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生第四个月
这个月龄的婴儿更加活跃了,非常爱动,头部立得越来越稳了,眼睛、耳朵的功能与手脚运动的协调也更好一些了。眼睛总是随着头的转动看感兴趣的东西,趴着的婴儿开始能用手和腿将身体支撑起来。
这个时期婴儿在睡眠时间上有很大的变化。大多上下午各睡2小时,晚上8点左右开始睡,夜里只起夜一两次。少数入睡困难的婴儿会到了晚上10点也不睡。
这个时期婴儿吐奶的次数会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因为睡液分泌增多开始流口水,一般1周岁以后就会停止。
这个月的宝宝,显得很懂事了,而且很喜欢玩,喜欢让人抱,会把头转来转去地找人,如没人在身边会不高兴,会又哭又闹。宝宝的心理与生理发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逗他时,不仅有笑容,而且能发出很大笑声,对自己的声音感兴趣,可发出一些单音节,而且不停地重复。
平时要多用实物和玩具来帮助宝宝学习知识,让宝宝在玩中学、做中学。此外,手势语言对运动型宝宝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爸妈应多使用手势语言。平时多给宝宝朗读儿歌或简单的故事,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宝宝的学习热情。
第一节 十三周宝宝
宝宝现在长得很快,身体也胖了许多,体重大约是出生时的两倍。男宝宝的平均体重为6.74千克,女宝宝的平均体重为6.22千克。
如果男宝宝的体重在5.20千克以下,女宝宝的体重在4.82千克以下时,爸爸妈妈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检查一下宝宝是否缺乏营养。宝宝现在的身体也长高了许多,男宝宝的身高平均为62.4厘米,女宝宝的身高平均为61.1厘米。
宝宝“颠倒黑白”的生活规律曾让爸爸妈妈倍感烦恼,但是3个月以后宝宝日常生活一般都会形成一定的规律。现在每天从早6点到晚10点,一共可以喂5次奶,约隔4个小时喂一次,夜里有的宝宝已不用喂了,而吃母乳的宝宝夜里还需要喂奶的则比较常见。白天宝宝一般还得上下午各睡1~2个小时。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什么是辅食
在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当母乳或配方奶等乳制品所含的营养素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宝宝4~6个月时,爸爸妈妈要为他添加乳制品以外的其他食物,这些逐渐添加的食物就称为辅食。
添加辅食的原因
母乳的构成成分中有90%是水分,其余是蛋白质、乳糖、脂肪和维生素等。在宝宝出生后的4~5个月内,这些营养成分是足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若还只食用母乳和奶粉,就会出现体内铁、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等缺乏的状况。宝宝的身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来促进生长,维持健康。比如,对宝宝来说,缺乏铁会导致气色不佳、身体瘦弱、成长缓慢等。
不同阶段添加辅食的原则
添加的辅食必须与宝宝的月龄相适应。过早添加辅食宝宝会因消化功能尚不够成熟而导致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过晚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宝宝甚至会因此拒吃非乳类的流质食物。
1.由一种到多种:随着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的增强,应逐渐增加换乳食物的种类。开始只能给宝宝吃1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尝试3~4天或1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可再尝试另一种,要避免在短时间内增加几种辅食。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
2.从少量到多量:每次给宝宝添加新的食物时,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以后逐渐增加。
3.从细小到粗大:换乳初期食物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以锻炼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妈妈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他们的咀嚼能力。
