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类

葱白粥

原料: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

制法及用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至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营养分析:葱白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双花粥

原料:银花,北粳米各30g。

制法及用法:用银花煎取浓汁去渣,再放北粳米加水300ml,煮为稀粥。每日早晚温服。夏冷食尤为适宜。

功效:清热解毒,可辅治各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亦可用于夏令预防中暑。

营养分析: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薄荷粥

原料:新鲜薄荷30g(干薄荷15g),粳米50至100g,冰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取薄荷煎汤候冷,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成。可供夏季午后凉服。秋冬不宜用,不宜多服久食。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可辅治中老年人风热感冒所致咽喉肿痛,亦可作炎夏防暑解热饮料。

营养分析:薄荷性凉,味辛。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葱豉粥

原料:粳米50g,葱白三段,每段3cm长,豆豉10g。

制法及用法:先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葱,豆豉,再煮数沸,加白糖适量。趁热服食。

功效:发汗解表。可辅治风寒感冒。

营养分析:葱白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百合粉粥

原料:百合粉30克(鲜百合60克,干后磨成粉),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粳米淘洗净后加水煮粥,粥将熟时放入百合粉和适量冰糖,再煮至粥熟。可作早、晚餐服食,日服1至2次。风寒咳嗽及脾胃虚寒患者忌服。

功效:具有止咳润肺、安神养心之功效。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干咳等症。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也有一定疗效。

营养分析: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

黄芪大枣粥

原料:黄芪15克、大枣10克,粳米20克。

制法及用法:煮成粥每日晨空腹吃,连吃半月以上。

功效: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冒之功效。小儿体弱,经常反复感冒者,平时宜吃本方增强体质。

营养分析: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牛蒡子粥

原料:牛蒡子1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煎至100毫升,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少许,加水400毫升,煮至粥稠为度,温热服食,每日2次。

功效:治宜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营养分析:牛蒡子性寒,味辛、苦。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薄菊粥 

原料:薄荷、菊花各9克,桑叶、淡竹叶各6克。

制法及用法:水煎,沸后5分钟,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每日分2次服食。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营养分析:薄荷性凉,味辛。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薏米扁豆粥

原料: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0克。

制法及用法:共煮成粥。每日分2次服食。

功效: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导赤清心粥

原料:生地黄汁50毫升,雪梨1只,粳米20克,竹叶卷心20支,灯芯草2支,连心麦冬6克,莲子心3克,砂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所有配料用水煮成粥。每天3次服食。

功效:清心;对伏暑引起的心烦不寐、小便短赤热痛、发热日轻夜重、口干渴不欲饮有疗效。暑湿盛、胸闷不食、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忌食。

营养分析: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

冬瓜薏苡仁绿豆粥

原料:冬瓜250克,薏苡仁30克,绿豆60克,鲜荷叶、藿香叶适量。

制法及用法:冬瓜切成小块,与薏苡仁、绿豆同煮成粥,粥快熟时加荷叶。藿香叶煎成汁,倒入粥中,煮片刻即可。随意饮食。

功效:清暑辟秽化浊,对因中暑引起的症状有疗效。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忌食。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加味绿豆粥

原料:绿豆60克,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配料淘净,泡发后煮成稀粥。每天2次,温热食。

功效:清热利湿、宣通三焦;对暑湿、小便短赤、舌质红赤、暑湿弥漫三焦、身热面赤、胸闷脘痞有疗效。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发汗豉粥

原料:淡豆豉15至20克、荆芥3至6克、麻黄1至2克、葛根20至30克、山栀3克,生石膏末60至90克、生姜3片、葱白二茎、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先将上述各药同入砂锅煎汁。时间不宜过长,沸后再煎5至10分钟即可,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薄粥。若服后汗出热退即停服。

功效:本药膳功能发汗,清热,适用于风热感冒之高热不退、肺热喘急者。

营养分析:豆豉辛甘解表、宣散表邪。荆芥祛风解表,理血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桔皮粥

原料:桔皮15至20克(鲜者30克)、粳米1至2两。

制法及用法:先把桔皮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或将桔皮晒干,研为细末,每次用3至5克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为粥。

功效:功能顺气、健胃、化痰、止咳。对痰湿犯肺咳嗽疗效较好。

营养分析:桔皮味辛苦,性温无毒,既能行气,又能燥湿,是治疗消化不良及急慢性气管炎所引起的咳嗽多痰的常用药。

芩地粥

原料:黄芩30克、鲜生地30克。

制法及用法:将黄芩30克、鲜生地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一小时,捞去药渣,再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一日内分顿连续食用。

