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什么每个人的气质与众不同
1 天赋与气质形成关系密切
体格、体型之类的身体条件,也属天赋之—种吧,它们有形无形地影响人的心理,它与人们的气质、性格的形成,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不仅体格、体型,就连人的美丑也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形成。
有的孩子,经常听到人们称赞自己漂亮、可爱,在这种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与常常听着这孩子真难看之类、在别人的蔑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纵然他们的不变的固定倾向相同,幼儿期的环境同样优越或恶劣,最终他们的气质一定是不尽相同的。
一到小学高年级,人们就会为身体的某种缺陷而烦恼,为自卑感所操纵。
要克服那种自卑感就要运动和学习,按照自己的爱好认真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变成气质外向,坚强、不怕挫折的人。相反,因自卑而什么活动也不想参加的人,就会变成气质阴郁的人。
身材的高矮、体重的轻重、胖和瘦、眼睛大和眼睛小、腿长和腿短、面庞圆和面庞方、鼻子的高低、嘴的大小、嘴唇的厚薄、耳朵的形状、乳房的大小、体态的好坏、头发的状态、嗓音的调子、身体气味的强弱等等,这些体格、体型、容貌等方面的因素,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们,它们却都伴随人们的少年期、青春期而影响着人们的气质形成、发展。
尽管男性不像女性那样,身体条件与性格形成的联系那么密切、微妙、深刻,但是其身体条件和气质的形成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是不能忽视的。
身体条件和自身的气质形成及发展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把它与自身之外的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考察,在人体内部维持着体格、体型的体质也同样与气质有着很多很多的关系。
即使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同样的体格、体型和容貌,即使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如果他们一个是健康的人,另一个是病弱的人,他们所受的影响当然也是不同的。
体质是造成体格、体型的材料。材料的性质不同,所造就的成品也就不同。体质也和体格、体型等一样,可以说是对气质形成发展有很大影响力的那种。
这既属于天赋,其实也是环境。
因为,人自身的身体,也可以是环境的一种。
决定体质的根本并作为原始材料的是构成人身的骨骼和肌肉、内分泌系统、神经等。而这些东西又是由数不尽的人体细胞构成的,因此,人体细胞的质量决定着人的体质。
所以,推本及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的气质,有其天生因素,同时也受环境的很大影响。
2 环境影响气质的形成与发展
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夜晚,一个骑马的旅客好不容易找到了旅店。有人询问他从哪里来?那个人指了指自己来的方向说,从那里来的。
店主人吃了一惊,说:“你是从死湖上过来的?”
一听这话,骑马的人“啊”的一声,就从马上掉了下来,倒地就死了。
原来,死湖是著名的埋葬死人的地方,是人人害怕的地方。
但是,原本已经好好的过了那个可怕的地方,可事后不过是听到了它的地名而已,为何就死了呢?
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样来理解环境。
其实,环境有两重性。
一个方面,它是与个人意志或体验无关的物理环境。
另一个方面,它是意志或体验方面的环境,它直接左右人的行动的行为环境。
大雪天,雪片盖地,旅客误把死湖当作了白色的原野,平静地横穿湖面。可是在知道了那是冻结了的死湖的瞬间,旅客行动的环境的性质就实实在在地从雪白的大地,一变而为易碎的一湖冰水,而且这冰水一向是吞没死人的死水,这样的震动,他实在承受不了。
就这样,对人们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客观性,而更多的则是某一环境中的心理意义。
环境同人的气质的形成发展有着很深的关系,并予以很大的影响。
可是,人的气质、性格、精神面貌及身体方面的变化又产生出新的环境。包围着我们的环境,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全凭我们的意志而变成什么样子。
环境的心理意义,因每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反过来,每个人的气质又因环境的心理意义之不同而不同。
这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
旅客在听说自己来的地方是死湖时,落地而死,一方面说明了环境的心理意义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他的自身气质对环境心理意义的作用。因为,如果他的气质是宁静的、抑郁质或粘液质的,那么,他也不会对此有强烈反应,以至于立即坠马而死。他会害怕而发抖,然后就得越加抑郁。如此而已。
当一个参观者非常冷静而沉着地参观监狱的单人牢房时,他这样开玩笑说:“似乎很舒适嘛,比公寓还好,搬到这儿来算了。”
而牢狱里的看守听了这话以后说:“好啊,那么,你就留在这儿吧。”说完关上门自己出去了,而把他留在里面,那么,他会怎么样?
