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笔下的是是非非

    明代的大作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一经问世,就不胫而走,流传了数百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关羽、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等等,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名字。

    前面说过,因为华佗的时代影响,一向把行医视为贱业的正统史学家,破例地给华佗以重要的评价。同样地,在号称是“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中,华佗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时候,一个仙风道骨、倜傥脱俗的华佗,在重要的场合,出没于书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华佗出现在罗贯中笔下,首先是因为他出神入化的医术,而华佗的为人道德,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华佗在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三次是直接露面,还有一处是他人口中说出来的。

    与曹魏、蜀汉三足鼎立的东吴,在孙策为主帅的时候,打过一次大仗。他的部下周泰是一员勇将,在战场上鏖战,拼上自己的性命,在敌人的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救出了孙策的弟弟孙权,身上受了12处伤,生命万分危险。

    孙策问询,非常着急。另一位部下向他推荐华佗,“当年我在与海寇作战的时候,身受重伤,是一个贤者举荐了一名出色的医生,给我治好了枪伤。”孙策命人先去聘请贤者在他手下为官,又征询他关于那位医生的情况。贤者说:“我推荐的是当世神医,姓华名佗字元化,是沛国谯人。”

    于是,华佗被请了来。孙策一看,此人童颜鹤发,飘然超逸,有出世之风。孙策心中顿生敬意,以上宾的礼节厚待他。

    华佗察看了周泰的伤口,对孙策说:“请您放心。医治这样的伤口,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可以保证,不出一月,就可以痊愈,能重新上阵杀敌。”

    果然,周泰在华佗的治疗下,很快地复原了。后来,孙策自己遭受埋伏,中箭受伤,想到要请华佗治伤,不料,华佗到中原行医,不在江南。只请到华佗的徒弟给他治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终于不治而亡。

    再后来,蜀汉的大将,镇守荆州城的关羽,与曹军作战,在战场上中了一箭。回到军帐休养,箭伤却无法治疗,不曾愈合。两军对阵之际,出现这等情况,全军上下都很担忧。

    忽然,有人架一叶小舟,悠然而至,直到军前,头戴方巾,身穿阔大的衣服,胳膊上挽着一个蓝色的布包袱,自报家门说:“我是沛国谯郡人氏,行医的华佗。因为听说当今的大英雄关将军中了毒箭,特地前来给将军治疗。”

    接待他的人,正好是关羽的义子关平。一听华佗的大名,喜出望外。关平问道:“不就是给当年周泰治伤的华佗先生吗?快请进来,我们正为关将军担心呢。这下可好了,神医一到,将军的箭伤,一定能好。”

    于是,关平陪同华佗,急忙来见关羽。关羽因为箭伤难忍,又不肯流露出来,害怕扰乱军心,这时候正在与副将马良下棋,一边消遣,一边以自己的镇静安定全军。听说华佗远道而来,就请他进来,以礼相见。

    这里应该插一句。中国古代的小说,往往都有点评。《三国演义》的出名,固然是罗贯中写得好,同时,也与开中国古典小说评点之先河的金圣叹有重要关系。

    在作品写到华佗前来给关羽治伤的段落,金圣叹评论说:华佗给周泰治疗,是一请便到。给关羽治疗,是不请自来。为此,还发了一通感慨,“古之名医,志在济人利物。绝不似今之名医,善于拿人,巧于图利;几番邀请,方才入门;先讲谢仪,然后开手也。能慕忠臣者,即是忠臣;能救义士者,即是义士。”他对华佗的称赞,可以说是有着相当的高度。

    华佗请关羽脱去衣袖,露出上臂。华佗检查了伤口,说,这箭伤本不难治,但是这箭头上涂了毒,已经直透入骨,若不及早治疗,此臂就会残废。

    关羽一听,也无法保持外表的镇定,他立刻问道:“先生有什么高明的办法能给我治疗?”

    “我既然远道而来,毛遂自荐,就有回天之术。不过,恐怕将军会害怕。”华佗从容回答。

    关羽笑了,“我久经战场,早已是置生死于度外,有什么能使我害怕的?”

    华佗说:“我的治疗办法是要求耐力的。先要立一根木柱,上面钉上大铁环。请将军把胳膊穿过铁环,用绳子固定起来。然后,用布把将军的双目蒙起来,以免你看到做手术的情况而害怕。我用一把尖刀,割开伤口处的皮肉,直到骨头露出来;我用刀子刮去骨上的箭毒,敷上药粉,用线缝合伤口。这样,就能保证将军的胳膊平安无事。就怕将军难以忍受。”

    关羽放声大笑,“如此容易的事情,哪里要什么木柱铁环?请华佗先生不要管我如何如何,只照应该的样子做就是了。”

    关羽命人摆下酒宴,招待华佗。喝了几杯以后,关羽一面与马良继续下棋,还频频举杯;一面就请华佗给他做手术,“我是天下的大英雄,哪能像凡夫俗子一样,怕疼痛怕受苦。”

    华佗按照他的吩咐,用尖刀切开皮肉,给他刮骨疗毒,把骨头刮得悉悉有声。血都流满了一盆。军帐里上上下下,在场的人,都掩面失色。关羽自己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如,毫无痛苦之状。华佗给关羽刮骨,敷药,缝合,一一操作完毕。

    关羽大笑而起,对众将领说:“我的这只胳膊,现在伸展自如,和以前一样了。华佗先生真是名不虚传的神医。”

    华佗也钦佩地对关羽说:“我行医一生,见到的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将军这样的人。将军真是天神啊!”

    关羽要以一百两黄金酬谢华佗,华佗坚决不取,“我知道将军义薄云天,世人敬仰,是慕将军大名而来,哪里是为金钱?”

    为此,罗贯中在作品赋诗称赞说:

    治病须分内外科,

    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

    圣手能医说华佗。

    三国时代,魏、蜀、吴争夺天下。很凑巧,华佗和这三支力量都发生了联系。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作家的匠心。

    但是,如果说,华佗同东吴和蜀汉的关系是互相尊敬,互相合作,那么,他与曹操的对抗和猜忌,则导致了他的生命悲剧。

    作家是这样写的:曹操因为建造宫殿,砍伐树木,得罪了树神,遭到惩罚,头痛不已。手下有人向他推荐华佗的医术,一一介绍了华佗神技以后,又说:

    “……此人,真扁鹊仓公之流也。见居金城,离此不远。大王何不召之?”

    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

    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散,然后得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

    佗曰:“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不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热,乘此机会欲报仇耳。”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

    贾诩谏曰:“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

    操叱曰:“此人欲乘机害我,正与吉平无异。”急令追拷。

    这样,华佗没有能够给曹操治好头痛,反而被曹操所怀疑,并且被其所害,死于狱中。

    华佗在被杀害之前,把自己的医书送给一位看管监狱的狱卒。狱卒把书带回家中,却被他的妻子给烧掉了。她想,华佗就是因为这些医书,最终送了性命,自己的丈夫因为喜欢医学而接受华佗遗书,岂非自讨苦吃?狱卒从外边回到家中,看到妻子烧书,急忙从火中抢出几页纸,已是华佗著作的最后部分,是关于家禽家畜的疾病治疗,有关给人治病的方法,却没有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