功效:清火补阴之效,对肝火犯肺之咳嗽有效。

营养分析:黄芩清肝肺之火,地黄养阴清热。

落花生粥

原料:落花生45克(不去红衣),怀山药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花生、山药捣碎,后与粳米相和煮粥。候熟,入冰糖调匀。

功效:本药膳健脾、润肺、适用于脾肺皆虚之久咳者。

营养分析:花生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杏桃粥

原料:杏仁15克、胡桃肉15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先捣杏仁水磨滤汁,取汁和胡桃肉、粳米同煮粥。

功效:补肾敛肺、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肾不足的咳嗽气喘,亦通经脉、润血脉,令人肥健,聪明耳目。

营养分析:杏仁性温,味苦,有小毒。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营养成分:每100克莲子含蛋白质49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9.2克、粗纤维10克、钙18毫克、磷54毫克、铁12毫克、硫胺素0.17毫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17毫克、抗坏血酸17毫克。

药用功效:莲子富含的钙、磷、钾等可以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有促进凝血、使某些酶活化、维持神经传导性、镇静神经、维持肌肉的伸缩性和心跳的节律等作用。所含磷是细胞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帮助机体进行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对精子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百合小米粥

原料:50克鲜百合,配小米100克,冰糖50克。

制法及用法:将小米熬煮八成熟时,放入百合及冰糖熬煮成熟,午餐及晚餐食用。

功效:对于肺燥干咳有食疗功效。

营养分析: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

雀儿粥

原料:麻雀5只,枸杞子20克,大枣15克,粳米60克,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麻雀宰杀,去毛、内脏及头足,切碎,与枸杞子、大枣、粳米一同煎煮,待粥将成时,将姜、葱、盐放入搅匀,再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属脾肾阳虚者,症见面目浮肿、面黄肌瘦、形寒肢冷、腰酸腿痛、自发性骨折、食欲不振等。

营养分析:雀肉能补阴精,是壮阳益精的佳品,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雀肉烧熟食或酒浸饮,有温阳作用。对阳虚、阳痿、早泄、带下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羊肉粥

原料:精羊肉160克,人参5至10克(去芦头),黄芪30克,白茯苓30克,大枣5枚,粳米80克,葱白2根。

制法及用法:羊肉切细。人参水煎取汁。黄芭、茯苓、大枣水煎,去渣取汁,对入人参汁内,加大羊肉及粳米煮粥,将熟时下葱白及盐少许。

功效:温肾助阳,大补气血。

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羸瘦者,症见筋骨痞弱、神疲乏力等。

营养分析:黄芪擅长益气补脾,近代实验研究证实黄芪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绝经后妇女因缺乏雌激素而引起的骨丢失。茯苓甘、淡、平、归肺、胃、肾经。药效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六味地黄粥

原料:山药30克,茯苓15克,萸肉6克,泽泻10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大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诸药加水煎取药汁,去渣,再加大米煮粥,熟后即可食用,分两次,一日服完。

功效:功能补肾养肝、壮骨强筋。

营养分析:茯苓甘、淡、平、归肺、胃、肾经。药效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山药甘、温、平、无毒。主治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痰风喘急。

八珍粥

原料:党参30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熟地12克,白术15克,杭白芍15克,川芎10克,炙甘草16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上药加水煎取药汁,去渣,再加大米煮粥,熟后即可食用,分两次,一日服完。

功效:功能补气养血、壮骨强筋。全身多关节酸痛肿胀,兼有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痿软,乏力自汗,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营养分析: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银耳米粥

原料:银耳25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将银耳洗净,凉水浸泡2小时,置锅中,加粳米,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分次服用。

功效:滋阴清热,补益肝肾。主治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I型者。

营养分析:银耳(白果)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银耳是种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鸭肉米粥

原料:老鸭1只,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老鸭活杀,去毛去内脏,切成小块,置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并加黄酒、姜、葱等,急火煮开,去浮沫,文火煮30分钟,取其汁,再加粳米,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分次食用。

功效:滋阴清热,补中益气。主治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I型。

营养分析:鸭肉同糯米煮成粥吃,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效,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补益。鸭肉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老年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好的作用。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老年痔疮下血。

乌骨鸡粳米粥

原料:乌骨鸡1只,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乌骨鸡活杀,去毛及内脏,置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并加黄酒、姜、葱,急火煮开3分钟,去浮沫,加粳米,改文火煮1小时,分次食其粥。

