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宝宝第十个月

这个月的宝宝会自己在婴儿床里站起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会双手攥着栏杆使劲摇晃,使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宝宝从站位到坐位时不再“吧嗒”一声摔个屁股蹲儿,而是很自然地坐下去,不久他就会蹲了,这对宝宝来说又将是一次运动能力的飞跃。

10个月宝宝生长发育

这时的宝宝显示出情绪,露出伤心、快乐、生气的样子,显露偏好;能指认身体的各部分,模仿手势、脸部表情、声音。

宝宝10个月的生长发育指标

10个月的宝宝可以很稳妥地坐着,可以由卧位坐起而后再躺下,可以灵活地前后爬行,爬行速度也比较快,可以沿床栏扶着床栏站着行走。这个时间段宝宝的动作发育很快,一些宝宝从会站到会走往往只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有些宝宝学爬的时间很短,宝宝就不愿意去爬行了,想要站起来扶着走。这个时间段运动能力的表现,每个宝宝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将动作发育的指标看得过死,也不可以老是将自己的宝宝和别人的宝宝放在一起比较。

10个月的宝宝会拍娃娃、抱娃娃,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双手可以灵活地敲积木,会用瓶盖去盖瓶子,可以将一块积木在另一块积木上搭起来。

10个月宝宝可以模仿发出双音节如“妈妈、爸爸”等。男宝宝比女宝宝说话晚一些。学说话的能力并不表明宝宝的智力高低,只要宝宝对大人说话的意思可以理解,就说明他很正常。

10个月的宝宝对自己叫什么名字已经很了解,别人叫他名字时,他可以答应,若是他想去拿取某种物品,家长严厉地说:“不能动!”他马上就会将手缩回去,停止行动。这表明,10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简单的语意,这个时候家长和他说再见,他也可以向你挥挥手;给他不喜欢的物品他就会摇头;玩得高兴的时候他会咯咯地笑,而且手舞足蹈,表现得极为活泼欢快。

宝宝10个月的头部发育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前囟门继续呈变小的趋势,到这个月的时候,一些宝宝前囟门开始闭合;有的宝宝出生的时候头发比较黑,但是现在也许会逐渐变黄了;小宝宝一般长出了4颗牙齿,但也存在少数宝宝到现在一颗牙齿也没有。

出生时较黑的头发逐渐变黄,只要不是很严重的程度,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没有必要去处理,家长若是不放心,也可以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一下,看看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如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存在,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等)。若是头发黄得厉害,就必须去医院检查。

10个月宝宝喂养常识

宝宝10个月的饮食禁忌

不要给宝宝吃大人咀嚼过的食物

一些家长怕宝宝无法将食物嚼烂,吃下去无法很好地消化,就自己先嚼烂后,再给宝宝吃。有的嘴对嘴喂,也有一些用手指头将嚼烂的食物塞入宝宝的嘴中,这样做其实很不卫生。

image

因为家长的口腔内常带有病毒及细菌,宝宝很容易就会传染上疾病。所以,宝宝嚼不烂或不会嚼的食物,最好煮烂、切碎,用小匙喂给宝宝吃。这样不但保证卫生,还可以使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培养。

image

小于1周岁的宝宝忌食蜂蜜

蜂蜜不但是一种甜美的食物,并且还可以治愈多种疾病。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2、维生素B6、葡萄糖和果糖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酸等。不少年轻的家长喜欢在宝宝的牛奶中加入蜂蜜,使宝宝的营养得到加强。实际上1岁以下的宝宝并不适合食用蜂蜜及花粉类制品。

这是因为在百花盛开的时候,特别是在夏季,蜜蜂也许就会采集一些有毒植物的花粉和蜜腺,若正好食用有致病功效的花粉酿制成的蜂蜜,就会造成宝宝患上荨麻型风疹,而食用含山海棠、雷公藤花的蜂蜜,也许就会出现中毒。

宝宝10个月的明星营养素:锌

给宝宝补锌一直是一个家长很关心的问题。其实补锌没有必要通过市场上所销售的一些补锌口服液,饮食补充锌是最好、最安全的补锌方法,也和机体代谢的需要最符合。

选择副作用小的补锌产品

宝宝补锌要选择不良反应小,肠胃刺激低的补锌产品,目前市面上葡萄糖酸锌和硫酸锌应用最广,但部分宝宝用后可有呕吐、恶心等消化道反应。

喂食母乳

喂食母乳。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至少应该持续到宝宝3个月大,然后再逐渐改用牛乳或者其他代乳类代替。

