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释】:敌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要趁机攻打敌人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强者趁机打败处于危险境地的敌人的计策。

【由来】:“趁火打劫”源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

书中写到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二人晚上到一座寺庙中投宿。寺庙的主持方丈招待师徒二人,与其喝茶谈心。说到高兴的时候,方丈问唐僧带没带珍奇的宝贝,好让他开开眼界。于是,悟空把观音菩萨赠给唐僧的锦襕袈裟拿出来炫耀,引起了老方丈的争夺之心,要求借来观赏一晚。半夜时,老方丈命人在唐僧师徒二人休息的禅房外放火,想要烧死唐僧师徒,以便霸占锦襕袈裟。不料,孙悟空早察觉出老方丈心存歹意,便一个筋斗飞上天宫借来了避火罩避火,使得唐僧安然无恙。不曾想火势过猛,将整个寺庙都烧了起来,寺庙里的和尚见此情景赶紧救火。就在这时,附近黑风山里的黑熊精驾云前来救火,并见宝心动,趁着众人救火的时候将锦襕袈裟偷走了。

第五计 趁火打劫 - 图1

第五计 趁火打劫 - 图2

多尔衮趁火打劫夺大明

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经过数代发展,女真族领袖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打算入主中原,但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治帝即位时,由于年龄太小,朝廷的大权都握在摄政王多尔兖的手中。多尔兖早就有攻占中原的意图,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完成父亲和兄长入主中原的遗愿。他屯兵关外,对明朝政权虎视眈眈。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想要重振大明声威。但是,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贤臣良将无法获得应有的重用,结果崇祯皇帝一连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朝的栋梁之才——袁崇焕,让一些奸邪小人把持朝政,使明朝逐步走向衰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建立了大顺政权。但是起义军进入北京之后,还没有建立根基,起义军的首领们便逐渐腐化堕落。明朝大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的将领掳去。吴三桂看到明朝大势已去,于是见风使舵,见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后,本想投奔李自成来巩固自己的实力。但李自成夺了大明的政权之后,变得日益骄横起来,不但抄了吴三桂在北京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还掳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本来就待价而沽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靠了满清政权,借助着清兵势力报仇雪恨。多尔兖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终于可以实现入主中原的愿望了。此时中原兵荒马乱,李自成的政权未稳,多尔兖于是迅速联合吴三桂,从山海关攻入中原,只用了几天的时间便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金銮宝殿,从此开创了满清入主中原的历史。

第五计 趁火打劫 - 图3

注释:

【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虎视眈眈】

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常用来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梦寐以求】

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