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演习显露才华
军事演习显露才华
接下来的日子里,艾森豪威尔以他独特的眼光及敏锐的洞察力,已预感到一场规模空前的风暴即将到来。
果然,1939年,希特勒悍然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接着,英法对德宣战。同年12月,艾森豪威尔下定决心要回到美国。
麦克阿瑟与奎松总统都苦口婆心地劝他留下来,然而艾森豪威尔去意已定。见挽留不住,奎松使出了最后一招。
他交给艾森豪威尔一张空白的工作合同,真诚地说:“我们将把旧的合同撕掉。看,这是一张你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合同,我已经签了字,只有一项我没有填,你的薪金。你可以自己填进去。”
艾森豪威尔的眼睛湿润了。在菲律宾的日子里,与奎松的合作还是相当愉快的,在许多事情上,奎松给了他大力的支持。
然而,艾森豪威尔仍拒绝了他:“总统先生,谢谢你的好意。不过,钱再多也不能使我改变主意,我已把我整个一生献给了我的职业。如果我担心的事果真发生了,我要留在美国。”
12月12日,在马拉卡尼扬宫举行的欢送宴会上,奎松授予即将离开菲律宾的艾森豪威尔以“菲律宾卓越功绩星”勋章,以表彰他“非凡的才能,超群的专业造诣,广阔的见识,热忱以及具有吸引力的领导”。
授勋后,奎松发表演说。他恋恋不舍地说:“每当我向艾森豪威尔征求意见时,我总能得到回答。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我不愿意听的,可能使我不高兴的,但他永远是坦率的、真诚的。”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全家结束了在菲律宾四年的生活,终于在1940年2月回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
玛咪无疑是最高兴的,她在菲律宾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回到家乡以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好转。在她的主持下,艾森豪威尔俱乐部重又开张。一些旧朋新友纷纷前来拜访,一时间艾森豪威尔家灯火通明,欢歌笑语接连不断。
不久,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听他的意见后,选择去西点军校就读。几天后,埃德加叔叔来电话,向约翰提出,如果他愿意学习法律,并在毕业后在他开设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他将供约翰上大学,并答应付给约翰起码两倍于一个军官的工资。
约翰考虑了这个建议,并对埃德加叔叔的好意表示了感谢。但是他没有接受,他已下定决心,西点是他的唯一选择。
当时,欧洲大战的规模愈来愈大,美国国内正处于作出最重大的军事和政治决定的前夕。国内各种势力对战争的态度意见纷纭,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情绪十分活跃。
而艾森豪威尔敏感地意识到,美国不可避免地将参与这场战争,国家需要立即训练后备军。不久,艾森豪威尔被委派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十五步兵团担任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着手训练国民警卫队,使之达到正规军的要求。
在菲律宾的热带气候中,艾森豪威尔曾一度消瘦,而回到美国,他马上又健壮起来。许多人认为,看上去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
的确,部队工作和野外生活,令他心情愉快,使他恢复了旺盛的精力。艾森豪威尔更如鱼得水,将他活泼好动、吃苦耐劳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艾森豪威尔要求属下,要像他自己一样,不停地工作、工作、再工作。渐渐地,他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对于他的热情,他的坚强个性,士兵们都很钦佩,甚至崇拜。
艾森豪威尔从不摆官架子,从不依势压人。他时常出入士兵宿舍、食堂,了解士兵们的吃住情况,一有问题立即解决,从不拖延。艾森豪威尔最喜爱欢快的行军进行曲《啤酒桶波尔卡》,不久,这首曲子便成为全团行军时唯一的进行曲。
当时,他工作非常繁忙,但业余时仍频繁地外出探险和打猎。在他的记忆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是在“枝叉交错的灌木丛、幽静深险的洞穴以及野兔出没的小山”中度过的。
1940年9月,驻本宁堡的第二装甲旅旅长巴顿写信告诉艾森豪威尔说,他很快要成立两个装甲师,这在美军历史上是第一次。巴顿说希望他指挥其中的一个装甲师。他不知道艾森豪威尔是否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说:“这太好了。我想,在你的师中指挥一个师,这或许是奢望,因为我差不多还有3年时间,才能得到上校军衔。但是我想,我能很好地指挥一个团。”