母乳中锌的吸收率达到了62%。特别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达到血清锌的4~7倍。

辅加富锌食品

辅加富锌食品。植物性食物的含锌量不如动物性食物,并且动物蛋白质分解以后所产生的氨基酸可以使锌的吸收得到促进,吸收率一般不低于50%。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从4个月起添加一些含锌丰富且容易吸收的辅食,如蛋黄、瘦肉末、动物肝、鱼泥、核桃仁粉、花生米粉、牡蛎等。

image

10个月宝宝日常护理

不要让宝宝“蒙头大睡”

盖得过于严实、过于暖和,也许就会造成慢性不全性缺氧,因为汗水淋漓及缺氧,一系列的病变就会出现。

汗水淋漓导致脱水,在短短数小时内的脱水,尤其是细胞内脱水,对神经系统必然造成影响,并且缺氧对脑神经核会直接造成损害。脱水和缺氧导致脑血管充血、脑压降低、蛛网膜下腔或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内脏毛细血管栓塞(特别是肺栓塞)、硬膜下腔积液,以及失眠、脑性瘫痪等,缺氧严重者可在1~2天内死于心源性休克。患儿双眼定神,显得神志昏呆,嗜睡,四肢僵直,皮肤干瘪似硬皮样,或黏膜干燥。即使幸存,也往往会留下有各类程度不同的后遗症,例如脑萎缩、软瘫、脑性瘫痪等。

对于这类重症病例,医院常常怀疑为重症肺炎、败血、中毒性菌痢症、脑炎等;宝宝夜啼、多汗,和佝偻病很类似;宝宝皮肤干瘪,可被认为是营养不良。

农村的宝宝,经常因为蒙被过暖过重出汗,死亡率较高;幸而存活,多出现前述的脑萎缩、软瘫、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城市里的宝宝,往往是蒙被低于过暖出汗,死亡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同样会留下夜啼、失明、瘫痪等症。

总之,冷热当心,虽每个家长都懂得这些常识,但是年轻家长对于初生婴儿的照料,却万万不可忽略,万万不可大意!

宝宝误吞异物别着急

如无异常不应马上催吐

当父母发现宝宝将异物吞下以后,只要当时未发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呛咳等窒息缺氧表现,没有必要太过担心,无须想尽办法让其将误吞的异物吐出来,因为催吐也许会造成异物被误吸入气管而出现窒息,宝宝很容易就会出现危险。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

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以后,除了少数带钩、太重或太大的异物外,大多数诸如纽扣、硬币、棋子等异物,都可以随着胃肠道的蠕动和粪便一起被排出。为了避免异物在消化道滞留,可以多给吞入异物的宝宝吃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使消化道的生理性蠕动得到促进,异物的排出也会更为迅速。

使用导泻药并不科学

误吞异物后试图用导泻药让其从肠道内马上排出的方法也并不科学,因为诸如回形针、钉子等带钩、带尖的异物,遇到肠管因药物功效快速蠕动时,也许就会钩在肠壁上,甚至造成肠壁穿孔。

如出现异常马上去医院治疗

一般来说异物停留在胃肠道里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天,也有少数会在三四周以后排出。每次宝宝排便时,父母都必须仔细检查,一直到确定异物已经排出为止。在这期间,宝宝一旦出现发热、腹痛、呕血或排黑色稀便,表明消化道的损伤很严重,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如果经过三四周仍没有发现异物排出,也许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0个月宝宝疾病预防

治疗宝宝感冒三大疗法

感冒的高发季节是春季,10个月大的宝宝感冒以后服药困难,若是可以用些简单的护理方法,不吃药、不打针,也可以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下面就是一些有效的护理方式。