功效:补气养血,补肾健脾。主治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I型,腰膝疼痛,脾胃虚弱,纳差者。

营养分析:乌骨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海参粥

原料:海参5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将海参洗净,切成小块,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补肾益精,壮阳疗痿。主治骨质疏松症属阳虚肾亏型,腰膝冷痛,不能久坐久行者。

营养分析:海参补肾经,益精髓,壮阳疗痿。

韭子米粥

原料:韭菜子1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韭菜子洗净,置锅中,加粳米、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壮阳暖肾,补中益气。主治骨质疏松症属阳虚肾亏型,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者。

营养分析:韭菜子性温,味辛、甘。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白带过多。

雀肉米粥

原料:麻雀4只,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麻雀活杀,去头爪、皮毛及内脏,切成小块,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暖肾壮阳,强筋骨。主治骨质疏松症属阳虚肾亏型,腰背疼痛,兼外伤脊柱压缩性骨折者。

营养分析:雀肉能补阴精,是壮阳益精的佳品,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雀肉烧熟食或酒浸饮,有温阳作用。对阳虚、阳痿、早泄、带下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双仁粥

原料:枣仁10克,粳米100克,柏子仁1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水煎枣仁、红枣、柏子仁,滤汁去渣,与粳米煮粥,熟后加入红糖。每天2次,空腹湿热食。

功效:补血养心、健脾益气;对舌质淡红、脉细弱、面色不华、头晕、心悸、倦怠有疗效。

营养分析:柏子仁有养心安神之功,酸枣仁补益肝胆,滋养心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呈现镇静和催眠作用。

夜交藤粥

原料:夜交藤60克,粳米80克,大枣1枚,白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夜交藤拿温水浸泡,加水500克,煎成汁约300克,放粳米、白糖、大枣,放水200克煎成粥,焖5分钟。睡前1小时热食,连服10天。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对多梦、风湿痹痛、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有疗效。

营养分析:夜交藤味苦,性温,无毒。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山桑粥

原料:山萸肉10克,桑椹子30克,小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山萸肉10克,桑椹子30克,小米100克入锅煮粥即成。

功效:适于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口干津少、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沉弦。

营养分析:山萸肉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沥,明目强力。治脑骨痛。疗耳呜,补肾气,兴阳道。有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的作用。

莲子芡实粥

原料:莲子、芡实各15克,小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莲子与芡实用纱布包后放入锅内与小米加水适量同煮粥。每晚当餐食用。

功效:适于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口干津少、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或沉弦。

营养分析:莲子有益心、肾,助睡眠之效,患有心悸怔忡,睡眠不实,以及患有高血压症或由心火太盛引起的烦躁失眠者,每晚睡前服一剂,便可安然入睡。

莲子桂圆粥

原料:莲子肉50克,桂圆肉30克,糯米60克。

制法及用法:加水同煮成粥,作晚餐食之。

功效:适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面色少华,食欲欠佳。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弱。

营养分析: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有益心、肾,助睡眠之效,患有心悸怔忡,睡眠不实,以及患有高血压症或由心火太盛引起的烦躁失眠者,每晚睡前服一剂,便可安然入睡。

龙眼红枣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龙眼肉、红枣和粳米一并煮粥,加糖调味,代食服用。

功效:适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面色少华,食欲欠佳。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弱。

营养分析:龙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类营养素,不仅可以滋补强身,还有镇静、健胃作用,可专治心脾血虚引起的失眠。

丹黄蜂蜜粥

原料:丹参15克,黄精10克,泽泻15克,夜交藤10克。

制法及用法:将以上药用纱布包好放150克大米加水适量,慢火缓缓煎煮粥,代食用。

功效:适于不寐兼有头重、头晕、胸闷痰多,恶食嗳气。有时早醒、不再入睡。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沉弦有力。

营养分析:丹参性微寒,味苦。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

百合红枣粥

原料:百合20克,红枣20枚,绿豆50克,大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红枣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功效:适用于夏季失眠及妇女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烦、潮热、自汗者。

营养分析:百合清心安神,红枣养胃健脾,绿豆清热除烦。

生地黄粥

原料:生地黄30克,炒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先将生地、酸枣仁水煎,取汁去渣,加米共煮成粥,晨起当早餐食之。

