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希波克拉底”
中国人称华佗为神医。
西方的学者则称他为“中国的希波克拉底”,以西方人所熟悉的古代希腊的医学大师比喻华佗在医学史上的地位。美国医学史家拉瓦尔在他的《药学4000年》中写道:
“一些阿拉伯权威提及吸入性麻醉术,这可能是从中国人那里演变出来的。因为,据说中国希波克拉底——华佗,曾经运用这一技术,把一些含有乌头、曼陀罗及其他草药的混合物应用于同一目的。”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生,约公元前460—前377年在世。被尊为西方医学之父。他具有高超的医术,广泛地游历过希腊和小亚细亚,在各地行医和授徒,并且长期在科斯得以科学校任教,在医疗和教学上成绩显赫。现存有总称为《希波克拉底文集》的著作60篇。表达了行医者的崇高使命和职业道德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和署名于他的许多著作一样,都被认为并非出自他之手笔,但是,这确切地表达了希波克拉底的至高的医学地位和后人对他的尊敬。时至今日,西方的医学院毕业生都要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以表示他们遵守医学界的道德规范,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
因此,将华佗比作希波克拉底,是对华佗的医学地位的高度评价。
其实早在魏晋六朝时代,中国的学者就曾经高度地赞扬了华佗——这位放弃了功名利禄,一心治病救人,并且有着精湛医术的伟大的医学家。
在医生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的封建时代,能被历史学家收入正史、列传修治的医家,是凤毛麟角,为数极少。但是,在《后汉书》和《三国志》这两部史书里,不约而同地为华佗撰写了传记,叙述了他的治疗病例,全面概括了他的医学成就,这种正史中用相当的篇幅为医生列传的罕见的现象,表明华佗在他的时代和对后人的巨大影响和普遍受到的尊敬程度。
南朝著名的医生陈延之,在他的传世之作《小品方》自序中,把华佗、神农、黄帝及扁鹊并称为从远古到魏晋的4位医圣,并且一一列举他们各自的成就。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我们把他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如下:
考察历代互相继承的几位医圣,他们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医学道路,但是他们在治疗疾病和教授医术方面,却是同一源流,遵守共同的规律。所以,神农氏发现了用草木的根茎和矿物质做药材;黄帝发明了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扁鹊长于治疗内科病症,对人的五脏六腑的疾病有深刻的洞见;华佗则善于进行外科手术,做肠胃的切除;虽然他们的发现和发明各有不同,但是在医病救人的目的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里,中外的学者所强调的,一个是华佗发明的麻醉术,另一个是他所能进行的外科手术。其实,这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除非有了确实可行的麻醉术,才有可能施行开肠破肚的外科手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