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字子胥。他被封于申地,又被人称为申胥。伍子胥的祖父伍举是楚庄王的大臣,父亲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太傅1。楚平王荒淫残暴,致使楚国内乱不止。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派人杀太子,致使太子出逃到宋国。楚平王盛怒之下,认为伍奢一家是太子一派的人,就下令逮捕伍奢、伍子胥和伍尚(伍子胥的哥哥)。伍子胥逃往宋国,与太子汇合,楚平王就处死了伍奢和伍尚。没过多久,宋国突然发生内乱,伍子胥和太子只好投奔郑国。郑国对他们以礼相待。不久,楚太子私下投奔了晋国,晋国让楚太子在郑国当内应,好趁机吞并郑国。郑国国君识破了楚太子的阴谋,处死了他。伍子胥只好投奔吴国,决心利用吴国的力量倾覆楚国,以报楚平王杀父之仇。

伍子胥来到吴国后,打探到吴公子姬光欲取代吴王僚自立。伍子胥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联络姬光,帮助他刺杀了吴王僚。随后,姬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hé)闾(lǘ)。阖闾上台后,任用伍子胥为行人2,以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大事;任命另一个从楚国逃亡的贵族伯嚭为大夫。伍子胥举荐了深通兵法的齐国人孙武为将。伍子胥与吴王多次探讨富民强国的话题,吴王对伍子胥的见解十分赞赏,便委托他训练士兵,整备军队。几年以后,吴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吴王觉得进攻楚国的时机到了。

伍子胥分析了天下大势,与孙武等人为吴国制定了西破强楚、南服越国的战略方针。周敬王八年,吴王发兵进攻楚国。伍子胥知道楚国的将军人多而不和,经常互相推诿责任,就建议吴王说:“楚军势大,大王不如将吴军分为三支部队,按照三个批次依次进攻楚国,诱使楚军出战。楚军出,则吴军归;楚军归,则吴军出。楚军经过两三次兵力调动,必然人疲马乏,无心恋战。这时,吴军主力再倾巢而出,一定可以击溃楚军!”

吴王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于第二年出兵攻占了楚国的夷、潜、六等地。吴军进而围攻弦,连续袭扰楚国六年,迫使楚军频繁调动,损耗了许多辎重,失去了积极战斗的意志,这就为吴军大举攻楚创造了有利条件。

能臣伍子胥 - 图1

吴国在骚扰楚国的同时,不断积蓄力量,并且与楚国积怨很深的蔡、唐两国结盟,使楚国的北方失去了屏障,为吴军侧面攻击楚国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吴军大举进攻越国,让楚国人以为吴国不会大举进攻楚国。吴王还对楚国实行了反间计,使楚国罢免能征善战的子期,而任用庸碌无为的子常做统帅。

后来,吴王和弟弟夫概、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率军进攻楚国,从楚国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大举侵入,深入楚国腹地。楚军集结兵力与吴军作战,吴军五战五捷,打垮了楚军的主力,直至攻破楚国的郢都。这时,楚平王早已死去很长时间了,楚国国君楚昭王已经逃走。据说,伍子胥复仇心切,居然率兵掘开了楚平王的墓,将楚平王拖出来鞭尸三百。吴军的暴行促使楚国人采取敌对行动,致使吴军难以立足。楚国的申包胥出逃后联络秦哀公,获得秦国援军,最终打败了吴军。吴王的弟弟夫概偷偷回到吴国,自立为王。吴王马上率军回国,把他的弟弟驱出吴国。自此,吴王停止了伐楚的活动,开始专心治国。吴国由伍子胥等人主持军政,西制楚国、北震齐国、南服越国,国力极为强盛。

周敬王二十四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承王位。吴王借此良机大举攻越。吴军将越军逼到姑苏,勾践派死士3出阵,分三行列于吴军阵前自刎。吴军士兵震惊不已,不由得斗志涣散。越军趁机突袭,在混战中击伤吴王阖闾。阖闾随即撤军。他在临死前,嘱咐太子夫差勿忘越人杀父之仇。夫差继承王位后,任用伍子胥为相国,任用伯嚭为太宰,整军训练,恢复了吴国的军事力量。周敬王二十六年,吴国再次进攻越国,歼灭了越军的主力。越王勾践派人向吴王求和,吴王夫差将要应允,伍子胥表示反对。他说:“大王万万不可答应勾践的请求!吴越相邻,越国受此耻辱,越君又是个坚忍不拔的人,如果现在不趁机灭掉越国,将来吴国就会被越国灭掉!”夫差这时不想再消耗兵力彻底消灭越国,因为他还想争霸中原。于是,吴国与越国达成和议,使越国成为吴国的属国,逼迫勾践和大夫范蠡在吴国做了三年人质。

周敬王三十六年,夫差听说齐景公病死,齐国内乱,就打算发兵伐齐。伍子胥劝谏:“臣听说越王正在积蓄实力,大王您不如先攻越国。”夫差固执己见,发兵伐齐,用四年的时间打败了齐国。越王勾践在这段时间表面对吴国示以诚意,暗中贿赂太宰伯嚭,使伯嚭在吴王面前为越王说好话。伍子胥对此深为忧虑,规劝夫差舍弃齐国先攻越国。伯嚭借机造谣,声称伍子胥勾结齐国。吴王夫差一怒之下,赐剑给伍子胥,命其自杀。伍子胥悲愤不已,对下人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珠取出来,悬挂在宫城东门之上。我会看着越国灭掉吴国!”

后来,越国趁夫差率军与晋军争霸,国力空虚的机会,调集全国军队包围了吴国都城,又将夫差逼到绝路。夫差请和,越人不许,于是夫差自杀。在自杀之前,夫差还说:“我死后把我的脸蒙上,我没有脸面再见伍子胥了!”

能臣伍子胥 - 图2

能臣伍子胥 - 图3

注解:
1【太傅】太傅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辅佐国君的大臣。
2【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
3【死士】敢死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