推捏揉擦法

适用于汗闭不出或者小儿感冒发热。选用黄酒150毫升,薄荷叶6克,大葱白100克。将大葱白置于干净的石臼里,兑入200毫升温开水,捣烂取汁倒在干净的茶杯内,加入薄荷叶,将炖好的热黄酒冲入搅匀,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柔软绸布蘸此药液,在鼻翼两旁轻擦,轻揉第七颈椎(与肩略平)、两太阳穴,推捏尾椎骨两旁及脊柱,揉擦两手心、两腿弯、两肘弯。每处15~20次,切记用力要轻,力量要适度均匀。

填脐疗法

也就是将药物置于肚脐上,让药效得到发挥的方式。对于风热型感冒,可用连翘15克,葱白30克,共同捣烂,装入纱布包填放于肚脐上,等到快要出汗的时候,喂服宝宝少量温白开水,使其发汗。对风寒型感冒,用胡椒5~7粒,生姜1片,葱白30克。将3味共同捣烂,装入纱布包,填放在肚脐上,同时饮适量温白开水,帮助其驱除寒凉,促其发汗后取下。

饮食调理法

一般来说,感冒的恢复期一般都不少于7天。在饮食方面应给予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蛋白质要选豆制品或鸡蛋,多吃水果和青菜使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得到补充,最好煮水饮或温食,多喝水,暂不食虾、鱼、肉类;忌食生冷食品,同时,多让宝宝休息。

宝宝啼哭的三种不良状态

宝宝的很多病理性啼哭虽然特征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可以通过一些伴随症状将啼哭原因判断出来,或虽为特征性啼哭,还可通过不同的伴随症状分辨疾病性啼哭。当宝宝的哭声出现以下症状时,其实就是在告诉家长:“妈妈爸爸,我病了!”

连续短促急哭——我喘不过气来

连续短促的急哭特点是哭声急、短、低,连续并且带有急迫感,貌似无法透气一样,同时伴有挣扎痛苦的表情,这就表明缺氧。宝宝出现这种啼哭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解开宝宝的裤带、衣领及各种束带,将肩部垫高,使颈部伸直,头略后仰,不可以紧紧抱住宝宝。

突发尖叫啼哭——我头痛欲裂

突发尖叫啼哭就是音调高,哭声直,哭声来得急,单调而无回声,消失得快,也就是哭声来得突然,很易被认为是做“噩梦”或受惊吓。突发尖叫啼哭也许就是因为头痛,比较危险。

呻吟低哭——我病得很重,没有力气大声哭

啼哭和呻吟有所不同,它不带有要求和情绪,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这是一种严重疾病的自然表露。宝宝的大闹大哭很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但这类呻吟低哭却经常为家长所忽视,有的时候这是疾病加重的表现,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

image

春季小心花粉导致宝宝腹泻

宝宝春季出现腹泻,一般是因为父母带宝宝出去游玩过程中未注意饮食卫生所导致。下面几点家长在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必须注意:

土特食品不要随便尝

每个旅游景点一般都会售卖土特食品,而宝宝的肠胃特别娇弱,随意品尝土特食品,特别是一些刺激性较大或口味较浓重的土特食品,宝宝也许会因不适应而发生腹泻。

注意饮水卫生

饮水以消毒净化过的自来水和开水最理想,其次是深井水和山泉,江、河、塘、湖水绝对不可以生饮。无合格水可饮时,可以用水果代替。

瓜果必须去皮食用

因为现在的瓜果除被农药污染外,在销售与采摘过程中也会带上寄生虫或细菌。

引起春季宝宝腹泻的另一个不为家长所得知的原因就是花粉过敏症。若是宝宝为过敏体质,当空气中弥散的花粉进入身体,刺激胃肠黏膜,胃肠黏膜就会出现充血而水肿,腹泻也就会出现。因此家长要避免在清晨及雨后天晴带宝宝去野外、园林。因为这时,各种花、草、树的花粉囊迅速绽裂,大量的花粉随风弥散到空气中,这对宝宝有很大影响。

10个月宝宝潜能开发

帮助宝宝认识自我

宝宝对于自己的认知能力,很多时候是通过触摸、品尝、听声音和闻味道等方式发展确立。

当宝宝对自己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随着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和视觉感官的不断成熟发育,宝宝的自我意识也会逐渐发展。通过触摸、品尝、听声音和闻味道,小宝宝已经逐渐明白自己以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于周围世界。

