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

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打断了岛民们宁静的生活,这是一只黑猩猩,它见识了花岗石宫的壮丽后,就不愿离开了。他们给了它许多南欧松子和块茎,它吃得津津有味。于是就很自然地把这里当成了它的新住所。

塞勒斯·史密斯打算在红河的发源地附近建起一道围栏,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新鲜牧草,可以饲养一些反刍1动物。从眺望岗到红河的发源地,有一条被踏出来的小路,如果有一辆由兽类拉着的大车的话,把东西来回运送就变得容易了。

工程师向他的朋友们提出一个方案,要把整个眺望岗孤立起来,这样野兽和猿猴就无法到达这里了。这样,花岗石宫等上半部的高地就可以免除被侵扰的忧虑了。这个计划很容易实施,工程师打算即刻着手进行工作。

为了让伙伴们了解的更清楚,史密斯画了一幅眺望岗高地的详图。这幅图让大家明白了他的计划,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赞成了。潘克洛夫拿起斧头,大声叫道:

“我们先去修桥吧!”

这的确是目前最迫切的工程。他们砍了一些上好的树木,削去枝杈,做成横梁、托架和厚板。这是一座奇特的桥,它在慈悲河的一头是固定的,可在河岸的另一边却是活动的,可以像一些运河的吊桥一样,方便自如地吊起来。

不速之客 - 图1

这是项异常艰巨的工程,虽然工程师的计划很详尽,但他们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因为慈悲河在这里非常宽广。有必要在河床中打下一些桥桩,这样桥板才能被支撑住。为了打桩,就要安装打桩机2。桥桩理所应当应该是两个弓架结构,这样桥身才能承受重量。

必要的木工用具、金属的安装工具和熟练的木工是不缺的,伙伴们的热情极高。经过几个月的实际锻炼,他们使用大多数的工具都已经得心应手了。必须说明,通讯记者的木工技术也非常熟练,他的灵巧程度已经可以和潘克洛夫相媲美了。水手想道:“一个记者竟然也能做到这样,真是意外!”

他们整整进行了三个星期的艰苦劳动,才完成了慈悲河上的桥梁工程。他们就连早饭也在工地上吃,天气好的时候,直到吃晚饭的时间他们才回到花岗石宫里去。

在这期间,小猩猩对它的新主人们逐渐熟悉了,他们给它起名叫杰普。这个小家伙对什么都很好奇,可是为了谨慎起见,水手还是要用绳索拴着它,必须要等高地隔离的工程完成以后,才给它自由。托普和杰普相处得非常好,它们经常在一起玩,可是杰普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本正经的。

11月20日,桥终于造好了。桥身的活动部分有均衡锤在控制着,很容易就能吊起来,只要稍微用一些力气,它就会升起来,枢纽和最后一根横木之间相隔20英尺,就连袋鼠也跳不过来。

有一天,纳布和托普突然大喊大叫起来,这已经是他们最大的音量了。岛民们正在忙着自己的活儿,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赶快跑了过来。

原来是两头温顺的大牲口冒冒失失地趁着桥通着的时候闯到高地上来了。它们的样子有些像马,但更像是驴子,一公一母,生得很匀称,从头到脚都是黑色的。它们慢慢地向他们走来,一点也不害怕,瞪着眼睛看着他们,它们还不知道,这些人即将成为它们的主人了。

“是野驴!”赫伯特喊道,“一种很能干活儿的牲口!”

“不是通常的驴子吗?”纳布问道。

“不,它们的耳朵没有驴子那么长,长相也比驴子要漂亮些。”

“管它是什么,”潘克洛夫插嘴说,“反正它们将成为史密斯先生所说的那种‘动力’,但首先要逮住它们!”

水手悄无声息地爬到桥上,把桥板拉了起来,于是这两只野驴就成为俘虏了。

现在要采取暴力措施,强制驾驭它们吗?不,他们决定先让野驴自由自在地在高地上生活几天,反正这里有吃不完的牧草。史密斯立刻在高地上修建了一个牲口棚,里面放好野驴的饲料,垫上干草,这样它们就能在里面过夜了。

工作完成了,他们依然让这两头美丽的牲口自由活动,只是远远地望着它们,以防它们受惊。野驴明显对长时间留在这里而出不去很有意见,总想着要离开高地,因为它们是惯于生活在原野上和森林间的。岛民们看见野驴沿着河岸徘徊,发出一种短促的叫声。或者在草地里跳着,但不久就安稳下来。它们经常呆望着那一片丛林——那里一定有着它们最愉快的回忆!

