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生命
宋红岩
女人到了四十以后,就注重化妆,她们几乎每天都在注意自己的脸是否渐老;自己的身材是否渐胖。有时还不耻下问地向显得比较年轻的同龄人探讨"青春"的秘诀。除了孩子,美容化妆和健身是她们的主要话题。一切都是为了延长自己的青春做最后的挣扎。尽管如此,还是不快活。丰富的物质生活,满足不了她们的精神需求。她们一会将自己寄托在某个教门中;一会又投向某一爱好里,就像秋天落叶飘来飘去,无一定数。她们情绪时好时坏,自我嘲解为:更年期。"更年期"过后她们还是不快活。总认为生活没意思。无所事事,不知怎样打发日子。她们害怕变老;害怕退休;害怕孤独。
我很小时,就发现这种现象。我想:她们是没事可做,我想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将自己置身在一个领域中,用不断追求和探索去避免那可怕的"更年期"。待到今天,我似乎要到了"更年期"的年龄,可我感到的是时间的危急,我还有许多计划,许多事情要做。我时常进入摄影的创作中;书籍的海洋中,和愉快的工作中。尽管也有一阵阵的不愉快,我会像擦拭机器的油腻一样,磨去污垢继续运转。久而久之,我发现,人的身体如同一部机器,需要时常清理和调整。外表的光滑和内部的结构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似乎也理解了一些人的烦恼。她们进入到一个误区,认为年轻就是一切。其实生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实在意义。年龄只是一个数据,有人能把握好全过程,达到人生的成熟,有人则只是年龄的累计。生命的活力并非是靠单纯躯壳运动。精神才是支撑生命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那些有精神追求的人,祈盼着时间慢一点,长一些,她们提前设想着自己每一个年龄段的成就和感受。不断树立着生命的里程碑。她们不想让自己白白在这世上走一回。活出质量,活出意义。女科学家和艺术家绝对没有打发日子的烦恼,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居里夫人的一生是以发明创造度过的,直到她的弥留之际,仍然遗憾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我曾看到冰心老人的专题片,她已活到百岁,仍然觉得时间不够。她还想做事。七十高龄的女指挥家郑小英总是像年轻人一样,全身心投入在音乐中,没有丝毫年龄负担。最近,我看了一位女作家的散文《二百岁的宣言》,她的最后的愿望就是企冀一句话:这个小老太婆,是个可爱的人。而且终身守望着,一生坚持着。就是要在生命行将结束时,赢得人们"心的点头"。一位作家能用一生的命,换取一句话,体现其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女人,想做"一位好老太婆"有什么难的?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现实,不再与"年轻"争风斗艳,心平气和进入中年、老年,踏踏实实做好母亲、外婆;老大姐、老太婆。到了归根复命之际,达不到"可爱"的程度,只要没有"讨厌"二字也算对得起家人和朋友。
不能只为"年轻"生存。生死是生命的轮回。其实人一生下来就面对死亡。只不过时间的问题。生存本身也是发展的过程,我们应使每一个阶段都饱满起来。让我们从40岁开始重新设计自己,60岁又是一个起点去挖掘生命的潜在能力。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那时,我们会说:我们永远拥有"年轻"。时间太少,生命太短。如果我们能在生命最高峰时期,获得自身最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那我们还怕面对"年轻"吗?要化妆的不单纯是躯壳,更重要的是生命。
有一句古老的话还要在这里重复:今天就要作好明天的事。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不要错过大好时光,珍惜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
阿们!感谢主赐给我们的生灵,我们应该更丰赡地活出女性的性别内涵和人格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