4.从稀到稠: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物,逐渐再添加半固体食物,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
5.吃流质或泥状食物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长时间给宝宝吃流质或泥状的食品,这样会使宝宝错过发展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
6.不可快速让辅食代替乳类:6个月以内的宝宝,主要食物应该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其他辅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物,不可过量添加。
7.发现宝宝不适时要立刻停止添加新食物:宝宝吃了新添加的换乳食物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黏液,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物,宝宝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
8.添加的辅食要新鲜且口味好:给宝宝制作食物时,不要注重营养而忽视了口味,这样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为宝宝日后挑食埋下隐患,还可能使宝宝对换乳食物产生厌恶,影响营养的摄取。
9.培养宝宝进食的愉快心情:给宝宝喂辅食时,首先要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进食环境,最好选在宝宝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时候喂食。宝宝表示不愿吃时,千万不可强迫宝宝进食。
日常护理
不要给宝宝戴手套
给宝宝戴手套,这样做是弊多利少。手的乱抓、不协调活动等是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过程。宝宝通过吃手,进而学会抓握玩具、吃玩具,这种探索是心理、行为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满足行为,为日后手眼协调打下了基础。可是,如果给宝宝戴上了手套,可能会妨碍口腔认知和手的动作能力的发展。
宝宝生来就有握持的本领,可以经常让宝宝学习握物或握手指,以促使宝宝从被动握物发展到主动抓握,从而促进宝宝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这对大脑智慧潜能的开发大有好处。作为爸爸妈妈应每天清洗宝宝的小手,替宝宝勤剪指甲,鼓励宝宝尽情玩耍双手。宝宝懂得了手抓脸不舒服——痛,才懂得“这是我的脸”“还是不抓好”,于是,改为用手背蹭脸,渐渐才学会拿玩具玩。
有的爸爸妈妈听说戴手套不好,就盲目摘掉,采取更加严密的监护,时刻监视着宝宝的双手,一看宝宝手动,立即抓住宝宝的双手,不许宝宝动。这种行为不利于宝宝的手眼协调及智力的发展。
宝宝与父母同床利弊分析
宝宝睡着以后总是动来动去,睡姿不固定,如果在冬天,就很难做到保暖。如爸爸妈妈陪着睡,宝宝就能安静下来,不再翻来翻去。只要宝宝与妈妈一起睡能安稳地睡着,那么陪着睡也不能被完全否决。
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陪宝宝睡觉没有坏处了。从保健卫生角度,妈妈呼出的气容易吹在宝宝脸上,所以,如果妈妈感冒,宝宝也会被传染感冒。从心理角度,宝宝的依赖性会变得更强,而且,宝宝睡在身边,妈妈就很难睡得安稳。妈妈可以开始陪宝宝一起睡,等宝宝睡熟后就放到小床上去。母子分开,既睡得安稳,又容易使宝宝养成独立。
疾病处理
百日咳
人体吸入了感染此病的人咳嗽、打喷嚏的飞沫可能会被传染。此时的宝宝由于免疫力差,因此很容易被传染。最初咳嗽症状表现持续1~2周,逐渐发展成咳嗽伴有呼呼的喘息声且呈阵发性。这样咳嗽持续4~6周后,如果咳嗽停止,宝宝的精神相对比较好,则无需担心。
此病潜伏期为6~20日,开始时宝宝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表现,几乎没有发热现象。咳嗽逐渐严重,特别是夜里咳嗽比较剧烈,偶尔会因咳嗽严重导致呕吐。这样的症状表现持续1~2周后,咳嗽开始变得短促并且阵发,之后有呼呼的喘息声,这些为百日咳特有的症状表现,每次发作时间为2~3分钟,一日发作数次,影响睡眠造成体力不佳。月龄低的宝宝在剧烈咳嗽时容易引起呼吸不畅、供氧不足、嘴唇发紫而造成发绀现象。个别还有肺炎、脑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发生。多数情况下症状表现持续1个半月到2个月左右,有的宝宝会咳嗽持续上百天。
