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运粮草
木牛流马运粮草
228年,诸葛亮率军进行第三次北伐,占领了原魏国据守的武都,即今甘肃成县西北。阴平,即今甘肃文县二郡,并将其正式划入蜀汉的版图。此次虽没打到关中,却也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231年,诸葛亮又组织了第四次北伐。
经过3年的战争实践,诸葛亮已经总结了不少对敌斗争的经验,这次北伐,他就改变了往日围城攻坚的战术。
这次,诸葛亮充分汲取了前几次军事行动的教训,把粮草运输当作首要任务进行认真组织,委派曾一同受刘备遗诏辅政的大臣李严负责督运军粮,并根据山地运粮困难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种被称为“木牛”的运粮独轮车。
这次北伐,诸葛亮遇到了多年的劲敌,曹魏方面的统帅,曾受遗诏辅政的司马懿。
与诸葛亮对抗了3年的曹魏大司马曹真,体力不支,重病在卧。曹真是一位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指挥将领,曹魏智囊人物桓范曾称赞说:“曹子丹佳人。”
可见他并非无能将领。曹真的重病不起,对诸葛亮北伐倒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曹魏政权派来接替曹真的是个平庸之辈,对诸葛亮的取胜倒多了一分把握。
但是魏明帝也不傻,他任命接替曹真位置的是比曹真更厉害的司马懿。司马懿军事上运筹帷幄,机谋应变自如。此人深识兵法,且有谋略,稳而不躁,沉于思考。他曾镇守荆州以御东吴,因关中统帅曹真患病,他就被曹睿调往长安代替曹真,统率张郃、费耀、戴凌、郭淮4员大将在西线抵抗蜀军。
两军在陇西相遇,诸葛亮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先避开敌方之主力,攻击驻守上都,即今甘肃天水之魏军,从而大获全胜,使守卫上都的费耀、戴凌逃回城中,不敢再战。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攻上都,即率主力从祁山前去救援,但他深知诸葛亮厉害,兵至而不战,只在险要地方下寨据守,不出战。
诸葛亮每日派将出阵,高声叫骂,故意羞辱司马懿,以此激他率军出战,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仍按兵不动,置之不理。
于是,胆识过人的诸葛亮又改用诱敌之计,佯装退兵,司马懿前见蜀军退走,派人打听虚实后就率军尾随而进,仍不急不躁,决不主动与蜀军正面交锋。
司马懿的举动遭到了他手下部将们的戏弄和嘲笑,加上诸葛亮又经常派部将士兵向魏军挑战,甚至辱骂,这使魏军将士怒气冲天,不堪忍受。
他们多次请战,但主帅司马懿就是不允许,于是他们议论开了:“还未交战就不敢出战,将军畏敌如虎,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讥笑?”
这些议论日益增多,终于,司马懿稳不住了,于是决定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等的就是司马懿的急躁,早已布下伏兵,只等司马懿往里钻。
这一仗把曹魏军队杀得大败,使司马懿再也不敢与诸葛亮交战了。
此后,两军相持近6个月之久,诸葛亮又因粮草供应不济,只得再次退兵。
司马懿以为这下可该出击蜀军了,就派大将张郃率兵追杀,谁知追到木门谷,即今甘肃天水西南又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大败魏军,魏军追兵反而成了溃军。
诸葛亮撤回汉中后,严厉惩治了督运军粮不力的老将李严,并决定暂缓北伐,休整内政,鼓励农商,发展生产,让国力重新恢复起来,以便作好充分准备,再次北伐。
234年,已50多岁的诸葛亮决定再次率军北伐。由于3年的准备,他已将大量的粮草囤积在斜谷口,以备军用。
在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他亲率10万大军从陕南出发,这一次他不再西出陇地,而是直插陕西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即今陕西峡山南。
这次魏军统帅仍是司马懿。当两军在渭水边对峙扎营后,司马懿故技重演,坚壁据守,就是不出战,而诸葛亮却希望早早决战,不宜久拖。
为此,诸葛亮用尽所有的手段,甚至派人送了一套妇人服饰给司马懿,嘲笑他们妇人一样胆小。但司马懿已吃过诸葛亮的亏,即使受辱,也忍住不战。为掩人耳目,他还假说决战需奏准皇上,使众人不敢再非议他。
司马懿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始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10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
为了解决军粮以便继续北伐,诸葛亮劝农讲武,令军在当地屯田,供应驻军粮草。
一日,长史杨仪报告说:“如今粮米都存在剑阁,人力牛马搬运不方便,怎么办呢?”
