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出生第五个月
这个阶段的婴儿的成长很明显,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而且开始有了记忆。最先记住的当然是母亲的面孔,所以他看见母亲的时候就会露出非常高兴的表情。如果有人喊他的名字,他会转过脸去寻找。
这个月龄的婴儿运动更加活跃,头部已经能够完全挺直,听到声音会转着头部寻找。手也更加灵活,常会吸吮小手,也开始主动抓东西了。这个时期的婴儿老是想翻身,双脚蹦跳的动作也更加有力。
在睡眠上,每天能睡15~16个小时以上。排便问题上,为防止婴儿便秘,可以用勺给婴儿喂一些酸奶和水果泥。
在这个时期,宝宝是在无目的地感知语言,大多是通过模仿口型、感觉语言的音韵来提高语言能力。父母要重视这个语言的敏感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对宝宝有目的的进行语言准备的训练,为宝宝今后语言的顺利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第一节 十七周宝宝
现在宝宝会长时间地盯着有黄色、红色、白色、黑色等颜色的东西看了,他的视觉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深度的知觉使宝宝能区分远近物体。宝宝能扫视物体并寻找熟悉的特性,能在头脑中产生熟悉的人物形象,而且眼睛、耳朵的功能已能和手脚的运动慢慢协调,协调后的宝宝听到声音会转过头去寻找声源。当爸爸妈妈拿着色彩鲜艳的物品在宝宝的视线范围内移动时,宝宝的头也能随着物品的运动而转动。
这个阶段男孩的平均体重应为7.36千克,女孩平均体重为6.78公斤,在4~6个月时,平均每周的体重大约增加150~180克。现在宝宝的身体也长得比较快,男宝宝的平均身高为64.5厘米,女宝宝的平均身高为63.1厘米。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宝宝的辅食——泥状食品
宝宝4个月以后,可以添加一些泥状的辅食了。蛋黄、水果泥、肝泥都比较适合做4个月宝宝的辅食。如果妈妈还没有给宝宝换乳,而且宝宝吃奶的量也没有减少,那么,妈妈就不要给宝宝添加过多的辅食,每天中午或下午给宝宝喂一次,每次1~2小匙即可。如果是母乳喂养,而且妈妈的乳汁分泌不足,可以每天为宝宝添加2次左右的辅食,不必限制食量,只要宝宝愿意吃,多一些也无妨。
妈妈可以为宝宝制作好吃的蛋黄辅食,因为蛋黄中含有维生素B2,不仅能预防口腔炎、口角炎,还能补充母乳和配方奶中不足的铁质,而且吸收率达到30%。
1.蛋黄糊:将煮熟的鸡蛋黄取出,用米汤或配方奶调成泥状,喂宝宝吃。
2.蛋黄粥:大米如常法煮粥,注意开锅后,用小火煮40~50分钟,把适量蛋黄研磨后加入粥锅,再煮10分钟即成。此方法适用于喂养5个月后的宝宝。
3.菠菜稀饭:将10倍稀饭盛入碗中备用,将新鲜菠菜叶洗净,放入开水中汆烫至熟,沥干水分。将菠菜切小段,再放入研磨器中磨成泥状,最后加入稀饭中混匀即可。
4.菜泥:选择新鲜绿叶蔬菜或胡萝卜,洗净,剁成泥,放碗中加盖,蒸熟。
5.肝泥:将猪肝洗净、煮熟、去筋,将熟肝剁成泥状。起油锅,放入肝泥清炒,或加少许水煮一下即可。
6.苹果泥:把洗干净的苹果切成两半,用小匙刮取果肉。
7.香蕉泥:取一小截香蕉(最好是香蕉的中段)放到碗中,用小匙碾碎成泥状。
宝宝辅食不宜添加的调味品
1.味精:宝宝的辅食中最好不要添加味精,因为味精中含有钠元素。宝宝食用过量会影响健康,长时间食用还会引起味觉迟钝。
2.米醋:大多数宝宝都不喜欢醋的味道,所以没有必要在宝宝的辅食中添加。醋的味道较浓,会掩盖辅食的香味,在宝宝的味觉还未发育完善的时候,经常品尝醋的味道,会让宝宝对辅食失去兴趣。
3.咖喱:咖喱中含有挥发油、辣味等成分,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不适宜1岁以内的宝宝食用。如果是1岁以上的宝宝,则可以适量吃一点,但调味应尽量淡一些。
4.胡椒:花椒粉、芥末、姜粉等香辛料都有很强的刺激性,不适宜宝宝未成熟的消化系统。因此不宜在辅食中使用。
日常护理
宝宝的衣着须知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活动量不断增加,衣着式样也应随之变化。妈妈为宝宝选上衣时,可选稍长的上衣,可将圆领的短衫改为小翻领衬衫。由于宝宝4~5个月时开始长牙,会流很多口水,因此妈妈可为宝宝穿上一件罩衫,戴上吸水性强的围嘴。春秋季节,妈妈为宝宝选择宽松的背带连脚裤,以便保暖和自由活动。根据天气变化,冬天可给宝宝穿上柔软的鞋袜和带风雪帽的外套。
5个月宝宝不睡觉的调节方法
宝宝晚上不睡觉,但也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人类昼出夜寝的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是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白天睡觉的习惯,那么,到了晚上就不会发困。宝宝也不例外,如果睡眠足够,无论在什么时候醒来,都显得很精神。当然如果在夜间醒来,就会扰得父母不得安宁。睡眠既然是生活习惯,就有适应的方法调节,这需要妈妈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宝宝,养成他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让宝宝尽量少睡,在夜间除了喂奶,换1~2次尿布以外,不要打扰宝宝。在后半夜,如果宝宝睡得很香也不哭闹,可以不喂奶。随着宝宝的月龄增长,逐渐过渡到夜间可以不换尿布、不喂奶。如果妈妈总是不分昼夜地护理宝宝,那么宝宝也就会养成不分昼夜的生活习惯。