巴顿回信说:“我要请你或者担任参谋长,这是我所希望的,或者当师长。你可以告诉我,你想担任哪一种职务,因为不管怎样,我们在一起会成功的。”
艾森豪威尔开始关切自己的前途。他知道在全军中,他享有“卓越参谋军官”的声誉。许多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告诉他,这位或那位将军,曾寻求他担任师的甚至军的参谋长。想到他可能两次像1918年失去参加战斗的机会,他就痛苦得几乎不能忍受。
10月底,他向在华盛顿的马克·克拉克透露,他的志向是在巴顿领导下指挥一个装甲师,而不要抽调他去做参谋工作。
1940年11月1日,巴顿写信劝艾森豪威尔快点申请调动。他写了申请调动书,但是他几乎没有抱什么希望。他想,由于他的军衔太低,他肯定会遭到拒绝。他写信给朋友抱怨说:“对军衔这类事情这样苛求,使我非常吃惊,至少可以说有点好笑。”
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实际上很清楚艾森豪威尔的名声,对他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了解。1941年初,一纸调令,使艾森豪威尔成为第九军军长凯尼恩·乔伊斯将军的参谋长。同年3月,他晋升为上校。
尽管是临时任命,这却是他所有晋升中最令他开心的一次。由于成为上校,他最大的志愿得到满足。玛咪和约翰专门为这次晋升开了一次庆祝会。
3个月后,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写信给马歇尔将军,说他需要一名“高瞻远瞩、思想进步、积极主动、足智多谋、深刻了解整个部队情形”的参谋长。马歇尔马上回了信:“最佳人选是艾森豪威尔。”两天后,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
1941年7月1日,正值艾森豪威尔夫妇结婚25周年纪念日,他们一家到达第三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休斯敦萨姆堡。因为艾森豪威尔现在是上校,这使他有资格拥有一幢萨姆堡漂亮的旧式砖房。
房子四周有着遮阴的走廊,还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大草坪。不过,玛咪却一直气呼呼的,因为本来他们可以好好庆祝一下结婚纪念日的,可是搬家却使他们的计划泡了汤。
艾森豪威尔作为上校,他们可以有一名勤务兵和一名副官。于是,玛咪在当地布告栏上贴出一张布告,征求一名“活泼、能干”的勤务兵。
几天后,年轻可爱的一等兵迈克尔前来应征。迈克尔后来说,他看到艾森豪威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觉得他是一名“极其正直”的军官,并“常常能准确地知道他对你的看法”。在他眼里,玛咪则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女士”。
接着,艾森豪威尔挑选了欧内斯特·李中尉作为他的副官。李聪明伶俐,善于谈吐,乐观愉快,具有副手的优秀条件。
艾森豪威尔喜欢他陪伴,逐渐依靠他来处理繁杂的办公室事务。李与迈克尔一起,成为艾森豪威尔家庭的成员,努力而出色地工作,得到艾森豪威尔的奖赏。
1941年8月至9月间,艾森豪威尔负责指挥路易斯安那的军事演习。这是美军进入战争之前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由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进攻本·利尔将军的第二集团军。
马歇尔坚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演习,因为他想找出训练中的不足和装备上的缺陷,又因为他需要去发现军官中有才能的人。
艾森豪威尔渴望得到这次考验。这是自1918年以来,美国投入“战场”最大的一支部队,比南北战争时规模最大的格兰特军队大两倍。
艾森豪威尔为了筹划这次军事演习几乎几天没睡觉。他发现排、连领导不称职,这使他很伤脑筋。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从一个单位跑到另一个单位,这里作指示,那里下命令。当可能时,用表扬来鼓励年轻的中尉和上尉,当需要时,也进行批评。
他对他们“愚蠢地不顾空袭的危险”,忽视必要的伪装的倾向,蹩脚的交通管理能力,感到恼怒。每天清晨,他把主要负责的军官们召集在一起,进行讲评。他清楚地知道,实际的作战会更艰苦。
在军事演习期间,参谋长的帐篷成了“高谈阔论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到这里来发表见解或发牢骚。艾森豪威尔总是欢迎他们这样做。他把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为他的领导艺术的主要部分。
通过这场军事演习,艾森豪威尔的声誉提高了。克鲁格的第三集团军按照艾森豪威尔制订的计划,包抄了利尔的第二集团军,迫使其撤退。
1941年9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准将,虽然这是临时任命,一时间祝贺信件和卡片像雪花一样纷沓而至。
