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星
精力旺盛、充满奋斗精神的雅科布·贝采里乌斯,在1834年面临着他意想不到的生命转折期。
那年盛夏,斯德哥尔摩发生了流行性霍乱,贝采里乌斯被推选为防疫委员会的会长。由于工作的劳累,加以整天都同死人等悲伤事件接触,精神也受到很大的刺激,很快就把他折磨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特别是他还患有神经痛和消化不良等疾病,竟使他对科学研究也失去了兴致。
他本人也对自己的突然变化感到惊讶。这时,他隐约感到需要有个家庭了。过去许多亲友都劝过他,说人到晚年时仍孤独一人,会对生活失去乐趣的,心情会变得消沉低落的。但是,当时他正一个心思地搞科学研究,这些话他根本没有听进去。现在,在他心灰意懒的时候,倒觉得朋友们的忠告真有几分道理了。他征求几位朋友的意见,大家都认为,现在成家也为时不晚,鼓励他早日开始幸福的家庭生活。
于是贝采里乌斯下定了决心,要建立一个家庭。但是,跟谁结婚呢?他一生中最熟悉的一个女人,就是他的实验助手安娜·布朗克。这个蓝眼睛淡黄色头发的漂亮女人,从1817年起,就做他的实验助手。她不仅在科研事业上帮助他,而且还是他十分投机的交谈者。她十分善解人意,用她女性所特有的温柔和娓娓动听的话语,为他排忧解难,帮助他度过繁重而紧张的工作之余的孤寂时间。她对科学的爱好以及工作中的专心,也颇得贝采里乌斯的赏识。由于安娜的努力,实验室总是一尘不染,井然有序。她一直默默地爱着贝采里乌斯。但是,长期对婚恋毫无兴趣的贝采里乌斯,一直把她当做好助手来看待,仅此而已,因此,这个温柔典雅的女人对这位科学家的爱情始终是单相思的。
因此,当贝采里乌斯决心要成家时,便舍近求远地拜访了波比乌斯家,向那家的长女求了婚。当即订了婚约,于1835年12月完婚,此时的新郎已56岁。这一年,贝采里乌斯双喜临门:除了喜结良缘外,还获得了瑞典国王授予他男爵称号的荣誉。此后,他作为这个幸福家庭的男主人,又度过了13年平静而安适的晚年生活,于1848年8月7日逝世。
在雅科布·贝采里乌斯度过的69年潜心化学研究的一生中,无论成果的数量还是深度,都是同一时代化学家所难以比拟的。关于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粗略地浏览一下他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年谱,便可清晰地发现他在化学研究领域驰骋的闪光足迹。
电流的化学作用 | 1802 |
铈的氧化物的发现 | 1803 |
化合定律的实验确证 | 1807—1812 |
酒精灯的发明 | 1808 |
化学教科书的出版 | 1808 |
化学命名法的发现 | 1811 |
锑化合物的合成 | 1812 |
二硫化碳的研制 | 1813 |
原子量表的发表 | 1814 |
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分析 | 1814 |
有机化合物的定比定律 | 1814 |
电化学的二元论的提出 | 1814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确定 | 1814 |
根据化学组成对矿物的分类 | 1815 |
原子量的测定 | 1817 |
硒的发现 | 1817 |
水的组成的确定 | 1820 |
吹管分析法的发明 | 1820 |
《物理和化学发展年报》的编辑出版 | 1821—1848 |
矿泉分析 | 1822 |
单质硅的分离 | 1823 |
用氟化氢进行矿物分析 | 1823 |
单质锆的分离 | 1824 |
钽 | 1824 |
单质钛的分离 | 1825 |
钍 | 1828 |
铂和铂的化合物的研究 | 1828 |
同分异构理论的提出 | 1830 |
钒 | 1831 |
碲化合物的研究 | 1832 |
催化理论的提出 | 1835 |
同素异性体的发现 | 1841 |
把贝采里乌斯的上述科学成果略加分类,便可发现他在下列化学领域里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分析化学领域。他细致而准确地分析了许多化合物,并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同时,建立了诸如用氟化氢分析矿物的方法。
理论化学领域。他验证和发表了原子学说,研究了物质的化学结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贝采里乌斯的二元论,把电学引进了化学。
无机化学领域。他研究、发现并分离了一系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比如,他发现了钍、铈和硒,还把硅、锆、钛等分离为单质。
有机化学领域。他提出了同分异构理论和催化理论,发现了同素异性体。
化学教育领域。他著述了数卷化学教科书,这些著作作为化学的经典教材的样板而受到后人的普遍重视;他首创了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后世创造并规范了化学语言;作为伟大的化学教育家,贝采里乌斯的实验室,曾一度成为青年化学家向往的圣地,他为国外培养了诸如米学里、维勒等著名化学家,他是当时青年化学家最尊崇的导师,他普及化学教育,恩泽西方,桃李满天下。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化学家,在69年的生命旅程中,在如此众多领域做出如此杰出的贡献是十分罕见。当人们翻开任何一部化学史书,便会立即发现雅科布·贝采里乌斯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犹如闪烁在遥远北方天际的明星,令人爱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