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使楚

晏婴,字平仲,常年担任齐国的宰相,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婴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知识渊博,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经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1

晏婴不但能力突出,做人也堪称模范。他自从担任齐相以来,没人见过他吃过两样以上的肉菜。他的妻妾从来不穿丝绸衣裳。他在朝廷,国君有话问他,他就严肃地回答;国君不向他问话,他就严肃地办事。国君励精图治的时候,他就顺命行事;国君懈怠享乐的时候,他就见机行事。多年来,他始终如一,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很受推崇。

齐景公刚做齐国国君的时候,有志于重振齐国的声威,甚至扬言要取代晋国成为诸侯中的霸主。他任用田穰苴为司马,振兴军事,曾一度击溃了晋国入侵的军队,又北上打败了燕国的军队。

可是,齐景公执政三十年以后,就渐渐懈怠起来,开始不理政事,终日玩乐。齐国官场的风气变得越来越腐败,民生凋敝,军队的战斗力也逐渐锐减。

齐国的国力日渐衰微,南方的楚国却蒸蒸日上2。楚国并非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诸侯国都视楚国与秦国为荒蛮之国,中原地区的诸侯甚至蔑称楚国为“荆蛮”。但是,楚国实力了得,居然和春秋中后期的第一军事强国晋国抗衡了数十年。

齐景公最初十分轻视晋国的实力,但后来经过与晋国的几次交锋后,他终于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心与楚国联盟,共同抵御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婴作为使者出使楚国。

此时的楚国国君是楚灵王,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知道晏婴很有外交手段,因此打算通过斗智的手段使晏婴屈服,从而达到羞辱齐国的目的。

晏婴使楚 - 图1

楚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就事先派人在城门旁边凿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婴来到楚国,楚王叫人关闭城门,声称城门已坏,晏婴只能从新凿的洞进去。晏婴看了看那个洞,微微一笑,对身边负责接待的人说:“请问,这难道不是个狗洞吗?我听说人只走城门,只有狗才会钻狗洞。就算不是狗,也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进去。我被你们搞糊涂了。请你们的人赶快弄明白,楚国究竟是人国还是狗国?”负责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派人打开城门,迎接晏婴。

晏婴拜见了楚王。楚王傲慢地问:“齐国的人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会派你来呢?”晏婴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蔽天空,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的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又问:“齐国的人是很多,可是为什么会派你来呢?”晏婴回答说:“我国一向根据不同的国度派遣不同的使臣。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庸碌的人被派遣出使到庸碌的国君那里。我晏婴是楚国最没有能力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楚王听了这句话哈哈大笑,马上以贵宾之礼款待晏婴。

后来,晏婴再次出使楚国。楚灵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上次让我吃了苦头。这次他来,我还想和他较量一下,你们看我用什么办法好?”手下的人回答说:“微臣请求,当晏婴来到的时候,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要问‘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微臣就说:‘是齐国人。’然后大王再问:‘这个人犯了什么罪?’微臣就回答说:‘这个人犯了盗窃罪。’”楚王听到这里,拍手叫绝。

不久,晏婴来到楚国的国都,楚王热情款待晏婴。正当宴席气氛正浓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来到楚王的席位前。楚王一边观察晏婴的表情,一边问:“这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说:“这是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请大王严惩!”晏婴只是微笑,并不动怒。

楚王装出很惊讶的样子问晏婴:“真没想到在我国会发生这样的事!难道齐国人天生善于偷盗吗?”

晏婴听到这里,起身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被人称为枳子。橘子和枳子3在外形上没有什么不同,它们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水土不同吧!其实我们齐国人在本国内是不偷盗的,可来到楚国就偷盗了,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了?这一点恐怕和大王您的说法相悖,也许是大王您对国政不了解罢了。”楚王笑着说:“不能和德行高的人开玩笑啊!我的做法真是自讨没趣了。”

晏婴使楚 - 图2

晏婴使楚 - 图3

注解:
1【轻赋省刑】减轻赋税和刑罚。
2【蒸蒸日上】比喻事业天天向上发展。
3【枳子】枳:落叶灌木,呈果球形,味苦酸。也被叫做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