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敌人因为指挥不当,处于无法继续作战的境地,就像是河水突然暴涨,随时都有崩决的危险,此时要趁着敌人方寸大乱将其消灭。这就是利用自己的强大打败处于危险境地的敌人的计策。

【由来】:“声东击西”一词是逐步形成的。从一些古籍中可以看见其发展的过程:“预其西,袭其东。”(《六韬·文韬·兵道》);“声言其东,其实击西。”(《通典·兵典》)。

声东击西是一种通过制造假象、即打即离、忽东忽西等手段,让敌人的判断失误,最后乘机歼灭敌人的计策。

班超西域扬国威

在东汉的时候,大汉天子下旨让班超出使西域各国,目的是要联络西域的各个小国一起抗击匈奴,而要使西域各国联合起来抗击匈奴,就必须先要打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但是,身处大漠西边的莎车国不但反对和汉朝结盟,而且煽动一些小国归附匈奴。经过仔细分析敌我形势之后,班超决定率兵击败莎车国,让西域各国见识到大汉王朝的实力,从而坚定他们和汉朝结盟的决心。莎车国在班超的攻击下很快就支持不住了,于是向龟兹求援。龟兹国国王听说后,立刻率领了五万人马来援救莎车国。班超和于阗等一些小国联合,准备迎击敌人。班超运用了声东击西的计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自己不满的言论,制造军心不稳的迹象,然后故意让莎车国的探马得知。班超命于阗的军队向东撤退,自己率领人马向西撤退,一时间兵荒马乱。莎车国的探马得知后,急忙向国王报告了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十分高兴,以为班超因为害怕而慌忙逃窜,于是立刻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剩下的人马追击于阗等小国的军队。班超知道敌人上当了,趁着夜色仅仅撤退了十里,便让部队隐蔽起来。龟兹王一心想要消灭班超,率领大部队从班超隐蔽的地方飞驰而过。班超马上和事先约好的于阗等国的人马合在一起,迅速杀向莎车国。班超的人马速战速决,让莎车国猝不及防,很快就投降了。龟兹王苦苦追赶了一夜,连班超部队的踪影都没有发现,突然听闻莎车国已被攻陷,只好带着残部,仓皇地逃回了龟兹国。

第六计 声东击西 - 图1

孙策声东击西偷袭王朗

公元196年,东吴孙策为了夺取中原,就率大军攻击会稽太守王朗。王朗由于兵力不足,只好坚守城池,拼命抵抗,孙策几次从水上发起进攻,都没有攻陷会稽。就在孙策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孙策手下的大将孙静献策说:“我们与其攻击王朗坚固的正面防御工事,还不如去攻击会稽以南的一条通道,那里是王朗防守相对薄弱的地方。”于是,孙策听从孙静的建议,把王朗防守最薄弱的查渎以南的高迁屯作为了主攻的方向。与此同时,为了让王朗上当,误以为孙策仍会在正面发动进攻,孙策故意利用散布谣言、点燃篝火等手段,制造出要在正面进行更猛烈的进攻的假象,而暗中将自己部队的主力秘密派到了王朗的防御薄弱的大后方。就在王朗准备全力应付孙策的正面攻击时,孙策突然从王朗的后方发动了袭击。王朗因为毫无防备而惊慌失措,急忙派兵迎战,但双方兵力悬殊,结果兵败投降,会稽被孙策占据。

第六计 声东击西 - 图2

注释:

【猝不及防】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束手无策】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惊慌失措】

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