手足口病
此病是感染了病毒所致,为夏季常见病。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的飞沫或者接触到其粪便传播。潜伏期为1~5日,之后手掌、脚掌、舌、牙龈、口腔内等出现细小水疱,有时伴有发热现象。病毒种类不同,会有手、足、口未见发疹现象,但是口腔内有溃疡,或者仅手掌、脚掌处有发疹现象。
大部分的感染者都没有严重的症状表现,会自动痊愈,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如果有发热现象,可以根据症状表现用药。口腔内溃疡化脓而影响食欲,应尽量避免吃热、酸、咸等刺激性食物,而应吃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疼痛时不要强行进食,但要注意水分的补充。极少情况下会有脑膜炎等并发症,一旦有高热、头痛、呕吐等严重症状表现时应尽早就医。
早期教育
宝宝拉坐练习
当宝宝在仰卧位时,妈妈可握住他的手,将他缓慢拉起,注意要让宝宝自己用力,妈妈仅用很小的力气,然后逐渐减力,或只握住妈妈的手指拉起来。
通过这个训练,宝宝的头能抬起,躯干上部能挺直,还能使颈和背部肌肉得到锻炼。
训练抱奶瓶
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会看到宝宝经常会把双手放在乳房或奶瓶上,好像扶着似的。这是宝宝接近和接触物体动作的初始发展,妈妈可以通过训练宝宝去触摸乳房或奶瓶培养这个动作。
注视小物
妈妈可以选择在白色的餐巾或毛巾中央,放一粒红色的糖豆,并逗引宝宝注意看这粒糖豆,观察宝宝能否看到。开始时,宝宝扒弄糖豆动作不准确,可能先用手拍打,后来用五个手指把糖豆扒到掌心,但常常抓不准容易掉下来。只要能扒弄糖豆就说明宝宝手眼协调能力良好。
换尿布,摸球球
给宝宝换尿布的时候,是锻炼运动技能的好机会。妈妈可以在天花板上吊一个宝宝够不到的气球。在换尿布时,让球慢慢晃动,宝宝很快就会被球吸引,然后会伸手去够球。换完尿布后,把宝宝抱起来,让他摸摸球。
此游戏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帮助妈妈更顺利地完成帮宝宝换尿布的过程,还能锻炼宝宝手臂的肌肉力量。
玩具说话了
将准备好的玩具摆放在宝宝床边,以便宝宝可以抓到它们,或在宝宝的面前一边晃动玩具一边说,“嗨,宝宝,你好吗?”在晃动玩具说话时,爸爸妈妈可以根据不同的玩具变换说话的语调,让宝宝倾听不同的声音。
爸爸妈妈还可以拿起玩具小动物,并通过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宝宝对这些小动物产生最初的印象,通过不同声音的语调变换,让宝宝对游戏和玩具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晚安,我的宝宝
爸爸妈妈对宝宝说得越多,宝宝就会越早步入咿呀学语阶段。充满爱意的语言可使宝宝更加容易进入甜蜜的梦乡。妈妈可以一边抚摸宝宝的头,一边说一些轻柔的语言。让宝宝在拥抱和温柔的话语间感受到被爱的幸福,安静地进入睡眠。
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宝宝进行这种爱的交流,既可以促进宝宝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又为宝宝学会说话做了启蒙教育。
第二节 十四周宝宝
随着神经、骨骼、肌肉的不断发育,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迅速。有时你会感到宝宝像个小运动员,醒来以后他总是在不停地动,很少歇一会儿。现在宝宝的手已经开始拿东西了,他的4个手指合并起来,可以与大拇指配合在一起捡东西,就好像戴着一副只有两指的手套似的。而且在伸手去抓之前,宝宝还会有意识地观察手与被抓物体,然后用手准确地抓住目标,现在宝宝已经会用双手握住一个瓶子了。
现在宝宝还不能够独立坐稳,但是宝宝身体的协调能力进步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因此现在爸爸妈妈面临的问题就是宝宝的安全问题,因为宝宝学会翻身以后,随时都有掉下床的危险。因此,要在宝宝的活动范围内,加设隔挡的物品。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是否可以因奶水少而断掉母乳
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自己奶水量少,担心宝宝吃不饱、长不壮,就想断掉母乳,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宝宝,这样做可以吗?
1.母乳是四个月内的宝宝最适宜的食品,只要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就不要断掉。妈妈休息好了,母乳量会逐渐增多。