疾病处理
宝宝贫血
宝宝贫血是宝宝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患病初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贫血是指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低,宝宝贫血包括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贫血的宝宝常伴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甚至影响智力。
宝宝贫血多见于1岁以内婴幼儿,此期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再加之饮食单调,营养不足,故而婴幼期贫血发生率高。在我国约有30%以上的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贫血,农村地区更高,可达50%左右。
缺铁性贫血是指缺乏制造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元素,缺铁性贫血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2岁以下的宝宝更为多见,早产儿、双胎儿患此病的几率较大。
配方奶贫血症
“配方奶贫血症”是指宝宝因为过量饮用配方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宝宝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须的物质,铁缺乏势必影响宝宝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贫血。宝宝出生时从母体带来了一定量的铁,但4~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铁基本消耗尽,此时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但市场上出售的配方配方奶,每1000毫升中仅含铁0.5~2.0毫克,而1岁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取6毫克铁。配方奶中含铁量只有母乳的1/3,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配方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
配方奶中的钙、磷、钾含量很高,这些矿物质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增加了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因此,从4个月开始,妈妈就要逐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为了补充铁的不足,妈妈还要给宝宝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鸡蛋黄不仅含铁多,而且容易消化,妈妈可将适量的熟鸡蛋黄碾碎,直接加入到煮沸的配方奶中,搅拌均匀,然后喂给宝宝。
早期教育
与宝宝玩藏猫儿游戏
藏猫儿游戏是宝宝比较喜欢的游戏,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藏猫儿游戏了。开始爸爸妈妈可用布蒙住自己的脸,宝宝以为爸爸妈妈消失了,正在疑惑时,爸爸妈妈把布移开,同宝宝逗乐说“猫、猫”,宝宝看到爸爸妈妈重新出现时,会很高兴。爸爸妈妈也可将布蒙在宝宝脸上,然后帮他掀开布,让他看到爸爸妈妈的脸,逗他开心,训练几次后,宝宝会自己拿布蒙在脸上,然后自己又掀掉布逗爸爸妈妈玩。
藏猫儿游戏增加了宝宝的潜意识,使宝宝知道要去寻找消失的东西,宝宝开始产生自己动手拉布寻找消失的人或物的动机。
如何教5个月的宝宝观察周围环境
这个月龄的宝宝,头已竖得很稳,视野更加开阔,对周围环境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爸爸妈妈要利用宝宝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首先教会他认识这些事物。爸爸妈妈平时一定要观察宝宝最爱盯住什么,找出他最感兴趣的物体让他学习,如宝宝喜欢看灯,爸爸妈妈可把台灯点亮又熄灭,吸引宝宝视线落在灯上后,说“灯”。有时宝宝会盯着妈妈的脸或手看而不去看灯,这时妈妈可熄灭了灯后,握着宝宝的小手摸摸灯罩或灯上的布,然后把灯点亮再告诉他“灯”,使他把声音和发亮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后爸爸妈妈再说灯时,宝宝就会自己抬头看灯。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宝宝边做边说,特别是对他日常接触的事物、经常看到的物体均可用语言强调。
第二节 十八周宝宝