诸葛亮笑道:“我已运筹谋划很久了。把以前所积存下来的木料,加上在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拿去教人制造木牛流马,非常方便。这些‘牛马’全都不用饮水,可昼夜运输,非常轻便。”
众人听了很是惊奇,道:“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听说什么木牛流马的事。不知丞相有什么妙法,能造出这般神奇之物?”
诸葛亮说:“我已经下令让人依照图样制作,还未完工。我现在先把木牛流马的原理,尺寸方圆、长短窄阔写下来,你们大家来看一下。”
众人大喜。诸葛亮便在一张纸上写下,拿给众将观看。
众将看了一遍,都拜服了,说道:“丞相真是神人啊!”
过了几天,木牛流马造好了,竟像活的一样,上山下岭,都十分方便。众军见了,真是无不欢喜。
诸葛亮命令右将军高翔带1000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达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军之用。
却说司马懿正在愁闷,忽然哨马来报告说:“蜀军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
司马懿大惊道:“我之所以坚守而不出战,正是因为蜀军粮草接济不上,而等待他们自入绝境。如今他们使用这种办法,肯定是要长久作战之计,不打算退兵了。这可怎么办?”
于是急忙叫来张虎等二将吩咐道:“你们到斜谷小路边埋伏,等蜀军赶木牛流马过来,你们就从他后面杀出,抢他三五匹便回来。”二将领令而去。
夜间,魏军突然袭击蜀军的运粮队。蜀军措手不及,丢下几匹木牛流马。张虎等甚是欢喜,驱回本营寨。
司马懿一看,果然和真的一样,高兴地说:“他会用这种东西,难道我就不会用吗?”
于是下令,找来100多个能工巧匠,当着他的面把木牛流马拆开,吩咐他们依照尺寸,去造出一模一样的木牛流马来。
不到半个月,魏军竟造出了2000多只,和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果然相同,也能够奔走。于是,司马懿便命令镇远将军岑威带领1000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去搬运粮草,来回不断,魏营军士,无不欢喜。
却说高翔回来见诸葛亮,说魏军把木牛流马各抢去了五六只。诸葛亮笑道:“我正是要他抢去。我只是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不久却要得到他军中的许多资助呢?”
众将问道:“丞相怎么知道?”
诸葛亮说:“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一定会让人照样去做,那时我又有别的计策对付他。”
几天后,有人来报说:“魏兵也会造木牛流马,用来往陇西运粮草。”
诸葛亮大喜,说道:“不出我所料。”
便叫来王平吩咐说:“你带1000士兵,扮成魏人,夜里偷偷越过北原,只对人说是巡粮军,混入敌人的运粮军中,把他们都杀散,把木牛流马赶回,直奔过北原来,这里一定会有魏兵赶到,你们便将牛马的舌头转过来,牛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只管丢下牛马就走。魏兵赶到,牵拽不动,也扛抬不走。我们再有兵到,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过来,长驱大行,魏兵必然会疑心我们都是神怪,而不敢再追。”王平受计而去。
诸葛亮接着又吩咐张嶷道:“你带上500军,都扮成了神兵,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要作出各种怪异之状:一手举绣旗,一手拿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着烟火之物,埋伏在山边,等木牛流马来到时,就放起烟火一起拥出,赶牛马而行。魏人看见,一定认为是神鬼,不敢再追赶。”张嶷受计带兵走了。
诸葛亮又唤魏延、姜维吩咐道:“你二人一同带上一万士兵,到北原寨口去接应木牛流马。”二人遵令而去。
魏将岑威带军驱木牛流马载运粮草,正行之间,忽报前面有巡粮兵。岑威令人前去哨探,果然是魏兵,于是便放心地前进,两军合成一路。
突然间喊声大震,蜀兵就在本队里杀起来,大呼:“蜀中大将王平在此!”
