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鬼”变成了老寿星

    20世纪第一个春天,脚步很快,1899年冬暮的漫天大雪还没来得及收场,它已经驾着东风,朝气蓬勃地闯进来了。

    当时电力来源主要是靠两方面:一是发电机。它可源源不断地发出电来,可惜身大体重,无法携带。一是蓄电池。比起发电机来,它小巧玲珑,甚为轻便,但偏偏是个“短命鬼”,没用多久便呜呼哀哉。人们为此事伤透了脑筋,因为好多地方非用蓄电池不可。比如电货车、电曳引机,整体比发电机还小,只好用短命鬼——蓄电池来推动。

    不光电货车这样的小运输工具不能装发电机,就是当时火车和潜水艇上所有的电力,也都靠短命鬼供给。这样一来,问题就多了。“短命鬼”非但寿命不长,而且体质单薄,格外娇弱。车轮微微一震动,海浪轻轻一波动,它便上气不接下气,断了气。闹得车上船上不得安宁。

    人们遇到这种困难,当然逃不出爱迪生敏锐的眼睛。当1900年的春天冲风冒雪来到人间的时候,蓄电池的幽灵儿,似乎整天跟着他,形影不离。

    这天晚上,他回家来吃饭,拿着汤勺在汤盆里搅来搅去,就是不往嘴里送。米娜早摸透了丈夫的脾气,看他两天来失魂落魄的神气,心中就明白了,本想开口问问,一时没有机会,现在见他瞧着汤碗光动手不动嘴,便忍不住问道:

    “你怎么啦?又叫什么给迷上了吧?”

    爱迪生把手一抬,板着脸儿说:

    “短命鬼!”

    “短命鬼?”从结婚到现在,米娜第一次听丈夫说这样的骂人话。

    妻子大为震惊的语气和态度,是爱迪生从沉思中清醒过来。他笑着解释道:

    “‘短命鬼’就是蓄电池,蓄电池又叫短命鬼。”

    米娜拿眼珠朝丈夫一斜,撅起嘴儿说:

    “你看,叫人吓一跳,我还当你和谁怄气了呢!”

    爱迪生拿片面包吃着,说:

    “有人是在怄气,怄铅和硫酸的气。”又喝了口汤说:

    “实际上,这气怄得可大了。凡是用蓄电池的地方,都不难见到吹胡子瞪眼的人。”

    米娜笑着问:

    “为什么要怄这么大的气呢?”

    爱迪生告诉她说:如今的蓄电池,都是铅和硫酸制成的,所以叫铅—硫酸电池,或者简称为蓄电池。在这种电池里,铅和硫酸碰到一块儿,就会发生一种化学变化,而在变化过程中,便产生了电流。可是硫酸的腐蚀性非常强,铅实在承受不了,跟它相处不久,弄得皮烂骨头酥,完全变了质。一变质,原先那种正常的、可以产生电流的化学变化,当然无法进行。因此,只好低声下气,被人家指着鼻子骂“短命鬼”,也不敢哼一哼。

    米娜听得笑起来:

    “有意思。照你这么说,铅蓄电池还怪可怜的呢。”

    爱迪生也笑道:

    “得了这种短命病,是怪可怜的,但给人添的麻烦也太多了。”

    “你打算怎样给它治呢?”米娜问。

    “病根在肚子里。我打算给它开开刀,另换一副肚肠。”

    米娜想了想,又问:

    “不是说,做蓄电池非用铅不可吗?”

    “有这种说法,不过……”

    “不可能的事是没有的,对不对?”米娜接过话头说,“你呀,这大把年纪了,还是横冲直撞,什么也不信!”