宝宝体重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这是个规律性的过程。4个月以前,宝宝每月体重平均增加0.9~1.25千克,从这个月开始,每月体重平均增加0.45~0.75千克,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平均每个月增加1厘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4个月的宝宝可以用眼睛来传递感情了。在妈妈和宝宝对视的时候,宝宝的眼神能够流露出感情交流的喜悦。当妈妈对宝宝说话时,宝宝会仔细地注视妈妈的嘴,并试图模仿。宝宝能够发出“a、yi、ba-ba、da-da、mou-mou”等声音,但还没有具体的指向,属于自言自语、咿呀不停。此时宝宝的拇指也灵活多了。宝宝视觉和触觉越来越协调,看到任何物体,都有触摸的愿望,如果是安全的,妈妈一定要满足宝宝的要求。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自制辅食的食用标准
爸爸妈妈亲自给宝宝制作辅食,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新鲜,但是爸爸妈妈也不能大意:
卫生:适宜选择橘子、苹果、梨、香蕉、木瓜等皮壳容易处理、农药污染程度轻及病原感染机会少的水果。蔬菜类如胡萝卜、菠菜、空心菜、豌豆、小白菜等都不错。烹调前用清水或淡盐水将菜泡半个小时、洗干净;餐具、厨具和手都要仔细清洁;碗和盘子最好用开水烫一下消毒。
保鲜:给宝宝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肉、肝等食物,这些需要到超市购买,质量一般可以保证;制作的时候注意一定要煮熟,以免发生感染,爸爸妈妈也要密切注意是否会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
蛋、谷类、肉、水果的意义
应该先给宝宝添加蛋黄、谷类等辅食原料,一般情况来说,每隔一到两周给宝宝添加一种新的辅食。在这段时间里,应该给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添加之后,观察宝宝是否能够适应,如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是否有发热、拉肚子、或者不舒服等现象;大小便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隔一到两周后再添加新的品种。在蛋黄、谷类添加完之后,依次添加肉类、鱼类、虾、水果、果泥、菜等,成人能吃的,宝宝也要逐渐添加上去。在开始添加辅食时,不能让宝宝吃鱼、肉,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的酶也是一个逐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
日常护理
5个月的宝宝可以竖抱吗
5个月的宝宝头已经能够完全挺起,因此可以竖抱了。俯卧时能抬头挺胸,两上肢能支撑起上半身,两臂灵巧自如,两侧动作对称。抓握玩具不但比以前牢固,而且双手都可抓起东西,宝宝抓到一张纸时会揉搓成一团,抓到带的玩具会胡乱摇动。5个月的宝宝双下肢更加有力了,躯体肌肉也增多增强了,仰卧位时,手脚乱动,用力翻身但还翻不过来,但可以从侧俯卧位转为仰卧位。可以扶着坐在妈妈怀中10~15分钟,妈妈应注意不要让宝宝做的时间太长,以免脊柱畸形。
如何帮助5个月的宝宝坐起来
5个月的宝宝,可练习拉坐。宝宝独坐后,眼界开阔了,可接触许多未知事物,有利于宝宝感知觉的发育。另外,宝宝能独坐后,脊柱开始形成第二个生理弯曲,即胸椎前突,这对保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使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双手夹住宝宝的腋下,轻轻地将宝宝拉坐起来,再轻轻地放下去,边做边说“宝宝坐坐,宝宝能干”等,练习多次后,妈妈只需稍用力帮助,宝宝就能借助妈妈的力量自己用力坐起来。
5个月时,可练习靠坐,将宝宝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让宝宝靠坐着玩,然后慢慢减少他身后倚靠的物体,使宝宝仅有一点支持即可坐稳或独坐片刻。6个月左右,宝宝可开始独坐。开始独坐时,宝宝可能协调不好,身体前倾,此时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慢慢延长每次独坐的时间,直到能稳定地坐为止。
疾病处理
荨麻疹
皮肤的某个部位出现有瘙痒感的红色发疹现象。发疹大小不一,表面平滑且逐渐扩大。荨麻疹有时还会出现在口腔、喉咙等部位。
宝宝身体上突然出现有瘙痒感的红色疹子,大小形状各异。开始可能只是很小的一片,逐渐面积扩大。从发疹到消失可能持续数小时也可能数日并且伴有瘙痒感。
宝宝食物过敏的最初症状表现常常是身上出现荨麻疹。但引起宝宝荨麻疹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宝宝服用的药物、日光、汗、气温变化、抓挠皮肤等物理刺激。
反复出现的发疹现象如果在1周之内消失即为急性荨麻疹,持续1个月以上为慢性荨麻疹。大部分荨麻疹都会自然痊愈。如果症状表现轻微可以先在家观察,用湿毛巾冷敷发疹部位可以抑制瘙痒。
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组胺的口服药剂,宝宝服药后症状表现会减轻,但是可能会反复发疹,爸爸妈妈不能凭借自己的判断给宝宝停药,要遵医嘱找出过敏原进行对症治疗。
乙型脑炎
潜伏期为4~21天。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宝宝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称之为隐性感染。部分宝宝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病宝宝,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