2.乳汁是由食物经胃肠消化吸收而生成的,因此人们常常要求哺乳的妈妈多吃鸡鸭鱼肉、多喝汤。其实哺乳的妈妈并不适宜食入油脂过大的食品,特别是动物脂肪。否则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表现之一就是大便呈油性或有奶瓣。
3.有些妈妈严格按书本上的要求每隔2~4个小时给宝宝喂一次奶。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最新观点是:按需哺乳。只要宝宝想吃就要及时供应,这样更适应宝宝的生理需要。宝宝多吸吮,可以使奶量增多。
4.正在长牙的宝宝总爱在吃奶时咬妈妈的奶头,这会让妈妈感到很痛苦,于是妈妈就开始考虑,是不是需要给宝宝换乳了?宝宝咬奶头是常见现象,若母乳充足,最好坚持到宝宝一岁后再换乳。宝宝是有记忆的,通过一定措施可以不让宝宝边吃边玩,如堵鼻子,捏下颌,或等他饿极了再喂他。同时还要检查宝宝是否患了口腔疾病,如果发现有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治疗。
5.有些混合喂养的宝宝,妈妈总是先让他吃母乳,如果吃不饱,再给宝宝喂一些牛乳,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混合喂养时一定不要同时喂两种奶,这样容易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所以应该喂一次母乳,再喂一次牛乳或白天喂牛乳,晚上喂母乳,并且要间隔着喂。这样会使宝宝吸收得更好。
6.妈妈生病了,着急要给宝宝换乳。实际情况应视病情而定,如轻微的伤风感冒,则不必中止喂奶,只要戴上口罩,注意呼吸隔离就可以。属化脓性急性乳腺炎的或乳头皲裂一定要换乳,非化脓性或只是单纯红肿可以不换乳。而且为了避免病后无乳,治疗期间可以先将乳汁挤出并煮沸消毒后再喂给宝宝。但妈妈如果得了重症疾病、传染病、或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应立即停止给宝宝喂奶。
上班族妈妈的母乳喂养经
通常情况下,当宝宝4个月或6个月时,妈妈的产假就结束了。回到单位,刚刚熟悉了母乳喂养方法与技巧、有了一定经验的妈妈,又遇到了不能按时给宝宝哺乳、乳房胀痛、乳汁外溢等一些新问题。
01 上班族的妈妈母乳喂养妙招
如果工作的地点离家比较近,可以在上班前喂饱宝宝,午休的时候回家喂奶一次,下班后再哺乳,加上夜间的几次喂奶,基本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离家远,可以事先将母乳挤出储存好,请家人代喂1~2次,晚上回到家再亲自哺乳。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
准备好吸奶器及储奶用具,演练吸奶、储奶、解冻母乳和喂食过程,使宝宝渐渐习惯这种喂奶方式。
02 冷冻母乳的喂养方法
喂食前,冷冻母乳先用冷水或放置在冷藏室慢慢解冻退冰。母乳冷冻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因为母乳中含有很多油脂,加热后要轻轻摇晃,使其混合均匀再喂食,注意不要用力摇晃。如需快速解凉时,使容器隔水温热,切不可在室温下解冻,避免细菌滋生。最好的办法是,用奶瓶隔水慢慢加入温水,摇匀后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合适的奶温应和体温相当。已经拿出来的冷冻母乳退冰后不可再次冷冻,只可冷藏。一旦加温后若未食用,不可再次冷藏,需要丢弃。避免用微波炉解冻或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不均匀。不要直接在火上加热煮沸,这样会破坏母乳的营养成分。
日常护理
纸尿裤影响宝宝睡眠健康
现在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花尽心思挑选有助于大脑发育的奶粉,选择一些合适的玩具刺激宝宝的神经细胞。不过,大家不要忽略一点,其实宝宝的睡眠质量在促进其脑部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很多爸爸妈妈会忽略纸尿裤对睡眠的影响。睡眠有深睡、浅睡的分别,宝宝浅睡的时间比较多。浅睡的时候,宝宝的活动很多,不但四肢会动,大一些的宝宝还会经常翻身。如果因为纸尿裤太臃肿或不舒适而影响到他睡觉时的活动,就会破坏他的浅睡,从而影响脑部发育。
脚的保暖很重要
除了穿衣要合适外,宝宝的脚也要注意保暖,要保持宝宝袜子干爽,冬天应选用纯羊毛或纯棉质的袜子。鞋子大小要合适,正确给宝宝穿鞋保暖的方法是:鞋子要稍稍宽松一些,质地为全棉,穿起来很柔软,这样,鞋子里就会储留较多的静止空气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让宝宝的脚舒适、暖和。除此之外,睡眠时要做到保暖,可以使用睡袋和热水袋,但要注意安全问题。
疾病处理
宝宝腿蜷缩未必都是罗圈腿
爸爸妈妈应如何区分宝宝的腿是不是正常蜷缩呢?
