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神经精神疾病

1.偏头痛

芹菜粥

[原料]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

[操作]将粳米淘洗后煮成粥,加芹菜(连根洗净切碎)再煮沸即可。此粥具有清热止痛之功,适用于肝火而致偏头痛者。

桑叶豉菊粥

[原料]桑叶10克,甘菊花15克,豆豉15克,粳米100克。

[操作]先将桑叶、甘菊花、豆豉水煎取汁,再将洗净的粳米放入砂锅煮成稀粥,加入药汁,稍煮即成。此粥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风热所致偏头痛。

香附瑰芷粥

[原料]香附9克,玫瑰花3克,白芷6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操作]将香附、白芷水煎取汁,再将粳米洗净后加入药汁和水,煮至水沸,将漂洗干净的玫瑰花倒入,用文火慢熬10分钟,服时加糖。此粥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效,能防治偏头痛,经常服用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

【中药处方】

[处方一]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

[处方二]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

取穴:后颈(自风池→大椎穴)、太阳、前额眼眶、百会、头维、肩背部俞穴、肩井、肚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

手法:患者取正坐,双目微闭。捏、揉颈(自风池→大椎穴)3遍;按揉风池、太阳穴均5分钟;抹前额眼眶至太阳、风池穴3遍;按压百会、头维穴约5分钟;弹拔肩部、俞穴3遍;按揉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共约10分钟;捏、揉肩井3遍。依法操作,按步进行。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

[按摩疗法二]

取穴:患侧前额→太阳、头维、肝俞、脾俞、肩井、大肠俞、合谷、太冲、三阴交。

手法:分推前额→太阳10遍,揉按太阳、头维穴各2~3分钟;按揉肝俞、脾穴各3分钟;捏、揉肩井3遍;掐压合谷、太冲穴各5~8遍;揉神门、三阴交穴各2~5分钟。加用大肠俞放血(点刺放血),出血后加拔火罐。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

2.脑中风

猪肉杞子汤

[原料]黄芪30克,大枣10枚,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猪瘦肉100克。

[操作]猪瘦肉切片,与黄芪、当归、枸杞、大枣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汤,汤成拣去黄芪、当归,调味即可。食肉喝汤,并吃枸杞与大枣。每日1剂,可连用1~2个月。主要治疗脑中风及脑中风留下的后遗症。

乌龟冰糖饮

[原料]乌龟3只(每只250克左右),冰糖适量。

[操作]取乌龟血放碗中,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入锅中隔水炖熟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主要治疗脑中风。

【中药处方】

[处方]地黄3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熟附子8克,石菖蒲10克。每日1剂。

[产后中风中药处方]当归9~15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干姜1.8~2.1克,炙甘草3克,荆芥穗1.8克。水煎服,一日2次。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

若中风已发生,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捏压少冲、关冲、商阳、肝穴,每穴10~20次,轻缓进行,可起到治疗的辅助作用。另外,外关是非常有效的穴位,可按压之。

[按摩疗法二]

若中风已三月以上,成为中风后遗症期时,按压肾穴、肝穴、心穴、健理三针区,均可达到促进语言、肢体恢复的作用。

3.脑栓塞

鸭梨冰糖饮

[原料]鸭梨5个(约250克),冰糖50克,清水适量。

[操作]将鸭梨洗净去核、蒂后切块,放入碗中,并加入冰糖、清水,隔水入锅蒸至鸭梨熟软即成。

黄鳝薏米粥

[原料]黄鳝1条,薏米60克,姜片、葱末、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

[操作]将黄鳝宰杀,去内脏,切碎,与薏米同煮,加料酒、姜片、葱末、精盐、味精调味。

【中药处方】

[处方一]生黄芪30克,赤芍20克,桃仁、红花、地龙、当归、川芎、桂枝各10克,鸡血藤、生黄芪、茯苓各30克,全蝎6克,菖蒲、炒白术、山药、牛膝各12克,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僵蚕各10克,大便干结加酒大黄5克。适用于气虚血瘀型。证见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肢软无力,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口角流涎,手足肿胀,大便溏或干结,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

