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类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鲫鱼1尾(约156克至200克),黄芪15克至20克,炒枳壳9克。
制法及用法:将鲫鱼洗净,去腮、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加少量姜、盐调味。取汤饮之。
功效:除感冒的共同症状外,适用于脾气虚症老人感冒常饮,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其他慢性疾患。
营养分析:鲫鱼、黄芪益气健脾,枳壳调和中气,3味合用,具有补气之功效。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嫩母鸡1只,黄芪30克,食盐1.5克,大葱、生姜及绍兴黄酒各15克,清汤500毫升,胡椒粉2克。
制法及用法:将鸡宰杀去肠杂、洗净,入沸水锅内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沥干水分;黄芪洗净后,切成6至7厘米长的段,每段再剖成二半,整齐地装在罐子内(即周围陡直的深锅,如砂罐子和瓷罐子),加上葱、姜、绍酒、清汤及盐,用棉纸封口,上笼,用武火蒸至沸后约1.5至2小时,出笼后加入胡椒粉调味,即可食用,食用时去除鸡腹内黄芪,食肉喝汤。
功效:此方有强壮身体、补中益气、温肾散寒、升散解表之功效,适用于脾气虚症感冒,并有预防感冒的作用,还可治疗血虚眩晕、全身麻木及中气下陷之久泻便溏、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营养分析: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大雪梨1个,川椒50粒,面粉50克,冰糖30克。
制法及用法:将梨削去外皮,在其表面,均匀地戳约50个小孔,把川椒逐个按入孔内。面粉加适量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皮,包在梨的表面,入在热柴草炭内煨熟,或放在烘箱内烤熟。取出梨,剥去表面外皮,扒去川椒不用。梨放在盘内,将冰糖放在锅内,加少许水炼成糖汁,浇在梨上,即可食之。
功效:对体弱肺虚,外感风寒,寒热咳嗽者,食用之均有疗效。
营养分析:川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止痛,燥湿杀虫。主治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湿疮瘙痒。配苦参,地肤子、明矾煎汁熏洗,治湿疹瘙痒。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人参3克,胡桃肉3个,生姜适量。
制法及用法:3味加水共煮1小时,待温,饮汤,并将人参,胡桃肉食之。每日1剂(晨起或晚间服均可)。
功效:补多散少,对肺虚感冒疗效尤佳。
营养分析: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鲜山药30克,百合20克,杏仁(去皮)10克,粳米60克,生姜15克,大葱茎2支。
制法及用法:前4味熬粥,后2味煎汤,与米粥同食之。每天1至2次。如食量小的老人,可按比例减量食之。
功效:具有健脾、润肺、止咳、定喘等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症老人食用。
营养分析:杏仁性温,味苦,有小毒。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山药甘、温、平、无毒。主治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痰风喘急。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蜂蜜30克,鸡蛋1个,大枣3枚,核桃2枚(去壳)。
制法及用法:先将蜂蜜加水200毫升,置火上滚开,鸡蛋打开倒入碗内搅拌,用烧开的蜂蜜水倒入碗内。用盖盖严,焖至10分钟,服鸡蛋水配食核桃仁,大枣,每天早晚各1次。对腹胀者,应减去大枣,以防雍塞;对大便溏泄者应减少蜂蜜用量,约10克,即可,以防润滑大肠,加重泄泻。
功效:具有健脾润肺补肾等功效,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咳嗽气喘,久治不愈者。
营养分析: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羊肉150克至200克,葱白、生姜各15克,橘皮6克,吴茱萸3克,白胡椒粉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上述各味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炖煮,待肉熟后服用,每日1剂,服后微汗。
功效:具有温中助阳、解表散风寒之功效,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人最为适宜。
营养分析:羊肉温中补虚,扶助正气;葱白、生姜祛风散寒;吴茱萸、胡椒粉温中散寒;橘皮行气健脾、止咳化痰。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鹌鹑1只,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肉桂3克。
制法及用法:先将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与后4味共煮,加少量盐调味。待30分钟后食肉饮汤。
功效:对畏寒发热。鼻塞流涕、腹胀便溏为主要特征,舌质徽嫩而淡、苔薄白腻,脉浮缓有效。
营养分析:山药甘、温、平、无毒。主治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痰风喘急。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羊肾1对,肉苁蓉30克,韭白7茎,葱白3节,粳米60克。
制法及用法:将羊肾洗净,净去筋膜,切片,肉苁蓉洗净切细,与韭白、葱白、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此粥有温脾肾之阳及疏散风寒之功效。能预防和治疗脾肾阳虚症老人感冒。
营养分析:葱白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老人感冒药膳方
原料:黄狗肉500克至2000克,桂皮、小茴、八角、苹果、生姜、盐各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狗肉洗净切块,加入调料炖熟食用。
功效:具补益肾阳、温健脾胃之功效,最适于脾阳虚症老人食之。如又感受风寒,则可在调料中加入大葱、芫荽2味,以助温解表之。
营养分析:狗肉补肾温脾胃,八角等调料均为温热之品。
气虚感冒方
原料:党参20克、苏叶15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先将党参、苏叶冲洗干净,生姜切细丝,三味共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加入红糖煮化即可。分3次温服,或倒入保温杯中代茶饮。每天1剂。
