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在位的时候,秦国先后灭掉了韩国和赵国。秦军虎视眈眈1,窥伺北方燕国的土地。

燕国的太子丹找到一个名叫荆轲的侠士,想叫他接受刺杀秦王的重任。荆轲说:“我听说秦王正在抓捕逃亡到燕国的秦将樊於(wū)期,我如果能把他的人头和燕国的一些土地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乐于接见我,只有这样我才能接近秦王。”太子不忍心杀死樊於期,就没同意荆轲的建议。

荆轲私下偷偷约见了樊於期,请求他自刎。荆轲说自己会将樊於期的头献给秦王,借此机会刺杀秦王。樊於期答应了荆轲的请求,自刎身亡。

荆轲割下樊於期的头颅,把它装入木匣中封存好。太子听说了这件事,悲伤不已。他交给荆轲一把经过淬毒加工的锋利匕首,又派一个在少年时就杀过人的勇士秦舞阳协助荆轲,准备派荆轲上路。

本来,荆轲在执行任务前,希望和一个朋友去执行任务。但那个朋友住得很远,荆轲等了他很长时间也不见他的踪影。太子嫌荆轲动作慢,怀疑荆轲有胆怯之意,就对荆轲说:“日子已经不多了,我不如先派秦舞阳去执行任务吧!”荆轲生气地说:“如果我没做好准备就去刺杀秦王,难免会遭到失败。我是因为要等待自己信得过的朋友,才等了这么长时间的。您嫌我动作慢,就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荆轲就出发了。

临行前,太子和他的一些知道内情的门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去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目视远方,歌唱道:“风声萧萧,易水透寒。壮士离去,不再归还!”前来送行的人对荆轲肃然起敬,荆轲连头也不回,就踏上了通往秦国的征途。

到达秦国后,荆轲以重金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蒙嘉得到好处,便替荆轲向秦王进言,说燕王处死了樊於期,还向秦王献上了燕国的大片土地。秦王特别高兴,就穿上礼服,安排了九宾大典,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木匣,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木匣,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见到秦王的威势,吓得变了脸色,秦王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舞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这个人没有见过世面,请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点了点头,对荆轲说:“取来秦舞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起地图,捧送给秦王。秦王急忙接过地图,摊开在台案上,将卷轴打开。没想到地图全部展开后,燕太子交给荆轲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眼疾手快2,用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秦王。匕首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就挣扎着站了起来,扯断了衣袖。秦王的佩剑很长,难以抽出,只好绕着庭柱跑。荆轲紧追不舍,眼看就要抓住秦王了。按照秦国的法律,侍立在殿上的大臣不能携带兵器。卫兵虽有武器,但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秦王忙着逃命,顾不上召唤卫兵,大臣们又没有武器,只好空手同荆轲搏斗。

荆轲刺秦王 - 图1

正当荆轲就要抓住秦王的时候,秦王的侍从医官夏无且(jū)用药袋投击荆轲,为秦王争取了时间。大臣们纷纷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秦王连忙背剑,一下子就拔出了剑。荆轲扑上来,秦王剑锋一挥,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在倒下前用匕首投击秦王,秦王侧头闪身,匕首击中了柱子。秦王趁机再次砍击荆轲,荆轲受了重伤。荆轲知道事情必败无疑,就靠着柱子,张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怒骂秦王:“如果不是我想活捉你,你怎么能活着看到我死呢!”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后怕不已。

荆轲刺秦王 - 图2

荆轲刺秦王 - 图3

注解:
1【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2【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也可说手疾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