[处方二]半夏、天麻、菖蒲各12克,胆南星、钩藤20克,郁金、木瓜、地龙、胆南星、川芎各10克,牛膝15克。适用于风痰上扰型。证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头晕目眩,脘闷呕恶,甚神志昏蒙,牙关紧闭,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处方三]白芍、生熟地、钩藤各20克,玄参、女贞子各15克,珍珠母(先煎)、生牡蛎(先煎)、桑寄生各30克,夜交藤、菖蒲、龟板(先煎)各12克,郁金、丹皮各10克,全蝎6克。适用于阴虚风动型。证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肢体抽搐,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或暗红、舌苔少或无,脉细数。

[处方四]黄芪30克,当归20克,川芎、赤芍、桃仁、全蝎、白术、桂枝各10克,蜈蚣2条,鸡血藤30克,党参15克,泽泻6克,秦艽、红花各12克。适用于气血虚弱型。证见肢体痿废日久不愈,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饮食欠佳,手足肿胀,舌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弱。

[处方五]当归、熟地、钩藤各15克,沙参、枸杞子、全蝎、天麻、杜仲各10克,川楝子、甘草各6克,白芍30克,蜈蚣2条,地龙、木瓜各12克。适用于肝肾阴虚型。证见肢体痿废,筋脉拘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

除了要在患者颈部按摩外,还要按摩其偏瘫一侧。对偏瘫侧的按摩应以恢复其生理功能为主,手法操作宜轻不宜重,循序渐进。

[针炙疗法]

针刺及灸疗是治疗颈椎病和脑血栓后遗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穴位选择可分为两组:一组以颈部穴位为主,另一组以肢体穴位为主。另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故对针刺不可能像正常人那样有较强烈的"得气感",只要有轻微的感觉即可;针刺效果也不如单纯颈椎病人那样明显;灸法治疗应避免烧伤;对说话困难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以判断治疗是否适度。

4.三叉神经痛

炒笋片

[原料]笋片、白糖、花椒粉、醋、芝麻酱、味精、姜汁各适量。

[操作]笋片洗净用开水焯一下,与白糖、花椒粉、醋、芝麻酱、味精、姜汁调在一起,入油锅炒熟即食。对三叉神经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竹笋香菇炒木耳

[原料]竹笋、素鸡、胡萝卜、山药片、木耳、香菇、面筋、酱油、白糖、高汤各适量。

[操作]将竹笋、素鸡、胡萝卜、山药片和木耳、香菇、面筋一起入油锅内煸炒,放入酱油、白糖、姜汁、高汤,烧熟后,出锅即可食用。主治三叉神经痛。

【中药处方】

[处方一]川芎20克,荆芥、防风、羌活各10克,白芷12克,薄荷、生甘草6克,细辛3克,全蝎5克,蜈蚣3条。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寒阻络型。

[处方二]桑叶、白菊花、连翘各12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苇根15克,忍冬藤20克,蔓荆子10克,川芎9克,全蝎5克。适用于风热伤络型。证见面部灼热疼痛,遇热则甚,恶风,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处方三]半夏、川芎各10克,茯苓15克,橘红、枳实、竹茹、瓜蒌、厚朴各12克,全蝎5克,甘草6克。化痰清热、通络止痛。适用于痰火上扰型。

[处方四]栀子、黄芩、柴胡、菊花、僵蚕豆各10克,石决明(先下)、生地、白芍、龙胆草各15克,木通、甘草、蝉衣各6克。清肝泻火止痛。适用于肝胆火炽型。

[处方五]生石膏30克,川芎9克,薄荷12克,生地、菊花各15克,丹皮10克,生大黄(后下)、甘草、黄连各6克。清胃泻热。适用于阳明胃热型。

[处方六]生熟地各16克,知母、丹皮、元参、蜈蚣各10克,青葙子、龟板(先下)各20克,全蝎5克。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适用于阴虚阳亢型。

【穴道治疗】

[按摩治疗一]

内眼角至额头的疼痛(第一支神经痛):取睛明、攒竹、阳白。按摩3~5分钟,每日2~3次。

[按摩治疗二]