他会吓得半死。
在健康的时候,酒是令人喜欢的,香气扑鼻,可是当一个人在醉了两天以后,只要一提酒字,就一定会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
这也是环境的两重性的表现。
参观监狱的人,明知道自己绝对不会住进那个房子,因而就可以满不在乎地开玩笑。可是当他知道了那个房子就是他今后必须住好几年的地方时,他的行为的环境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那个空间从清洁明亮的公寓一变而成为不可逃离的牢房,因而他经不起这样的打击和恐怖而要倒下了。
以某种身体条件为基础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气质,可以变成外在环境的心理要素。比如,内向、沉默的人可以把别人的无端的注视当作蔑视和侮辱,而乐观开朗的人,则会把这种注视看作是羡慕和尊敬。
所以,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成为不同的环境,这就是心理环境。
回到开头那对孪生姐妹的故事中来。
这对孪生姐妹,先天素质是相同的,可是,后来,由于环境的不同,她们的气质、性格等也就开始不同。
这里所说的环境还仅仅是指外在的社会或者自然环境。
其实,如同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即使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同,她们仍会不一样。
因为,她们的心理环境,还是会有所不同的。
相貌一模一样,改变不了她们心理会有所不同这个事实。因为,即使是对待同一件事情,由于她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的理解,也会影响她的心境。
这种心境积累多了,就形成了一种足以改变或影响其气质的心理环境。
古希腊斯巴达王国曾经一度非常强盛,它对社会采取的完全是一种军事化的管理。国内的小孩一出生,就由长者来检查他的体格,强壮的就留下,长到一定的年纪后,就送到学校集体进行军事训练;而病弱的就扔到山沟里,任其自生自灭。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残酷的做法,但在当时却造就了斯巴达王国军事上的强盛。因此,斯巴达王国对后世人来说成了一个强悍勇武的象征,斯巴达人普遍能征善战,形成了他们这个民族特定的勇武气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后天教育对气质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要详细分析后天教育对气质形成的影响。
3 教育让气质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我们知道,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
一般地,胆汁质的人的神经类型属于兴奋型,他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制过程。
这种类型的人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均衡性。
在情绪活动中,一般表现出脾气暴躁、热情、开朗、刚强、直率、果断,但往往易于狂热地爆发,不能自制。
在活动方面胆汁质的人表现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动作有力,对工作有火一般的热情,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能够同艰难困苦作勇敢坚决的斗争。
但他们的工作特点带有周期性,当精力消耗殆尽时,便会失去信心,由狂热转向沮丧,甚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胆汁质的人接受能力强,对知识理解得快,但粗心大意、性急好动,考虑问题往往不够细致。
一般地讲,胆汁质的人大多是热情而性急的人。
多血质的人的神经类型是活泼型,神经过程具有强、平衡而且灵活的特点。
多血质的人容易动感情,但情感体验不深刻、不稳定,情感产生之后既容易消失,也容易转变。
多血质的人一般都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条件,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他们善于交际,能很快地同别人接近并产生感情。
多血质的人多半机智、聪敏、兴趣广泛、能迅速把握新事物。要求反应迅速并均衡的工作对他们最为合适,在从事复杂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方面往往成绩显著,但是他们的兴趣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转移,一旦没有足够的刺激的吸引,常常会变得厌倦而怠惰,开始所具有的火一般的热情会霎时间冰消瓦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血质的人给予人们的印象是活泼而好动。
粘液质的人的神经类型属于安静型,他们的神经系统具有强、平衡、但不灵活的特点。
他们的情绪不易激动,情绪强度也比较薄弱,经常表现得心平气和,不易发脾气,不大喜欢交际,对人不容易很快产生强烈的情感。
他们反应比较慢,行动比较迟缓,但是冷静、稳重、踏实,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平衡;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冲动,能严格地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工作制度和组织纪律;他们情绪、兴趣都比较稳定、态度持重,而且具有较好的坚持性,常常表现得有耐心,有毅力,他们不愿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一旦对自己的力量作好了估计,选定了目标,就能一干到底,不容易为无谓的动因分心。他们比较容易适应那些要求坚持不懈地使用力量和要求长时间地、有条不紊地保持精神和体力上的紧张状态的工作。
粘液质人的不足之处是不够灵活,有惰性。惰性使他们振作精神,集中注意,把注意力转向新的对象上去需要时间;惰性也容易使他们因循守旧、保守固执。
粘液质的人大多是一些沉静而稳重的人。
抑郁质的人的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他们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缘由而动感情,在情绪上产生波动和挫折,但却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感。
抑郁质的人外表温柔、恬静,在行动上表现也很迟缓,常常显得忸怩、腼腆、优柔难断、迟疑不决,他们尽量摆脱抛头露面的工作,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常常有震惊、恐惧、张皇失措的表现。
但是,抑郁质的人对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们思想敏锐、观察精细、谨慎小心,常常能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能体验到别人体验不到的东西,有的心理学家所这些特征称之为艺术气质。
