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

赵衰是晋文公的大臣,曾随同晋文公流亡了十九年。据说,晋文公最终能回到晋国,多亏了赵衰出谋划策。晋文公掌控晋国的最高权力后,便任用赵衰为大夫,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赵衰在回到晋国前曾娶了一个妻子。回国后,赵衰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后者坚持要赵衰把后娶的妻子迎回晋国。后来,赵衰的后妻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赵盾。赵衰的原配夫人本来已经生下三个儿子,但还是让赵盾做了赵家的嫡子1

后来,赵盾执掌晋国朝政。他执政的第二年,晋襄公去世,留下了年少的太子夷皋。赵盾认为太子不适合继承君位,便想拥立襄公的弟弟雍继位。太子夷皋的母亲哀痛不已,指责赵盾说:“先君有什么过错呢?为何抛弃他亲生的儿子而另立国君啊?”

赵盾觉得自己的做法有欠妥当,怕朝中的后党会发动政变打倒自己,只好仍立太子为君。这就是晋灵公。灵公当上晋国的国君后,赵盾进一步专擅国政。

晋灵公骄横无道,不施仁政。赵盾屡次劝谏,灵公不听。有一回,晋灵公胡乱杀人,被赵盾看到了。晋灵公惊惧不已,就想杀掉赵盾。一个曾受过赵盾恩惠的壮士挺身而出,保护了赵盾,赵盾得以逃脱。

赵盾尚未逃出国境,晋襄公的女婿(赵盾的堂弟)赵穿刺杀了晋灵公。赵盾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回到都城,迎立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国君,这就是晋成公。赵盾依然执掌国政。有人讥讽赵盾说:“身为晋国大臣,逃亡未出国境,回来又不惩治逆贼,其行为等同于谋害国君!”晋景公时,赵盾去世,谥号为宣子,他的儿子赵朔嗣位。

晋景公在位三年的时候,赵朔娶晋成公的姐姐为妻,后来作为晋军的统帅率军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沿岸作战。

见到赵氏一族独尊,晋灵公的旧臣屠岸贾(gǔ)十分忌妒。他在晋国扬言要惩治杀死晋灵公的凶手,结果查来查去,查到了赵盾头上。屠岸贾在发动阴谋之前,想借晋国大族栾氏、士氏、韩氏以及郤氏的力量联合灭掉赵氏,其中栾氏、郤氏愿意出兵。韩氏的韩厥是赵盾提拔过的人,同情赵氏,就阻止屠岸贾,但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托病不出。屠岸贾率领两大家族攻打在下宫的赵氏,屠戮了赵氏全族。

据说,当时赵朔已经去世了,因为人们称他的妻子为“庄姬”,“庄姬”就是赵朔的谥号。如果屠岸贾要借“弑君”的名义杀死赵朔,赵朔是不会得到谥号的。

无论怎样,惨剧发生了。赵氏家族在晋国唯一幸存的人就是赵朔的妻子庄姬,也就是晋成公的姐姐。庄姬当时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在逃难的时候遇见了赵朔的朋友程婴。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2?”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正在怀孕,如果她生下来男孩,我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如果生下来女孩,我就以死报答赵氏的知遇之恩!”不久,庄姬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这就是赵武。屠岸贾听说这件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但没有找到赵氏母子。

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问公孙杵臼:“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问道:“养育孤儿与殉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比养育婴儿易。”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就去做最困难的事吧!我将以死报答先君!”

赵氏孤儿 - 图1

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完,就抱着自己正在襁褓中的孩子和公孙杵臼逃到了山里,目的是吸引屠岸贾的注意力。庄姬带着赵氏孤儿朝相反的方向逃跑,并且躲藏到了安全的地方。屠岸贾得到消息,率兵追杀程婴和公孙杵臼。程婴别无选择,只得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屠岸将军如果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这个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听完这句话大喜,应允了程婴。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公孙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但孩子是无辜的,请留给他一条活路吧!”屠岸贾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当然不允许孩子活着。程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因为“告密有功”,侥幸生存下来。他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从庄姬那里接过赵武,在深山里隐居起来。程婴和赵武一起在深山中生活了十五年,他教赵武读书识字,教赵武生存之道,使赵武成为一个刚毅、坚强的人。

后来,程婴与赵武在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杀死了屠岸贾。赵氏一族终于洗清了冤情,程婴的忠义终于被天下人知晓,公孙杵臼的忠烈也博得世人的称赞。可是,程婴的心头之痛始终无法消除,最终他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后来,赵武在晋平公在位十二年的时候任正卿,他在任期内很有作为。

赵氏孤儿 - 图2

赵氏孤儿 - 图3

注解:
1【嫡子】正妻所生的儿子。
2【苟且偷生】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