灵活,擅长奏歌唱性旋律、进行曲节奏性音调以及灵活、快速的片段;圆号、长号,灵活性稍差,擅长演奏稍慢性质的音乐。另外这一组还有特殊的功能,比如圆号的堵塞音,小号的弱音器,长号的滑奏,都将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一组里也分别有首席小号、首席圆号、首席长号,有时按第一小号、第一圆号、第一长号来称呼,首席演奏员将担负本组内第一演奏任务。
整个铜管组也有声部长,担任分部训练。打击乐器组,这一组是整个管弦乐队的重要部分,它的功能是增强整个乐队的节奏性,增大乐队气势,制造高潮。由于它有无音高的特殊音响,所以还有助于构成一定的场面意境,或模拟某种特殊音响效果,如雷声、雨声、钟声等,这一组里以定音鼓演奏员担任声部长。
弦乐器组有着统一的、优美的、最接近人声的音色,它在乐队的功能上一般多演奏最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它是整个管弦乐队的基础,在演奏的瞬间它的合奏可达到力度变化的极弱到极强进行,它的各种技巧演奏可表现任何情绪变化,色彩变幻,以及形象特征。尤其是小提琴声部,它是管弦乐队的“灵魂”,在演奏中一般分作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进行演奏,有时为了某种音乐需要,第一、二小提琴齐奏。当第一小提琴演奏高把位旋律时,为了和声里和弦的排列,第二小提琴低八度重复第一小提琴好象包腔奏;或者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参加和声织体演奏。
另外整个弦乐组都有弱音器奏,泛音奏,滑奏,弓杆奏,拨奏等特殊手段,制造乐队中特殊效果。这组里的首席演奏员分别称第一小提琴首席,第二小提琴首席,中提琴首席,大提琴首席,贝大提琴首席,这里第一小提琴首席同时又是整个管弦乐队的副指挥,有时可代替乐队指挥进行乐队排练。
这些首席有时独奏,有时和其他组首席演奏复调声部,有时他们一起在大乐队中演奏四重奏。这里每个首席都是声部长,他除带领自己声部排练外,另外还得标记统一的弓法和指法,尤其是在近现代的管弦乐作品中,作曲家把整组里每个声部都细分为2部到3部的声部进行,整个弦乐组分成15部、16部演奏来表现某些特定情景,这就更加需要首席们——声部长们去组织本声部精心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