脸颊疼痛(第二支神经痛):取四白、巨髎、颧髎。按摩3~5分钟,每日2~3次。

5.肋间神经痛

三米桂圆粥

[原料]薏苡仁30克,紫米、糯米各8克,红枣9枚,桂圆肉、红糖各250克。

[操作]将薏苡、紫米、糯淘洗干净,经枣去核洗净却成4瓣,3种米加入适量水同煮至沸,待米熟,每加入红枣,桂元肉、红糖煮成弱。

瓜蒂炒米粉

[原料]干南瓜蒂50克,炒米粉500克,白糖适量。

[操作]瓜蒂在瓦片上用文火炙成炭,研磨成粉后,拌入炒熟之米粉中,加白糖即可。每日服1次,连服4日。

【中药处方】

[处方一]柴胡10克,川楝子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延胡索5~10克,板蓝根30克,紫花地丁30克。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7天为1疗程。

[处方二]细辛10~15克,麻黄6~10克,制川乌10克(先煎1小时),制草乌10克(先煎1小时),白芍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在,木瓜10克,黄芪20克,甘草5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

取穴:大椎、上胸部、膻中、中脘、合谷、太冲、内关、外关、阴陵泉、阳陵泉、肩井、足三里、章门。

手法:擦大椎、上胞部,揉膻中,摩中腕,按合谷,掐、揉太冲,拿、揉内关、外关、阴陵泉、阳陵泉、肩井,按揉足三里,揉、擦章门。1次20~30分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按摩疗法二]

取穴:渊腋、极泉、青灵、天泉、曲泽、天府、侠白、尺泽、少海、气户、膺窗、乳根、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合、冲门、俞府、肩中俞。

手法:(1)患者取卧位,外展患侧上臂。术者坐一侧,以一手示指至小指自腋下渊腋穴处向上按摩至腋部楹泉穴,再自上臂青灵穴向上按摩至极泉穴,反复3次。

(2)患者体位同上。术者双手相合固定上肢,两拇指相并从腋前天泉穴开始向下推至曲泽穴,反复2~3分钟。用同样方法从天府穴经侠白穴、至尺泽穴,再从极泉穴经青灵穴至少海穴。注意动作,用力适中,使局部有酸胀感。

(3)患者仰卧。术者坐一侧,将一手示指至小指并置于患侧锁骨下气户穴,自上而沿胸骨帝线的肋间隙逐次点按膺窗→乳根→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舍穴,止于冲门穴,反复点按3~4次。注意动作要轻柔,尤其对妇女。

(4)患者体位同上。术者改立头侧,两手拇指分别置于胸骨旁两侧俞府穴处,其余4指抱定胸骨两侧,沿肋间隙自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由上而下至乳根穴水平(女性至灵墟穴水平)。反复3~5分钟。

(5)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患侧,沿患侧肩胛内侧脊柱缘上的肩中俞穴向下,经气户至肩胛下角内缘止,施点、按足一指禅推法。反复治疗3~5分钟。

6.坐骨神经痛

桂花莲子羹

[原料]桂花3克(糖腌),莲子50克,红糖1匙。

[操作]莲子用开水泡胀,剥皮去心。加水适量以小火慢炖约2小时,至莲子酥烂,汤糊成羹,再加入桂花、红糖煮约5分钟,可做早点或点心吃。

苡仁粥

[原料]苡仁30克,陈粳米50克。

[操作]先将生苡仁洗净晒干,碾成细粉,每次取苡仁粉30克,加主陈粳米50克,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为早晚餐,10天为1疗程。

【中药处方】

[处方一]制川乌7克,制草乌7克,细辛4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独活10克,甘草10克,乌梢蛇12克,桑寄生30克,白芍20克,蜈松粉3~4克(冲服)。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

[处方二]川乌10克,草乌10克,全蝎10克,桂枝10克,牛膝10克,秦艽10克,白芍18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先煎川乌、草乌30分钟)分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

取穴:大肠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解溪、痛点(阿是穴)。

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先用肘压法点按大肠俞、环跳穴及腰臀部痛点。再用指点压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约3分钟。