功效:生地黄清热滋阴,酸枣仁宁心安神。

营养分析:适用于失眠兼心烦、心悸、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属阴虚火旺型患者。

竹沥粥

原料:竹沥水20克(药店有售),小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先煮米成粥,临熟时下竹沥汁,搅匀,晨起空腹食之。

功效:适用于失眠伴头重、胸闷痰多、属痰热内扰者。

营养分析:竹沥有涤痰除烦,定惊之功。

龙胆草粥

原料:龙胆草10克,竹叶20克,白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先用水煎龙胆草、竹叶,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

功效:适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属于肝郁化火者。

营养分析: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

远志枣仁粥 

原料:远志15克,炒酸枣仁10克,粳米75克。

制法及用法: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锅中,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移小火煮成粥,可作夜餐食用。

功效: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营养分析: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桂圆芡实粥 

原料:桂圆、芡实各25克,糯米100克,酸枣仁20克,蜂蜜20克。

制法及用法:把糯米、芡实分别洗净,入适量清水锅中,加入桂圆,大火烧开,移小火煮25分钟,再加入枣仁,煮20分钟,食前调入蜂蜜。分早晚2次服食。

功效:此粥有健脑益智、益肾固精之功用。可治老年人神经衰弱、智力衰退、肝肾虚亏等症。

营养分析: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小米粥

原料:小米适量。

制法及用法: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之。

功效:安眠。

营养分析:小米性微寒,具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小米中色氨酸和淀粉的含量都很高,食后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数量,所以能起到使人安眠的效果。

牛乳粥

原料:牛乳适量,粳米60克。

制法及用法: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新鲜牛乳半磅再煮为粥。

功效:有催眠作用。

营养分析:牛奶中含有人体产生疲倦的物质色氨酸。研究证明,大脑神经细胞中分泌物血清素,它可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大脑进入酣睡状态。人失眠的时候,就是由于脑细胞分泌血清素减少,而色氨酸却是人体制造血清素的原料,所以晚间食用牛乳粥,会产生催眠作用。

小米龙眼粥

原料:龙眼肉30克,小米50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小米与龙眼肉同煮成粥。待粥熟,调入红糖。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

营养分析:龙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类营养素,不仅可以滋补强身,还有镇静、健胃作用,可专治心脾血虚引起的失眠。

二味粳米粥

原料:酸枣仁、白术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取酸枣仁、白术各10克,加水煎汤去渣,放入粳米50克煨粥,调味服食。日服2次,每服500毫升。

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健忘,食少乏力者。

营养分析:酸枣仁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并含有甾醇,三皂萜化合物,维生素C,还含有白桦脂肪、白桦脂酸、酸枣甙等,有镇痛、降低血压和调压、调节神经等作用。

桂圆大枣粥

原料:桂圆肉15枚,红枣7枚,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加水共煨粥。每日2次。

功效:适用于头晕失眠、面色苍白者。

营养分析: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首乌灵芝粥

原料:何首乌、灵芝各15克,糯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取何首乌、灵芝各15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加入糯米50克共煨粥。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心血不足,而致的头晕失眠者。

营养分析:何首乌中的蒽醌类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强心、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还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乌中所含卵磷脂是脑组织、血细胞和其他细胞膜的组成物质,经常食用何首乌,对神经衰弱、白发、脱发、贫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莲心小麦粥

原料:淮小麦30克,莲子心10克,小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取淮小麦30克,加水煎汤去渣后,下入莲子心10克、小米50克煨粥,调味服食。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心肾不交而致的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者。

营养分析:莲子有益心、肾,助睡眠之效,患有心悸怔忡,睡眠不实,以及患有高血压症或由心火太盛引起的烦躁失眠者,每晚睡前服一剂,便可安然入睡。

鸡蛋小米粥

原料:小米50克,鸡蛋1个。

制法及用法:取小米50克,加水煮粥,粥成后打入鸡蛋1枚,搅散稍煮即可。

功效:适用于长期失眠者常服。

营养分析:小米性微寒,具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小米中色氨酸和淀粉的含量都很高,食后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数量,所以能起到使人安眠的效果。

吐血、衄血、崩漏等症。药理研究发现,荷叶具有消脂作用。

干姜花椒粥

原料:干姜5片,高良姜4片,花椒2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法及用法:姜切成片,装入纱布装,与淘净的粳米同煮,煮成粥,取出纱布袋。每天早晚吃粥,常服。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对心腹冷痛、呕吐、呃逆、脾胃虚寒、口吐清水有疗效。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甘楞粥

