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进谏
战国初期,齐威王在位九年,齐国的国政极其混乱。齐威王终日只知道饮酒玩乐,不知道处理政务,国家大事他都依靠卿大夫为他处理。朝中的大臣对此十分担忧,但没有一个人敢当面指责齐威王的过失。韩、赵、鲁等国的国君见齐威王不理政事,齐国国力减弱,就接连派兵进犯齐国。齐国的边防线上警报不断,齐威王却仗着齐国的基业大,对外敌入侵的消息置若罔闻1。
一天,齐威王闲来无事,正准备叫乐师给自己演奏乐曲解闷,忽然有人来报:一个自称琴师,名叫邹忌的人要向齐王献曲。齐威王连忙说:“快招琴师进来。”侍卫马上将邹忌领进殿堂。
邹忌坐在为自己准备好的琴案前,调试琴弦,校正音色,抚弄了好长时间,然后对着琴静坐。齐威王觉得很奇怪,便问道:“先生为何不弹琴?”
邹忌没有回答,只是将手指放在琴弦上,然后又一动不动了。齐威王有些不高兴,便指责他说:“请问先生为何不弹琴呢?难道先生对我有什么不满吗?作为一名琴师,弹琴难道不是琴师的本行吗?我感到很奇怪,请先生为我解答。”
邹忌微微一笑,说:“大王说得不错,弹琴的确是我的本行。可是我没想到,我一时不弹您就如此着急。您想,国家在您手中九年,您却未曾管理一次,那百姓们会不会着急呢?”齐威王听了这句话,觉得很惭愧,便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向邹忌询问治理国政的方法。邹忌对答如流,齐威王深感佩服,便将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后来,邹忌向齐威王提了许多治理国家大事的建议。齐威王按照他的建议,增加生产,提倡节约,任人唯贤,惩治腐败,使齐国越来越强。邹忌获得提拔,成为齐国的相国。
齐国的淳(chún)于髡(kūn)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闻名,他听说邹忌仅凭一张琴和一张嘴就受到齐威王的重视,心里很不服气,想通过辩论了解邹忌的才能。淳于髡来到邹忌家,邹忌很客气地款待他。淳于髡对邹忌的礼遇报以冷眼,在桌席前坐下来便向邹忌提问:“儿子离不开母亲,妻子不离丈夫,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邹忌谦恭地应答:“我懂先生的意思。先生是在告诫我忠义之道,我一定会小心侍奉国君。”淳于髡问道:“这还不算什么,你要知道木制的车轴即使涂上猪油,放在方孔中的轴槽中也不会转动自如,这其中的道理你能明白吗?”邹忌仍然恭谦地说:“先生的意思我明白,您是说只有审时度势,顺应民意,才能处理好政事。”
淳于髡一连向邹忌提了好几个问题,邹忌始终以恭谦的态度应答。淳于髡一下就改变了原先的态度,但仍不死心,又问道:“我听说,算不准尺寸,就造不成车;调不准音色,就奏不成曲。你懂我的意思吗?”邹忌向淳于髡欠身,恭敬地说:“先生微言大义2,我知道您是嘱咐我修订法令,造福百姓。”
淳于髡听到这句话,站起身走到邹忌面前,俯身下拜,邹忌慌忙将他扶起。淳于髡感慨地说:“我本以为自己通晓国家大事,没想到您能将我的思想阐述得如此全面!看来您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我自愧不如。”
邹忌没有辜负淳于髡的期望,勤于政务,为齐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一天,邹忌去见齐威王,对他说了一件事:“有个门客说我比城北的美男子徐公还要美,我听了很高兴,但心里还有些怀疑,便询问妻子和小妾3。她们也说我比徐公美,于是我觉得自己真的很美。可是不久前我遇见徐公,发觉自己远不如他美。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门客说我美是有求于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小妾说我美是惧怕我。您是一国之君,有求于您、惧怕您的人数不胜数,奉承您、用谎言敷衍您的人就更多了。”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感慨万分,立即下令奖励那些敢于当面指出国君过错的人。
齐威王的命令发出后,提意见的人很多。齐威王虚心接受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检举贪官污吏的人却不见减少,于是威王决心整顿吏治。一天,齐威王召集大臣,请大臣们评定全国治理最好的城邑和治理最差的城邑。有人说,阿城治理得最好,即墨治理得最差。退朝后,邹忌对齐威王说:“大臣们的评价不一定公允,您应该派心腹去阿城、即墨实际考察一番,了解一下具体情况。”齐威王点头同意了。出去考察的人很快回来了,他们了解到的情况与大臣所说的恰恰相反:阿城的太守搜刮民财,百姓深受其害。但他善于逢迎,常出重金贿赂大臣,所以大臣都为他说好话;即墨的太守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遭到许多大臣的忌恨,因此没有人为他说一句好话。
齐威王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惩治了阿城的太守。受贿的大臣人人自危。邹忌恳请齐威王酌情惩治腐败的官吏,给他们改正的机会。齐威王按照邹忌的建议做了,人人都称赞齐威王宽宏大量,一些贤能的人也纷纷投奔齐威王。齐国治理得民富兵强,很快就成为一大强国。
注解:
1【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2【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3【小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