    一句话,把爱迪生说笑了。

    第二天,朝雾刚刚散开,太阳从东面山上显出半个浑黄的圆球,爱迪生就从家里出来,冒着清晨浓重的寒气,小跑着奔了0.25千米的路,第一个在实验室门口签了到。又急急忙忙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脱下大衣,换上工作服,准备开始新的试验。

    根据人们的需要,他决定试制一种新型蓄电池。这种电池必须轻巧灵便、经久耐用,在一般情况下,无论遭到什么撞击震颤,也不会出毛病。这些天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铅蓄电池的病根是在酸性溶液——硫酸上。因此,他对症下药,打算用一种碱性溶液代替硫酸,而找一种能和碱性溶液发生一定化学作用的物质代替铅。

    从表面上看,问题似乎挺简单。只要决定用哪种碱性溶液,再找样能跟它起化学变化,从而可以产生电流的物质就行了。但事实上,爱迪生动员了许多人力,试用了几十种化学元素,做过上万次实验,结果确是一大串的“不成!不成!不成!”。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工作人员不免信心动摇,开始怀疑起来。他们私下里议论说:

    “这上万次的失败,更证明别人的说法没有错:要制造蓄电池,不用铅是不可能的。”

    这话传到爱迪生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说:

    “我不信大自然会这样吝啬,会把制造好电池的秘密扣留住。只要我们埋头挖掘,百折不挠,迟早总能发现的。”

    他决心加倍努力,继续钻研下去。他把跟他一起搞电池实验的工作人员,分成日夜两班,轮流干活儿,轮流休息。自己呢,还是老习惯,一天到晚,通宵达旦,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实在困倦得不行了,就靠在椅背上打个盹儿,原地休息一下,接着又精神抖擞地接着干。每天午夜时分,发电厂的机器由于摩擦生热,也要换班,总要停几分钟电。于是他就看上了这个好机会,电灯一熄掉,立刻闭起眼睛,抱着胳膊往桌上一趴,抓紧时间“睡”上一觉。等到恢复供电,灯泡重新放光时,他又会突然醒来,兴冲冲地喊:

    “舒舒服服休息过了,赶快加油干呀!”

    有些实验是在喇叭口玻璃杯里进行的,每回用400只,每只都装着不同的实验材料。有一次,400只玻璃杯差不多全给弄碎了,流的满桌满地都是碱性溶液。一个助手愁眉苦脸地对主人看看,嗫嚅着问:

    “爱迪生先生,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爱迪生望着一大堆碎玻璃碴儿,抿着嘴笑了笑,说:

    “依我看呀,咱们下一步工作,应该是马上想办法,再弄它400只结实点的玻璃杯来。”

    有一天,爱迪生的朋友跑来看他。因为是熟客,门房老传达笑着对他说:

    “爱迪生先生吩咐过,在蓄电池试验期间,一般客人能挡驾就挡驾,实在非见不可,也请秘书先生接待。今天您老来了,这条规定当然用不上啦。”

    又悄声叮嘱说:

    “您见了爱迪生先生,最好还是劝劝他。快六十的人了,可不能跟年轻力壮的时候比。成天成夜闷干,一股劲儿干了两年多。您说,叫几根老骨头怎么撑得住哪!”

    等客人点头答应了,老传达才放他上去。那位朋友熟门熟路,自己来到楼上化学实验室。一进门,只见爱迪生挺着胸脯,在一只大长桌前踱方步,显得蛮有精神。要是不知道底细,谁又看得出,眼前这个神采奕奕的老头儿,已经夜以继日接连苦战两年多了!心里不由暗暗敬佩道:“这个人真是铁打的身子,钢铸的意志,再苦再困难,也休想挡住他!”想着迈开大步走上去,打声招呼说:

    “你好啊,老朋友。多日不见,试验很顺利吧?”

    听见喊声,爱迪生扭转身,急步迎上来,热情地说:

    “多日不见,欢迎欢迎!”又指指那张大长桌子,笑道:

    “你看,我在摆电池摊儿。遗憾的是没一个管用的,所以直到如今还没过关呢。”

    大长桌上摆满了试验小电池,估计总有四五百,模样儿玲珑小巧,挺逗人爱。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倒也不算太轻。仔细瞧瞧,原来都是用厚钢皮做的。那位客人好奇地掂掂这个,摸摸那个,欣赏半天才问:

    “怎么样,奋战两年多,有什么收获给老朋友谈谈。”

    主人笑答道:

    “收获吗?有,而且很多。我已经知道有好几千种物质,是不能用来做蓄电池的。”

    “好几千种?”客人似乎不大相信,“到目前为止,你总共做过多少次试验?”

