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动物的“生存法则”

在西非的科特迪瓦,有一片1600多平方千米古老而富饶的森林,是西非众多原生物种的避难所。这片森林中,生活着一群黑猩猩。它们比其它动物更多地使用工具,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说起来真有些神奇——在黑猩猩的社会里,社会组织管理非常严格。

首先,它们各占地盘——一群黑猩猩大致守卫10平方千米的领土,每天行走大约4千米,寻找食物,并防止其他黑猩猩群体入侵。为此,雄猩猩用树做鼓来传递信息,让整个群体都明白彼此的叫声。该走哪条路。当然,这奠定了雄猩猩在群体中的领导地位。雌猩猩要在一个群体里度过它们的一生,而一般的雄猩猩到11岁的时候就要“离家出走”。

其次,黑猩猩的生活也非常有趣。它们每天大约花6个小时寻找食物。它们有丰富的食谱——树叶、水果、昆虫、蜂蜜,甚至菌类都是它们爱吃的东西。它们特别喜欢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水果,还会把水果放到溪水里清洗干净,再嚼成为一个果肉球,长时间地从中吸取精华。极其强壮的上肢,使猩猩成了一个伟大的攀登家,由此可以采摘新鲜的树叶和水果。

更有趣的是,黑猩猩还吃坚果。尽管采集到的坚果极其坚硬,仅用牙齿难以咬开。但它们把坚果放在树根的孔里,用特别挑选的石块可以熟练地在一分钟之内敲开两个坚果。这只有西非的黑猩猩具备这种能力,而学会这个本领需用10多年的时间。2岁的小猩猩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已经敲开的坚果。5岁的时候,黑猩猩就开始学习“自己动手”,直到6岁以后才逐渐有力气成功地敲开坚果。有时黑猩猩敲坚果,会持续几个小时。这是从小训练的结果。

黑猩猩用石头敲开最硬的坚果当夜晚来临的时候,黑猩猩就在树上睡觉,而且每天晚上都在一个新的地方为自己搭一张床——只要两分钟。太阳升起之前,黑猩猩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吃早饭,蚂蚁是一道美味。它们把木棍插进蚁穴中,让愤怒的蚂蚁攻击木棍,然后将木棍取出,吃掉攀附在上面的蚂蚁。

黑猩猩会使用木棍除了人类之外,这里的黑猩猩比任何其他动物制造的工具都多——达到19种!最令人惊讶的是一种它能制做类似海绵的工具——把树叶压碎成球状,放进积水的树洞里,然后拿出来放在嘴里吸干。黑猩猩的休息时间很有规律,特别是中午天气热的时候,就美美地睡上一觉。

其实,不单是黑猩猩如此——动物世界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生存法则”:地域观念、生存训练、群体意识和等级制度。

首先,一起去动物世界,了解它们的“地域观念”吧。

大到麝牛,小到旅鼠,从天上飞的鸟到地上跑的狐狸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只不过边界并不是靠“重兵把守”,而是靠自己去维护。如果有同类来侵犯,就会引起一场战争——虽然没有炮火连天,刀光剑影,却也会打得难解难分,直到有一方认输为止。虽然,它们的边界并没有国界那样威严和明显,但也是清清楚楚存在着的。狐狸和狼群通常用撒尿来圈定自己的边界,而北极麝牛则把自己浓密的分泌物涂在草上来标明自己的势力范围。旅鼠的活动范围较小,但也有明确的地域观念——除了大迁移之外,从不到其它的码头去觅食。

其次,动物的“生存训练”更让人佩服。

我们知道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类。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这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鹰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照平等的原则——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它吃。这样,瘦弱的小鹰会因吃不到食物而饿死,强壮的则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家族愈来愈强,最终成为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

第三,动物的“群体意识”也让我们叹服。

驯鹿与黑猩猩一样,小到蚂蚁、蜜蜂,大到大象、鲸,都过着组织严密的集体生活。例如北极驯鹿就深知群体的重要,因为只有组成大群才能威慑天敌——一旦分散,就易被狼群“分而食之”。同样,北极狼也过着配合默契的群体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捕获到足够的猎物。麝牛从不单独行动,总是三五只或十几只成一群,一旦狼群来犯,就地围成圆阵,将弱小者包在其中,怒目而视,常能使凶恶的敌人望而生畏,无计可施。鲸虽然活动的范围极大,但也总是集体行动,“边走边唱”,彼此保持紧密的联系。鸟类更是如此,北极燕鸥常常组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不管是狐狸还是狗熊,只要胆敢来犯,就群起而攻之。即使剽悍的北极熊,看到这样的阵势,也得三思而后行。

当麝牛意识到危险来临,立刻围成圆阵。

当然,与人类社会不同,动物群体间很少严重对抗。即使偶有发生,也往往“点到为止”——只要一方认输,冲突就宣告结束,从不穷追猛打,赶尽杀绝。只有蚂蚁是例外——它们之间的战争往往能造成大量伤亡,乃至全军覆没。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物世界的“等级制度”。

具有明显等级制度的动物是狼群。每一群体都是以一头最强壮的雄狼为首领,组成一个父系氏族。头狼不仅负责组织和指挥打猎,而且也独占与雌狼交配的权利。打到猎物之后,先由它来享用,接着是它所钟爱的雌狼,然后是哺育幼仔的雌狼和小狼,最后才轮到其它的雄狼和雌狼。当然,首领的地位是不稳固的,更不是终身制,经常受到其它雄狼的挑战。“胜者为王”——一旦被打败,原来的头领和它钟爱的雌狼就降为“二等公民”,往往孤苦伶仃,直到死去。

三头成年北极狼正在教训一头不听话的幼崽

生活在海里的海象和鲸鱼,也都是明显的父系社会,并且都是“一夫多妻”。而北极狐狸则有点像是母系社会的“一妻多夫”。麝牛的情况则复杂一些——虽然在前面领路的总是一头雄牛,但是在跋涉苔原及牧地的时候,实际领袖通常是一头怀了胎的老雌牛。除此之外,麝牛还有一奇怪现象:许多雄牛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自己的领袖。但个别不受欢迎的雄牛,没有一个小组肯接受它,只好孤零零地在草原上乱逛。这与爱斯基摩人惩罚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办法差不多。

这些法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例如,群体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类社会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人类社会最辉煌的业绩和最伟大的成就都是靠群体完成的,单人独户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这种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是人类社会极具光辉的一面,但同时也可能变成极其可怕的东西——群体间的相互仇视、怨恨和敌对往往会导致很大的悲剧。再则,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了等级制度,或一个群体没有领导,则可能陷入可怕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就难以维持。

可见,生存法则适用于一切动物一包括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