原料:煅瓦楞子2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把煅瓦楞子、甘草研成粉,与粳米同煮成粥。每天3次,每次10克,温食。

功效:活血散淤、止酸止痛。对淤血胃痛、胃痛日久、血淤胃虚有疗效。

营养分析: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胡椒粥

原料:糯米30克,葱白3茎,胡椒3克,红枣3枚。

制法及用法:把胡椒研成粉。把糯米、葱白、红枣同煮,快熟时,加入胡椒粉,改用文火,焖5分钟成粥。每天3次,空腹温服。

功效:温中健胃、助火散寒;对中焦虚寒、胃癌腹痛、呕吐清水、大便溏薄有疗效。

营养分析:葱白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干姜粥

原料:干姜3克,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煎干姜,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食用,连服5天。

功效:温暖脾胃、散寒止痛;对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有疗效。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土豆粥

原料: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状即可。服用时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连服半月。

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不适者。

营养分析:土豆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有预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

猪肚粥

原料:猪肚1只,粳米150克。

制法及用法:猪肚洗净,切剁碎烂,加山芋淀粉做成肉丸子,放在沙锅内煮熟;粳米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煮成粥,据食量大小取猪肚及汤与粥拌匀,温食。

功效:补虚止痛;适用于脾胃气虚,胃部疼痛。

营养分析:猪肚健脾胃,益心肾,补虚损。脾胃虚弱,症见不思饮食,泄泻日久;或心肾不交之心烦口渴,心悸失眠,或肾虚小便频数,夜尿多等症。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亦有疗效。

养胃粥

原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制法及用法:1.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3.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营养分析:粳米性味平甘,有健脾和胃作用。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佛手粥

原料:干佛手10至20克。

制法及用法: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和香葱适量调味食用。

功效: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胸闷气滞胃痛,嗳气呕吐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腹胀疼等症。

营养分析: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百合淮山粥

原料:百合一钱,淮山二钱,麦冬五钱及陈皮一钱。

制法及用法:把所有材料洗净再浸泡半小时,然后放入电饭煲加水两碗半,煮约四十五分钟后略加调味即成。

功效:能清肺养阴,长期进食可健脾养胃。

营养分析: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

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干品)3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将蒲公英洗净切细,最好采鲜蒲公英,根茎叶都用;先煮粳米,待粥将熟时下蒲公英,煮至粥熟即成。早、晚空腹各吃1剂,连吃1周以上。

功效:本方主治慢性胃炎,患者舌红苔黄、胃痛心烦。

营养分析:蒲公英又名灯笼花、黄花地丁、孛孛地菜,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的功效。

羊脊骨姜砂粥

原料:羊脊骨300克,高良姜10克,砂仁10克,白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羊脊骨放锅内加水煎煮2小时,再放入高良姜、砂仁再煎半小时,去渣后将汤和白米煲粥服食。

功效:对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受凉劳累每易发病,面色萎黄、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弱有效。

营养分析: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牛百叶糯米麦粥

原料:牛百叶100克(洗净切块),糯米50克,小麦30克。

制法及用法:煮成粥,调味服食。

功效:对胃脘隐痛、喜按、食后脘腹胀闷、口淡、大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营养分析: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

原料:荜拨末0.2升,胡椒末0.3克,青粱米0.4克。

制法及用法:以米煮做粥食,下二味药末调之,空腹食用。

功效:治老年人心痛、胃痛。

营养分析:胡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止痛,燥湿杀虫。主治: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湿疮瘙痒。配苦参,地肤子、明矾煎汁熏洗,治湿疹瘙痒。

四仁鸡蛋粥

原料:核桃仁200克,花生仁200克,白果仁100克,甜杏仁100克,鸡蛋若干个。

制法及用法:将前四料研成药末。每天清晨空腹吃药末20克,加1个鸡蛋煮粥。趁热吃,连服4个月。

功效:补脾健胃、止咳平喘;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疗效。

营养分析:核桃仁性味,性温,味甘。温补肺肾,定喘润肠。用于肾虚腰痛、脚软、虚寒喘咳、大便燥结。

莱菔子粥

原料:莱菔子1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先将莱菔子炒熟后研末,再同粳米煮粥。

功效: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症见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嗳气腹胀等。

营养分析:莱菔子性平,味辛、甘。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苏子粥

原料:苏子10克,南粳米50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苏子捣为泥,与南粳米、红糖同入沙锅内,加水煮至粥稠即成。早晚温热服食。便溏老年人忌服。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养胃润肠。适用于中老年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

