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出生第十个月
这个阶段的婴儿已经能够稳稳地坐着了,有的甚至可以扶着东西站起来了。而且手更灵活了,能够抓住东西了,也能自己一个人玩了。还愿意模仿。这个时期的孩子发生坠落事故的很多,所以家长要注意看护好孩子。在睡眠上,一般睡得都较以前晚了,比较愿意玩。这段时期要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每天要在户外呆上至少2个小时,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锻炼皮肤。
10个月的宝宝非常活泼,喜欢摆弄玩具,对感兴趣的事物会长时间地观察,知道常见物品的名称并会表示。并且能执行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有时有所指;会用面部表情、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在大人的提醒下会喊爸爸和妈妈。
这个月的宝宝已经进入了对语言的理解阶段,只是还不能说出词语。他已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他名字时他会应答;他已能把母亲说话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区别开来,还能区分成人的不同的语气;他已经懂得简单的语意,比如他伸手想要拿某种东西时,家长严厉地说:“不能动!”他会立即缩回手来;他能模仿大人的声音说话,并会一些表示词义的简单动作,如对高兴的事情拍手喝彩,用手指向物体来表达想要的意愿,用摇头来表示反对,甚至向父母显示他已经明白你说话的内容了。
第一节 三十七周宝宝
宝宝满9个月了,现在宝宝能指认身体的各部分,模仿手势、脸部表情、声音等。现在宝宝的运动能力也明显增强。宝宝爬行时四肢能伸直,稍微支撑即可站立,可以手掌支地撑起,独立站起来,可扶着家具横着走两步。宝宝的进步还不止这些,他不仅会站起来,还会从站立变成坐立,有的宝宝喜欢模仿叫“妈妈”,这个时期,宝宝的分离焦虑感达到了高潮,表现出对妈妈的极度依恋,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需要其他人照顾宝宝,妈妈可以提醒他人慢慢接近宝宝,宝宝需要一个过程。宝宝紧张的时候,可能会吸吮大拇指平抚自己的焦虑,对于这点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吸吮是宝宝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让宝宝安静下来的办法之一。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造成食欲不振的因素
宝宝产生食欲不振现象时,妈妈应先注意是否有以下的情况发生:
1.疾病和缺乏微量元素:宝宝可能因为身体不舒服、口腔疾病、缺锌等导致食欲不振。
2.咀嚼能力不足:辅食添加不合理,有的宝宝从小没有锻炼咀嚼,吃什么都囫囵吞下,碰到稍硬的食物,不是吐出就是含在嘴里。
3.不良习惯和饮食安排:点心的给予方式不适当,用餐的时间不规律,饭前饮用过多的配方奶、果汁等饮料,都会让宝宝在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
4.严重的食欲下降,考虑患有疾病的可能:严重的食欲下降并伴有精神萎靡、低热,则可能为结核菌感染;严重的食欲下降并伴随腹痛、便血等,则可能为胃肠道溃疡、寄生虫感染等;除食欲减退,还出现反应迟钝、皮肤粗糙及发育不良等现象,则可能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的食欲下降若伴随多汗、颅骨软化等,则可能多为佝偻病引起;足月宝宝拒食,常表示病情严重,应注意脑膜炎、败血症等。
5.身体、情绪不佳:如果宝宝的活动量不够,食物尚未完全消化,就会导致宝宝没有饥饿感。宝宝过于疲劳或过度兴奋,吃饭时想睡觉或无心吃饭,都会影响食欲。
6.不当的养育方法:妈妈有没有过度地强迫宝宝用餐?有没有给宝宝制造一个愉快的用餐气氛?
