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马歇尔的智囊
成为马歇尔的智囊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5天内,整个美国军队,或者说,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桌子上,骤然多了许多需要处理的、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文件。第六天,艾森豪威尔接到陆军总部参谋长秘书沃特·史密斯上校的电话,让他到华盛顿陆军总部听命令。
当天下午,他乘了一架飞机离开圣安东尼奥去华盛顿。由于天气恶劣,飞机被迫在达拉斯降落。然后艾森豪威尔转乘火车,经过堪萨斯城,转向东行,火车行驶在他30年前从阿比伦到西点军校去的同一条铁路线上。
一路上,他尽力为与马歇尔会面而做准备。艾森豪威尔风尘仆仆地抵达华盛顿。一出车站,他立即叫了辆出租车,迅速奔赴位于宪法大街的陆军总部。见面后,马歇尔专门致辞表示欢迎,这使艾森豪威尔有些受宠若惊。
简短寒暄后,大家在会议桌前坐了下来,马歇尔迅速切入正题。他简要地介绍了太平洋的形势,把美国、日本、菲律宾各方的兵力规模列举了一下。
接着,马歇尔隔着桌子向前探身,两眼盯着艾森豪威尔问道:“艾森豪威尔先生,我们下一步行动的总方针应该是什么?”
艾森豪威尔吃了一惊。他没想到马歇尔将军会这么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问题。他知道的情况并不比新闻界多多少,而且他又没有带参谋人员来帮助他事前做必要的准备。
艾森豪威尔犹豫片刻,请求道:“马歇尔将军,请你给我几个小时时间考虑。”
“好吧。”马歇尔回答道。马歇尔并非完全了解艾森豪威尔,他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关他的一些事迹,因而,他想亲自看看艾森豪威尔在战争的压力下如何行动。此时此刻,他必须立即知道哪一位军官能够帮助他。
艾森豪威尔受领了任务,来到参谋部作战处的一张大桌子前,坐了下来。他取了一张黄色薄纸,塞入打字机,用一个指头轻轻打出几个字:需要采取的步骤。
随后,他便靠在椅背上苦苦思索。显然,菲律宾是保不住了,目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军队撤至澳大利亚,在那儿建立起一个反攻基地。
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军队的荣誉就要蒙受损失。要知道,美国在远东的威望对那些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办呢?”艾森豪威尔从未经历过这么大的压力。
半个小时后,他冷静下来,他的设想是,在澳大利亚建立基地,可以从那里设法增援菲律宾。于是,缓缓地打出一行字:速度是最重要的。
他主张立即将飞机、飞行员、弹药和其他装备从西海岸和夏威夷运到澳大利亚去。
他还建议,必须努力确保通过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群岛和夏威夷的这条空中生命线。
黄昏时分,艾森豪威尔拿着打印好的“答卷”回到马歇尔的办公室。马歇尔正等候着他。
马歇尔接过稿子,仔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冰冷的脸上有了笑意。他不由得读出了声:
“尽管及时增援菲律宾以抗击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然而,美国仍必须尽一切可能,去支援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因为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的人民将注视着我们。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
“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马歇尔重复着这句话,微微地点着头,“有道理!有道理!”
艾森豪威尔插话说:“在这方面,我们要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冒很大的风险,需要花多少钱就得花多少。”
马歇尔温和地注视着艾森豪威尔,点点头:“我同意你的意见。尽你所能去拯救他们吧!好,从现在开始,由你来负责作战处菲律宾和远东科的工作!”