功效:此方有益气解表的功效,主治气虚感冒,症状为:感冒同时伴有自汗、气短倦怠、语声低微、脉细无力等。
营养分析:苏叶味辛,性温。归脾、肺经。紫苏叶、紫苏梗均有辛温发散、理气宽胸的作用,但紫苏叶偏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梗则长于理气宽胸、止痛安胎。
血虚感冒方
原料:当归20克、熟地15克、葛根2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先将当归、熟地、葛根冲洗干净后共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药汁中,用小火熬粥(若药汁不够可加水 )。待粥将熟时,放入红糖煮化即可。早晚两次温服,每天 1剂。
功效:此方有养血解表的功效,主治血虚感冒,症状有:感冒同时伴有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耳鸣眼花、唇舌淡白、脉虚弱无力等。
营养分析: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阴虚感冒方
原料:党参20克、麦门冬20克、薄荷15克、冰糖50克。
制法及用法:先将党参、麦门冬、薄荷冲洗干净,共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分3次温服,或倒入保温杯中代茶饮。每天1剂。
功效:此方有滋阴解表的功效,主治阴虚感冒,症状有:感冒同时伴见盗汗、心烦口渴、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脉细数等。
营养分析: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薄荷性凉,味辛。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阳虚感冒方
原料:黄芪20克、桂枝10克、大枣10枚、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先将黄芪、桂枝冲洗干净后共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大枣淘洗后放入上述药汁中,用小火熬粥(若药汁不够可多加水)。待米烂粥熟时,放入红糖煮化即可。早晚两次温服,每天 1剂。
功效:此方有助阳解表的功效,主治阳虚感冒,症状有: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伴有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等。血压偏高者不宜用此方治疗。
营养分析: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鸭蛋清便方
原料:鸭蛋清(鸭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
制法及用法: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二沸,倒入盛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二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功效:养阴清热。用治感冒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症。
营养分析:鸭蛋清起乳化作用。进入人体中的磷脂所分离出来的胆碱,具有防止衰老的作用。葱白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治疗失眠的偏方
原料:羊心1枚,玫瑰花50克,藏红花6克,食盐适量。
制法及用法:羊心洗净切片备用;玫瑰花捣烂取汁,放入小锅内,加清水、红花略煮片刻,取其煎液,加入食盐备用;羊心串在不锈钢烤针上,蘸玫瑰花汁在火上翻烤,反复数次至羊心熟透,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功效:补心舒肝,解郁安神,可改善睡眠,令人精神愉快。
营养分析:羊心甘,温。归心经。补心,舒郁。用于劳心膈痛、惊悸。
治胃疼偏方
原料: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
制法及用法: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好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至2分钟开后即可。早晚服食。
功效:此方对虚寒胃痛、胀满、呕吐有效。
营养分析:粳米性味平甘,有健脾和胃作用。
治胃疼偏方
原料:鲜姜3至5片,红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以滚开水沏泡,趁热饮服,服后取微汗。
功效:适用于寒气犯胃的胃痛。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治胃疼偏方
原料:大葱3至4段,生姜3至5片,白胡椒面适量。
制法及用法:以开水冲泡;或于火上煮葱、姜片刻,服时可加少量食盐调味,再放胡椒面,趁热饮汤。
功效:适用于因感受寒凉的胃痛。
营养分析:大葱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营养成分:芒果含有糖、蛋白质、芒果酮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又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同时,芒果还含有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药用功效:芒果的胡萝卜素含量特别高,有益于视力,能润泽皮肤。芒果甙物质能延缓细胞衰老、提高脑功能,可明显提高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力。芒果酮酸等化合物有抗癌的药理作用。食用芒果可祛痰止咳,促进胃肠蠕动,适用于结肠癌。
治胃疼偏方
原料: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
制法及用法:同熬成汤。
功效:治疗胃疼。
营养分析:桂皮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
治胃疼偏方
原料: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
制法及用法: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调匀,趁热用食。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
营养分析:粳米性味平甘,有健脾和胃作用。
治胃疼偏方
原料:佛手干2只,粳米100克,水适量。
制法及用法:佛手干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服2次。