营养分析:苏子温,辛;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用于咳逆,痰喘。

人参杏仁粥

原料:苦杏仁15克,大枣10枚,人参15克,桑白皮15克,生姜10克,大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苦杏仁、大枣、人参、桑白皮、生姜文火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大米煮成粥。

功效:补益肺气,化痰止咳。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声低微、咳而伴喘、痰清稀色白、气短胸闷、神疲乏力等。

营养分析:杏仁性温,味苦,有小毒。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猪肺粥

原料:猪肺500克,大米100克,薏苡仁50克。

制法及用法:将猪肺洗净,加水适量,放入料酒,煮七成熟捞出,切成丁,同淘净的大米、薏苡仁一起入锅内,并放入葱、生姜、食盐、味精、料酒,先置武火上烧沸,然后文火煨熬,米熟烂即可。

功效:补脾肺,止咳。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属脾肺气虚、痰湿内蕴者。

营养分析:猪肺主治肺虚咳嗽,肺虚咯血,久咳不止,痰浓气臭。

四仁粥

原料: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鸡蛋1个。

制法及用法:将上4味药共研成末,每次取20克,加鸡蛋1个煮1小碗。清晨空腹食,连用半年。

功效:止咳平喘。适用于中老年慢性气管炎。

营养分析:白果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银耳是富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杷叶粥

原料:枇杷叶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加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粥。早晚温热服用。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急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等症。

营养分析:枇杷叶性微寒,味苦。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木瓜薏苡仁粥

原料:木瓜1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及用法:将木瓜、生薏苡仁洗净后,倒入小锅内,加冷水适量,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炖至薏苡仁酥烂,加白糖一匙,稍炖即可,适量食用。

功效:祛风利湿,舒筋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邪偏盛,肌肉关节肿痛,身体沉重,或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苡仁丝瓜粥

原料:苡仁15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丝瓜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丝瓜去皮洗净后切成块;薄荷、豆豉放入锅内,加水1500毫升,沸后用文火煎约10分钟,去渣取汁。苡仁洗净后与丝瓜一同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苡仁酥烂。食时可酌加糖或盐调味。可作早晚餐服食。

功效:清热利湿,解表祛风。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痹者。

营养分析: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功能健脾渗湿,舒利筋脉,主治湿痹拘挛、屈伸不利者。

防风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

制法及用法:将薏苡仁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性服完,连用一周,停3日后再用。

功效:散风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风邪偏盛,关节疼痛,走窜不定,恶风怕冷,身体疼痛,困倦乏力。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生姜粥

原料:生姜5片,葱白3段、糯米60克。

制法及用法:将生姜、葱白、糯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常食有效。

功效:此药膳粥可散寒利湿、祛风通络。用于游走不定的关节疼痛。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乌头粥

原料:香白米50克,生川乌头末10克。

制法及用法:香白米与生川乌末同放锅中,加水500毫升,水沸后取微火煮,至米开花时,即可食用。每日1剂,空腹趁热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除痹止痛。

营养分析:生川乌头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薏米粥

原料:薏苡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1.将薏苡米洗净,置于锅内,加水适量。

2.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煨熬,待薏苡米熟烂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皮肤扁平疣等症。

营养分析: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杏仁粥

原料:杏仁10克,粳米50克。

制法及用法:杏仁10克去皮,研细,水煎去渣留汁,加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每日两次温热食。

功效:能宣肺化痰、止咳定喘,为治咳喘之良药。

营养分析:杏仁性温,味苦,有小毒。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防哮粥

原料:黄豆50克,玉竹10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白梨1个,加水适量。

制法及用法:煮熟黄豆与上述各味,余汁150毫升,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功效:用于肺脾不足者。

营养分析:黄豆富含大豆蛋白及异黄酮的黄豆粉,有降低罹患多种癌症的作用,还能防止骨质疏松,减少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防晕车三法

1.晕车者于乘车前一小时,取伤湿止痛膏1片贴于肝脐上(称神阙穴)。如乘车超过一天,第二天另换一贴。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车。

2.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发生。

3.口含姜片。爱晕车的人,应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姜2片,这样晕车现象便能大大减轻。

百合粳米粥

原料:鲜百合60克,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冰糖适量或用百合干后研粉,用粉30克,冰糖适量,同粳米煮粥。

