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
原
文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只供养孩子吃穿,却不好好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孩子却不能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对的,小时候不用功读书,到老了会有什么作为呢?玉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珍贵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儿女,应该从小就与良师益友亲近,从他们身上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
故
事
和氏璧
和氏璧的由来,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春秋时期一个叫卞和的楚人,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璞玉。他高兴地把这块璞玉进献给了厉王,厉王看着那块和普通石头毫无差别的璞玉,根本不相信那是个无价之宝。他以欺君之罪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并把他赶出了楚国。
厉王去世后,武王即位。可怜的卞和又把璞玉献给武王,希望武王能招他回国。可是武王依然是个不识货的蠢人,认为卞和是在戏弄他,于是又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文王那里哭了三天三夜,到后来眼泪都变成了血。文王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卞和说:“我如此难过是因为这宝玉被当做了石头,忠臣被当做欺君之臣,这真是是非颠倒啊!”文王听后,命玉匠切开璞玉,令人惊奇的是,石块里面包着的果然是一块罕见的美玉。后来这块美玉被命为“和氏之璧”以纪念卞和的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