艾森豪威尔心里一热,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份建议竟使马歇尔将军如此看重自己。他不由得仔细打量起这位识才爱才的将军来。
马歇尔素以“冷淡而严厉”著称,令人难以接近。他迫使每一个人对他保持距离,甚至总统也不例外。
据说,罗斯福总统第一次接见他时,亲热地喊他“乔治”,并试图去拍他的肩膀。然而马歇尔灵活地一闪,躲开了。他想让总统知道,他的名字是“马歇尔将军”。
果然,总统以后再也没有称他“乔治”了。
马歇尔几乎没有什么亲密无间的朋友。当他休息时,他便独自一人去看电影,或者在花园中散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轻易不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
例如,很少有人能够不受艾森豪威尔那极富感染力的笑容的影响,马歇尔却是个例外。
全军的军官都称艾森豪威尔为“艾克”,马歇尔却一本正经地称呼他“艾森豪威尔”。
在他们相处的岁月中,马歇尔一直称他“艾森豪威尔”,但有一次说漏了嘴,叫了声“艾克”,把艾森豪威尔吓了一跳。
而马歇尔也马上改口,在第二句话中竟连用了5次“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非凡的敬业精神的人。他不能容忍别人工作中的差错,但是对那些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却非常信赖。
艾森豪威尔发现,马歇尔无论是作为将军,还是导师,都是理想的上司。他对马歇尔有着“无限钦佩和尊敬”,进而对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繁忙的工作开始了。不过,艾森豪威尔最希望去的地方是战场,而不是办公室。他不停地抱怨说:
天啊!我多么不愿意按照别人所吩咐或迫使的那样去进行工作!在这里,官员们总是在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要么便惊天动地大拍桌子,却没有几个实干家。
他们轻率地预先宣布结果,而且虚张声势。倒霉的总是实际工作的人。
在以后的两个月中,艾森豪威尔的首要责任是向菲律宾增援,这使他处于困难的境地。由于美国缺乏战争准备,没有多少东西可以送出去。
由于日本的疯狂进攻和严密封锁,救援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艾森豪威尔的首批行动是,从旧金山向布里斯班进行两次运输,命令两架泛美大型客机载着军人飞往澳大利亚,命令15架重型轰炸机从夏威夷转场到布里斯班。
为了使一批急用的军事物资运往前线,他不惜用1000万美元的现金在澳大利亚雇用私人船主,来突破封锁线,从澳大利亚驶往菲律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在整整一个冬天,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艾森豪威尔他们把增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澳大利亚基地,和通向这个基地的一些用作踏脚石的岛屿。
至1942年的2月21日,美国在海外的官兵总数超过了245万人,其中大部分集结在太平洋。这时,在太平洋的总兵力为112万人,但不包括驻守在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29万官兵。
在加勒比海的驻防部队为79万人。在欧洲战区,当时只有3785名官兵,但有两个师正在途中。
1942年3月9日深夜,艾森豪威尔正在拟订一个作战计划。副官走近他,弯下身来低声向他耳语了些什么,艾森豪威尔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
家中传来了惊雷般的消息:父亲病危。
父亲戴维是艾森豪威尔一生中,除了母亲之外,最热爱、最尊敬的人。父亲对他的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森豪威尔结婚后,总不忘抽空回家去探望一下父母双亲,有时工作人员路过他家时,他也顺便捎一些东西孝敬父母。父亲年岁已大,近年来疾病缠身,艾森豪威尔对自己不能在父亲的病榻前尽儿女之孝,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相反,父亲理解儿子的工作,他劝儿子少回家,多为国家干点儿事情。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稍稍感觉好受一点。
父亲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寻常,是母亲连夜打来的电话,副官接的,说“中风,恐怕不行了”。
艾森豪威尔心里咯噔一下子,心想,那个可怕的时刻终于到了。他沉默半晌,走出灯火辉煌办公室,冲进茫茫夜色中。
艾森豪威尔抬头看到了幽蓝色的天空,眼泪刷地流了出来。他想起了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数星星的那些夏夜,与父亲一起打球的那些午后,甚至与父亲大声争吵的那些场面。
这一切,回忆起来,竟是那么如梦如幻如真。那时,父亲还是个年轻力壮的英俊小伙子,而现在……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仅仅有时间把这一件事情记在日记中。那天晚上,他在7时30分还是停止了工作。他说:“我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下去。”
他关起门来,开始缅怀他的父亲,并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悼词。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有了筋疲力尽的感觉。由于形势紧迫,他不能回家奔丧,心里既痛苦又矛盾。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地想参加正在进行的战斗。
没几天,由于工作压力以及极度的焦虑,艾森豪威尔竟然冲着马歇尔将军大发了一次脾气。那天,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讨论军官晋升的问题。
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说:“上次战争中,许多在战场上进行战斗的军官没有得到提升,而在后方的参谋军官却被提拔。这次,我想补偿一下。以你的情况为例,我知道有的将军推荐你当师长,有的将军让你当军长,这都很好。但是,你就是要留在这里,担负你的职责。”
艾森豪威尔觉得有些上火,说道:“将军,您知道,我想到前方去。”
“不行!”马歇尔斩钉截铁地说,“尽管这对你似乎是一种牺牲,但是必须这样。”
艾森豪威尔脸涨得通红,他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
他大声回敬道:“将军,我对你所说的很感兴趣,但是我希望你知道,对我来说,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晋升计划。我到战场去,只是要尽力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你愿意我在这里待多久,我就待多久。我才不在乎我被拴在办公桌上有多久!随你的便吧!”