串者仰卧,屈膝屈髋。术者立一侧,一手握患侧足掌,一手扶膝部,做强制性屈髋伸膝、踝背伸动作2~3次;再嘱患者下肢伸直,术者立其脚侧,双手握足掌,搓、抖下肢3~4次。每日按摩一次至愈为度。

[按摩疗法二]

取穴:肾俞、大椎、大杼、命门、环跳、风市、血海、委中、承仑、太溪、太冲、丘墟、合谷、内关、外关、风俯。

手法:揉肾俞、大椎、大杼、命门;点、揉患侧环跳穴54次;叩击风市穴27次。揉血海、委中、承山、成隆、悬钟、三阴交、足三里、昆陵泉、阴陵泉,叩击自臀部→足踝、昆仑、太溪、太冲、兵墟、合谷、内关、外关、风府穴各9遍。揉昆仑、太溪、太冲、丘墟;揉合谷、内关、外关、风府穴各2分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7.颜面神经炎

芥菜粥

[原料]鲜芥菜90克,粳米100克。

[操作]将鲜芥菜(又名枕头草、清明草、香芹娘)採来,挑选干净,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节,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把切好的芥菜放入锅内,置武火上煮沸,用文火熬煮至熟。每日2次,温热服食。

茅根粥

[原料]鲜白茅根200克,粳米30克,冰糖适量。

[操作]取癣白茅根去节间小根,洗净切碎入砂锅内煎都取汁,去渣,入粳米、冰糖煮至粥熟即可。空腹服食。

【中药处方】

[处方一]白附子6克,全蝎3克,僵蚕12克。

如兼有风寒者,加桂枝、防风各9克、细辛3克、生姜3片;兼有风热者,可加入金银花、连翘各12克、桂枝9克。疏风散邪、解表通络。适用于风邪袭络型。

[处方二]天麻24克,钩藤15克,桑叶、菊花、僵蚕各12克,全蝎3克,白附子6克。平肝熄风解痉。适用于肝风内动型。

[处方三]黄芪50克,当归30克,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全蝎3克,地龙、僵蚕、赤勺各10克。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血两亏型。

[处方四]葛根15克,蜈蚣3条,僵蚕、白芍各12克,羌活、秦艽各10克,防风、桂枝、川芎各6克。化痰祛风通络。适用于痰阻络型。

【穴道治疗】

面部自我按摩:用手指紧贴瘫痪面部皮肤进行环行按摩,穴位部重点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颊车:下颌骨角处,咬牙时发硬、隆起处。地仓:口角向外5分。风池:预后大筋外侧凹陷外2寸、枕骨下取之。内庭:次趾与中趾间稍上的凹陷中。翳风:耳垂后,乳突与下颌骨之间陷中。合谷:手部拇食指指骨间,手虎口外缘向内1指节取之。

8.癫痫

明矾制榄

[原料]鲜橄榄12个,明矾1.5克(研极细末)。

[操作]先将橄榄洗净,用刀划割纵纹,以明矾末散入纹内。待明矾浸入橄榄,即可食用。每小时吃1~2个。细细咀嚼,咽汁吐渣。

红蓖根煮鸡蛋

[原料]红蓖麻根60克,鸡蛋2枚。

[操作]先将蓖麻根煮汁去渣。约200毫升,趁沸打荷包鸡蛋,加黑醋10毫升。每日1次,连服10日为1疗程。

【中药处方】

[处方一]柴胡、当归各9克,白芍、白术各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生姜5克,薄荷(后下)3克。发作期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4次服(临睡前必须服1次)。

[处方二]地龙、全蝎、钩藤、天麻各6克,青礞石10克,胆南星7.2克,二丑15克,清半夏、桃仁、红花各5克,沉香、生大黄各3克,人工牛黄0.3克,白矾8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3月后改为散剂以巩固疗效。

【穴道治疗】

[方1]

处方:附子9克。

用法:药研细末,用面粉少许合做成饼,置气海穴上,并可用艾团炙数次。

[方2]

处方:花50克(醋浸泡1日),明雄黄6克,胆南星10克,白胡椒5克。

用法:药沸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10~15克,填放神阙穴内,覆以纱布,胶布固定,3~5日换药1次,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禁忌油腻、猪肉及刺激性食物。

