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酒和“毒酒”
华佗的家乡安徽亳县,是酿造业发达的地区,造酒成为人们重要的谋生手段。只要走出家门,就可以看到,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座座酒坊,连空气里也飘荡着或浓或淡的酒香。
华佗在一日的劳作——殚精竭虑、手脑并用地给病人治疗,或者满山遍野奔波不停地采集草药结束以后,常常要饮一碗米酒,解除一天的疲劳,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这一天,他又习惯地来到一家酒店,坐下来。店里的伙计知道他的喜好,端出一碗醇香扑鼻的米酒来,恭恭敬敬地说:
“华佗先生,这是今天新过滤出来的鲜酒,请您尝尝新。”
华佗因为今天采到了枝叶肥壮、极为难得的曼陀罗和野山参,心中高兴,就回答说:
“你看这酒店里人满为患,你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了。”
“要说呀,这也有先生的功劳呢。”酒店的伙计很机灵地说。
华佗被他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解地说:“你们的生意好,是你们的酒酿得好,客人愿意来,跟我有什么关系?”
“华佗先生,您感情真的忘记了?来酒店的人多,是因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今年春天,那一场瘟病,我们的酒店无人光顾,都关门了。还是您医术高明,广施药汤,才使家乡人逃过了大灾大难。没有您春天的治病救人,能有今天的好生意吗?”
“哈哈哈,”华佗开怀大笑,“你这是尽说好听的话,让我多喝两碗酒呀。”
心中得意,酒兴大发,一向谨慎从事的华佗,放开酒量,连喝三碗酒。
旁边的酒桌那里,闹哄哄,一群年轻人在喝酒。有人招呼他,“华先生,你看六指喝醉了,推他喊他都不醒,你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对付他?”
喝醉酒的青年,因为右手多长了一个指头,大家都叫他六指。
他站起身来,向那边走去。
“先生,你就是现在把他的六指割掉,他也不会觉得疼,照样是醉得一塌糊涂。”另一个小伙子快言快语地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既然是酿酒之乡,喜好喝酒的人多,醉酒的人就少不了。华佗见过不少人的醉态,自然也见过发酒疯者。他们借酒使性,与人恶斗,打得头破血流,甚至断胳膊断腿,都仿佛不觉疼痛;送到华佗这里治疗,平时难以忍受的痛苦,在酒气醺醺中,也减轻了许多。看来,酒能麻醉人们的感觉。
华佗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的乱世。宦官当政,外戚争权,奸臣乱朝,军阀混战。黄巾农民起义失败,袁绍、曹操、刘备、孙权等各霸一方,争夺天下。华佗行医所在的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是魏、蜀、吴等各种军事力量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是南方和北方的结合部和大战场,连年的战争,造成大量的伤亡,许多人在战场上受伤以后,因为得不到技术的治疗,或者没有麻醉剂,无法施行有效的外科手术,纷纷死亡。华佗也曾经进行过无麻醉状态的病体摘除手术,但是,病人往往因为无法忍受手术时的痛苦而死去。
酒店里一句打趣的话,激发了他的灵感。先把病人用酒麻醉,再进行手术,看来是可行的。
于是,华佗开始把用酒麻醉病人的方法运用于一些小的手术,并且认真地观察病人的痛感反应。总的说来,效果是不错的。可是,当时的酿酒术,还只是先用谷物加水,用保温的办法进行发酵,再把发酵后的汁液通过过滤分离出来,就成为酒,而不是后来所发明的先蒸馏后窖藏的白酒。当时的水酒的浓度很低,要用酒将人麻醉到一定深度,并且保持足够做手术尤其是复杂的大手术的时间,非常不容易。
那么,能不能用药物加酒的方法,加深麻醉程度,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呢?
华佗想到了关于战国的著名医生扁鹊的一个传说:
有一次,两个病人同时来找扁鹊看病,而且都说是心口疼。扁鹊逐个对他们进行诊断,得出的结果都是身体失调,失调的原因却又正好相反:一个是心力过旺,身体疲弱,无法协调;一个则是心力太弱,身体反倒很强健,心力不堪重负。于是,扁鹊灵机一动,给他们两个人一种“毒酒”,使两个人都不省人事。扁鹊就乘机给他们两个人把心对换了过来,使他们的心力和身体都互相得到协调。
华佗想,扁鹊的“毒酒”,肯定是在酒里浸泡了什么药材,增加了麻醉程度。虽然,扁鹊的“毒酒”配方没有流传下来,但是,这样的思路却是可以继承的。他研究了几百种药材的药性,反复比较,反复试验,先用狗和羊做试验,再应用到病人身上,最终选定了羊踟蹰、茉莉花根、当归、菖蒲4味药材做麻醉方剂,并且把新的麻醉药命名为“麻沸散”(配方据《华佗神方》所载)。它是用酒送服的,酒性和药性很好地配合,能使病人深度麻醉,免除了手术时无法忍受的超人的痛苦,给病人和医生都带来很多方便。
从此,华佗施行外科手术的条件就极大地改善了,一些以前因为过于给病人造成疼痛、使病人无法配合手术进行而被迫放弃的大手术,现在也有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