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西西里
出奇制胜西西里
1943年2月11日,艾森豪威尔荣获上将军衔。对于他来说,这一晋升非常重要,要知道,四颗星的军阶在当时美军中是最高的,而且必须是参谋长才能有。在1943年,只有两个人是上将,那就是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
不久,在前线,盟军慢慢赢得了这场后勤竞赛。一个原因是美国工厂的绝对产量。
例如,艾森豪威尔一次就得到赶运过来的500辆卡车。另一个原因则是盟国空军的崛起。随着飞机数量不断增加和投入前方战场,盟国空军开始从德国人手中把制空权夺了过来。
在这种情形下,德国人越来越难以切断盟军的供应线,保卫他们自己的供应线。同时,由于盟军破译了德国人的“超级机密”,即德国人的联络密码,艾森豪威尔基本上可以掌握德国人的军事动向。他期待着,盟军在和阿尔尼姆、隆美尔的力量相差不大之前,很快发动一次攻势。
盟军总部情报处长报告说,阿尔尼姆正从隆美尔非洲军团那里得到增援,将在短期内发动进攻。
这一情报是从破译德军“超级机密”的密码获得的,并没有其他方面的证实,但英国人如此相信“超级机密”,一再坚持这一消息是正确无误的。
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亲赴前线,对付阿尔尼姆的进攻。这时,战局突然变得复杂起来。隆美尔的坦克部队消灭了美军一个坦克营,击溃一个炮兵营,并且孤立了美军残余部队。
2月15日,隆美尔继续进攻,摧毁美军坦克98辆,半履带车57辆,大炮29门。
2月16日,非洲军团扑向另一山脉,并穿过其中的卡塞林山口。美军在这次战斗中打得很糟糕,既不能恰当地加固阵地,又在慌乱中放弃了阵地。而德国的坦克部队突然冲入卡塞林区,在那儿进行视察的艾森豪威尔差点当了俘虏。当德国的坦克已经进城时,司令官的吉普车才冲出城去。
艾森豪威尔回到阿尔及尔的别墅时,他从未像现在这样疲惫和沮丧过。他意识到,由于过分依赖“超级机密”,他犯了判断上的错误。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艾森豪威尔有信心反败为胜。
从战术上说,隆美尔取得了胜利,他以不大的代价,使美军伤亡5000多人,摧毁了美国军队上百辆坦克和其他装备。而从战略意义上说,隆美尔却一无所获,实际上,他反而帮了艾森豪威尔一个忙:激起了战士们的士气。
艾森豪威尔巡视了前线,他所见到的战备情况、士兵士气,都令他精神抖擞,心情振奋。4月30日,部队向前推进。士兵们艰难地一步一步向上爬,一些人在交叉火力前倒了下去,其他人仍顽强地前进。第二天上午,美军占领609高地,尽管德军疯狂地反击,但美军的战士们已恢复了自尊,信心很大,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战况渐渐好转,形势发生了急剧转变。这一期间,西方盟国的步兵比敌军有较大的优势,炮兵是他们的3倍,而坦克是四倍。仅在5月6日至7日两天,盟国的军队就突破了敌人的防御,登上海岸,占领了突尼斯市。与此同时,在北部进攻的美军占领了比塞大,意德军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艾森豪威尔在前线度过了这个战役的最后一个星期,这使他难以忘怀。每当他感到沮丧、懊恼时,他就会想到战士们浑身泥浆坚持在突尼斯寒冷的山地上,在冰冷的雨水和污泥中继续作战,他的心情就平静下来。
5月13日,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残余部队投降,突尼斯的战斗以西方盟国获胜告终。敌军在突尼斯的损失超过30万人,其中3万被击毙,2万多人受伤,有24万多人被俘,其中有12万多人是德军士兵和军官。盟军损失在7万以上,其中1万多人阵亡。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突尼斯获得了第一次巨大的成功。由战功得来的声誉接踵而至,来自各方面的贺卡像雪片一样飞到他的司令部,他甚至被报纸评为“美国第一父亲”。
不过,艾森豪威尔并未被巨大的胜利及接踵而来的荣誉所陶醉,他在酝酿着下一次战斗。当英国政治顾问麦克米伦飞回阿尔及尔时,他激动地拉住艾森豪威尔说:“将军,这是你的胜利果实。”
艾森豪威尔转过身来,微笑着对麦克米伦说,“我们的,我意思是说我们的。”
“我们的,我们的。”麦克米伦喃喃自语道。他的眼睛闪烁着点点泪花。
突尼斯大捷后,西西里成为盟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西西里是一块硬骨头,这种大型的两栖作战,对盟军无疑是一场从未有的考验。
