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兼老师
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又说:“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这两句话用在爱迪生母子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爱迪生退学后,母亲成了他的老师。母亲南希平时留心观察爱迪生,知道他根本不是低能儿,而是世上少有的天才。因此,她决定用全部精力教育爱迪生,要把他培养成对世界有巨大贡献的人。
退学后,母亲问爱迪生说:
“老师说你是低能儿,你不觉得羞耻吗?”
爱迪生说:
“我不觉得羞耻,我只觉得遗憾。”
母亲不解地问:
“有什么遗憾呢?”
爱迪生解释说:
“我要知道的事,老师一点也不教我;我已经知道的事,老师却偏偏要教我。这太令人遗憾了。”
母亲听了,不禁笑起来:小小的孩子,说话竟像大人似的。接着,母亲严肃地说:
“你说得很对。老师说你是低能儿,妈可不这样想。从明天起,妈教你读书。妈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把你培养好,让你的天才全发挥出来,成为世界第一流人物。你有信心吗?”
爱迪生说:
“妈妈,我有信心。”
母亲问道:
“阿尔,你敢发誓吗?”
爱迪生眼睛一亮,用坚定的口气说:
“妈妈,我愿发这个誓。我将来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业,让现在说我是低能儿的老师听了大吃一惊。”
母亲听了,搂紧了爱迪生。爱迪生的一生成就,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俗语说:“小挫之后,反有大获。”
志在太空遨游的雄鹰,才能振翅高飞;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奋发有为。爱迪生退学之后,在母亲的激励和引导下,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这对爱迪生日后成为世界发明之王具有决定性作用。母亲性情温和,极有耐心;又循循善诱,富有教学经验。爱迪生在母亲的教导下,就像禾苗得到了雨露的滋润。
母亲先教爱迪生学习英语和算术,接着又教他物理和化学,并且常用讲故事和提问题等方式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同样的课本,秃顶老师讲得味同嚼蜡,枯燥无味;而母亲讲得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爱迪生在学习上因而进步极快。两年之后,原来的同班同学还在跟着老师学“小猫”、“小狗”之类的词语,而爱迪生已经开始阅读《英国史》、《罗马兴亡记》、《大英百科全书》了。
母亲发现孩子对物理、化学特别喜欢,便上街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给他。这书在当时是本很有名的著作,专讲物理和化学上的实验,有简明扼要的说明,有详详细细的插图。爱迪生也真是心灵手巧,他照着书本,自个儿琢磨着,把上面讲的道理,一条条搬下来亲手实验。只要能试的,非试成了才罢休。
试呀试的,那股劲头别提多大了。没有多久,光照书本实验已经嫌不过瘾了,于是便向外发展,别出心裁地去找一些对象来试验。有一天,他读到富兰克林在电学方面的发现,便去弄来两只大雄猫,用一根铜丝把两条猫尾巴一拴,使足力气在猫脊梁上狠命揉搓,想搞摩擦生电的实验。不料,大雄猫不肯合作,看到有人向它进犯,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一弓,呼呀呼呀的,又吹胡子又瞪眼。摩擦生电没试成,反倒被两只大雄猫抓了两把。
还有一次,爱迪生不知从哪里看到了气球飞升的原理,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照样试试。可是怎么个试法呢?他托着下巴颏儿寻思起来。左寻思,右寻思,猛然醒悟:“有了!气球能飞上天,是因为满肚子都是气。要是用点什么药,叫人的肚子里也装它一下子气,那不就……”
他一阵风似的奔出去,把奥池找到家来,又小跑着去取了一包沸腾散(一种泻药。爱迪生不懂,认为沸腾了就能冒气),倒好一大杯开水,这才郑重其事,一板一眼地说:
“奥池,你想飞起来吗?如果想飞,我有办法让你飞。”
奥池是邻居家的孩子,平时常跟他一起玩儿,看他搞个实验什么的,挺有办法,心里很佩服他,也很听他的话。这回听说有办法让他飞,先是心里一动,跟着又不免有点疑惑,瞪着眼睛,问:
“我又没长翅膀,哪能飞呢?”
爱迪生打开那包沸腾散,左手拿着,右手端起倒好的那杯水,满怀信心。
“这能行吗?”奥池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可他到底拗不过自己的好奇心,更招架不住爱迪生那副很有把握的神态。他圆睁着眼睛迟疑了一会儿,接过茶杯,张开大嘴,先倒沸腾散,再喝上几口水,伸长脖子咕嘟咕嘟地吞了下去。
爱迪生看他把药喝了,心里像揣了窝小兔子,扑通扑通,相当紧张。没多大工夫,奥池肚子里咕咕作响,愁眉苦脸地坐立不安起来。爱迪生赶忙走上一步,按住他,悄声安慰说:
“别着急!怕是药性发作,在冒气啦。”
往常,只要爱迪生一开腔,奥池就竖起耳朵听,可是此时,他已经丧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见他脸色由红转黄,由黄转白,嘴皮抽搐着,五官都挪了位置。身子不但没有往上飞,反倒比原先矮了半截。他两手死命地捂着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来了。
最后,还是母亲跑来结束了这次“实验”:请医生给奥池治病,还向他父母千赔罪万道歉。母亲对儿子说:
“你真是瞎胡闹,我的笨儿子!以后不许你再做什么实验了!”一听不许做实验,爱迪生“哇”的一声哭了:“妈妈,我以后再也不做危险的事,惹您生气了。”他抽抽搭搭地央求:“您不让我做实验,我怎么去研究学问,将来做一番事业呢?”
母亲的心软了,她把儿子搂在怀里,亲昵的叮嘱说:
“做实验可以,可是千万不能瞎闹腾啊!”
爱迪生立刻破涕为笑,连连点头答应母亲的要求。
实验范围逐渐扩大,用的化学药品也日渐增多,瓶瓶罐罐,搞了一大堆。爱迪生真会动脑筋,他在地窖的一个角落里开辟了个小天地,又当“仓库”,又当“实验室”。别的孩子,或是到树林里逮个鸟儿,或是上河边钓个鱼儿,每天总要在外面溜达溜达,玩上一阵子。可他却成天守在地窖实验室里,捧着书本,跟那些瓶瓶罐罐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