乙型脑炎起病多急骤,开始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同时出现头痛、嗜睡、呕吐、精神不振及食欲减退,还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惊跳、眼睛长时间固定看一个方向、说话口齿不利等。如果不能早期诊治,病情发展,宝宝则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41℃,昏睡,昏迷,抽搐,四肢瘫痪,呕吐加重,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不规则、减慢,最后呼吸停止。少数严重患儿可导致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四肢发凉、呕吐咖啡色液体,甚至死亡。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后10天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缓解。
乙型脑炎的预防关键在于灭蚊虫,避免蚊虫叮咬宝宝;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控制动物疫情,亦可对动物作疫苗注射。为预防和减少发病后对宝宝智力影响,爸爸妈妈要注意,特别是发病高峰季节,当宝宝出现高热、呕吐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防止病情加重。如果宝宝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爸爸妈妈应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并对宝宝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早期教育
性格外向宝宝的安度法
性格外向的宝宝在遇到陌生人向其示好的时候,往往反应比较强烈,会大哭着挣脱陌生人的怀抱,企图得到妈妈的“救援”。
联谊活动: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着宝宝去别人家做客,或者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里,最好有与宝宝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这样同龄宝宝之间的沟通障碍要小很多,渐渐让宝宝习惯于这种沟通,提升交际能力。
及时安抚:遇到宝宝认生时,妈妈要马上带宝宝回到安全的环境,比如抱到自己怀里,放回到宝宝车里,不要勉强或强迫宝宝接受陌生人的示好,这样只会让宝宝更加紧张,认为妈妈不要他了,继之产生哭闹行为。所以,及时安抚很重要。
性格内向宝宝的安度法
性格内向的宝宝往往更怕生,他会拒绝一切陌生的环境与事物。对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加开导。
多接触陌生人:抱着宝宝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聊天,让宝宝感到陌生人是友好的,是不会伤害他的。
慢慢接近:想要接近宝宝,最好拿着他最熟悉、最喜欢的玩具,这样他就会慢慢地转移注意力,缓解认生的恐惧心理。
户外锻炼:平时要多带宝宝到户外去,多接触陌生人和各种有趣的事物,开拓宝宝的视野。
第三节 十九周宝宝
现在的宝宝越来越好动了,所以妈妈要操心的事也越来越多了。宝宝现在的视力已经也很敏锐,可以看到很多不同距离的东西,也能轻易地追踪移动的物品。过去,宝宝在白天的睡眠时间会很长,但现在可不同了,宝宝就好像是一匹小马驹,他不愿意再安安分分地躺着,而更愿意动起来,每次活动的时间可以长达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宝宝会很熟练地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能主动用前臂支撑起上身并抬起头。如果支撑累了,宝宝自己会把头偏过去休息。此时的宝宝能够到玩具了,并会把小摇铃摇响,可以很安静地独自玩15分钟左右。他会一边听周围所有的声音,一边继续练习说话。当妈妈和别人谈话而忽略了宝宝时,宝宝可能会发出声音来吸引你的注意。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辅食的分类
辅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庭制作的简单辅食,即爸爸妈妈们经过简单加工,如用榨汁机搅拌、用小匙挤压等方法制作的辅食,如果汁、蔬菜汁、肉泥等。虽然这类辅食的营养搭配完善,但爸爸妈妈要提前准备,不要等到宝宝饥饿的时候再做。与第一类辅食相比,第二类辅食比较方便,那就是宝宝米粉。宝宝米粉是以大米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以白砂糖、水果、蔬菜、蛋类、肉类等科学配料,加入了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一般都是专业厂家生产,营养丰富,并且卫生安全,食用方便,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饥饿的时候,迅速给宝宝做好。
如何选购米粉