9.神经衰弱

合欢花粥

[原料]合欢花1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操作]将上三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粥,每晚睡前温热服食。

参归炖猪心

[原料]猪心1只,党参10克,当归6克。

[操作]猪心洗净,党参、当归用布包,上三味入砂锅同炖熟,去药,加调料适量,吃猪心,饮汤。

【中药处方】

[处方一]百合30克,淮小麦30克,莲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以冷水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计次数,作饮料服用。

[处方二]丹参50~90克,柏子仁25克~35克,远志、五味子、百合各15~20克,生地20~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

【穴道治疗】

[推拿疗法]

推拿部位:根扰患者所表现的不同症状,而定。例如:

失眠:系心血耗损过度,可掐总筋、推三关,按揉天门、循经正臂近腕外1/3,揉按两服后侧下1/2处。

健忘:是心肾亏损、髓海不足,可按摩天门、两踝关节内侧稍下部及百会。这些部位治不寐、心悸亦有效。

心悸:是气血虚弱、心气不足,可加循按脊背、揉上复。

眩晕:多属肾阴不足、肝阳上逆或髓海不足、气血虚弱。可按揉头枕骨下缘两侧、两足背骨1/2处,按揉脊背、揉下腹、按揉两小腿前外侧上段1/3处,按摩上腹。

滑精、阳痿:可按、拿、推、揉腰及背的下段,阴阳不交,按、拿、揉两踝关节内外侧。

[按摩疗法]

经常按摩的部位有:

头部:头的前后两侧、头顶、面部、耳前、耳垂、耳轮。

肢体部:上臂前段桡侧、腘部、胯部、小腿后内侧下1/2处、踝关节。

躯干部:第1~8胸椎,按、揉、摩、拿脊椎两侧背长肌,紧缩、拿腰两侧肌肉,平揉腰及背下段,揉、拿上腹、下腹,捏、拿肩部肌腱、胸部。在治疗时,可根据患者所表现症状之多寡及轻重,选择有效部位。

10.躁郁症

百合地黄粥

[原料]百合30克,生地15克,杞子12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

[操作]将百合、生地、杞子、枣仁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每日2次,温热服。

疏肝粥

[原料]柴胡6克,白芍、枳壳各12克,香附、川芎、陈皮、甘草各3克,粳50克,白糖适量。每日2次,温热服食。

【中药处方】

[处方一]太子参、当归、磁石、青礞石、生龙、牡蛎、茯神各20~30克,生赭石20~60克,生铁落20~40克,黄连、黄芪沉香、远志、制胆星、石菖蒲、莪术各6~10克,粉甘草、芒硝各6~15克,艹术虫3~6克,琥珀末1~2克。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2周为1疗程。

[处方二]柴胡9~12克,黄芩6~9克,桂枝5~8克,茯芩、党参、生姜各10克,龙骨、牡蛎、半夏各12克,大黄、菖蒲、远志各6克,大枣6枚。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穴道治疗】

按摩部位:手、足肝、胆及大拇指之头部反射区,并且加强心肾反射区、(手)劳宫、神门、合谷。由于五脏六腑各脏器功能不同病变所引起的各种头痛,应对症治疗。偏头痛-肝、胆反射区;前头痛-因、脾反射区;后头痛-肾、膀胱反射区。

11.抑郁症

黄豆五木

[原料]黄豆1/3杯,魔芋120克,胡萝卜120克,白萝卜120克,干香菇30克,黄花菜30克,日式酒醋、酒、糖、酱油各1汤匙,油1汤匙半。

[操作]黄豆泡水4小时,香菇泡软;其余材料均切成丁状;起热油锅,先入香菇爆香,然后放入黄花菜及其他材料,煮约2~3分钟,加入调味料炒拌一下,并加水淹过食材,烧至熟烂即成。

