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注释】:当军事形势的发展受到地形的影响时,最好选择攻打近处的敌人,而首先攻打远处的敌人是最大的弊端。火焰向上升腾,洪水向下流淌。同样是攻打敌国,选择的策略也要有所不同。

【由来】:“远交近攻”出自《战国策·秦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大约是在秦昭王三十八年,范雎因为避难从魏国来到秦国。秦昭王知道他非常有能力,用上宾的礼节相待,经常问他平定天下的办法。范雎分析了秦王在对外政策上的失误后,为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原本秦国在对外策略上实行的是近交远攻的办法,准备远征地处东海之滨的强齐。范雎指出攻打齐国的弱势,建议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派遣使者主动和远在东海之滨的齐国结盟,而首先攻打近处的韩魏诸国。这样,秦国就会越战越强大。

秦昭王听了他的话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采纳了范雎的建议,此后,远交近攻便成为秦国争夺天下的基本国策,就是这个策略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袁绍施计得冀州

袁绍曾与韩馥联合一起讨伐董卓,那时袁绍大军的后方粮草都是由韩馥提供的。当时,韩馥的官职是冀州牧,但他本人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只会守着冀州大营。

袁绍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人马也越来越多,可是却面临着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韩馥为了讨好袁绍,连忙主动派人前去送粮草,帮袁绍解决难题。可袁绍想:“我靠别人赠送粮草,终究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冀州粮草丰足、人丁兴旺,要是归我所有就好了。”谋士逢纪看出了袁绍的心事,便说:“我们与其等待别人送粮,不如将粮仓冀州攻下来。”

袁绍说:“韩馥曾是我们的盟友,强行占领冀州一定会被别人嘲笑的。”逢纪却说:“我们可以暗中派人送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约他一起攻打冀州,然后平分此地。他早就想找个理由攻打冀州,定会先起兵攻击。而像韩馥那样的庸才面对公孙瓒的进攻,一定会请你帮忙,那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占领冀州。”袁绍觉得此计可行,便写信给公孙瓒。

公孙瓒看了这封信后,果真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袁绍又买通了韩馥的谋士,让他对韩馥说:“公孙瓒要来攻打冀州,我们难以抵挡。如果我们联合袁绍一起对付公孙瓒,冀州就能够保住了。”韩馥感觉谋士说得有道理,便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可是袁绍进了冀州之后就撵走了韩馥,将冀州占领了。当公孙瓒带兵前来时,发现冀州已经归袁绍了,便撤兵回去了。

袁绍如此轻松地占领了冀州,正是因为运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注释:

【目光短浅】

形容缺乏远见。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