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国风,曰雅颂。

曰国风,曰雅颂。 - 图1曰国风,曰雅颂。 - 图2曰国风,曰雅颂。 - 图3

曰国风,曰雅颂。 - 图4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曰国风,曰雅颂。 - 图5曰国风,曰雅颂。 - 图6曰国风,曰雅颂。 - 图7

曰国风,曰雅颂。 - 图8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四诗,是《诗经》中的四种不同体裁的诗,很值得我们去诵读。《诗经》中,一部分诗在流传过程中丢失了,于是孔子作了《春秋》。书中扬善鄙恶,提醒人们分辨是非。三传指的是公羊高所作的《公羊传》,左丘明所作的《左传》,谷梁赤所作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读熟了之后,才能去读诸子百家的书。诸子百家的书非常繁杂,应该选取重要的、对我们有用的书来读。

曰国风,曰雅颂。 - 图9

曰国风,曰雅颂。 - 图10曰国风,曰雅颂。 - 图11曰国风,曰雅颂。 - 图12

曰国风,曰雅颂。 - 图13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准备出兵攻打郑国。当时的楚国十分强大,而郑国非常弱小,两个国家实力悬殊很大。可想而知,郑国战败了,连郑王颉也被楚国将领穿封戌俘虏了。战争结束后,楚王打算奖赏有功之臣。这时,公子围想要抢占俘虏郑王颉的奖赏,于是他便谎称郑王颉是自己俘虏来的。穿封戌听说了此事,十分恼火,就找来了伯犁作公正。

伯犁听说后,笑着说:“这件事很好解决,去问一问郑王是谁把他俘虏来的不就清楚了吗?”于是伯犁对郑王说明了事情的经过,然后让他用手指向上方代表公子围,用手指指向下方代表穿封戌。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对他充满怨恨,便用手指指着上方,表示是被公子围俘虏的。于是,伯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曰国风,曰雅颂。 -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