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师从纵横家1鬼谷子研习学问。他学成之后,志满意得,就打算游说各国的诸侯,成就一番事业。他四处奔波了好几年,诸侯们都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不肯重用他。苏秦落魄回家,他的亲戚暗地里讥笑他。苏秦觉得既惭愧又难过,觉得自己读太多的书反而无用,于是就挑选了一本名为《周书阴符》的书,刻苦钻研起来。苏秦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技巧。他感叹地说:“只有知道国君的心事,才能成就大业啊!”
苏秦学得了新本事,就打算试试身手。他先去找周显王游说,可是周显王的近臣说苏秦没有真才实学,就劝周显王不要相信苏秦。苏秦见自己不受重用,就去了西边的秦国。这时当政的是秦惠王。秦惠王刚刚杀死商鞅,讨厌游说之士,就没有收留苏秦。苏秦离开秦国,去了东边的赵国。赵肃侯的弟弟是赵国的宰相,十分厌恶苏秦,于是苏秦只好又离开赵国。
后来,苏秦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他对燕文侯说:“燕国人民安居乐业,免于战争,是因为赵国在贵国的南方形成了天然屏障。假如发生战争,秦赵相争,背后得利的一定是燕国。大王如果和赵国联盟,就可以高枕无忧2了。”
苏秦的一番话让燕文侯顿悟大开,燕文侯向苏秦提供许多物资,派他出使赵国。这时,奉阳君已死,苏秦得以和赵肃侯会面。他对赵肃侯说:“您如果想做到国泰民安,就要灵活运用外交手段。现在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如果您选择错误的外交策略,就会使赵国的邻居受到削弱。邻国受到削弱,赵国失去了地理屏障,再和秦国进行战争就会很不利。秦国现在最忌恨的就是赵国,但是秦国不敢举兵攻打赵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怕韩国和魏国从背后偷袭它。所以说,韩国和魏国可以作为赵国南边的屏障。您和秦国结盟,就会使秦国趁机攻打韩国和魏国,进而使赵国陷于险境。
“您知道,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足有秦国的五倍大;各国的兵力加起来,足有秦国的十倍多。如果将六国联合为一,合力攻打秦国,秦国必败。假如六国真的能够做到南北联合,共同去抗秦,那么秦国军队一定不敢轻易出函谷关。这样的话,您就可以称霸诸侯了。”
赵肃侯听了苏秦的话,十分兴奋,便向苏秦提供丰厚的资金,委派他联络各国诸侯。
正在此时,秦惠王出兵攻取魏国,占领了一个名叫雕阴的地方,并有挥师东进的意图。苏秦担心秦军攻打赵国,将他苦心经营的合纵3策略破坏了,于是设计激怒他的同窗好友张仪,让他投奔秦国,并且暗中派人协助他,使他受到秦惠王的重用。事后张仪才知道苏秦的意图,对苏秦十分感激。张仪劝阻秦惠王,使惠王终于打消了大举进攻赵国的念头。
苏秦消除了顾虑后,就抓紧机会积极推广他的合纵计划。他先后出使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用细致到位的分析成功劝说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联合反对秦国。经过苏秦的活动,六大强国终于实现了南北联合,六国国君推举苏秦为纵约长4。据史实记载,至少有三个国家授予了苏秦宰相的职位。苏秦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便回到赵国向赵王复命。苏秦誉满天下,衣锦还乡,他的亲人都对他毕恭毕敬。苏秦不计前嫌,拿出千两黄金分给亲朋好友。苏秦这种做法一时为人称道。
苏秦的合纵策略使秦国忌惮,秦军足有十五年之久龟缩在函谷关,不敢向前跃进一步。
注解:
1【纵横家】纵横家出现于先秦时代,多为游说之士,是中国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2【高枕无忧】垫高了枕头睡觉,无所忧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3【合纵】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4【纵约长】合纵事务官。苏秦主张合纵,六国国君推举他为主持合纵事务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