他把椅子狠狠地往后一推,椅子倒了,厚厚的椅背摔在地板上,发出很大的声响。他没有顾及这些,昂起头,大步流星地向门口走去。
在走近门口的时候,他可以看到马歇尔那副瞠目结舌的表情。艾森豪威尔气呼呼地离开办公室,回到自己的房间,他的怒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他走近自己的书桌,狠狠地在日记上飞快地写了起来,以发泄他的怒气。一想到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而自己却在华盛顿消磨时间,作战机会眼睁睁地从他面前溜走了,这太令人气愤了,太不公平了!
第二天早晨,艾森豪威尔醒来,眼睛红肿。他读了自己写的日记,摇摇头,把它撕成碎片。
他摊开本子,重新写道:
生气成不了事,甚至使人不能冷静思考。昨天我干了什么?我发了一小时的火!多年来我发誓做到绝不放纵自己,但昨天我没有做到。
一周后,马歇尔推荐艾森豪威尔临时晋升为少将。在写给总统的推荐信中,马歇尔写道:
艾森豪威尔先生实际上不是一位参谋军官,而是我的作战军官,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
艾森豪威尔读了这些,又惊讶又高兴。数十年后,他经常在想:“是否我的这次发火,反而使马歇尔对我更感兴趣?”
此后,马歇尔一直提拔艾森豪威尔,不断地加重他的责任。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总是异常繁忙。军官们和文件流水般涌入,命令和计划流水般发出。
艾森豪威尔沉着、坚定的作风,给军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军的人都知道,马歇尔越来越重用艾森豪威尔了。1942年3月间,日军又增派两个步兵师团和两个炮兵团对麦克阿瑟展开新的进攻。
美国人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艾森豪威尔以总参谋部的名义起草了一项命令,经罗斯福总统批准发到菲律宾前线,命令麦克阿瑟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让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
1942年4月9日,在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菲律宾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当了日军的俘虏。
科雷吉多尔要塞守至5月6日。到了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将军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
尽管如此,棉兰老岛的3..6万名军人,只有7000人向日军投降,其余2..9万人拒绝服从命令,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至此,日军侵占了菲律宾所有重要的城镇和港口,菲律宾进入艰苦的抗战阶段。
面对美军在菲律宾的悲惨处境,艾森豪威尔痛苦不已。在这支美国驻军中,他个人有很多亲密的朋友。他也对他曾经帮助建立的菲律宾部队的失败负责。
1942年初,欧洲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圣诞节过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及其随行人员与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军政要员,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一个联合指挥体制,即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总部设在华盛顿。“确定希特勒是主要敌人”。
为了便于联合作战,统一对敌,会议还决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军司令部,由英国韦维尔将军任总司令。
“阿卡迪亚”会议持续了两周,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宣言》。艾森豪威尔参加了“阿卡迪亚”会议,他和英国总参谋部的将军们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他对世界战局情况的介绍和分析,给罗斯福和丘吉尔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会后,马歇尔让艾森豪威尔起草发动第一次进攻的计划。艾森豪威尔在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向法国海岸进行直接攻击的建议。
整个1942年2月,艾森豪威尔都在为这一计划而绞尽脑汁。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听取各兵种的战况汇报,与手下军官一起分析、研究、论证,终于于3月下旬拿出了一份代号为“围捕”的具体计划。
围捕计划要求有一支5800架作战飞机组成的空军部队,以及一支总数达48个步兵师和装甲师的陆军部队,其中半数是英国的。
计划内容是,1943年4月1日,对塞纳河口东北、勒阿弗尔和布仑之间的一段法国海岸发起猛攻。
与此同时,在海岸沿线发动突然袭击及空袭,以达到骚扰德国人的目的。如果必要,在1942年9月进行决死作战的“大锤”行动,以便解除俄国的压力。但总的来说,重点仍放在1943年横流海峡进攻的“围捕”计划上。
马歇尔把艾森豪威尔的计划递交给罗斯福,总统批准了这个计划。接着,英国也同意了这个计划。
为了便于贯彻实施这一计划,1942年5月23日,艾森豪威尔前去英国实地考察。当天,艾森豪威尔乘专机飞抵蒙特利尔,然后前往拉布拉多半岛的鹅湾。
这时天气突然转坏,刮起了罕见的暴风,艾森豪威尔被迫在纽芬兰过夜。在那儿,他度过了半年来的第一个休息日。
1942年5月27日,艾森豪威尔抵达鹅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