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注释】:和敌人对阵时,如果敌人实力弱,就想办法围困、歼灭。如果敌人处于垂死挣扎的境地,将其放走并且穷追猛打,对我方是十分不利的。

【由来】:关门捉贼是要趁着敌人弱小而就地包围、歼灭。如果让敌人逃掉,再去追赶就会对我方造成不利,除了怕敌人拼命反扑外,也怕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有时候,“贼”是指一些小股偷袭部队,他们的数量不多,行踪诡异,出没不定,让人很难琢磨,同时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经常会趁着我方不备,搞突然袭击。因此,不能让这个“贼”跑掉,而是要切断他们的后路,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歼灭他们。如果这条计策运用得好,有时甚至能歼灭敌人的主力部队。

黄巢关门围唐军

唐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不甘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纷纷起来造反,其中最著名的是由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这路起义军不断征战,

最终占领了唐朝的都城长安。

黄巢起义军进入皇宫后,没有私自吞没财宝,而是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分给了贫苦的百姓。过了一段时间,这路农民起义军在长安建立了新政权,由黄巢做皇帝,改国号为“大齐”。

可是,黄巢建立政权后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满足于既得的利益,结果给唐军的残余势力以可乘之机。唐僖宗把唐朝旧臣召集起来,并团结各地的反动势力为攻打黄巢起义军做好准备。待时机成熟后,唐僖宗突然发兵攻回了长安。黄巢义军面对突如其来的骑兵队伍,有些措手不及。黄巢的谋士们认为唐军势力庞大,不宜与之硬拼,不如用关门捉贼的计谋来解除此次危机。

黄巢起义军趁唐军不注意,悄悄撤出了长安城,驻扎在长安城周围的大坝上。他们一边观察唐军的动向,一边等待作战时机。唐军冲进长安后,发现城内并没有黄巢的起义军,以为他们因为惧怕而逃跑了,便在长安城内大肆掠夺,引起了百姓极大的不满。

当天夜晚,黄巢见作战时机已成熟,便命令大军突然杀回长安。唐军根本没有想到起义军会在这时突袭,还在那里饮酒作乐呢!当他们听到外面杀声四起时,才知道被包围了。他们立即冲上去和起义军作战,却为时已晚,结果全部被起义军歼灭了。

白起关门攻赵军

战国后期,秦军在长平与赵军对峙。当时,镇守长平的是赵国著名将领廉颇,他命令士兵筑起森严的壁垒,遏制秦军的攻势。秦军多次向赵军挑战,可赵军就是避而不战。四个月过去了,秦军在长平境内的攻击毫无进展。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 图1

这时,范雎给秦王提了个建议,让秦王派人携带重金去收买赵王的权臣,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还四处散布流言,说廉颇防御固守,是快要投降的表现,而秦军最害怕的是赵国大将赵括。

赵王一听果真相信了,便派赵括去长平与秦军交战。赵括到后,立即改变了防御的策略,声称要与秦军决战。

秦将白起为了诱敌深入,故意让赵军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得意极了,又派人去秦营下战书。第二天,赵括率领四十万大军,要与秦军决战。秦军在开始的几场战役中又故意打输,以便把赵军引入伏击圈内。这下赵括更神气了,率领大军紧紧追赶逃跑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可是秦军坚守不出,赵军好多天都攻不下来,就退兵了。就在这时,赵括突然得到消息:赵军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秦军截断。

四十多天过去了,赵军绝粮,赵括只得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注释:

【诡异】

奇异;奇特。

【突如其来】

指出乎意料地突然来到或发生。

【流言】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的话)。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