方法很简单,爸爸妈妈可以使宝宝仰卧,然后轻轻拉直宝宝的双腿,使其脚跟处并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膝盖和踝关节是并拢的,若膝盖分开超过了6厘米,爸爸妈妈就应该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以尽早确诊是不是罗圈腿。罗圈腿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所致,早期以多汗、易惊、睡眠不安、好发脾气为主要症状。如果在3岁前发现宝宝是罗圈腿,通过补充维生素D,同时进行运动,能够改善肌肉张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慢慢纠正过来;但如果超过了3岁,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宝宝结核
结核菌通过淋巴液、血液扩散至全身并且侵入肺部导致粟粒结核病,人体一旦感染会造成肺炎、支气管发炎并伴有发热、咳嗽、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表现。宝宝感染时,症状表现一般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爸爸妈妈很容易被疏忽。感染结核的宝宝,结核菌会通过淋巴液、血液向全身扩散造成呼吸困难、嘴唇发紫、高热等危及生命,并且容易留下后遗症。另外如果结核菌侵入脑部,则会导致结核性脑炎,引发意识障碍、手脚麻痹等。
由于发病原因大部分是由亲友传染给宝宝的,所以如果亲友中有人长时间有发热症状表现,大家都应该接受检查。无论是家属还是宝宝感染了结核菌,都应入院接受治疗。宝宝结核近年来由于BCG的普及,发病率已经相当低,但是却有低龄化的倾向。近年来感染者很多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因此爸爸妈妈们最好在宝宝出生3~6个月内给宝宝注射疫苗。
早期教育
通过游戏提高肢体协调与平衡能力
肢体运动智能是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身体的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锻炼宝宝,以提高宝宝的运动智能。而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游戏可以为宝宝提供大量的动作经验,为身体的平衡、协调等提供不同的训练机会,协助宝宝全面性的发展与生俱来的肢体运动能力。
边玩边互动提升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人际智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来实现。而游戏会为宝宝提供更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打下基础。游戏中,爸爸妈妈可从现在起通过宝宝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社交的各种技能,不知不觉中为以后宝宝的成长提升人际智能。
提高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随着宝宝各种感觉器官的成熟,宝宝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多,愉快情绪也逐渐增加,首先会表现在微笑上,除了自发的微笑外,同时宝宝会很容易被逗笑,甚至会出声地笑。此时宝宝的发音也增多,宝宝会将自己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爸爸妈妈要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多与宝宝说笑,让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自由发挥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知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象具体地呈现在脑中,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辨别出方向的能力。
由于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和客观情理的限制,宝宝在空间智能方面的表现往往出乎成人想象。爸爸妈妈对宝宝空间智能培养方式,不应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技巧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而应采取一些能使宝宝感兴趣从而自发自愿的手法。比如,空间智能强的宝宝往往喜欢想象,可以运用想象游戏和视觉游戏来提高宝宝的空间智能。
多接触大自然培养观察力
自然智能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宝宝都拥有超强的自然智能,不过大部分的宝宝都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他们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宝宝,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通过游戏可以让宝宝在生活中接近自然,实际操作对培养宝宝的自然智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节 十五周宝宝
到百天时,宝宝已经可以笑出声音了。