科学地给宝宝补充维生素的原则
01 缺什么,补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缺几种补几种,不缺不补,这是补充维生素的第一条原则。补充维生素时妈妈首先会想到各类复合维生素口服片。但给宝宝全面补充,很容易产生维生素之间的失衡,应补的量不足,不需补的量偏多。
02 补充要有间断性
也就是说,如果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应该间断地补充,不能一直服用。长期补充不仅会降低宝宝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率,而且宝宝一旦停服,就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专家建议,无论补充哪类维生素,都最好补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以保证服用的安全,例如隔天服用一次,或服用5天停2天。
日常护理
脚尖站立
宝宝站在爸爸妈妈的腿上时,会用脚尖站立,妈妈会怀疑,宝宝用脚尖站立是不是异常现象。对于这个月的宝宝,他对站立的危险性已经有了认识,他站在妈妈的腿上不但不平,还软软的,很不平稳,所以宝宝就会用脚尖站立,防止摔倒。
不慎抓破脸的紧急救护
剪指甲时,如果不慎误伤宝宝手指,或是宝宝自己抓破脸时,应该先用消毒纱布或棉球压住伤口,直到流血停止为止,再涂抹一些碘酒或消炎软膏消毒,最好到皮肤科进行检查。每个宝宝都是妈妈的掌上明珠,抓痕虽然在宝宝娇嫩的脸上,但是却是疼在妈妈心上,希望能通过这个小小的诀窍,帮助妈妈处理抓破脸的情况。
疾病处理
脱臼、扭伤
强硬地拉伸关节造成关节脱节,这种情况被称为脱臼;周围组织、韧带受损被称为扭伤。脱臼常见于手腕、肩部,扭伤则常见于足部。在发生脱臼时,脱节的关节周围韧带也会受到损伤。如果是扭伤,宝宝关节周围会肿胀并伴有疼痛感,不仅关节周围韧带、组织会受到损伤,皮肤也会发青。宝宝扭伤需要静养及冷敷,还可用有弹力的绷带将患部包扎保护起来。宝宝脱臼爸爸妈妈可以带他去外科进行关节复位,回到家静养,并用冷毛巾敷宝宝患部。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种疾病是由于骨髓发生异常致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引起的贫血。宝宝除了有脸色差、食欲不振等贫血症状外,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无法止血,从而造成鼻出血、牙龈出血时流血不止,同时由于白细胞的减少导致容易感染疾病,有的还会伴有发热现象。这种疾病一般需要输血,使用肾上腺皮脂激素以及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则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早期教育
让宝宝认识身体的游戏
爸爸妈妈可每天利用一些时间和宝宝做指认身体的游戏。帮助宝宝了解身体构造、器官,使宝宝感受实际身体、特征、意义及功能,帮助宝宝形成自我认识进而了解自己。
01 静默游戏方法
①和宝宝一起闭上眼睛、不说话,静默中仔细倾听各种可能听到的声音,如小鸟声、汽车声、人走路的声音。
②讨论平时最容易听到的声音,从讨论中加以分类。
02 视觉游戏(辨别、颜色、大小)方法
①准备几种颜色不同,大小各异的几何图形。
②将同属性几何图形依大小排列。
③顺时针方向,用食指探索图形的形状,及框架内缘的轮廓。
④告诉宝宝几何图形的名称,并指认生活中属于此形状的物品。
03 嗅觉筒方法
①和宝宝一起阅读有关鼻子的图书,认识鼻子的功能及外形、比较各种动物的鼻子外形。
②收集底片盒数个,内装不同气味,如香水、花瓣、胡椒粉、酱油、水果等。
宝宝恋物
现在,有的宝宝已经换乳了,这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宝宝会感到失落,甚至感到不安。于是,宝宝开始寻找过渡性的情绪依靠,这个依靠也许是毛绒玩具、宝宝的枕巾,又或许是被角。如果你发现宝宝有一些“恋物”了,也不要惊慌,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纠正宝宝的“恋物”行为。首先,妈妈要尽量多找一些机会陪伴宝宝,让宝宝体会到妈妈的爱。其次,在给宝宝准备玩具和生活用品的时候,可以多准备几件。这样,宝宝就不会轻易对这些经常被替换的物品产生无法割舍的感情。
第二节 三十八周宝宝
现在宝宝两手扶着栏杆站立时,会攥着栏杆用力摇晃,使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宝宝腿部的力量越来越强壮,自己坐下的时候不会再跌倒,而是很自然地坐下,这离蹲不远了。蹲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需要全身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还要有平衡能力。宝宝已经能眼手配合完成一些活动,如把玩具放在箱子里,把手指插到玩具的小孔中,用手拧玩具上的螺丝,掰玩具上的零件,看到什么就想拿什么等。宝宝开始能记住一些更具体的事情,如他的玩具在家里存放位置。宝宝也有了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和结构的能力,通过观察,宝宝增长了认知事物、观察事物、指导运动的能力。同时,宝宝也能模仿他以前看到过的动作,甚至是一周前所看到的动作。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补养适当使宝宝更聪明
宝宝健康聪明是所有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一些爸爸妈妈千方百计地为宝宝补充营养,希望能为宝宝成长“推波助澜”。实际上,补养过量不仅无益于宝宝的健康,还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
在给宝宝补钙方面很多爸爸妈妈就存在误区,认为补钙越多可以让宝宝长得越高、越快。事实上,过量补钙不仅影响宝宝胃口,严重情况还会导致血钙升高,各脏器钙沉着,甚至几个月大的宝宝也会患上便秘。因此,宝宝补钙一定要适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维生素D不是营养品