抑郁质的人大多是一些情感浓厚而沉默少语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典型气质类型的人是很少的,多数人都是介于各种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因此,在观察某个人的气质时,主要是观察和测定他的气质特点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育的规律中,重要的一条是: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包括人的思想觉悟水平、文化素养,也包括人的气质特征。
实践表明,针对各种气质特征不同的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优良品质的形成,避免不良品质的形成。
其教育要点,应该有以下这些——
1、针对多血质的教育要点:
着重培养其扎实、专一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防止他见异思迁;
创造条件,多给以活动机会;
对其缺点进行严厉批评。
2、针对抑郁质的教育要点:
着重培养亲切、友好、善交、刚毅以及富有自信的精神;
对其弱点要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可以通过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友爱精神,增强自信心。
3、针对胆汁质的教育要点:
着重培养自制能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不易轻易激怒;
可以进行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
4、针对粘液质人的教育要点:
着重培养热情、爽朗和生气勃勃的精神;
对其弱点的批评、帮助、教育要耐心,要容许有考虑与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
只有“量气为教”,才能使原来的气质特征中优秀的那部分得到好的保护,不良的那部分得以驱除。
只有“量气为教”,才能使一个人的气质,变得更好。
4 生活压力改变了气质
人们的气质,往往由于情绪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人们产生的情绪,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持续的;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
一般情况下,短暂的消极情绪,不会对气质的形成有不利的影响,而积极的情绪,则会对优良气质的形成造成有利影响。但是,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存在,使人经常处于紧张、郁闷等情绪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对人的气质造成不利影响,使人的气质的不良状态增加。
消极的不良情绪与生活压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有关生活压力的问题。
所谓生活压力是指:
长期处于威胁性刺激情境下的个人,由刺激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直不能恢复平静,并且这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已经成为了当事人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事件。
这种生活事件会随时使他在心理上感到很大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由生活事件的构成的生活压力有很多,比如考不上大学、夫妻不和等等。
而公认的生活压力,来源于三个方面:
1、生活的变故。
这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秩序上发生的重要改变,并且由此人们会产生生活的压力,进而形成负面的情绪体验,最终影响一个人的气质。
如亲人的突然亡故、夫妻离婚、牢狱之灾、个人患病或者受伤、失业、退休等等事件。
2、生活琐事。
生活中的琐事看似不起眼,但是由于人们经常要遇到,而且无从逃避,日积月累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分析,把日常活动中成为生活压力的琐碎事件归类以下六个方面:
家用支出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娱乐、学费、医疗费等等;
工作职业方面,如职业的性质、进取、待遇、发展机会等;
身心健康方面,如家庭成员中有人生病和与家人和谐相处;
时间分配方面,由于无法支配及把握自己的时间所带来的烦恼。如因为工作忙而在时间上的顾此失彼、交通拥挤所造成的等待与时间的浪费等;
生活环境方面,现代都市中的空气污染、噪音及不良书刊等的污染;
生活保障方面,人的生活是有目的和方向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未来的安全保障打算。
3、心理因素。
在生活压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关键在于人们怎样把握。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机会或选择经常不止一个,此时如果作出选择,往往会使人处于面临冲突的情境中。
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以作出选择的情境。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气质。
心理冲突的情况有很多种,以下的四种情况是最常遇到的:
1、双趋式。这种形式的心理冲突是指,此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且这两种选择都能给个体带来好处,个体又都想得到,但必须从中选择一个,这时就会面临一种“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这种冲突与上一种正好相反,面临的两种选择都会给个体带来不利,但又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式。即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良影响,个体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带来不良的后果。
4、双趋双避式。这是最常见的冲突形式。这时个体面临两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能为个体带来某些好处,但同时又都伴有不利的影响。
当个体处于心理冲突时,很多情况下都能很快解决,但是当个体的选择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自己又缺乏主见时,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困难得多,甚至会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理发展反应,久而久之便影响了个体的气质。
另一个心理因素方面的压力——挫折,是我们下面要重点讲到的。
5 挫折导致了气质变异
挫折是怎么对人的气质产生的影响的呢?