不知爸爸妈妈注意到了没有,宝宝现在会牙牙学语并控制自己的声音,就好像在与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养成与宝宝说话的习惯,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与他交流,尽量不用“儿语”。宝宝现在非常乐意接触不同的人,在他人面前,宝宝会非常兴奋地移动整个身体,谛听周围人的声音和周围的音乐声。这时,可以根据宝宝的情绪适当地播放音乐,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欣赏。当爸爸妈妈与宝宝聊天或玩耍时,宝宝常会发出快乐兴奋的声音,并试图模仿不同的音调,还能识别熟悉的音节,同时,宝宝会以微笑和特有的发声来为大家表演。现在即使宝宝看不到你,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时也会安静下来或微笑,并将头或眼睛转向你。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营养的缺乏表现
01 宝宝缺锌的症状
宝宝如果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骨骼发育缓慢、成熟迟、密度低,嗅觉及味觉迟钝,性机能发育不全,还会影响其坐、站、爬、走等动作能力的发展,也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缺锌时睡液中磷酸减少,影响宝宝的味觉,因此缺锌会使宝宝喜欢吃不能吃的东西,如泥土。缺锌还会导致宝宝出现厌食、偏食等症状。但爸爸妈妈不可以随便给宝宝补锌,补锌过多也会影响宝宝的成长,会使宝宝中毒,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补锌过多还会损害肝脏,影响铁、铜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02 宝宝缺铁的症状
宝宝缺铁的原因:宝宝体内的铁来自母体,量是非常有限的,仅供3~4个月之需,所以在宝宝4个月大时,从母体获取的铁已经消耗完毕,急需从食物中补充铁元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妈妈患有严重缺铁性贫血,都可能使宝宝的储铁量少于正常宝宝,如果不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很容易使宝宝缺铁。宝宝每天排泄损失的铁会比成人多,特别是出生两个月后,排出的铁多于摄入的铁,所以很容易造成缺铁的情况。宝宝缺铁的症状:在冬天,铁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寒冷,所以缺铁的宝宝会比健康的宝宝更怕冷,更容易感冒和生病。并且缺铁的宝宝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折、易脱,指甲条纹隆起,严重者指甲扁平,还容易得口腔炎。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缺铁,可以观察宝宝的脸色,若脸色苍白,多数是由于贫血引起的,还可以观察宝宝的口唇、眼睑、甲床(指甲或是趾甲覆盖的皮肤)是否苍白。缺铁会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发生缺铁性贫血。
宝宝喝水要科学
1.饭前不要给宝宝喝水:饭前给宝宝喝水会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还会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在饭前半小时,让宝宝喝少量的水,以增加口腔内睡液分泌,帮助消化。
2.不能给宝宝喂过甜的水:宝宝喂糖开水浓度以5%~10%为好,成人品尝时在似甜非甜的程度之间即可。
3.不要给宝宝喝冰水: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刺激胃肠,甚至导致腹痛、腹泻。
4.饮料不能替代白开水:对宝宝而言,白开水是最具营养的饮品,偶尔品尝饮料,也最好用白开水冲淡再喝。
5.久存的开水不宜给宝宝饮用:室温下存放超过三天的饮用水,特别是保温瓶里的开水,易被细菌污染,并可产生具有毒性的亚硝酸盐。
6.睡前不要给宝宝喝水:年龄较小的宝宝在夜间深睡后,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若在睡前喝过多的水,容易遗尿。
7.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喝水不要过快,也不要一下喂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吸收,还会造成急性胃扩张,出现上腹部不适症状。另外,不要喂宝宝喝生水,以防感染胃肠道传染病。
日常护理
怎样为三个月的宝宝选择纸尿裤
01 柔软透气无刺激
宝宝肌肤敏感,安全柔软的材质能够避免摩擦,在宝宝排泄之后,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地更换纸尿裤,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红屁股和尿布疹。然而,很多新生宝宝排泄并没有规律性,让新手爸爸妈妈们难以掌握,所以在挑选纸尿裤时,不能只注重厚度和吸水强度,而要针对宝宝的皮肤和季节特点,为他选择轻薄透气型的纸尿裤。
02 有滋润保护层
优质的纸尿裤一般都会在无纺布层中添加天然的护肤成分,形成一层含有润肤成分的柔软保护层,不仅触感光滑、柔软舒适,还能有效隔离吸收的尿液,避免刺激宝宝的皮肤;同时,保护层还能起到滋润作用。
关于纸尿裤的问题
第一代纸尿裤是在1942年出现的,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六代。它的出现把妈妈们从洗尿布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让她们拥有更为充裕的时间和宝宝们在一起,同时宝宝们也很高兴自己拥有一个舒爽的小屁屁。
Q 纸尿裤是否会影响宝宝的皮肤
A 大量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纸尿裤非凡的吸水能力,能阻止水分与皮肤接触。纸尿裤能够保持宝宝皮肤干燥,有效地避免皮肤与尿布中的尿液长期接触,从而使宝宝的小屁屁不那么潮湿。而潮湿常常是诱发尿布疹的首要和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潮湿会使皮肤更易磨伤,受刺激,利于病菌的生长。