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和肺燥干咳等。

营养分析: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

红枣粥

原料:红枣5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制法及用法:红枣、大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熬成粥,即可。常服食。

功效:本粥尤其适宜于贫血、肝炎、血小板减少、消化不良而导致的面容憔悴、皮肤萎黄者。经常服食可使肤色红润,有美容驻颜之效,并对上述疾病有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营养分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类营养素,不仅可以滋补强身,还有镇静、健胃作用,可专治心脾血虚引起的失眠。

黄芪鸡汁粥

原料:重1000至1500克的母鸡1只,黄芪15克,大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将黄芪煎汁,加入大米100克煮粥。早、晚趁热服食。感冒发热、外邪未尽者忌服。

功效:益气血,填精髓,适于体虚、气血双亏、营养不良的贫血患者。

肝粥

原料:猪肝(羊肝、牛肝、鸡肝均可)100至150克,大米100克,葱、姜、油、食盐各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动物肝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葱、姜、油、盐一起入锅,加水约700克,煮成粥,待肝熟粥稠即可食。每日早、晚空腹趁热顿食。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的贫血、夜盲症、目昏眼花等症。

猪肝菠菜粥

原料:猪肝、粳米各100克,菠菜150克。

制法及用法:将猪肝切片,菠菜洗净去根切段,粳米加水熬成薄粥,然后放入猪肝和菠菜,加少许葱花、姜片及盐调味,至猪肝熟即可。可作早晚餐服食或点心。

功效:补肝养血。

大枣阿胶粥

原料:阿胶15克,糯米100克,大枣10枚。

制法及用法:将阿胶捣碎;大枣去核与糯米煮粥,粥成时入阿胶稍煮,搅令烊化即成。每日早晚餐温服。

功效:养血止血。

猪血菠菜粥

原料:猪血100克,鲜菠菜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将猪血切成小块放沸水中稍煮,捞出,菠菜放入沸水中,略烫一下,捞出后切细,粳米加水煮粥,待粥成时放入猪血、菠菜,调味即可。作早晚餐服食,可常食。

功效:养血补血。

丝瓜粥

材料:鲜嫩丝瓜1条,白米50克,白糖适量。丝瓜能清热利解毒。

做法:白米煮成粥,半熟时放入鲜丝瓜(洗净切成粗段),候熟,加糖食之。

功效:作早餐食用。用于湿热型急性前列腺炎。

营养分析: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韭菜海参粥

材料:韭菜、海参各60克、粳米(白米)盐适量。

做法:1.韭菜洗净切碎,海参用水泡开后洗净切小丁,粳米洗净。

2.将三者同入锅内,加适量水(淹过食材)煮粥,待粥成时加调味料即可。

功效:主治早泄阳痿、性欲减退、腰膝无力、频尿夜尿。

营养分析:韭菜,壮阳固精;海参,壮阳疗痿。长期服用,能改善与维持良好性功能,还可减少肾虚所引起的各种病痛,如头晕目眩、腰酸频尿等。

红豆小米粥

材料:红豆50克,小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红豆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煮半小时,再加小米同煮成粥。

功效:宁安神、除湿清热、利尿、消水肿。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病后体虚、水肿等症。

营养分析:红豆健脾、利尿、消肿。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小便短少、腹水、湿热、黄疸、泻痢等症。小米味甘咸,性微寒。养胃补肾。二者合用,能除湿利尿,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水肿患者作食疗品。

赤小豆鱼粥

材料:赤小豆50克,鲤鱼(或鲫鱼)1尾。赤豆能清热解毒和利水,鲤鱼亦有利水的作用。

做法:先煮鱼取汁,另水煮赤小豆作粥,临熟入鱼汁调匀(不入佐料)。

功效:作佐餐食之,用于湿热下注型急性前列腺炎。

营养分析:赤小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沙参粥

材料:沙参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煎沙参,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为稀薄粥。

功效:润肺养胃。

营养分析:沙参性微寒,味甘。功效清肺养阴,益胃生津。适用于肺结核、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热病久病所致的胃阴亏虚,胃脘隐痛、干呕、口渴等。

苁蓉羊肉粥

材料:肉苁蓉10至15克,精羊肉、粳米各100克,精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

做法:分别将肉苁蓉、精羊肉洗净后切细,先用砂锅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加入细盐、生姜、葱白煮成稀粥。

功效:补肾助阳,健脾养胃。

营养分析:肉苁蓉是一种滋养强壮剂,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仅次于人参,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