几天后,水手用植物纤维制造了一套挽具3,大车也快要完工了,而且还在远西森林中开辟了一条笔直的便道。他们终于要尝试着驾驭野驴了。

潘克洛夫用手拿着东西来喂野驴,这样它们走到他的身边也不会跑了。可刚一套上挽具,它们就挣扎起来,很难控制。然而几天之后它们就习惯了这种新的差事,因为野驴并不像斑马那样倔强,南非的山区里常常饲养它们作为驮兽,甚至在欧洲的寒冷地区,它们也能适应。

不速之客 - 图2

这一天,伙伴们一同跳上大车,潘克洛夫在前面引导着它们。脚下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难免要有一些颠簸,可大车还是平安无事地到达了目的地。

晚上八点钟的时候,大车回来了,他们解开野驴的缰绳,让它们回到牲口棚里去。潘克洛夫在临睡之前,兴奋得大吼一声,这把整个花岗石宫都震动了。

有一件幸运的事情值得一提,在值得纪念的一天,聪明的杰普被提升为仆役了。它穿着一件外套,一条白色的亚麻短裤,还系着一条围裙,它很喜欢围裙上的口袋。这只灵巧的动物经过纳布巧妙的训练,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如果别人看见他们与它谈话,一定会认为这只猩猩是懂得人类语言的。杰普非常敬爱纳布,纳布也很喜欢它。杰普的活儿主要是搬柴和上树,当它闲着的时候,一定是待在厨房里,学着纳布的动作。纳布既耐心又热情地教导着他的徒弟,徒弟也不负众望,在师傅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本事。

这天,杰普把餐巾搭在胳膊上,令人惊奇地到桌边来伺候大家吃饭了。花岗石宫的主人们兴奋极了!它动作敏捷,专心致志,把自己的活儿干得很棒。它端盘子、拿碟子、倒水,一切都做得简单有效,这让主人们禁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尽管大家嚷成了一片,但杰普还是有条不紊地4一一办到,认真对待每件事情。当潘克洛夫讲了一个笑话的时候,它高兴得晃着头,好像听懂了似的。

“嗨,杰普,我们要给你涨工资了。”

看起来,小猩猩已经完全融入花岗石宫的生活中了,它经常跟随主人到森林里去,一步也不离开他们。最有趣的是,它看到潘克洛夫扛着枪,便也拣起一根棍子扛起来。如果人们想要树顶上的果子,它就会敏捷地爬上树去。假如车轮子陷在泥里,它就过去搭把手,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小家伙!”水手经常这样说,“如果它光会调皮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1867年的1月份很快就来到了,大家都辛勤地进行着夏季的工作。塞勒斯·史密斯提议,要建立花岗石宫与畜栏之间的联系。

“你打算怎么干,史密斯先生?”水手问道,“你想要装电报机吗?”

“没错儿。”工程师回答说。

“好吧,”水手说,“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坐上火车,那才好呢!”

于是他们马上开始工作。最难办的事情就是制造铁丝,因为如果没有铁丝,电池和其他的附件就无法连接了。

林肯岛的铁质十分优良,用来制造铁丝是再好不过的。工程师先造了一个拉模板,这是一种钻了许多圆锥形窟窿的钢板,它可以拉出符合要求的铁丝。史密斯打算利用瀑布作为动力,就在距离大瀑布不远的地上,埋了一个结实的架子,把煅成的钢板固定在架子上。这里有一个压榨机,只要用一些力量推动卷轴,它就可以把铁丝拉长并卷上去。这是一项细致的活儿,必须万分小心。他们先把铁做成铁棍,两头锉尖,然后把铁棍插在拉模板最大的窟窿里,卷轴就旋转着把它拉出来,抽长到二十五英尺到三十英尺,然后把它松开,再放到较小的窟窿里,重复同样的工作。最后,工程师得到了长达四五十英尺的铁丝,如果把这些铁丝连接起来,就可以从花岗石宫架到五英里外的畜栏去。