Q 纸尿裤是否会威胁到小鸡鸡
A 无论是使用布尿布还是纸尿裤,都会提高阴囊内的温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说明使用纸尿裤与男性不育有关。
Q 使用纸尿裤是否会出现罗圈腿
A 有人说,穿纸尿裤的宝宝会形成罗圈腿,可是有的宝宝穿纸尿裤到4岁半,双腿并没有弯曲的现象。
疾病处理
倒睫
宝宝的眼睑由于水分和脂肪都比较多所以常常浮肿,这样眼睫毛就很容易向眼部内侧生长,造成对眼睛的刺激,使宝宝频繁地擦拭眼睛、眨眼不自然、眼部有充血现象,常常流泪,并且分泌物增多。随着宝宝的成长,眼睑不再浮肿,倒睫的现象一般都会自然消失。如果宝宝眼部充血现象严重、有分泌物、不断眨眼,爸爸妈妈最好带宝宝去眼科仔细检查。
咽喉过敏
有的婴儿吃一些软的东西可以,但是吃一点稍硬一点的东西就会吐出来,吃得不习惯的东西也会吐出来,又没有什么异常,这很可能是婴儿的咽喉过敏,这种过敏注意是咽喉的神经过敏,是天生的,只要没有异常,家长就不必担心。这样的婴儿可以辅助喂一些鸡蛋黄、蔬菜泥、肝泥、鱼、肉等食物以补充动物蛋白,这样孩子就不会缺乏营养,慢慢地孩子就会正常饮食了。但是,如果孩子不爱吃蔬菜也不爱喝果汁,那么就要给孩子服用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剂进行维生素的补充了。
小儿疝气
01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宝宝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宝宝泌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宝宝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身体两侧。
02 怎样自测宝宝是不是得了疝气
宝宝哭闹时,爸爸妈妈仔细检查,可能会发现腹股沟的一侧鼓起一个小包,有的似大枣大小,有的似核桃大小,摸起来很硬,触痛明显,有的降入阴囊底,当宝宝平卧或睡着时,包块可还纳腹腔,但站立,哭闹,腹腔压力大时,包块可再次出现。你可以以此判断宝宝得了疝气,因为宝宝肠壁较薄,过力挤压易使肠子穿孔。所以如果宝宝患“疝气”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手法复位。
早期教育
打击乐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
每天让宝宝接触打击乐,可使宝宝有节奏地运动,同时能有效刺激宝宝的智力发育。打击乐可增加宝宝的控制能力,爸爸妈妈引导宝宝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另外,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的发展。每天适当地让宝宝接触打击乐,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丰富宝宝的音乐体验,还能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爸爸妈妈应具备怎样的音乐素养
爸爸妈妈要自始至终参与到宝宝的音乐活动中去,要用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和理解引导宝宝也喜欢音乐、感悟音乐。爸爸妈妈本身的音乐素养在早期并不是最重要的,爸爸妈妈只要不是完全的音盲,就都能够用自己的爱心,用饱含情感的自然人声与宝宝进行美妙的情感交流。
第四节 十六周宝宝
现在宝宝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东西了,对不同的物体还会表现出不同的好恶差别。比如,宝宝喜欢红色的气球,会伸出手扑气球;而吃药时,宝宝会扭头拒绝不喜欢的药水。观察力是形成宝宝智力最基础的因素,从现在起,爸爸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要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嗅、多尝、多玩。还可以与宝宝一起做培养观察力的游戏,如藏猫猫、找玩具等。在宝宝接触不同物品的过程中,把物体的各种特点联系起来,从而锻炼宝宝对事物的感知觉。
宝宝已经明显地意识到他的行为可能导致某些后果,比如大声哭泣后妈妈会抱等,有时他喜欢故意晃动玩具,让它发出声音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这说明宝宝现在已经有了行为意识。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何时添加辅食
宝宝到了4个月以后,母乳所含的营养已经满足不了宝宝的需求,而且宝宝来自于母体中的铁元素也已经耗尽。另外,宝宝的消化系统逐步提高,可以消化除乳制品以外的食物。
能否添加辅食要依据以下几种情况:
1.宝宝是否自己就能够支撑住头部,如果宝宝自己能直立挺住脖子并能够稍做转动,就可以添加辅食了。
2.宝宝如果对食物很感兴趣,看着食物就表现出垂涎欲滴的样子,那就是添加辅食的最好机会了。
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1.宝宝到了4个月以后,成长迅速,活动量也变大,而母乳的分泌越来越少,营养不够充分,要想满足宝宝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就必须添加辅食。
2.添加辅食可以训练宝宝的吞咽能力,使宝宝逐渐适应从只吃乳汁过渡到食用接近成人的固体食品的这个过程。
3.添加辅食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吞咽及咀嚼能力,有利于颌骨发育和乳牙萌出,为换乳做好准备。辅食是换乳之前的过渡食品。
日常护理
注意安全