功效:此方对慢性胃炎、胃气痛有较好的疗效。
营养分析: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治胃疼偏方
原料:新鲜瘦羊肉250克。
制法及用法:切小块先煮烂,再同粳米同煮粥。每日服2次。
功效:此方治虚寒性胃痛、中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胃脘疼痛。
营养分析: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中医认为,羊肉还有补肾壮阳的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治胃疼偏方
原料:生山楂片15克,炒麦芽20克。
制法及用法:用开水沏泡,待泡开后,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
营养分析:山楂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
治胃疼偏方
原料:蜂蜜100至150毫升。
制法及用法:隔水蒸熟,于食前空腹1次服下。每日3次,连服2至3周。
功效: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营养分析:蜂蜜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
治胃疼偏方
原料:红茶5克,蜂蜜、白糖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红茶放入低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后再加入蜂蜜和红糖,趁热饮服。每日3剂。
功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营养分析:蜂蜜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
治胃疼偏方
原料: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
制法及用法: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
功效: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营养分析: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治胃疼偏方
原料: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
制法及用法: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
功效: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营养分析:蒲公英性寒、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
治胃疼偏方
原料:柚皮30克。
制法及用法:将柚皮加水2杯,煎至1杯,即可。
功效:每日1剂,分两次温热服。
营养分析:性温,味辛苦甘,无毒。化痰,消食,下气,快膈。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滞,咳喘,疝气。
治胃疼偏方
原料:鲜生姜50克。
制法及用法:将鲜生姜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即成。每2日1剂,每日服3次。
功效:主治寒邪客胃,见胃脘冷痛、泛吐清水,四肢不温。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治胃疼偏方
原料:饴糖20克。
制法及用法:将饴糖加开水适量,冲化即成。每日早、中、晚饭前各服饮1次。
功效:主治胃痛。
营养分析:饴糖用作缓中、补虚、润肺药,性微温,主治中虚腹痛、肺燥咳嗽等症。
治胃疼偏方
原料:大枣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大枣洗净,加水适量煮熟即成。每日吃40至50枚,吃枣饮汤。
功效:主治虚寒胃痛、食欲不振。
营养分析: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治胃疼偏方
原料:绿茶3克,干姜3克。
制法及用法:将以上2味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好盖,温浸10分钟即成。每日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主治胃痛隐隐、恶寒喜温、泛吐清水、四肢不温。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治胃疼偏方
原料:白芨粉15克,糯米100克,大枣5枚,蜂蜜25克。
制法及用法:用糯米、大枣、蜂蜜加水煮,至粥将熟时,将白芨粉加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汤粘稠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食。10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肺止血,养胃。亦适用于肺胃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营养分析:生姜性味辛、微温,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蜂蜜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
鹿胶牛奶
原料:鹿角胶8克,牛奶200毫升,蜂蜜适量。
制法及用法:在鹿角胶中加入煮沸的牛奶,加蜂蜜调匀即可。睡前饮用。
功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肾虚腰痛有疗效。
营养分析:牛奶中含有人体产生疲倦的物质色氨酸。研究证明,大脑神经细胞中分泌物血清素,它可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大脑进入酣睡状态。人失眠的时候,就是由于脑细胞分泌血清素减少,而色氨酸却是人体制造血清素的原料,所以晚间食用牛乳粥,会产生催眠作用。
归参炖母鸡
原料:母鸡(乌骨鸡尤佳)1只,当归、党参备15克,调料适量。
制法及用法:母鸡宰杀洗净;当归、党参、葱、姜、黄酒、盐同放鸡腹内,缝合后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炖至熟透。
功效:益气养血,健脾温中。适用于久病体衰,反胃食少;血虚发热,面色不华,心悸头晕等症。亦用于慢性肝炎、贫血属肝脾血虚者。
营养分析: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桑枝鸡
原料:老桑枝30克,绿豆15克,鸡肉250克。
制法及用法:鸡肉洗净,加水适量,放入洗净切段的桑枝及绿豆,清炖至肉烂,以盐、姜等调味即可。饮汤食鸡。
