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计 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释】:假装进攻敌人,趁着敌人固守的时机,隐藏实际的进攻路线,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由来】:此计是汉高祖手下大将军韩信创造的,全称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末农民起义之后,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各路群雄聚集在一起,商议灭秦后如何割据土地。当时实力最强的项羽以西楚霸主自居,为各路群雄封立王号、分配领地,将他们一个个牢牢地控制住。
在各路群雄中,项羽对刘邦最为忌讳,认为将来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必是此人。因为在起兵反秦之时,各路诸侯曾经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结果刘邦趁着秦军主力和项羽决战之时从小路攻进咸阳。关中是秦国首都的所在地,由于秦国的大力经营,不但物产丰饶,而且城池坚固,易守难攻。项羽用强大的实力逼迫刘邦退出了关中,还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刘邦,封刘邦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作为都城。项羽将关中分成三部分,派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镇守,方便随时监视刘邦的一举一动。此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的肥沃土地,以彭城作为都城。
刘邦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虽然心里很不服气,但慑于项羽的威势,也为了摆脱项羽的追杀,只得暂时领兵西上,前往南郑,并且接受了张良的计策,将进入南郑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他这样做除了害怕项羽后悔,派兵攻击他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项羽以为刘邦打算永远待在汉中。
刘邦到了南郑之后,经过萧何的推荐,拜韩信为大将,请他帮着策划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刘邦在汉中的军事实力逐步强大起来之后,便派韩信领兵出征。韩信首先要做的就是夺取关中,
为汉军东进夺取一个门户,从而奠定一个兴汉灭楚的根基。于是,为了吸引章邯的注意力,韩信派了很多士兵去修复已经被烧毁的栈道,表现出准备从原路杀回的气势。这时,负责镇守关中西部地区的章邯听说了汉军正在修复栈道的消息,不禁笑着说:“当初是你们把栈道烧毁的,断绝了自己的出路,现在又想将栈道修复,但是如此巨大的工程,竟只派了区区几百名士兵,真不知道他们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啊?”所以,刘邦和韩信的这一“鲁莽”行动,根本没能引起章邯的重视。他只是派人密切注视栈道的修复情况,并将主力部队分派到各个路口严加防守,阻挡汉军的进攻。
但是没过多久,章邯就接到了手下的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经攻入了关中,占领了陈仓,当地的守将也已被杀。章邯刚开始还有些不信,以为是汉军散布的谣言。等到消息得到证实的时候,他慌忙领兵抵抗,但为时已晚。结果,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韩信夺下了三秦,为刘邦夺取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杀鳌拜
顺治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康熙继位。康熙年幼,还不能亲政,所以朝中大权都被鳌拜牢牢握在手中。
康熙虽然年幼,但也知道鳌拜独断专行、结党营私,即使自己想要铲除鳌拜及其党羽,也要等待时机。于是,康熙装作软弱无能,整日贪玩,连朝中耿直的大臣弹劾鳌拜肆意圈地也故意不闻不问,反而不断加封鳌拜。鳌拜见康熙完全被自己控制了,便对康熙放松了警惕。
康熙以摔跤玩耍的名义在侍卫中挑选了一批少年武士,组成了誓死效忠自己的卫队。这些武士每天都努力练习,连鳌拜入朝商议国事也不回避。鳌拜见到这种情况,心中洋洋自得,认为康熙胸无大志,于是更加不防备康熙了。
康熙八年的一天,康熙招鳌拜进宫,在寝宫里埋伏了武艺精熟的少年武士。康熙一声令下,所有武士蜂拥而上,一下子擒获了鳌拜,押入了大牢之中。康熙下诏列举了鳌拜三十大罪状,随后将鳌拜终身监禁。接着,康熙雷厉风行,将鳌拜死党一律处死,彻底铲除了鳌拜集团。
注释:
【忌讳】
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栈道】
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古代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多出现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支架木排柱来支撑的简支梁桥,或在陡壁上凿孔插入木梁,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
【结党营私】
结合成集团以谋求私利。
【雷厉风行】
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疾。形容做事情声势猛烈,行动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