这次晋升,使得艾森豪威尔举手向国旗致敬的照片在全国流传开来。美国人民以及新闻界开始发现,艾森豪威尔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最上镜的人物之一。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早晨,玛咪劝艾森豪威尔不要去加班了。艾森豪威尔没有听,到办公室去处理完日常文件。大概中午时分,他对副官李说:“我太累了,我想回家睡一会儿。不管谁来的电话,都不要接。我想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会儿。”
不到一个小时,艾森豪威尔床头的电话就响了。熟睡中的艾森豪威尔恼怒地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副官惊慌失措的声音:“先生,珍珠港被轰炸了。”
艾森豪威尔当时在心里叫了一声:机会终于来了。
早在1941年7月,日本开始向东南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印度支那,其中包括在金兰湾的重要港口,它距新加坡不到1000公里。华盛顿认为,这是日本向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进攻的序幕。
在美国实行禁运之后,英国人和荷兰人也紧接着拒绝向日本出售石油。然而,罗斯福并不想勒死日本,为了缓和双方关系,美日仍在继续谈判。
10月23日,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召开军政要员联络会议,集中讨论了有关日本与美国谈判的问题和同美国开战的前景。为了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东乡外相主张最好从中国部分撤军,但却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
会议相持不下,东条英机随即提出三种方案让大家裁决。一是即使蒙受巨大的困苦,或者用木户的话说就是“卧薪尝胆”,也要避战;二是立即决定开战;三是在继续谈判的同时,做好必要时开战的准备。
日本陆军总参谋部坚持认为,与美国谈判已进入死胡同。于是,杉山主张应在12月初开战,不过仍要继续同美国谈判,玩弄外交骗局,以便给日本带来军事上的好处。
而开战的首要前提是,成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为了确保这次偷袭成功,日军大本营采取了大量的欺骗和伪装措施,并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
1941年11月6日,山本五十六就根据东条英机的指示发布联合舰队绝密的作战命令。11月10日,特遣舰队司令南云中将发布了他的实施山本五十六计划的第一号命令。
12月7日清晨,珍珠港风和日丽。当天,美国太平洋舰队泊港舰只共86艘,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艇5艘。瓦胡岛上机场共停放飞机387架。舰上的水兵有的刚刚起床,有的在用早餐或在甲板上散步。
7时30分,一个水兵发现有20架飞机向珍珠港飞来,他认为可能是进行演习的飞机而没有在意。稍后,有人看见一架飞机从北低空飞过福特岛,并听到一声爆炸,人们仍认为是一次什么事故。
直到日机对美军机场和舰只实施集中突击时,珍珠港的美军才如梦初醒,看清了飞机的标志,发出了警报。福特岛美军司令部广播:“飞机袭击珍珠港,不是演习!”
日军经过约2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共炸沉炸伤美军各种舰艇40余艘,其中炸沉战列舰5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炸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辅助舰5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毙伤美军4500人。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余人。
但是,日军这次突然袭击并未完全达到预定的目的。突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当天不在港内。其次,日军飞机忽视了对修船厂和油库的破坏,这些设施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尔后的恢复和作战活动都起了很大作用。
担任日舰主攻任务的南云司令,在两次攻击得手之后,已是大喜过望,他拒绝了实施第三波轰炸的建议,匆忙收兵溜回日本。
12月8日上午,罗斯福总统身披蓝色海军斗篷,乘车来到国会大厦,要求向日本宣战。
罗斯福总统最后要求国会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一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