功效:清热通痹,益气补血。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营养分析: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牛膝煮鹿蹄方
原料:牛膝15克,鹿蹄1具,豉汁适量。
制法及用法:将鹿蹄、牛膝分别洗净,一同加豉汁煮至烂熟,用葱、椒调和。空腹食用。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胜湿,舒筋活络。
营养分析:牛膝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亏虚,风湿痹阻,四肢挛急,关节疼痛,足踝肿痛。
松节黄酒煮黑豆
原料:松节200至300克,黄酒250克,黑大豆1000克。
制法及用法:取松树骨砍碎成薄片或细条状,与洗净的黑豆一起倒入大沙锅内,加冷水浸泡半小时,用中火煮半小时许,至黑豆已熟,加黄酒250克,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时,直至黑豆酥烂、汁水快干时离火。拣去松节片,将黑豆烘干或晒干,装瓶。每日3次,每次服黑豆50粒。随时可食,吃时要细嚼成糊,再咽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营养分析:黄豆富含大豆蛋白及异黄酮的黄豆粉,有降低罹患多种癌症的作用,还能防止骨质疏松,减少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防风薏米煎
原料: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及用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功效:散风除湿。
营养分析: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蜜汁木瓜
原料:川木瓜1个,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
制法及用法:将木瓜去皮瓤切片,加水适量,放入蜂蜜、生姜煮沸,微火煮10分钟即可。喝汤食木瓜,量自酌。
功效:祛风利湿,舒筋止痛。
营养分析:蜂蜜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
薏苡仁醪
原料:生薏苡仁10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法及用法:生薏苡仁加水适量,煮成干粥;糯米烧煮成干米饭。将二者拌匀,待冷加酒曲适量,发酵成酒酿。每日随量可佐餐服食。
功效:利湿通络。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猪肉鳝鱼羹
原料:黄鳝250克,猪肉糜100克,杜仲15克。
制法及用法:杜仲水煎去渣取汁备用,黄鳝洗净,用开水略烫,刮去外皮上的黏物,切段。猪肉糜放油锅内煸炒,加水及杜仲汁,放入鳝鱼段、葱、姜、料酒,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黄鳝酥烂,加醋、胡椒粉等调味,起锅,撒上香菜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通络。
营养分析: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
五加皮醪
原料: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法及用法:五加皮加水适量泡透,煎煮30分钟,取药液约300毫升,共取2次,再将药液与糯米同烧煮成干饭,待冷后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通脉。
营养分析:五加皮性味:辛、苦,温。入肝、肾经。顺气而化痰,坚骨益精,祛风胜湿。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肝肾不足,下肢痿弱,阴瘘湿疹,女子阴痒,眼目昏花等症。
黑芝麻山药何首乌粉
原料:黑芝麻250克,山药250克,何首乌250克。
制法及用法:将黑芝麻洗净,晒干,炒熟,研为细粉。将山药洗净,切片,烘干,研为细粉。将何首乌片烘干,研为细粉,与芝麻粉、山药粉混合拌匀,瓶装备用。每日2次,每次25克,入锅,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置于火上炖熟即成。
功效:健脾补肾,养血益精。脾肾亏虚型贫血,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营养分析:黑芝麻擅长补肝肾,益精血。山药益气健脾。何首乌为补肝肾,益精血佳品。以上3味研粉,调成糊状食用,口感与冲服藕粉相似。本食疗方对脾肾亏虚型贫血有明显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营养不良性贫血,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贫血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3至5枚,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滋阴补血。
营养分析:龙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类营养素,不仅可以滋补强身,还有镇静、健胃作用,可专治心脾血虚引起的失眠。
治疗贫血
原料: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制法及用法: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至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滋阴补血。
营养分析:羊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痢。
治疗贫血
原料: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
制法及用法: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营养分析:薏苡仁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治疗贫血
原料:何首乌60克,红枣3至5枚,粳米100克。
制法及用法:先以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营养分析:何首乌中的蒽醌类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强心、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还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乌中所含卵磷脂是脑组织、血细胞和其他细胞膜的组成物质,经常食用何首乌,对神经衰弱、白发、脱发、贫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