01 要注意产品配方中的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补充了充足的蛋白质,宝宝各器官才能发育完全。现在市场上的宝宝米粉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婴幼儿全价配方粉,这种米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0%,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不用添加其他的食物。还有一种是婴幼儿补充谷粉,这是给4个月以上宝宝准备的辅食,蛋白质的含量为5%,而必需脂肪氨基酸含量更低,满足不了中国宝宝的生长需要,所以爸爸妈妈尽量不要选这种米粉,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
02 注意营养元素的全面性
选择米粉要看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看营养成分表的标注,看营养是否全面,含量是否合理,如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好的米粉所含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和其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外选择米粉也要注意是否符合婴幼儿换乳期补充食品国家标准。
03 注意米粉的外观
要选择颗粒精细的米粉,易于宝宝消化吸收。同时也要了解,质量好的米粉应该是大米的白色,均匀统一,有米粉的香气,还要看米粉的组织结构和冲调性,应为粉状和块状,无结块。并且要留意里面是否为独立包装,这样会更加卫生,不易受潮。
日常护理
宝宝牙齿护理
宝宝的乳牙约在出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一般情况下,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两岁至两岁半出齐,共20颗。最先萌出的乳牙为下面中间的一对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一对门齿,随后再按照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依次萌出。多数宝宝出牙无特殊反应,但也有少数宝宝会出现低热、暂时性流涎、烦躁、睡眠不安等症状。宝宝牙齿生长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宝宝面部的美观,更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01 保持口腔清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切忌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饮品的奶瓶入睡。
02 进行牙床锻炼
快出牙的宝宝会出现经常性流涎、牙肉痒、咀嚼物品的现象。这时,可以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也可以买磨牙饼,用以促进牙齿萌出。
03 加强营养供给
在宝宝出牙时期,营养不足会导致出牙推迟或牙质差。因此,在这一时期除全面加强营养外,还应特别注意添加维生素D及钙、磷等微量元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多带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因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中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这是宝宝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你给宝宝准备好牙胶了吗
一款可爱的牙胶就像一个有趣的玩具。变化多样的表层纹理有助于出牙和固齿;科学的造型能够训练宝宝双手的活动能力;靓丽的颜色会吸引宝宝注意;随着宝宝动作发出的音响,更能同时训练宝宝的牙、手、耳等多种感官的协调能力。
宝宝萌牙时间对照表
疾病处理
宝宝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近几年受到父母重视的一种心脏病,发病的年龄从胎儿、宝宝、一直到儿童和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后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继而使心肌发生损害。这些病毒对心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肠道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还与营养不良、疲劳、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过敏引起的鼻部黏膜发炎,症状表现为流鼻涕、鼻部瘙痒、鼻塞等。与感冒症状表现非常相似,但是没有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现象,短期内不会好转。蜱螨、灰尘、宠物的毛、皮屑、花粉等都可以称为过敏原。宝宝如果出现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表现,很难判断是否为过敏性鼻炎,只有等到2岁后才能确诊。
持续流透明水状鼻涕、打喷嚏、鼻塞、眼部出现瘙痒或充血的现象。宝宝还不太会用口呼吸,如果鼻塞严重就会感觉呼吸困难,还会影响睡眠。如果宝宝鼻子感觉到痒可能还会伴有擦拭鼻子的动作。
