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含冤而死

韩非含冤而死 - 图1

韩非是战国晚期韩国王室的子弟,与李斯同时求学于荀卿。韩非生来口吃,不善于言辞,但文章出众,连李斯都自叹不如。荀卿倡导儒家思想,韩非却没有继承老师的学说,而是钻研刑名法学之术。看到韩国的国势渐渐削弱,韩非深感痛心,屡次上书规谏韩王,但韩王没有重用他。

韩非的内心十分痛苦,就考察历史,分析各国兴衰的原因,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文章。这些文章流传很广。

韩非深知游说之道的困难,特意写下《说难》一文,建议游说谏诤的人必须掌握君主的心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这篇文章而避免迫害,最终死在秦国。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韩非写的文章被人称颂,流传甚广,一直传到秦国。秦王政(也就是未来的秦始皇)看了《孤愤》、《五蠹》等文章,对文章的作者深感佩服,还说:“我要是能见到这些文章的作者就不会感到遗憾了。”

那时,韩非的老同学李斯已经当上了秦国的宰相。他对秦王说:“这些文章是韩非写的,大王如果想结识这个人,就要加紧攻打韩国。”秦王听取了李斯的建议。韩王最初不任用韩非,等到形势危急才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高兴,便想任用他。李斯和大臣姚贾不希望韩非获得重用,于是在秦王面前诋毁1韩非,说:“韩非不是秦国人,即便任用他,他也会暗中为韩国效力。不如加以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李斯和姚贾说得有些道理,就派人将韩非关押起来。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自杀。后来秦王悔悟了,派人去赦免2韩非,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含冤而死 - 图2

韩非含冤而死 - 图3

注解:
1【诋毁】毁谤;污蔑。
2【赦免】以国家命令的方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