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杀死一大半。岑威领败兵抵抗,被王平一刀斩了,其他人都溃散而逃。王平引军驱木牛流马而回。
魏军败兵飞奔报告北原营寨。大将郭淮听说军粮被劫,急忙带兵来救。王平叫蜀兵扭转木牛流马舌头,全部丢弃在道上,边战边退。
郭淮叫魏兵且不去追,只把木牛流马赶回去,却哪里驱得动?郭淮心中疑惑,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忽然鼓角震天,喊声四面而起,有两路兵杀来,正是魏延和姜维。
王平又带兵杀回,三路夹攻,郭淮大败而走。王平令军士将牛马舌头又扭转过来,驱赶而行。
郭淮远远望见,刚想回兵再追,却见山后烟云突出,一队神兵拥出,个个手执旗剑,行态怪异,拥护木牛流马,如风而去。郭淮见状大惊道:“这必是神助啊!”魏兵无不惊畏,不敢再追。
诸葛亮率兵欲在祁山久驻,便命蜀军与当地魏民一起种粮,军一分,民两分,并不侵犯,魏民都安居乐业。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对他父亲说:“蜀军劫去我们许多粮米,现在又命令蜀军和我们魏民一起在渭水边上屯田,打算长驻,这样下去实在是国家的大患。父亲为什么不跟诸葛亮约个时间大战一场,以决出雌雄呢?”
司马懿道:“我奉旨坚守,不能轻举妄动。”
正议论间,忽报蜀将魏延前来骂阵,司马懿只是不出战。魏延骂了半天,最后只得回寨。
诸葛亮见司马懿不肯出兵,便密令马岱造木栅,在营中挖深沟,放了许多干柴和引火之物。周围山上,用柴草虚搭了许多窝铺,里外都埋下地雷。
置备停当,诸葛亮又对马岱密嘱道:“要将葫芦谷后路切断,在谷中暗伏兵,若司马懿赶到,让他进谷,然后就把地雷和干柴一起放起火来。”马岱领令而去。
诸葛亮又令一班军士白天举着七星旗在谷中,夜晚设七星灯在山上,作为暗号。
接着唤魏延道:“你带上500军士到魏寨讨战,务必要让司马懿出战,但你不必取胜,只可诈败,司马懿一定会来追赶,你便往七星旗处而走,若是夜间,就往亮七星灯的地方去,要引司马懿进葫芦谷,到时我自有擒他之计。”魏延受计,带兵而去。
诸葛亮又叫高翔吩咐说:“你将木牛流马分二三十或四五十为一群,装上米粮,在山路上往来行走,如果被魏军抢了去,那就是你的功劳。”高翔领计而去。
诸葛亮将驻扎在祁山的队伍都一一分派出去了,只留下屯田兵,对他们吩咐道:“如果其他兵来战,你们只许假装打败,但要是司马懿亲自来了,你们才可以合力去攻打渭南,截断他的归路。”
诸葛亮分拨已定,自己带上一军来到靠近上方谷的地方安下营寨。
夏侯惠、夏侯和二人进寨报告司马懿说:“眼下,蜀军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作久驻之计。要不趁早除掉他们,纵令他们安居时间长了,根深蒂固,就更难以动摇了。”
司马懿道:“这一定又是诸葛亮之计。”
夏侯二人道:“都督要是这般疑虑,敌寇何时才能被消灭?我兄弟二人要奋力去决一死战,以报效国家。”
司马懿说:“既然这样,你二人可分头出战。”
于是命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带5000兵去剿寇,自己则坐观回音。
夏侯惠、夏侯和带兵两路,正行之间,撞见蜀军赶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便一起杀将过去,蜀军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全被魏兵抢获。
第二天,魏军又抓到蜀兵人马100多个,全部押往大寨,司马懿向蜀兵审问诸葛亮虚实,然后便都放了回去。
诸葛亮令高翔假装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夏侯和等不时地去截杀,半月之间,魏军连胜几仗,司马懿心中欢喜。
一日,又抓到几十个蜀兵,司马懿问诸葛亮在哪里,蜀兵答道:“丞相不在祁山大寨,在上方谷西边安营,令每日运粮屯往谷中。”
司马懿便叫来众将下令道:“你们明日可合力齐攻祁山大寨,我亲自引兵去接应。”众将领令,各准备出兵。
司马师道:“父亲为何反要攻敌人后方呢?”