在这里只分析挫折对人的气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遭遇挫折以后,当一个人产生以下反应的时候,这些反应就构成了对气质的影响:
1、压抑
压抑是指一个人受挫折后,用意志力压制住愤怒与焦虑情绪的反应,不动声色,若无其事,谈笑风生,使自我避免痛苦。
这样做,其实,只能是避免暂时的痛苦,而无法解决根本的痛苦。
这样做,事实上只是把痛苦埋在了心里,而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与其把痛苦埋在心里,不如把它发泄出来。发泄出来之后,该过去的就过去了,可是,埋在心里,它就变成了一颗地雷。
是地雷,总有一天是要被踩响爆炸的。
它也像一颗定时炸弹,时机一到,就会把人炸死。
受到压抑的意识,进入了潜意识。在潜意识里,它形成一个情结,像一个特务似地,待机而动。
当机会来临,它就会闯入意识领域,如从做梦、失言、笔误中反映出来。
有的甚至形成神经官能症。
时间久了,就可能变得暴躁或孤僻。
就算以前是一个多血质或胆汁质的人,这样下去,也会变成个粘液质或抑郁质的人。
2、倒退
倒退也叫退化,是指一个人在受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小孩子脾气。
一个须眉男子,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大挫折时,突然间号啕大哭,披发而歌,这就不像他的正常表现了。
一次尚可,次数多了,他的气质就变了。
变得焦躁、易感。
一个活泼的孩子,平时说说笑笑,在遭遇突如其来的挫折时,突然变哑巴了,从此再也不多说话,甚至不现轻易开口。
一次尚可,次数多了,他的气质就变了。
变得安静、沉郁。
如此等等。
所以这里说的倒退,既是年龄上的倒退,也是心理上的倒退。
这种退化,受挫折的人,本人可能意识不到。
其实,一个人气质的变化,总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人在短期内,都可能意识不到。可时间一久,总会感觉到。
3、固执
固执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执意地重复某种同样的动作,尽管重复多次仍无效果,但还会继续这种无效的动作。
例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在遭受挫折打击以后,不断地重复她的孩子被狼咬走的情景。
当儿童吮吸手指时,父母越采取惩罚的方法加以阻止,反面越促使这个动作连连出现。
许多在犯了错以后,会产生破罐子破碎的心理,一连地做同样的错事。
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同样的挫折,又一时难以克服时,就可能慢慢失去信心,而形成刻板化的反应方式,一再重复同样而无效的行为。
一个人固执并不表明他内心平静,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呆板无弹性,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没能被适当的行为所取代。一旦有取代方式,那他就不会这样了。
这种固执的心理,使他的气质产生偏执、顽固的特征。
4、冷漠
冷漠是与攻击行为相反的行为特征。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他会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
这种反应形式,从表面上看来好你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实际上冷漠中包含着愤怒,只是将愤怒暂时压制而以间接的方式表示反抗,是一种受压抑的情绪反应。
产生这种反应的原因,是与学习与强化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人们在遇到挫折时,采取攻击形式而总是成功的话,以后便会形成受挫折之后的攻击习惯;
如果攻击总是失败,或遭到更大的挫折,则使他形成逃避习惯,逃避不开,则只能冷漠待之。
冷漠态度形成的原因一般有:
长期遭受挫折;
处境艰险又没有改变的希望;
心理上的恐惧不安;
生理上的痛苦;
人在对采取攻击不是采取压抑产生的冲突而犹豫不决时。
冷漠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挫折漠不关心,但这种人内心的痛苦可能更多,这种痛苦积压在心里,使他变成了一个带有刻板,呆滞,冷酷的不良气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