不速之客 - 图3

工程师把这些机械安装好后,就把拉电线的活儿交给伙伴们,自己去制造电池。几天后,拉铁丝的工作就完成了。

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直流电池。大家知道,通常的电池是用炭精棒5、锌和铜做成的。史密斯手头并没有铜,他找遍了林肯岛也毫无收获,只好另想办法。炭精就是煤气工厂里使煤去氢之后,在蒸馏器里得到的石墨,是可以做出来的。但是要提取炭精,就要费劲制造一种特殊的设备。至于锌,工程师刚好珍藏了一些这种金属,用来做电池再好不过了。

工程师考虑成熟之后,就模仿着倍柯勒尔在1820年的发明,制造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电池,这种电池是用锌、硝酸和钾碱制成的,这些东西工程师都已经准备好了。

工程师拿出两块锌片,一片泡在硝酸里,一片泡在钾碱溶液里,然后在两块锌片之间用金属线连接。一股电流立刻产生了。这就是塞勒斯·史密斯天才的、简单的创造,有了它,花岗石宫和畜栏之间就能进行电报联系了。

紧接着,他们要在通往畜栏的道路上竖立电线杆,电线杆上装有拉电线用的玻璃绝缘器。不久之后,电线就架好了,随时都能输送电流,大地就是这种电流的回路。工程师一共造了两套电池,一套放在花岗石宫,一套放在畜栏,这样两个地方就能互相联系了。

而收报机和发报机的制造就简单多了。两地的电线分别绕在磁铁上,如此一来,两极之间就可以通电了。如果电路突然中断,磁铁就会马上失去磁性。只要把一片软铁放在磁铁前面,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就会把它吸住,如果没有电流,它就会掉下来。史密斯把这一切安装好,剩下的工作就简单了,只要在一个圆盘上写好字母,在铁片上装好指针,两个电站之间就可以建立联系了。

到了2月12日,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史密斯试着发了一个电报,给守在畜栏的水手以清晨的问候,不一会儿,水手就发来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潘克洛夫高兴得跳了起来,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给在畜栏值班的人发电报,当然,他们每一次都能得到回电。

美好的季节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岛民们的储备,特别是蔬菜和粮食,每天都在增加,那些被移植的植物长得也很好。眺望岗的高地上也完全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那里他们的麦田再次获得了大丰收,潘克洛夫曾打算计算麦粒的数量,但史密斯告诉他,即使他每分钟能数三千颗,那他也要数上五千五百年。善良的水手听了塞勒斯·史密斯的解释,明智地放弃了这个念头。

在这期间,天气都非常好,白天很热,但一到傍晚,就有海风送来难得的清爽,这时花岗石宫里的住民们就会感到沁人心脾6的清凉。在这些日子里,也下过几次暴风雨,来势非常凶猛,但持续时间都不长。暴风雨来袭的时候,天空中雷电交加,声音震耳欲聋,常常会持续几个钟头。

不管怎么说,小岛开始繁荣起来了。

禽类养殖场里的棚子都住满了,岛民们用过剩的“人口”当成美餐,但就算这样,也必须把这些住民的数量再减少一些了。猪已经下了小猪,纳布和潘克洛夫为了照料它们,可真正花了不少时间。通讯记者和少年经常骑着野驴到外面去,在史佩莱的教导下,赫伯特已经成了优秀的骑手,这两头可爱的牲口也经常为他们拉车,往花岗石宫里运送木柴和煤炭,也为工程师运送一些珍贵的矿产。

有的时候,他们会进到远西森林的深处,进行几次刺激的探险。他们在那里不必担心风吹日晒,因为阳光很难穿透他们头顶上的浓密枝叶。他们在慈悲河的左岸巡视,那里就有从畜栏通往河口瀑布的道路。

岛民们在这几次探险中,总是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因为他们经常会遇到凶猛的野猪,而且已经多次和它们搏斗了。吉丁·史佩莱恨透了美洲豹,他的学生赫伯特就帮他猎杀这种猛兽。由于他们准备充分,所以就不怕遇到这种猛兽了。赫伯特是初出牛犊不怕虎,通讯记者则有着过人的镇定。在花岗石宫的餐厅里,已经挂了二十张斑斓美丽的豹皮了,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猎人们很快就能达到他们的既定目标——让小岛上的美洲豹绝迹。

