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者与杀人者

    生活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由于在异族统治之下备受欺凌,所以产生强烈的民族情绪,希望恢复汉族人做皇帝,使儒家的仁义道德民本思想得到重新倡扬的局面。在《三国演义》里,他的这种情感就化为扬刘抑曹的倾向,赞扬爱护百姓、看重兄弟情谊的刘备,对曹操却不遗余力地渲染他的阴险狡诈。

    不过,如同他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大量的民间艺人的讲史故事创造他的宏伟巨著一样,有关华佗的故事,他也是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在《襄阳府志》中有记载,非常简略:“华佗洞晓医方,年百余岁,貌有壮容。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佗为之刮骨去毒。”依照常理推论,华佗为关羽治伤,是不会忘记使用麻沸散的。罗贯中也明知麻沸散的存在,但是,他为了刻画烘托关羽的正气凛然,意志超群,故意忽略了它,让华佗不用麻沸散就给关羽开刀刮骨。而且,从学富五车的金圣叹起始,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并不难指正的“错误”,后来的读者,更对关羽的从容气度称赞不已。这大约就是艺术创造和历史记录的不同吧。

    华佗与曹操的关系,以及华佗之死,原史料记述较详,不过没有罗贯中处理的那样富有戏剧性:

    华佗身怀绝技,四方行医,但是,他的心中却不以行医为然——自己本是个读书人,应该在仕途和治理天下方面施展自己的才能才是正路;如今只能以医学见长,心中常有悔恨(前面说过,有过两次应邀出去做官的机会,都被华佗谢绝;此处又说华佗为仕途苦恼,不知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的作者都没有察觉这种自相矛盾,还是为下文的得罪于曹操做铺垫)。

    曹操因为听说了华佗的精湛医术,把他召到身边,作为他个人的医生。曹操每每头痛所苦,每次发作,心乱目眩,华佗便给他扎针治疗,一进针,病状马上就解除了。曹操当然希望华佗能一劳永逸地根除病症,华佗回答说:“这病是慢性病,难以一下子治好,需要长期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在曹操的身边符了一段时间,华佗不愿意继续被曹操所控制,又思念家人,就对曹操说:“我刚刚得到一封家中来信,有些事情,我要回去处理一下。”

    回家以后,他如脱笼之鸟,不思归返,屡次致信曹操说,家中妻子生病,要求延长在家中的假期。曹操几次去信催他,还派当地的官员去督促他;他厌恶专门为一个权势在握的人服务,更不愿终身充当宫廷侍从的角色,就有意拖延,不肯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去核实情况;若是华佗的妻子的确有病,就赐给他四百斗小豆,作为养病之资,允许他继续留在家中;若是他有意欺骗曹操,就把他抓回来。

    结果,华佗被抓捕,关进了监狱,备受拷问的折磨。

    曹操的一个谋士劝告曹操说:“华佗虽然有欺骗之罪,但是,他对医学确实是非常精通的;要置他于死地,很不妥当,应该宽恕他。”

    这番话,无疑是很有道理的。曹操却听不进去。他的性格残暴,容不得别人冒犯,一旦他发了火,就无法扭转。曹操轻蔑地说:“你把华佗说得太重要了,像华佗这样的鼠辈,天下多得是,何必为他担忧?”

    于是,华佗在狱中被拷打致死。

    一代名医,在暴戾的统治者的摧残下含恨而亡。

    华佗在临死的时候,拿出一卷精心写成、常带身边的医书,对狱吏说:“我的医学心得,都在这里。它讲的都是救人活命的方法。我要死了,留它无益,我愿意把它送给你。”

    不料,狱吏害怕因为此书受到连累,不敢接受。华佗明白,曹操的严刑峻法,非常残酷,自己就是深受其害。人们畏惧他,避祸犹恐不及,哪里敢再做什么惹祸上身之事?华佗不再勉强,长叹一声,向狱吏要了火来,把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华佗死后,曹操的头痛依然如故。可恨曹操,不思反悔,反而说什么:“华佗本来是能治好我的病的。可华佗是个小人,他故意拖延我的病,想让我长期有求于他,要挟我,提高他的地位。我就是不杀他,他也不会给我根除头痛病的。”这种明明是杀害无辜,却又在被害人死后继续泼污水,为自己无理强三分地做辩护的嘴脸,形象地表现出什么叫做“强权就是真理”的流氓逻辑。

    也许,即使是对曹操的历史地位给予充分评价的陈寿,《三国志》的作者,在华佗之死的事件上,也不能完全替曹操说话。于是,在曹操说过这番强词夺理的话以后,他又记述了一件事情:后来,曹操的爱子仓舒得了重病,气息奄奄,曹操这才感叹说:“我后悔不该杀了华佗,如今,仓舒病危,却无人能救,我等于是自作自受啊!”

    不只是仓舒,还有一个叫李成的小军官,也因为华佗之死而受累。当年,李成一天到晚咳嗽不止,白天夜晚都无法入睡,还经常吐血吐脓,痛苦不堪。

    他去向华佗求治。华佗对他说:“你的病是肠臃,咳嗽所吐的血和脓,不是来自肺部,而是来自肠。我给你药散二钱,你服药后,会大吐一次,吐脓血约有二升。然后,你要精心调养,一个月可以见到效果;你要小心在意,继续保养,一年就可以复原。但是,这病不容易除根,18年以后,它还会复发一次,病情不重,只要你再服一次药,便会好。不过,要是没有药在身边,就会致命。”华佗把两份药粉都交给了李成。

    过了几年时间,李成的身体已经恢复了。他的亲友中却有人得了同样的病。他对李成说:“你现在的身体这样健康,我却病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你留待将来用的药粉先给我服用,救救急?你先把药借给我,等我病好了,我再去向华佗给你讨一服来。”

    李成看病人的病情实在是不容拖延,就把自己保存的药拿了出来。后来,李成又到华佗的家乡谯地去,正遇到华佗被曹操派来的爪牙逮捕,事情紧急,李成不忍在如此的情况下再麻烦华佗,空手而归。18年以后,李成的病果然再次发作,因为没有药粉,李成痛苦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