医生会开一些减缓症状表现的抗过敏药物、抗组胺的口服药。
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要是彻底清除可能成为过敏原的壁虱、灰尘,还要经常晾晒被褥,因为被褥里可能存留灰尘或蜱螨的尸体,清洁时最好使用吸尘器。另外,还可以在室内摆放空气净化器,这样也可以减少空气中可能飘浮的过敏原。
早期教育
发声游戏
发声是学习说话的基础,爸爸妈妈从宝宝出生就经常和他咿咿呀呀“说话”,可以逗引宝宝有意识地模仿,并激励宝宝主动发声,以下的几种发声游戏爸爸妈妈可以尝试:
当宝宝偶尔因为吧嗒吧嗒小嘴或者吐泡泡发出声音的时候,立刻微笑地看着宝宝的小脸,热烈地模仿宝宝的声音,积极给予回应。
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将宝宝抱在怀里,对着宝宝的脸“咿——”“呀——”“哦——”地“说话”。
当宝宝开始咿咿呀呀“说话”的时候,和他一起“说”,并且每隔几天增加一、两个不同的音,放慢速度,对着宝宝发出长音,以便宝宝模仿。
爸爸妈妈陪宝宝一起玩游戏
游戏是宝宝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在宝宝咿呀学语时,用实物配合图片,使宝宝理解图片所代表的是一种实物,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和他玩语言游戏。当他正在玩玩具汽车时,你指汽车图片和车字,说:“这是车。”并描述它的特点:红色,有4个轮子,能在马路上跑,发出“嘀嘀”的声音。现在将汽车开到桌子下面,让宝宝按你的要求,“爬着把车取出来”等,从而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认字能力。
还可以和他玩学翻书游戏,每天都要和宝宝一起看画书,书中图画要清楚,色彩要鲜艳,对话要简短生动,讲故事时面部表情要丰富,注意手势和言语的音调变化,使宝宝喜欢上画书,对学说话越来越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做翻书游戏,让宝宝按照你的要求,如让他寻找书中的小皮球,当他把书翻到有皮球的那页时,要鼓掌并夸奖他,以此发展宝宝语言的理解能力、手眼协调的能力和训练精细动作能力。
第四节 二十周宝宝
有时,妈妈会突然发现房间里很安静,宝宝在做什么呢?原来宝宝正在小床上和自己玩呢。可不要打扰宝宝哦,这可是宝宝不小的进步。在此之前,只要宝宝醒着时,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关照,这说明宝宝正在慢慢地长大!现在宝宝腿部的力量更加强壮了,如果妈妈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宝宝可以站立一段时间。宝宝学会撒娇了,总爱抬起胳膊,要父母抱,但对于陌生人,宝宝会感到焦虑和害怕。宝宝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了,当他被冷落或愿望没有被满足时,他会对你大声地叫。现在宝宝仍会将抓到的每样东西塞到嘴里,进一步用他的小嘴来认识这个世界。宝宝抓东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妈妈脖子上的项链、围巾,爸爸的领带、眼镜,他都要用小手去抓取。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若妈妈现在已经给宝宝添加辅食,也不需要减少奶量。添加辅食目的是以品尝为主,辅食尽量原汁原味,种类多但量少,以此可以丰富宝宝的味觉,还可以防止宝宝挑食。
5个月的宝宝仍需哺乳
5个月的宝宝,即使添加辅食也仍继续哺乳,因为此时期的宝宝饮食能力尚未完全具备,无法从辅食中获得自己身体所需的热量,爸爸妈妈必须等到宝宝有了饮食能力后,才能完全以辅食作为营养来源。此时宝宝所需的养分必须从哺乳中获得。因此爸爸妈妈喂食宝宝辅食的同时不要停止哺乳,刚添加辅食时,宝宝可能会不想吃奶,这是因为习惯于吃奶的宝宝第一次吃到固体食物而产生的现象,2~3天后,宝宝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继而引发营养不良,可先喂配方奶,再补充辅食。
5个月的宝宝不可用鲜奶代替配方奶
以5个月的年龄来说,还是给宝宝喝配方奶比较好,鲜奶最好在9个月后供给。很少有宝宝会厌恶冲泡的奶粉而喜欢鲜奶,若有这种情形,可例外供给鲜奶,不过必须在换乳之后才能以鲜奶哺育,也可试试在鲜奶中加入3%的糖。
日常护理
5个月宝宝健身操的做法
为了宝宝的健康,要坚持给宝宝锻炼身体。做操和室外晒太阳都是必不可少的锻炼方法。对这个月龄的宝宝除了坚持以前学过的几套动作外,还可以增加两套动作。
1.下肢放松运动:宝宝仰卧,两腿伸直,妈妈用两手轻轻握住宝宝脚腕,轻抬腿成45°,然后还原,连续做2遍。
2.两腿轮流屈伸运动:宝宝仰卧,两腿伸直,妈妈用两手轻轻握住宝宝脚腕,推左腿屈至腹部,然后还原;再推右腿屈至腹部,然后放下还原,连续做2遍。
宝宝的枕头要随着季节而更换
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枕芯也应更换。中医讲究“头要凉,脚要暖”,宝宝入睡后,如果头部温度过高,宝宝会烦躁不安,不易入睡。
疾病处理
宝宝麻疹
01 宝宝麻疹的特征
麻疹是宝宝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可出现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明显。全身淋巴系统出现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和胸腺等处可见多核巨细胞。
02 麻疹病儿的合理饮食安排