艾森豪威尔的作战计划是,7月10日拂晓,以两个伞兵师的兵力空降为先导,7个师在正面同时登陆。估计大约有35万意大利部队驻扎在西西里,但是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是一个谜。岛上的两个德国师则毫无疑问将进行顽强抵抗。
7月7日,艾森豪威尔飞往马耳他的坎宁安指挥所,指挥这次进攻。7月9日,即预定发起进攻的前一天,天气骤然转坏,狂风大作,地中海巨浪滔天,载着巴顿部队的船只不停地在海面颠簸。当风力减弱时,艾森豪威尔不顾参谋人员的劝告,命令部队继续前行。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部队不会遇到太强的抵抗。风雨交加中,他亲自爬上马耳他的最高点,注视着英国第一空降师飞向西西里的情形。当机群渐渐隐没后,他才回到办公室等候消息。
艾森豪威尔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的部队在登陆时没有遇到重大抵抗,溃不成军的意大利军队成批投降,但德军的两个师仍在凶猛地负隅顽抗。
英美军队出奇制胜,登陆相当顺利。只是由于美国飞行员缺乏两栖作战的训练和经验,在朦胧的月光下把一些海上沙洲误认为海岸滩头,过早地投下了一些伞兵战士,使他们葬身海底,作了无谓的牺牲。
不久,巴顿的士兵比英军抢先进入战区,这使艾森豪威尔兴奋不已。德军终究敌不住盟军的强大攻势,撤退了。
在巴顿进入战区的当天,艾森豪威尔的军医递给他一份医疗报告。报告说,一个星期前,巴顿在视察一所野战医院时大发脾气。当他看到医院里伤病员众多时,气不打一处来。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身强体壮,完全不像有伤病的样子,却待在医院里。
巴顿皱着眉头问这位士兵:“你哪儿受伤了?”
小伙子目光呆滞地回答说:“我受不了战场上隆隆的炮声,炮声一响起来,我的头就要炸裂。”说到这儿,小伙子居然呜呜地哭了起来,“我要回家!”
巴顿勃然大怒,举起手来,啪啪给了小伙子两个耳光。全医院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来看这儿发生了什么事。
巴顿怒吼道:“孬种!你不配做我的士兵!”说罢甩袖而去。
说心里话,艾森豪威尔在心底里很欣赏巴顿做事的魄力,但巴顿做事就是太鲁莽,好发脾气,常常让上司伤脑筋。
艾森豪威尔暗中把递交报告的军医召来,吩咐他说:“你到西西里去,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但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声张。如果把这类事情捅出去,他们会猛烈抨击巴顿将军,他在这场战争中就干不下去了。要知道,我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场战争中,少了巴顿是不行的,他是保证取得胜利的人之一。”
随后,艾森豪威尔亲笔给巴顿写了一封私人长信,对他的成绩作了肯定,随后,话锋一转,批评了巴顿鲁莽行为。他暗暗告诉巴顿,让他赶快写一封道歉信。
艾森豪威尔非常希望这次事件能够平息下去。然而,一位将军打了一名士兵的耳光,这种令人惊异的消息还是像插了翅膀一样传了出去。西西里的记者团得到了这个消息,准备把这件事捅出去,他们不喜欢巴顿,并强烈要求撤换巴顿。
艾森豪威尔获悉,紧急约见了记者们。艾森豪威尔一脸苦相,说:“我不能使巴顿将军丢脸回国,他是我们的大锤!这场战争离不开他。”他运用高超的辩才及良好的声誉,几乎是在乞求记者们手下留情。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们觉得除了同意对打人事件保守秘密外,没有别的办法。同时,巴顿按照艾森豪威尔的要求,认真地道了歉。
巴顿将军果然留了下来。事后,他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我无法用言辞来表达我的悔恨,你是我感激不尽的人,我心甘情愿为你献出我的生命。”
在结束西西里战役后,艾森豪威尔决定进攻意大利本土,他要利用在北非和西西里集结起来的巨大人力和物力,一举拿下意大利。
7月19日,盟军对罗马进行首次空袭,对其军事目标和铁路车站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来,意大利在北非、地中海、西西里岛接二连三的惨败,就早已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危机。这样一来,人心更加慌乱。
