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

汉朝初期,北方的匈奴经常侵略汉朝的领土,多次掠夺中原的百姓。汉初的四任皇帝始终没有使匈奴屈服,汉高祖刘邦的后几任皇帝出于大局的考虑,都对匈奴采取“和亲”的策略和消极防御的政策。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修养,人口开始增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国力越来越强。汉武帝渴望完成他祖辈未完成的事业,驱逐匈奴,解决北方的边患问题。

时机终于到来了。汉武帝登基不久,便从一个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攻破月氏(zhī),杀死了月氏王,并且用他的头骨做酒器,月氏人因此仇恨匈奴,想寻求外援灭掉匈奴。汉武帝觉得这是个彻底解除边境威胁的机会,便问那个匈奴人月氏在哪里。那个匈奴人回答说:“月氏现在已经迁移到了西域,如果派人去那里,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盘。”

于是,汉武帝招募适合出使西域的人,想联络月氏前后夹击匈奴。汉中人张骞新任郎官不久,听说汉武帝有志联络月氏,就应募出使西域。

建元二年,张骞以匈奴人堂邑父作为助手,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方,没想到在穿越匈奴统治区的时候被匈奴人扣留了。匈奴人将张骞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人怎么可以出使到那里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一定不会让我们的人经过。”于是单于扣留张骞十多年。张骞很有才华,渐渐就在匈奴人中有了名声。单于敬重张骞,给他娶了匈奴的女子做妻子。后来这个匈奴妻子还给张骞生了个儿子,但张骞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守护汉节1,不失使者身份。

后来,张骞趁匈奴人监视不严,率领随从跑了出来。张骞率领大家一路向西赶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宛国,大宛国又派人将张骞等人送到了康居,最后通过康居,终于找到了月氏。可惜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流逝,此时的月氏已经习惯了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月氏人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复仇的事情了。

张骞没有达到劝说月氏与汉朝共同抗击匈奴的目的,只好带领随从回国。在归汉的途中,张骞和他的随从不幸又被匈奴人抓获,整整扣留了一年。后来单于去世,张骞趁匈奴出现内乱的时候带领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了出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归祖国。张骞这一次出使西域,前后一共用了十三年。张骞向汉武帝汇报了西域的情报,使汉武帝掌握了西域的详细情况。汉武帝非常满意,授予张骞太中大夫的官职,堂邑斗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八年以后,也就是元狩(shòu)四年,汉朝对匈奴发动攻击,这次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人被赶到了沙漠以北的地方。为了防止匈奴的再次攻击,汉武帝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的乌孙受过匈奴人的迫害,张骞出使的目的就是劝说乌孙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与汉朝一起抗击匈奴。这一次,张骞的旅途很顺利。张骞到达乌孙国以后,把汉帝的礼物送给了乌孙王,并且传达了汉帝的旨意,但始终没能得到乌孙王确定的回复。就这样,张骞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也没有达到。但是张骞这一次出使西域,在途中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夏国等多个国家。西域各国得知汉朝强盛,都愿意与汉朝互通有无2。各国国王纷纷派出使者,来到长安,与汉朝建立了友好互惠的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 图1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两次都没有达到出使的目的,但是意义却十分重大:他往来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国家的联系,为我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 - 图2

张骞出使西域 - 图3

注解:
1【汉节】汉朝天子授予汉朝使者的符节。
2【互通有无】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