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公孙鞅是卫国王室的庶出之子,最初被人们称为卫鞅。公孙鞅少年时喜欢研究法律,侍奉魏国的宰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公孙鞅很有才干,便想将他推荐给魏惠王。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公叔座就患上了重病。魏惠王前来探望公叔座的病情,对他说:“您患上了重病,恐怕不能再处理国政了,不知道有谁能代替您呢?”公叔座说:“我向大王推荐一个名叫公孙鞅的人。他虽然资历浅,却很有治国的才干,希望大王重用他!”魏惠王沉默不语。后来,魏惠王起身要走,公叔座支走其他人,低声对魏惠王说:“大王,既然您不能任用公孙鞅,不如杀了他,免得他逃离魏国投靠魏国的敌人,反过来危害魏国。”魏惠王敷衍1了他几句就走了。

公叔座急忙召见公孙鞅,把自己说的话告诉了他。可是公孙鞅听完只是淡淡一笑,说:“魏王既然不能采用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您的意见杀掉我呢?”魏惠王果然没有重视公孙鞅,也没有杀他。

公叔座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公孙鞅失去了依靠,又听说秦孝公遍寻贤才,就离开魏国,来到西方的秦国。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第一次会面,公孙鞅给秦孝公讲仁道。秦孝公听得直打瞌睡,事后还责备景监,说公孙鞅无能;第二次会面,公孙鞅给秦孝公讲王道。秦孝公认为不错,但觉得以王道强国用的时间太久;第三次会面,公孙鞅给秦孝公讲霸道。秦孝公听得入迷,和公孙鞅探讨了几天关于称霸的话题都不觉得疲倦。由此,秦孝公知道公孙鞅的确是个举世罕见的人才,立即任用了公孙鞅。

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秦国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强国,只有国家变强,国君才能在诸侯中称霸。秦孝公虽然觉得公孙鞅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担心变法会遭到阻力。公孙鞅说:“非凡的举动必然遭到阻力。常人苟安于旧习俗,所以我们不能和他们谋划事业。”

秦孝公说:“您说得很有道理,我知道了。”于是他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开始在国内实行变法。

公孙鞅下令,把全国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方法统一编制进户籍当中,让百姓们互相监视。一人犯法,全家受罚。凡是立下战功的人,都会按照细则规定晋升爵位。从事农业的人,会受到奖励;从事商业的人,会受到惩罚。

公孙鞅在发布法令之前,先派人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立起一根巨木,然后贴出告示。告示上说,如果有谁能将这根巨木拿到城的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镒2黄金。起初,城里的百姓都把这件事当作笑话看,没有人愿意搬运巨木。后来,公孙鞅又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镒黄金。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把巨木搬到了都城的北门,当场就获得五十镒黄金。于是,城里的百姓都称赞公孙鞅言出必行。就这样,新法得以颁布。

商鞅变法 - 图1

可是好景不长,新法实行了一年,反抗新法的人就不计其数。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百姓反抗新法,是因为贵族带头藐视法律。”恰在这时,太子违反了法律,于是公孙鞅将太子的两个师傅处以重刑。这个消息一传出,秦国上下无不惊骇,百姓们再也不敢违抗新法了。

商鞅变法 - 图2

秦孝公看到新法取得了收效,就任命公孙鞅为大良造。后来,公孙鞅率领军队包围了魏国的安邑,迫使安邑投降。三年后,秦国迁都咸阳,全国采用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新法实行了五年,秦国国富兵强,周边小国纷纷向秦国进贡。

后来,齐军在马陵击败魏军,俘虏魏太子申,杀死将军庞涓(juān)。第二年,公孙鞅劝说秦孝公出兵魏国,占据黄河和华山的天险,打下称霸的基础。秦孝公同意了,派公孙鞅攻伐魏国,最终迫使魏国割让黄河西面的大片土地给秦国。公孙鞅得胜归来,秦孝公分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城邑,从此公孙鞅号称商君,又称商鞅。

商鞅在秦国当宰相期间,由于执法异常严厉,得罪了秦国的许多贵族,从而埋下了祸根。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继位。由于秦惠王与商鞅有恩怨,所以他给商鞅安了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将他杀死。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变法是名垂千古的。

商鞅变法 - 图3

商鞅变法 - 图4

注解:
1【敷衍】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
2【镒】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