意大利军队兵员缺乏,士气低落,兵力分散。在国内担任防御的47个师战斗力很差。在苏德战场上作战的意军在第八集团军的22万人,只剩下8万人。
在法国和巴尔干担任占领任务的意军,在当地游击队的打击下,已招架不住。
它的盟友纳粹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无力对意军进行大规模的支援,反而对意大利横征暴敛,意大利人民怨声载道。
不久,罗马发生了军事政变,墨索里尼被捕,参加这次政变的国王维克托·埃马努埃尔三世任命皮耶特罗·巴多利奥元帅为首相。
墨索里尼垮台的当天,德国人立即赶调部队进入意大利北部,其中包括从法国调来的两个师,计划占领罗马以东的意大利东部地区。
当时,艾森豪威尔也想立即采取行动,脑子里装满了计划和打算,要利用墨索里尼垮台所造成的有利局势。如果协议能帮助他迅速地、不付出多少代价就占领意大利半岛,他愿冒个人风险和另一名欧洲的反动将领再做一次交易。
7月28日,罗斯福在电台发表广播演说,强调说:“我们对意大利的条件仍同我们对德国和日本的条件一样不变,这就是无条件投降。我们将不同法西斯主义以任何形式打交道。”
8月18日,艾森豪威尔收到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他的指示。参谋长们要他派斯特朗和史密斯到里斯本去会见卡斯泰拉诺。他们应当在临时条件的基础上,要求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与此同时,丘吉尔和罗斯福将拟定出正式条件,其中包括经济、政治、财政方面的条款,要求意大利人在后面签字。在临时条约下,意大利要立即宣布停战,将他们的舰队和空军开至盟国领土上,参加对德作战。
8月27日,艾森豪威尔收到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正式条件。艾森豪威尔看到这份文件就感到不满,这份文件有密密麻麻41段文字,内容包括军事、政治、社会、经济及政治方面的许多事务。麦克米伦称这些正式条件为“计划人员的梦想、将军的梦魇”。
艾森豪威尔向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说,根据这些正式条件,什么也干不成。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他被允许根据临时条件进行工作。
9月4日,在政治与军事的双重压力下,史密斯和卡斯泰拉诺在临时条件上签字,双方在9月8日深夜同时宣布停火。奔波了数日的艾森豪威尔,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不过,他笑得并不是非常开心。因为他知道,一场新的恶战即将来临。
整整两个月来,由于天气、地形和敌人的顽强抵抗,战争进展得十分缓慢。
艾森豪威尔决定把盟军总部往前移,更加靠近前线。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愿意他的参谋人员总是待在一个地方停滞不动,尤其是像阿尔及尔这样的大城市。
艾森豪威尔的新办公室坐落在那不勒斯北面的卡塞尔塔王宫。他的房间大到可以用作火车站的候车室。他对房子过大表示不满,但是没有用,他的参谋人员都存有一种征服者的优越感。在这儿,军官们有舒适的宿舍,有频繁的社交活动,他们生活上的奢侈令相对贫寒的战士们非常反感。
对于在意大利泥泞中艰难行进的步兵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听到艾森豪威尔把斯帕茨或者某一位将军训得服服帖帖更令人高兴的了。
艾森豪威尔像一个老兵那样骂人,这很受士兵们的赞赏。士兵们喜欢他来视察前线,因为他能够听取士兵们的意见。
士兵当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艾森豪威尔平易近人的故事。人们最爱讲的一个故事就是他视察厨房时的情形。
艾森豪威尔在走过一堆牛肉糜时,一手舀起一把牛肉,一手抓起一个洋葱,他一会儿尝一下生肉糜,一会儿咬一口生洋葱。厨师对此印象很深刻,经常说:“天啊!那是一个硬汉子!”
艾森豪威尔也喜欢视察前线,同战士闲扯恢复了他的精力。他写信告诉玛咪,“我们的士兵真好。我总觉得,越靠近前线,士气越好,抱怨越少。没有人了解我多喜欢在他们之间转来转去。我和真正的战士们在一起待上一天,我的精神就振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