黄枸杞鼓汁粥

材料:枸杞50克,豉汁50克,糯米100克。

做法:先将枸杞水煎,去渣取汁;再将粳米洗净下入汁内煮粥,候熟,下豉汁,搅拌后再二三沸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和养胃气。适用于体虚久病等症。

营养分析:枸杞的性味甘平,中医认为,它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增强人们的免疫力。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莲子山药粥

材料: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

功效:健胃养阴。

营养分析: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

猪肾粥

材料:生栗子250克、猪肾一个、粳米250克、陈皮6克、花椒10粒、食盐2克。

做法:鲜板栗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待用。猪肾洗净后撕去筋膜,剖成两半,片去腰臊后,切成约0.8厘米见方的块;陈皮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同猪肾、陈皮、花椒一起下入锅内,加入清水约2500毫升,置中火上徐徐煨熬成粥。煮成之后挑出陈皮,下入食盐调味。每次取生栗子十余枚,剥壳食肉,细嚼,连液吞咽,然后再食一碗猪肾粥。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身。

营养分析:板栗性温,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能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猪肾粥亦能补肾、养胃、强身。

佛手柑粥

原料:佛手柑10至15克,粳米50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可供早晚餐或作点心食。温热甜浆粥。

功效:健脾养胃,理气止痛。适用于年老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症。

营养分析:佛手柑具有舒肝理气、和胃化痰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等病症。

栗子粥

材料:栗子粉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

做法:将栗子粉同粳米(或糯米)煮粥。

功效:补肾强筋,健脾养胃。

营养分析:板栗有健脾胃、益气、补肾、强心的功用,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咸宜。粳米(或糯米)健胃除湿,和胃安眠,滋养肾气,清虚热,补虚损。

西米白果粥

原料:西米150克,核桃仁、青梅、橘饼、糖莲心、荸荠、瓜子肉、蜜枣各少许,甘蔗汁适量,白糖150克,糖桂花少许,湿淀粉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1.将西米洗净,放入开水锅内略汆后倒入盆内,待水晾冷后捞出,再用清水漂清。诸果全部切成细粒,荸荠去皮切粒。2.取锅放入清水,旺火煮沸后,加入西米、甘蔗汁、白糖、桂花及诸果品,待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健脾开胃,养胃生津,补益强壮。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口不开,胃燥口渴,热病后体虚。

营养分析:西米主要是淀粉,有健胃的效果,核桃,青梅等也都有开胃益脾的功效。

参苓粥

配方:人参5克,白茯苓20克,生姜3克,粳米100克,清水适量。

做法:先将人参,生姜切成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再次煎药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

营养分析:人参,可使慢性胃病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茯苓味甘性平,有益脾和胃利水渗湿的作用。生姜是人们常用以暖胃、散寒的良药。

牛奶粥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功效:补益生津,养胃生肌,适应: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

营养分析:大米有温胃健脾的功效,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及营养物质。二者和之营养更佳,健胃的效果更好。

扁豆花粥

材料:干扁豆花10-15克,北粳米100克。

做法:采取未完全开放的扁豆花晒干。先用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加入扁豆花后改用慢火。亦可将扁豆花研粉调入,或用鲜扁豆花25克煮粥。

功效:健脾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的腹泻者。

营养分析:扁豆花可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开胃健脾、清热除湿的功效。粳米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主治肠胃不和,暑热吐泻,小便不畅,烦渴。

天花粉粥

材料:天花粉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取天花粉浸泡15分钟,文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

功效:清肺止咳、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及肺热咳嗽。

营养分析:味甘苦酸,性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等。

绿豆猪肝粥

材料:绿豆50克鲜猪肝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绿豆、大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粥,绿豆、大米将熟时放入切细的猪肝、继续煮至熟透即成。不宜加盐。

功效:补肝明目,清热解毒,益气清暑。适用于中暑心烦,小便热痛,疖疮肿毒,肝功能异常,视物昏花,夜盲等症。

营养分析:绿豆味甘,性寒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健脾、养胃、除湿止泻。猪肝的功用已在前方中作了介绍。绿豆、猪肝与大米同煮粥,有健脾、养胃、补肝明目的作用,是患肝病的老年患者的食疗品。

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化,大便干燥等病症。

营养分析: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

何首乌粥

材料: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2-3枚,冰糖适量。

做法:何乌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

功效:养肝补血,益肾抗老。适用于老年肝肾不足,阴血亏损,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贫血,神经衰弱以及老年性高血脂,血管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