素炒西兰花

[原料]西兰花400克,人造蟹肉丝30克,油1汤匙半,盐适量。

[操作]西兰花洗净切块;油锅烧热,放入人造蟹肉丝炒熟盛起;另起热油锅,放入西兰花炒熟;最后加入调味料拌匀,撒上人造蟹肉丝即可。

【中药处方】

[处方一]百合18克,生地黄、麦冬、五味子各15克,甘草7克。若阴虚火旺伴口苦,小便赤者,加牡丹皮10克,滑石、知母各15克;若气阴两虚伴体倦乏力较重,食欲下降,头晕,脉细弱者,加黄芪、党参、白芍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睡前、早餐前2次服用。治疗28天为1个疗程。

[处方二]香附12克,枳壳12克,合欢皮15克,郁金15克,当归10克,石菖蒲6克,茯神18克,丹参18克,紫苏叶6克,炒麦芽20克,炒枣仁12克,白芍15克,牡蛎25克,白术10克,川芎6克,玫瑰花10克,沙参20克。每日1剂,共10剂。

【穴道治疗】

[针灸疗法]

取穴:心俞、肝俞、脾俞、隔俞、三阴交、百会、合谷、内关。留针期间用TDP照射心俞、隔俞、肝俞局部20分钟。

耳压:心、肝、神门,两耳交替。

指压:华佗夹脊穴。

12.癔症

甘麦大枣汤

[原料]小麦60克,大枣14枚,甘草20克。

[操作]先将小麦以水浸软碾碎,大枣洗净浸泡,入甘草共煮1小时,去甘草,吃枣喝汤,每日1~2次。

红黄安神羹

[原料]新鲜鸡蛋黄2枚,灯芯草9克,朱砂3克(研粉)。

[操作]先将打芯草放入砂锅加水100毫升,文火煎煮30分钟滤入碗内,加蛋黄及朱砂粉拌匀,隔水蒸后服用,每晚1次,7次为1疗程。

【中药处方】

[处方一]丹参15克,桂元肉15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患者。

[处方二]汁半夏9克,厚朴9克,茯苓15克,生姜9克,苏梗6克,香附9克。水煎服。用于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的患者。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

指压颈部、肩膀、背部的各穴位,进行整体仔细按摩来缓和紧张感。尤其厥阴俞、心俞等对身心症状有效,所以要特别仔细揉压。

[按摩疗法二]

胸部的膻中与腹部各穴位也有调整身体状况的效果,所以并用指压与按摩。对精神安定与增进活力而,言,揉压手部的神门、头部的百会、足部各穴位心俞肝俞、肾俞。

[按摩疗法三]

拿三阴法,点按内关、神门。

[按摩疗法四]

双手中指揉风计、风池,双手拇指点揉太阳穴各3~5分钟,然后双手拇指着力,自印堂、神庭、上星、前顶至百会穴,3~5遍。

[按摩疗法五]

双手拇指腹着力于印堂、头维、经典鬓、耳前至下颌角,5~8遍。

13.老年痴呆症

芝麻大粥

[原料]黑芝麻50克,大米120克,蜂蜜30克。

[操作]将上述材料煮粥服食,每日1次。

杞子瘦肉

[原料]枸杞子30克,猪瘦肉6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操作]将上述材料加水煮食。

【中药处方】

[处方一]茯苓24克,香附12克,半夏、橘红、胆南星、木香、草蒲、郁金、枳实各9克。共制粗末,放入茶壶中,用沸不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处方二]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芎15磔,当归10克,熟地12克,阿胶10克(烊化),鸡血藤15克,菖蒲15克,郁金15克,远志10克。水煎2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早晚分服。每日1剂。

【穴道治疗】

[足部按摩]

取穴:手、足、肝、胆及大拇指之头部反射区,并且加强心肾反射区、(手)劳宫、神门、合谷。每日按摩2~3次,每次10~25分钟。

14.神经官能症

糖水百合

[原料]生百合100克,白糖适量。

[操作]将生百合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熟烂的加白糖,分2次服食。

丹参冰糖水

[原料]丹参30克,冰糖适量。

[操作]将丹参加水3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加冰糖,微甜为度。每次30毫升,每日2次。

