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万里长城

修建万里长城

嬴政在统一六国后,极其渴望自己的帝业能够永世长存,自己可以长命百岁,享受这世间少有的繁华与尊贵。他笃信鬼神,害怕自己的帝业会被他人夺走。胡人在边疆的连续作乱已经令嬴政不胜其烦,在听卢生“亡秦者胡也”这样一说就更加坚定了击退胡人的决心。

事实上,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那时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做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因此,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

后来,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各个诸侯国便开始相继修筑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的同时,也是为了防御匈奴,秦、赵、燕都分别在自己的北部边境建造长城,其中赵国的长城长达1300多里,也就是650千米。

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千米至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嬴政统一六国后,北方的胡人也开始了势力的扩张。胡人原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在蒙古高原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在大秦的边疆,胡人烧杀抢掠,给边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嬴政知道这件事后,也颇为愤怒。只是他认为时机还未成熟,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抵抗。就在此时,方士卢生从海上出使回来,报告关于鬼神的事,并进呈据说是抄录来的神仙图书,上面画着“亡秦者胡也”几个字。

自从有了“亡秦者胡也”的谶言,秦始皇就再也不能忍受了,他下定决心要对匈奴进行抵抗。可是就在蒙恬击退了胡人之后,嬴政依然放心不下。

为了安全起见,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将原来的秦长城、燕长城、赵长城连接起来防止边患。

而今,这条长城西起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

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古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

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边防工程之一。

它充分显现出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整个长城顺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蜿蜒起伏,气势雄伟,用土、土石和沙石混筑而成。险峻之处建有城堡,每相隔一段距离设有关卡。整个工程充分显示出秦王朝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工程学上的卓越成就。

万里长城建造完工,蒙恬依然率领他的30万大军驻守边地,保卫着大秦的江山。万里长城,有力地防御了当时北方胡人的进攻。从此之后,秦朝与匈奴之间十几年没有发生战争。长城的建造保卫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长城在抵御胡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的融合。

长城的修筑尽可能地利用了自然的地形和障碍。它蜿蜒于崇山峻岭的山脊之上,几乎一半的秦长城都位于山坡的顶上,北侧挖掘形成一个个险峻的障碍。

假如碰到的是地势险峻的台地,长城也会偶尔整个地消失。长城跨度的五分之一是根本没有墙体的,而是在山谷间天然形成的狭窄入口处散布一些战略要点和要塞,否则会对敌人的侵袭茫然无觉。

但既然长城的本质就是防御墙,修筑长城所需的土是从它前边挖掘的壕沟中取的,挖沟取土再筑起城墙,挖出的壕沟对任何企图入侵者来说就形成了额外的一道屏障。

长城的修筑大部分是靠夯土的层层夯筑,这是根据流行于南方的、原理相同的田陇修筑技术而来,不过后者规模要小得多。南方地区往往用泥土垒砌成稻田田陇,长城的基本修筑技术与之相同。

然而,在一些需要额外加固的地方,比如接近河流或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修筑长城的材料还包括大小石块,以便于加固长城,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在那里,士兵们长时间地站岗放哨。假如认为应该加强警备,那么,长城的修筑就会更多地使用石头而不是泥土。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上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筑见称。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线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长城被始皇帝视为大秦的骄傲,却被秦国百姓视为罪大恶极的暴政。长城的修建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始皇帝下令修建长城之后,官府到处征用民工,但凡男丁,有了劳动能力都要被始皇帝的下属拉去修长城,坐牢的囚犯就更不用说了,首当其冲。他们被发往长城,没日没夜地干活,不知累死了多少人。

秦始皇绝想不到,他能阻止胡人的干扰,却无法化解萧蔷之祸。统治者往往以为抵御外辱比安抚百姓更重要,可事实上百姓安定才会有力量和精神去抵抗外来侵略,统治者最应该做的就是聚拢人心。

事实证明,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最终也没有保住始皇帝的万世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