当他稍微大一点,可以抓住摇铃摇晃发出“丁零零”的响声时,他就会变得很愉快,因为宝宝明白“那声音是我弄出来的!”接着宝宝就可以在镜子里将自己认出来。当家长呼唤其名字时,他就会将头扭过来看,知道那是特意招呼他。这些都是宝宝自我认知能力成长的表现。

当宝宝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后,他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得到发展。并且会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所了解,现在,他开始更多地将这种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一些宝宝在这个时候开始对扔物体的游戏比较感兴趣,手边的物品、玩具拿到就扔出去,看到家长帮其捡起就会很高兴。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带拉绳的玩具,即使被扔出去,宝宝也可以通过拉绳将其拉取回来。或者,家长可以将玩具置于一块长条布的远端,近端置于宝宝手边,宝宝就会试图将长条布拉动,以拉近自己和玩具的距离,最终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玩具。

让宝宝的小手充满力量

为了帮助宝宝学会自己进食,让他自己学会扶奶瓶并准确地将奶嘴塞入口内,锻炼手和身体感觉的联合,下面这个游戏就是不错的选择。

抱奶瓶

用具 奶瓶1个。
玩法 1.用奶瓶喂水或喂奶时,鼓励宝宝将奶瓶用双手抱住。并且自己将奶嘴送入口中。 2.因为宝宝的双手还无法将奶瓶托住,家长必须帮助宝宝将瓶底托住。

这个时候宝宝手部的动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中要让宝宝体会到手的巨大作用。在喝水、吃奶时,可以让宝宝自己扶着奶瓶。当宝宝将奶瓶扶住喝奶的时候,大人要给以宝宝鼓励和笑容,让宝宝觉得很快乐,这些就是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得到锻炼的开始。喂奶前必须注意让奶嘴充满液体,避免宝宝吸入空气。另外,最好用轻一些的小塑料瓶代替玻璃奶瓶,因为宝宝有些时候会失手,塑料瓶子很难被打碎。若是宝宝已经很习惯妈妈的乳汁,也许会拒绝奶粉,因为奶粉属于新口味。这和宝宝的先天气质有关,一些宝宝对于新事物容易接受,而有的宝宝则比较难,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家长在宝宝一时不接受奶粉的时候就归罪于奶粉种类,急忙给宝宝选用其他奶粉,其实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宝宝更难适应。

10个月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

智力水平的高低一般都会受到智能发展的影响,宝宝10个月大的时候,智能发育水平到底怎样呢?家长可以做一个了解:

第十个月是宝宝智能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行为模式的发展方面将会出现一系列飞跃性变化,也是积极开发和培养宝宝智能的关键时刻,其主要的行为模式表现如下:

宝宝行为模式表现
精细动作 宝宝可以用示指和拇指的指端将小球捏住,动作娴熟
大运动 大运动:宝宝可以自己扶住栏杆站起,身体全部直立;可以扶住栏杆走3步以上,边走边将手移动
社交行为 经常见到的物及人的名称会记住,会用眼睛注视所说的物或人
适应能力 可以主动拿掉杯子,将藏于下面的玩具取出玩耍;可以准确地找到置于盒内的木珠
语言 可以模仿大人发1~2个字音,如“妈妈”“爸爸”“走”“拿”等

让宝宝多“啃啃”玩具

宝宝不可能通过无所事事或思考而发展成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健康心智的人,因此,只要宝宝没有出现危险的行为,家长就不可以横加干涉,而是积极想办法让宝宝的行为不具有危险性。

宝宝不是喜欢啃玩具吗?别制止这种行为,而应该将玩具清洗干净,宝宝就可以“啃”上安全的玩具。宝宝刚学会走或者爬的时候,不是喜欢西摸摸、东摸摸吗?不要去制止他,但必须将锋利的物品拿开,将易倒的重物拿开,把电源插座盖起来。只要不是很危险,家长应该让宝宝多多行动。

聪明的家长不会去给予宝宝不必要的“帮助”,他们会将脚步放慢,等待宝宝成长,呵护宝宝主动探索的热情,一直到宝宝可以自我满足自己的需求。

不是限制他们的活动,而是营造有利于宝宝活动的环境。

适应宝宝的“步伐”,等待他自我实现,拔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