【中药处方】

[处方]柴胡、枳壳、远志、郁金各9克,香附、菖蒲各12克,白芍15克,厚朴6克。

【穴道治疗】

【针灸疗法】

取神门、内关、劳宫、人中、百会等穴。对奔豚气患者配关元中极、足三里;对脏躁者配通里、照海、心俞等穴;对梅核气常用天突穴或耳针心穴埋针加暗示法;对少数癔病性阙证,重刺人中、劳宫、涌泉穴。

15.精神分裂症

百合生地鸡蛋汤

[原料]鲜鸡蛋3个,百合60克,生地黄120克,蜂蜜适量。

[操作]百合先用清水浸3~5小时,出白沫,去其水;生地洗净。百合、生地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放入鸡蛋搅匀,再加入蜂蜜。

海马鸽蛋

[原料]海马、鸽蛋各8个,精盐、味精、白胡椒粉各适量。

[操作]将鸽蛋打入盘中,每个鸽蛋上放1只海马。将精盐、味精、白胡椒粉均匀地撒在鸽蛋上,上笼蒸10分钟即可。

【中药处方】

[处方一]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石菖蒲、炒枣仁各6克,川芎9克,郁金、制香附各12克。疏肝理气、养心安神。适用于肝郁气滞型。

[处方二]法半夏、陈皮、枳实、石菖蒲各10克,茯苓15克,胆南星、沉香末、木香各6克。理气豁痰、醒神开窍。适用于气滞痰结型。

[处方三]生大黄、黄芩、黄连、沉香各10克,郁金12克,礞石20克。清热泻火、豁痰醒神。适用于肝火挟痰型。

[处方四]柴胡、枳壳、桔梗、红花、桃仁、当归各10克,川芎9克,牛膝、生地各15克。舒肝理气、活血化瘀。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穴道治疗】

[足部按摩]

取穴:副甲状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头部、生殖腺、额窦反射区或(手)神门,并配合刮按头顶正中"百会"穴,效果更佳。每日按摩2~3次,每次10~15分钟。

16.睡眠障碍症

龙眼粥

[原料]龙眼肉(桂圆)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操作]将粳米洗净,加水煮至将熟时,放入龙眼肉继续煮,粥成后加入白糖即可食用。

牛奶粥

[原料]鲜牛奶半瓶,粳米50克。

[操作]将粳米洗净,加水煮熟,再加入鲜牛奶稍煮。早晚温热食用。

【中药处方】

[处方一]罗汉果10克,银耳10克,党参10克,山药1克,龙眼肉10克,莲子10克,红枣10克,瘦猪肉50~100克,水煎沸15~20分钟,晚上临睡前顿服,可连渣服(除罗汉果)。

[处方二]人参、茯苓、酸枣仁各38克,用360毫升煎至180毫升,睡觉前服,服2个月,再严重的失眠症也能治愈。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

取穴:涌泉、太溪、失眠三穴。有指端按掐穴位各3~5分钟。如果结合温水洗足后按掐效果更佳。太溪穴: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失眠穴:位于内踝骨与外踝骨边线,在脚底中点。涌泉穴:位于前脚掌1/3之凹陷处。

17.更年期综合症

甜菊灵芝汤

[原料]甜菊60克,灵芝30克,合欢花15克,酸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

[操作]把全部材料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2小时,汤成即为甜香微酸之品,不用加糖。每日3~4次,每次1杯。

冬虫夏草炖鸭肝

[原料]冬虫夏草用冷水浸15分钟,略洗一下,鸭肝洗净切片,与冬早夏草一起入加盖的炖罐内,加开水750毫升,小火炖1小时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服5~7日,吃鸭肝,饮汤。

【中药处方】

[处方一]黄芪、夜交藤各30克,当归、桑叶各12克,三七6克,胡桃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处方二]黄连3克,枣仁、麦冬、白芍、白薇、丹参各9克,龙骨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

【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

按揉法:自肩井向下至腰骶部,反复按揉数次。

点穴法:点按肾俞、肝俞、命门、足三里、复溜、膏盲点揉气海、血海、归来、长强。

适宜于肾阳虚型。

[按摩疗法二]

摩法:自肩井向下至腰骶部,反复轻摩数次。

点揉法:点揉肝俞、脾俞、肾俞、复溜、三阴交穴。点按气冲法。

适用于肾阴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