    主人翘起右手的四根手指头比了比:

    “已经突破4万大关。可是跟实际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听见这个数目,客人不觉倒吸一口凉气,瞪着眼睛待了一会儿,又问:

    “预备怎样越过这段距离呢?”

    “没有别的道儿,”主人不假思索地说,“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一步步往前走,总有一天会过去的。”

    这话沉重而有分量,很耐人寻味。那位朋友正思索间,外面走廊上响起一阵轻快的皮鞋声。接着,门开了,米娜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只大篮子。

    女主人满脸是笑,十分亲热地跟客人打了招呼,说:

    “稀客,稀客,好久不见了。”

    客人刚要启口回话,女主人突然又大声叫起来:

    “哎呀,你怎么搞的!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还没吃完?”

    女主人突然这么一嚷,把客人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忙回头看时,见男主人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窗前一只小桌旁边,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面包呢。

    米娜一阵风似的跑过去,先看菜盘,菜盘满满的,始终没动过;用手摸摸没有一点热气儿,再瞧汤盆,也跟原先一般多,汤面上那层油花儿,遇冷凝聚,已经结成一张白花花的薄皮。不由得虎起脸儿,瞪起眼,劈手抢下丈夫嘴上的面包,气呼呼地说:

    “热的不吃,吃冷的!说了千遍万遍,只当耳旁风,不闹病不好过还是怎么的?”

    男主人像个惹下祸事的孩子,偷眼看了看她,又扭头向客人望了望,随后把肩膀一耸,扮了个鬼脸。

    米娜发现客人在看她,脸上蓦地泛起红晕,说:

    “你不知道,这种人就得管着点,由不得他。开始叫佣人送饭,总是不好好吃,后来我自己送,要他当面给我吃下去。刚才有事出去一趟,一不留神,又是老样子。”

    她快手快脚把菜、汤、面包放进大篮子,拎在手里,笑着对客人说:

    “你请坐会儿,我拿去热热就来。晚上请到舍间便饭,一定要他陪客!”

    她找丈夫努努嘴,踏着轻巧的步子走了出去。

    太阳早已偏西。爱迪生站在窗前,披着一片亮晃晃的阳光,浑身上下像蕴藏着无穷的热力。那位朋友不觉自言自语地说:

    “真是铁打的身子,钢铸的意志,多么顽强啊!”

    1904年年初,爱迪生终于突破重重困难,用烧碱(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硫酸,用镍和铁代替铅,制成了一种新型镍铁碱电池。因为烧碱溶液对镍和铁没有侵蚀作用,所以完全克服了铅蓄电池那种“短命鬼”的缺点。

    试验成功那天,跟他一起工作的几个助手,首先享受到这份苦战获得胜利时所特有的快乐。开始,他们只是相互呆望着,眼睛里亮晶晶的,谁也不吱声,这是沸腾奔流的岩浆,从地下涌到火山口前的一刹那表面沉寂。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喊,异口同声发出欢呼,那么有力,那么激烈,真好似火山突然爆发一般。欢呼声中,许多人立时跳出来,成对成双地拥抱着,狂热地跳着。只听见无数双脚咚咚咚跺着地板,跺得整幢大楼都在微微发颤。

    被“短命鬼”伤透脑筋的人们,听到这个好消息,真像久旱逢甘霖,谁不想立刻用上这种日夜渴望的新电池?那些无孔不钻的商人,看到人心所向,哪个不想借此机会赚笔钱?顷刻之间,批发商、零售商,还有很多厂矿企业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来到银湖边上,抢购新产品。把一片平静如镜的银湖,搅得乌七八糟,翻腾起滚滚浊浪。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这种蓄电池。为了纪念它的劳苦功高的发明人,大家便称之为爱迪生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