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之湖——查干湖
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吉林省西北部,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主体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部分位于白城的大安市和松原的乾安县。
保护区以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地貌主要特征是低平起伏,东南高,西南略高,中央及东北低。查干湖的东川头、西川头、青山头一带地势较高。
在查干湖附近地势低洼,湖旁残留有二级河流阶地,几个较大的湖泡水位有所差别,也有一些相对高度不大的砂丘。
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该区域地貌可划分为冲积湖积平原与河谷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分布于查干湖湖区低洼处,河谷冲积平原分布于霍林河河谷及嫩江古河道。
保护区大部分地段为冲积湖积平原,其中微波状岗地分布于南部和北部,分布面积较大,表层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顾乡屯组黄土状壤土,在查干湖周围多呈现为侵蚀岗地。
微倾斜平地分布于西部及南部,表层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顾乡屯组黄土状壤土。湖沼洼地分布于湖泡的周围,呈草原景观,表层岩性为全新统湖沼堆积壤土,盐渍化较发育。
河谷冲积平原分布于西部霍林河河谷和嫩江河谷,发育有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查干湖区为湖沼洼地。表层岩性为全新统冲积壤土、黏土及湖沼堆积的淤泥质土类。
保护区的气候为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保护区的河流主要有嫩江和霍林河。嫩江发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脉伊勒呼里山,流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三省,嫩江右岸多支流,左岸支流较少,下游洮儿河、霍林河在吉林省境内汇入嫩江。
霍林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后特勒罕山,由西南流向东北,流经霍林郭勒市折向正东,进入科右中旗吐列毛都处于南来的坤都冷河汇合再折向东南,流经白云胡硕、高丽板。在吉林省通榆县后分为南北两股,分别穿过平齐铁路线桥涵进入大安后又合二为一,水流穿过通让铁路桥涵进入查干湖。当湖水面增大,水量增多时,溢出的水流穿过长白铁路桥涵进入嫩江。
霍林河两岸大部分为农牧区,居民点很少,在下游通榆县境内,两岸多波状沙丘,河流穿行于苇塘或沼泽之中,局部河段呈潜流,干涸状态。只有大水年份才能进入到查干湖,所以称霍林河为无尾河。
查干湖湿地位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保护区主要水源为引松花江水、周边湖泡来水及区内的天然降水、前郭灌区排水、霍林河来水、深重涝区排水等。
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呈现物种多样性、珍稀性及环境的典型性等重要特征。
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头鹤、白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白枕鹤、灰鹤、白琵鹭、白额雁、鸳鸯等。
查干湖除了盛产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以及15科68种虾类、芦苇、珍珠水产资源外,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查干湖胖头鱼,是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内的查干湖一带特产鱼类。由于那里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其品质优异。查干湖胖头鱼味道鲜美纯正,肉质细嫩,个大体肥,肥而不腻。
胖头鱼,学名鳙鱼,又名花鲢。因为头大,民间故称其为胖头。它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
胖头鱼的肉体中特别是鱼头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常食胖头鱼,可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
查干湖鱼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高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以起到健脑、保健作用,可以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能延年益寿,是当今消费者首选的绿色、有机食品。
查干湖的冬捕场面最为独特和壮观,数九寒天,上千人冰上作业,几十辆机动车昼夜运输,几十万斤鲜鱼破冰而出,其场面堪称全国之最。
查干湖冬捕前要举行跳舞祭湖醒网等仪式,这一习俗从辽金延续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头鱼拍卖更是热闹,一条鱼能卖到上万元。
吃头鱼能带来好运,据说历来帝王就喜欢吃查干湖的头鱼,预示江山稳固、风调雨顺。查干湖冬捕曾获单网捕鱼量最多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一网能捕10多万斤。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主要有水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杂类草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群落指的是生长于湖泊、水库和池塘中的植物群落。吉林省西部的湖泊密集,查干湖则是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天然湖泊。
浮水植物漂浮于水面,根系悬浮于水中或扎于湖底的泥土中,而叶片及花则漂浮于水面之上。最常见的植物有荇菜、浮萍、多根萍、槐叶萍及菱角等。
沉水植物全部沉于水中,根系固着于水底的泥土中。主要分布于湖泊或池塘的深水区域。最常见的有菹草、金鱼藻、狐尾藻、线叶眼子菜等植物。沼泽植物群落又分为下列几种:
芦苇-苔草群落。形成初期以芦苇为主,后有苔草侵入,由于常年积水,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少,以种子植物为主,伴生有少量的苔藓及蕨类。代表植物有芦苇、小叶章、小白花地榆、苔草、驴蹄草和箭叶蓼等。
香蒲-芦苇群落。在查干湖地区较为普遍,主要分布于河滩地,地表长期积水,土壤为腐殖质沼泽土,常见的植物有香蒲属的各种植物,如宽叶香蒲、狭叶香蒲及普氏香蒲等。
群落的外貌为绿色,夏秋季节时果穗为褐色。除了香蒲外还有,芦苇、戟叶蓼、箭叶蓼、节蓼及杉叶藻等。
塔头沼泽群落。形成以塔头苔草为优势种形成斑点状的草丘,盖度为90%以上。伴生植物有小叶章、水蓼、狐尾藻等。
菖蒲群落。分布于查干湖附近的河滩洼地和中小河流的旧河道中。群落的地表有薄层的积水,土壤以淤泥沼泽土为主。植物种类较为贫乏,菖蒲为建群种。伴生植物有苔草、泽芹、水蓼、地瓜儿苗及箭叶蓼等。
在查干湖附近地势较高处,在季节性的洪水淹不到的地方,常有草原区典型植被的存在。主要代表植物为羊草和根茎植物,喜生于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它的适应性强,分布广。伴生植物有拂子茅、细叶地榆、五脉山黧豆、水蒿和黄花菜等。
杂类草群落。主要分布于低海拔的林间空地或谷地的边缘。在草原区形成斑块状的分布,没有明显的优势植物,其中多为双子叶植物,花大,色泽鲜艳,五彩缤纷,俗称为“五花草塘”或“狗肉地”。主要植物有地榆、蚊子草、风毛菊、野豌豆等。
在查干湖附近地区,开垦的农田由于耕作数年后,土壤的肥力递减,而当地很少施肥,所以只有弃耕而另开垦新的荒地,土地撂荒后,任凭杂草丛生。
旱田里,多半是耕地的农田杂草,如黄蒿、野艾蒿、东北苦菜、苣荬菜等。在撂荒的水田里生长的多半为水田杂草,如水稗草、千屈菜、牛毛毡苔草及苔草等。
在查干湖地区也生有少量的木本植物,其中一些杨树及柳树成块状分布,多为人工种植,另有一些树木或灌木为自然生长,如榆树、胡枝子及枸杞等。
拓展阅读
查干湖又名查干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总面积420平方千米,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