宝宝在麻疹期,要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要食用易消化而又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要多饮温开水或米汤,饮用芫荽(香菜)汤或荸荠汤,这会有助于麻疹透发,用新鲜鲫鱼或鲜虾炖汤也可使麻疹透发。3~4天后,病儿麻疹出齐时,要防止发生肺炎,注意给宝宝保暖,用流质膳食,饮食以配方奶、豆浆、稀粥、藕粉为主,每日6~7餐。10天以后,宝宝已恢复正常,可食用少量软食,每日3餐,外加1~2次点心。在恢复期间,除少吃油腻、生冷、酸辣的食品外,不必让宝宝忌嘴,长期的忌嘴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等后遗症。
03 接种麻疹疫苗的时机
麻疹是一种常见病。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打麻疹预防针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如果人体内还存在对麻疹的抗体,这种极弱的病毒就被身体中残存的抗体中和,因而使人体不能产生抗体,这样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人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还可以通过孕妇的胎盘传给胎儿,宝宝要到半岁以后,有的要到8个月后,这种抗体才会消失。所以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出生第8个月以后。
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约持续4~6年,而不能保持终身。因此,宝宝接种麻疹疫苗后4年还应加强接种一次。出过麻疹的宝宝,由于体内已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大多数不会再得麻疹病,只有极个别的宝宝会第二次患麻疹。因此,凡出过麻疹的宝宝就不要再接种麻疹疫苗了。
急性中耳炎
这种疾病是由于鼓膜内侧的中耳受到细菌感染所致,感冒时侵入喉咙和鼻腔黏膜的细菌通过耳管进入中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宝宝的耳管相对比较粗并且短,感冒的时候细菌很容易在上呼吸道繁殖导致细菌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5岁之前的宝宝比较容易患此病。患病初期可见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之后发展成高热,宝宝会因疼痛不断地摸耳朵,听力可能还会受到影响。随着症状的恶化,中耳开始流出脓状物,鼓膜破裂并有黄色耳漏流出,耳漏流出后疼痛症状消失。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在感冒之后还持续发热,并且有经常用手擦碰耳朵或者碰触时有痛感等症状,应带宝宝前往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宝宝可能患有中耳炎。在出现耳漏之前,可以给宝宝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或使用一些治疗耳部疾病的外用药消炎。如果宝宝的疼痛感强烈,可以使用一些镇痛剂、退烧药。耳漏如果不能自然流出而积存在中耳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这时需要切开鼓膜取出脓状物。手术后坚持治疗,切开的鼓膜会自然再生。
早期教育
5个月宝宝的翻身训练
当宝宝能够自由地由仰卧位变俯卧位之后,就会大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开始认识世界的另一个新阶段。5个月的宝宝如果还不能很好地翻身,爸爸妈妈应及时训练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在大床上或在地上铺好席子,让宝宝仰卧在上面,拿一个有趣的新玩具逗他,当他想抓时,将玩具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这时宝宝的头也会随着转,伸手时上肢和上身也跟着转,同时带动下身和下肢,全身就翻了过来。开始时爸爸或妈妈可以助宝宝一臂之力,但主要还是鼓励宝宝自己翻身。当宝宝翻过来了,就要表扬他,抱抱或亲亲他,然后把他放回原位,让他重新再翻。
有计划地给5个月宝宝念儿歌
5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节奏明快的儿歌,虽然他不懂儿歌或诗词的意思,但他喜欢儿歌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更喜欢你给他念儿歌时亲切而又丰富的表情、口形和动作。适合给这个月龄宝宝的儿歌应短小、朗朗上口,并配有固定的动作,如《甜嘴巴》(用手指宝宝的小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喊完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每天至少要给宝宝念1~2首儿歌,每首儿歌至少要念3~4次。应当根据宝宝的日常活动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使宝宝做到耳、眼、手、足、脑并用,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