宝宝已学会翻身,活动范围也相应扩大了,如果床上没有栏杆,宝宝翻身就可能坠落在地上。几个翻身将身体移动2~3米,原先够不到的物体现在可以拿到了,可能会带来一定危险,如塑料袋套在头上可能引起窒息,小的物品可能塞到口内而吞下,小的食品可能呛入气管,热水瓶可能打碎等,这些家长都要特别注意。
重新布置居室环境
居室的墙壁上布置一些颜色鲜艳的图片如人或动物图片,在床周围挂些触碰即可发声的小玩具以及手可触及的小玩具,进一步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促进大脑的发育。
疾病处理
水痘
水痘是一种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疾病,潜伏期约为2周,通过患者的喷嚏、咳嗽的飞沫或者接触发疹者来传播。由于传染力很强,常见在托儿所、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场所暴发群体性感染。感染最初阶段可见如蚊虫叮咬般的红色疹子,有时伴有38℃左右的高热。发疹在半日至2日左右遍布宝宝全身,同时会变成有强烈瘙痒感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黑色疮痂。
水痘在发疹开始1~2周左右好转,但是好转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仍然在体内生存,到成人阶段时仍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形成刺激神经的带状疱疹。
爸爸妈妈帮宝宝止痒时还要防止宝宝抓破水痘,这是护理的关键。爸爸妈妈应将宝宝指甲剪短,如果宝宝无法控制抓痒,可以用手套套住宝宝的手防止抓破水痘。
医院的止痒方法通常是使用加入抗组胺剂的软膏,已经有抓破化脓现象的水疱,则使用加入抗生素的软膏或吃处方药。涂软膏时应细心且一个一个地涂抹。
口腔内如果起有水疱,应避免给宝宝吃刺激性食物或热的食物,可吃些软的、易消化的食物。感染的初期,也可以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发疹。
水疱变成疮痂前应避免洗澡,可以用淋浴冲洗臀部。如果水疱破裂,很容易污染衣物、被褥,因此应注意帮宝宝勤换衣物等。
风疹
就像其名称“三日疹”一样,症状表现和麻疹相似,全身有发疹现象,但没有麻疹症状表现严重,发热和发疹基本都在2~3日痊愈。原因是感染了由于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的风疹病毒所致。
麻疹是高热到第3~4日开始出疹,风疹则是与发热同时出疹;还有一个特征是颈部、耳朵下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基本上可以自愈,极少数情况下会引发脑炎、关节炎等并发症。另外,如果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很可能造成宝宝患有耳聋、白内障、心脏病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高热时应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宝宝患此病基本不会出现并发症,大部分会自愈。但是即使没有发热症状,到风疹消失这段时间应减少外出,在家静养。风疹多少都会有些瘙痒感,应避免用力抓挠。
风疹病毒的感染力很强,患病期间应避免与外界接触,否则会形成区域性流行。宝宝到1岁就可以接种疫苗,因此在宝宝2岁之前必须接受疫苗注射。
接受过疫苗注射的宝宝就可以避免被传染,孕妇也应该接受疫苗注射。
早期教育
怎样为宝宝选择玩具
1.此时的宝宝视线会追随着镜子的方向而移动,给他准备一个镜子,宝宝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会认为是一个“小伙伴”,会对这个小伙伴做出亲昵友爱的反应,实际上这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这些正是社会性内容的一部分,这对培养宝宝社会的亲和性和丰富宝宝的视觉体验都有很大帮助。
2.可选用一些大的彩圈、手镯、脚环、软布球和木块,可击打、可抓握、可发声的塑料玩具,五颜六色的图画卡片。
3.当宝宝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兴趣时,可选一些颜色鲜艳、图案丰富、容易抓握、能发出不同响声的玩具,如拨浪鼓、哗铃棒、小闹钟、八音盒、可捏响的塑料玩具、颜色鲜艳的小袜子和小丝巾等。
4.这时他会抓住眼前的玩具,但还不准确。因此可给他准备一些各种质地、各种色彩、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摇铃、乒乓球、核桃、金属小圆盒、不倒翁,小方块积木、小匙、吹塑或橡皮动物、绒球或毛线球等。
5.宝宝需要温暖的母爱和安全感,可以选择一些手感温柔、造型朴实、体积较大的毛绒玩具,放在宝宝手边或床上。
视觉与思维训练
01 视觉训练
这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能分辨颜色了,特别对鲜艳的红色非常感兴趣。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红色橡胶球,拿着橡胶球在宝宝面前,慢慢从左滚到右,再从右滚到左,也可以一边滚一边用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使得宝宝抬头并且眼睛跟随橡胶球左右移动。如果宝宝感兴趣,橡胶球滚动的速度可以由慢逐渐加快。
02 思维训练
准备一条小毛毯和1~2个宝宝喜欢的玩具。把宝宝喜欢的玩具用毛毯盖住一部分,然后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对宝宝说:“咦?熊熊哪里去了?熊熊不见了?”当引起宝宝兴趣后,再用同样夸张的表情和语言假装找到了。妈妈还可以把自己藏在墙的后面,同时对宝宝说:“宝宝,猜猜妈妈在哪里?”之后出来说:“看,妈妈在这里呢!”让宝宝明白,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并习惯妈妈离开自己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