工程师偶尔也会参加这种远征,到海岛上那些陌生的地方去探险,他非常仔细地观察这些地带。在广袤的密林深处,他所注意的不是野兽的足迹,而是其他的一些痕迹,然而他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和他一起出猎的还有托普和杰普,它们都没发现这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托普常常在井口咆哮,但无论工程师怎么察看,也看不出那井有什么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岸边发现了一口漂流过来的箱子,这一定是艘沉船的遗物。箱子里有一些工具,还有一套照相器材。于是,通讯记者在少年的帮助下,用它在荒岛上那些风景秀丽的地方,拍了许多照片。

照相机的物镜性能非常不错,是一架精良的仪器。此外,全部必要的印相器材:涂底板用的克罗定、使底板能够感光的硝酸银、定影用的亚硫酸钠、涂湿印象纸的氯化迮、浸印象纸用的醋酸钠和氯化金,这些必要的东西一件都不少。一切都准备好了,在没有把底片放在印象夹里之前,首先要把印象纸放在硝酸银的溶液里浸泡一下。

史佩莱和他的助手赫伯特很快就成了技术高超的摄影师,他们拍了许多精彩的照片,有在眺望岗上拍的、以富兰克林山为远景的海岛全景,有山石巍峨的慈悲河口、背后陪衬着山岭的林间空地和畜栏,还有爪角那奇形怪状的地形等等。

当然,摄影师们也给岛上的全体居民照了相,一个人也没有落下。

“照相机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潘克洛夫说。

水手的那张得意的相片就挂在花岗石宫的墙上,照得非常精彩。他常常站在照片前面,沉迷在自己的高大形象里,就好像到了百老汇7大街那最豪华的橱窗前,久久不愿离开。

尽管水手对那张照片很有信心,但也不得不承认,最成功的照片,还要数小猩猩杰普的那张。它专注地坐着,那副样子可以让所有看了照片的人大笑上半天。

“看起来它就要扮起鬼脸了!”潘克洛夫叫道。

如果小杰普还对照片不满意,那它就太过挑剔了。事实上它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在路过那张照片的时候,它总是趾高气扬8地抬着头的。

当三月的脚步迈近的时候,炎热的夏天就结束了。雨水越来越多了,然而天气还是很热的。小岛上的三月就相当于北半球的九月,但天气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也许这说明冬天要来得早一些了。

平淡又喧闹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一天早晨,岛民们简直要认为已经看到初雪的景色了。当时,赫伯特从花岗石宫的窗口向外眺望,突然大声喊叫起来:

“哎呀!小岛上满是雪花了!”

“这个季节,下雪?”通讯记者一面问,一面好奇地向窗口走来。

所有人都围过来了。他们几乎已经肯定了,看起来,不仅是小岛,甚至是花岗石宫下面的整个海滩,都是一片神奇的白色了。

“真的是雪!”潘克洛夫不敢相信地说。

“真是太像了!”纳布说。

“不可能,温度表上的温度有14摄氏度呢!”通讯记者说。

塞勒斯·史密斯看着这白茫茫的一片,一句话也没有说。在这个季节,温度又如此之高,就算是他也无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

“糟糕!”潘克洛夫说,“我们种的植物都要冻死了!”

水手正要跑出去,可敏捷的小猩猩已经冲在了他的前面,滑到沙滩上去了。

可是,杰普还没有落到沙滩上,积雪就从地上飘了起来,只见雪花四处飘散,简直连太阳的光芒都遮住了。

“是鸟!”赫伯特叫道。

原来这并不是雪,而是大群的海鸥,它们长着洁白耀眼的羽毛。数不清的这种鸟儿在小岛的海岸上栖息着,直到它们全都飞起来的时候,岛民们还不敢相信地愣着,这种景象就像是在魔法师的魔杖触碰之下,季节忽然从寒冬变成了炎夏。这种变化太突然了,史佩莱和赫伯特都没来得及拿枪打下一只这样的鸟来,所以他们连它们的种类都没有弄清楚。

很快就要到3月26日了,两年之前,他们就是在这一天抱着气球降落在林肯岛上的。

不速之客 - 图4

注解:
1 【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2 【打桩机】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
3 【挽具】套在牲畜身上拉车的器具。
4 【有条不紊】指办事很有条理。
5 【炭精棒】用石墨和炭制做的棒。
6 【沁人心脾】吸入了清新空气或喝了清凉的饮料,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7 【百老汇】为纽约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巴特里公园,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
8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