司马懿道:“祁山乃是蜀人的根据地,若见我军攻打它,肯定都回来救它,这时我便去取上方谷,烧掉他的粮草,让他首尾不应,必然大败。”
司马师拜服。司马懿便发兵起行,令张虎等在后面救应。
诸葛亮在山上,望见魏军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顾后盼,料他肯定是来取祁山大寨,便密传众将:“若是司马懿亲自来了,你们就去攻魏寨,夺了渭南。”
魏兵都奔祁山大寨而来,蜀军从四下里一起呐喊奔出,虚作救应之势。
司马懿见蜀军都去救祁山寨,便带两个儿子和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来,忽见一队魏兵杀到,魏延纵马上前一看,正是司马懿。
魏延大喝道:“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来战,不上三个回合,魏延拨马便走,司马懿随后跟来。
魏延望七星旗处而走。司马懿见只有魏延一将,军马也少,便放心地追击,司马昭、司马师相随左右,一齐攻杀。
魏延带500军都退进了上方谷。司马懿追到谷口,先令人进去哨探。
回报说谷中并没有伏兵,山上全是草房。
司马懿道:“这里肯定是囤积粮草的地方。”于是大驱兵马,全部进入谷中。
司马懿这时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经不见了,心中不由犯疑,对两个儿子道:“倘若有兵截断谷口,那可怎么办?”话音未落,只听喊声大震,从山上一齐抛下火把来,烧断了谷口,魏兵无路可逃。
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起突出,草房里干柴都着了,一时间火势冲天。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跳下马抱住两个儿子大哭道:“我父子3人都要死在这里了!”
正哭着,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天,一声霹雳,大雨倾盆。于是满谷的大火,全被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道:“不趁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立即引兵奋力杀出,张虎等也带兵前来接应,与司马懿合在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军夺去,郭淮等正在浮桥上与蜀军接战,司马懿带兵杀到,蜀军退去。司马懿烧断浮桥,占据北岸。
在祁山攻打蜀寨的魏兵听说司马懿大败,丢了渭南营寨,军心大乱,急退时,四面蜀军冲杀而来,魏军十伤八九,死者无数,残余的都奔过渭水逃生去了。
诸葛亮在山上看见魏延引司马懿入谷,一霎间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这次必死,没想到大雨从天而降,火不能着,使司马父子死里逃生。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原来,上方谷位于两山之间,谷口很小,像个葫芦,并且谷内地势很低,空气潮湿,不易流动。
所以当大火在谷内突起时,气温立刻剧增,水分蒸发,升上空中,与高空中的冷空气相遇,便形成了云,而干柴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又极易使水汽凝结,使得大雨突降。
与此同时而起的狂风和漫天的黑雾,则是由于谷内外空气冷热温差较大所产生的对流气体造成的,火势越大,空气流动也越剧烈,也就更加快了云层降雨。
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上方谷这一独特的地势环境,如果是换个地方,他们恐怕早就被诸葛亮的大火烧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