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的先祖是大禹,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这个儿子被封在会稽,使命是守候大禹的墓碑。后来,这个家族逐渐兴盛,修建了城郭,多年以后又建立了越国。到了越王允常这一代,越国与吴国结下了仇,相互攻伐不止。允常逝世后,他的儿子勾践继位。
勾践在位时,正逢吴楚交恶。楚国想与越国结盟,遏制吴国。勾践觉得这是越国兴起的大好时机,就同意与楚国结盟,于是吴越间产生了大规模的冲突。最初,越国的实力很弱。勾践当上越王没多久,吴王阖闾就兴师伐越。勾践亲自率兵抗击吴军,用死士列阵自刎的战术一举打败吴军,还射伤了阖闾。阖闾撤军后不治而亡,于是吴越两国的矛盾更深了。
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遵照父亲的嘱咐,发誓灭掉越国。他励精图治,训练精兵,为消灭越国做准备。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有志于消灭越国为父报仇,不禁忧心忡忡,打算先发制人1,讨伐吴国。越国大臣范蠡进谏说:“大王,您如果出兵,我们的军队就是无名之师,于情于理都不对。诸侯国会群起攻击我们的!”
勾践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毅然发兵攻打吴国。夫差得到这个消息,心中暗喜,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阻击越国大军。两军在夫椒大战,勾践惨败,仅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夫差乘胜追击,将会稽团团围住。这时,勾践后悔不迭地对范蠡说:“我后悔不听您的谏言,结果落得现在的下场,现在应该怎么办啊?”
范蠡想了想,说:“事到如今,大王只有委曲求全2,派大臣文种去向吴王求和了。如果事情顺利,越国还有一线生机。”
吴国大臣伍子胥见到文种,力劝吴王夫差趁机灭掉越国,不给越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夫差略一思考就同意了。勾践从文种那里知道这件事,就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贵重物品,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说:“大王,事到如此,我还有一个办法:我们用美女和珍宝贿赂吴国的宰相伯嚭,让他在吴王面前求情。”勾践同意了。
伯嚭收了越国的厚礼,果然说服夫差赦免越国,收兵回国了。但是,夫差要求勾践夫妇到吴国服苦役。勾践只好将国内事务托付给文种一干大臣,带着夫人和范蠡前往吴国。越国臣民见自己的国君为了保护国家甘受屈辱,都哭着为他送行。
勾践五年五月,勾践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来到了吴国当人质。吴王夫差有意要羞辱勾践,要他为父亲阖闾守墓,兼管牧马。勾践忍辱负重,对吴王毕恭毕敬,接受命令无不遵从。两年内,勾践没有任何过失,对待夫差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由于勾践尽心服侍,再加上伯嚭经常为勾践说好话,夫差便以为勾践真心臣服,终于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以后,发誓消灭吴国。他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被褥,而是铺上柴草。他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尝胆忆苦。他和夫人回到越国后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不食荤腥,不穿华服。勾践甚至和百姓一起去田里耕作,夫人则自己养蚕织布。
越国在战争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农业生产受到重创。为了能使国家早日富强起来,勾践积极地采纳了范蠡、文种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方针,开始积蓄国力。大臣范蠡负责练兵;文种继续管理国家的大小政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奖励农业,还鼓励百姓生育,以此增加越国的人口。越国的法律规定:越国的男性到二十岁、女性到十七岁必须结婚,否则的话全家受罚;上了年纪的人不准娶年轻的姑娘为妻;妇女快要生产的时候必须报官,由国家统一派医官前去诊察照料;一个家庭生了男孩,国家就会奖励一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孩就奖励一壶酒、一头猪;家里有两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两个。
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城郭,经营3战略要地,为越国的发展做长远的考虑。越国先建小城,后建大城,渐渐使百姓富足、社会安定。越国经过长时间的休养,渐渐恢复了元气。勾践在范蠡、文种等大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壮大了越国的实力。
在越国慢慢恢复战争实力的同时,勾践也采取多种策略来麻痹吴国。
第一种策略:消除吴王夫差的戒心。勾践对夫差言听计从,每年都会向吴国贡献美女、宝物以及能工巧匠,并且继续派人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让他在夫差的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从而消除夫差对越国的戒备心理。
第二种策略:损耗吴国的国力。勾践为了迎合夫差急于称霸诸侯的心理,诱导吴国北进中原,耗损吴国的军力;越国派出间谍刺探吴国的消息,散布谣言以离间君臣关系;勾践以越国遇到灾害为由,不时向夫差借粮,使吴国粮食储量减少,而越国的粮食储备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苏台,勾践派人运去优质的木料,称之为“神木”。夫差非常高兴,扩大了姑苏台的设计,使吴国劳民伤财。
第三种策略:麻痹吴王,使之荒废朝政。勾践为夫差的姑苏台选送美女,其中佼佼者4当属西施。这位女子才貌兼具,由范蠡亲自在外面寻访而得,后来又经过了专门的训练。夫差得到西施,对她极其宠爱,逐渐沉溺于声色欢娱之中。
吴国大臣伍子胥早已察觉到勾践的意图,多次劝谏夫差警惕越国,这就引起了夫差的反感和怀疑。后来,夫差讨伐齐国,伍子胥建议舍齐伐越。夫差不听,坚持伐齐,最终大胜而归。伯嚭声称伍子胥勾结齐国,于是夫差赐给伍子胥一把剑,命其自尽。伍子胥死后,伯嚭管理吴国政务。勾践得知伍子胥已死,想马上起兵伐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还需等待。
勾践在位的第十五年春天,吴王夫差率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北上黄池,与诸侯会盟,国内只留下太子友和一些老弱兵卒守卫。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在吴军到达黄池后,由范蠡率领一部分军队阻断夫差的归路,自己率领主力进攻吴国。结果,吴都被攻破,太子友阵亡。这时,夫差在黄池与众诸侯会盟,凭借吴军的实力,当上了霸主。都城陷落、太子阵亡的消息一传到夫差耳中,夫差如遭五雷轰顶,不得不派伯嚭向越国求和。勾践答应了讲和,退兵回国,因为吴国的精锐部队还不曾受到损失。
勾践在位的第十九年,吴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粮食急缺,勾践乘机讨伐吴国。越军在笠泽打败了吴军的主力,占领了吴国的大片土地,使越国的实力空前强大。
两年以后,勾践再次伐吴,对吴都实施了长达三年的围困,夫差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说:“吴国和越国两个国家只能存在一个,大王如果放弃这次机会,您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前功尽弃5了!”于是勾践继续围攻吴都。夫差见失败已成了定局,被迫自尽。勾践攻破吴都,厚葬了吴王,诛杀了伯嚭。这时,勾践已经在位二十四年了,他终于灭掉了吴国。后来,勾践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注解:
1【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伏对方;先于对手采取行动以获得主动权。
2【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3【经营】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4【佼佼者】指美好、突出的人物。
5【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