一些爸爸妈妈了解到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因此过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事实上,维生素D并不是单纯的营养品,过量服用后,维生素D长期积聚在宝宝体内,导致维生素D中毒,轻者会引起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颅内高压等中毒症状,患高血钙症和高尿钙症的概率也可能增高,肾、脑、心和肺等脏器也有可能发生异常钙化。
少数宝宝长期严重补钙过量,还可能患上“鬼脸综合征”:嘴大张,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甚远,表情怪异。这类宝宝往往还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疾病。一般真正缺钙的宝宝多数发生在早产儿或巨大儿以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宝宝,或长期腹泻,肝、肾疾病等患儿,这样的宝宝都需要补充钙制剂。一般情况下,补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长期使用,造成维生素D中毒。
日常护理
为宝宝挑选合适的衣服
1.安全:为宝宝选择衣服,安全是首要的。不要买含荧光成分的衣物;深色服装经宝宝穿着摩擦后,易使染料脱落渗入皮肤,特别是一些宝宝爱咬嚼衣服,染料及化学制剂会因此进入宝宝体内;宝宝衣服上也不宜有大纽扣、拉链、扣环别针等零件,以防损伤宝宝的皮肤,或者被宝宝误食发生危险。
2.面料:宝宝衣服面料的总体原则是以柔软、吸汗、安全、色彩艳丽明快、易洗不退色为主。
3.尺寸:为宝宝购买或缝制衣服时,尺码应大一些,这样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4.款式:宝宝的衣着款式要简洁、宽松、安全。
5.宝宝的鞋:宝宝马上要学走路了,因此要选择鞋帮稍高些的,这样有利于保护宝宝的脚踝。鞋底表面应有凹凸,可以增加阻力,防止宝宝滑倒。
制作宝宝衣服注意事项
布料要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棉织品做内衣,也可用旧的棉毛衫、旧的布单衣等制作。化纤及毛织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发生皮炎,有的还会发生过敏反应,一般不宜使用,如果使用,可作为外套材料。
衣服的颜色要浅,因深色布料多用苯胺染料染织,易使宝宝患高铁血红蛋白病,使宝宝出现紫绀。浅色衣服不仅清爽、干净,也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衣服式样的选择,要便于穿脱,有利于宝宝的活动,还要注意保暖。内衣做得要宽松些,选择斜襟样式,并使用带子系扣,既柔软,也可随意缩放。
疾病处理
心肌炎
宝宝在患感冒等疾病时,病毒、细菌易侵入心脏肌肉部位从而引发炎症。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心肌发炎会使宝宝心脏功能受到影响。症状表现为宝宝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会呼吸困难,脸色差甚至出现呕吐,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意识丧失等情况。病情轻微的情况下有的宝宝可以自然痊愈。但是如果宝宝出现意识丧失,很可能是由于心肌肿胀造成心脏突然肥大,爸爸妈妈则必须立即送宝宝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可以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
急性喉炎
喉咙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而发炎。喉部黏膜肿痛造成呼吸道狭窄,声音嘶哑并出现急性喉炎特有的咳嗽声。宝宝在发热的同时咳嗽的声音低沉,呼吸时发出呼呼的声音。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呈紫色的发绀现象。可以使用类固醇类、收缩血管类药物,同时还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消炎止咳并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如果病情严重则需要入院吸氧。
早期教育
宝宝真的站起来了
01 训练宝宝学站立
训练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开始时,爸爸妈妈可用双手支撑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在比较稳定后,可让宝宝扶着床栏站立。慢慢地宝宝就能很稳地扶栏而立,并能自如地站起坐下或坐下站起。
02 放手让宝宝独站片刻
在宝宝刚开始学站时,爸爸妈妈应注意给予保护,同时要注意检查床栏,防止发生摔伤、坠床等意外事故。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前方放一个玩具逗引他,让他学会挪步,移动身体。当宝宝具备了独站、扶走的能力后,就离会走不远了。
03 宝宝练习迈步前走
爸爸或妈妈两手握住宝宝的手,然后,自己一步一步向后退,让宝宝慢慢迈步向前走,或让宝宝扶着推车,慢慢向前推,学会迈步。
语言、视听开发小游戏
01 一串长长的果实
将宝宝喜欢的玩具用绳子系在一起,让宝宝拉着这些玩具玩。开始可以系两三样玩具,然后妈妈在宝宝拖着这些玩具玩的时候唱一些很简单的单音节的歌谣,有意识地让宝宝也跟着学习,之后宝宝就可以尝试一边唱歌一边拖着喜欢的玩具了。
02 敲敲的乐趣
引导宝宝有节奏地敲鼓,让宝宝认识“鼓”这个乐器,并且训练宝宝准确地将鼓棒敲击在鼓面上,让宝宝感觉敲鼓的乐趣。眼球追看和距离感是宝宝视觉潜能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两方面打好基础,对宝宝日后识字、阅读、写字等各方面都有直接帮助。
第三节 三十九周宝宝
现在,宝宝已经会扶物站立一会了,而且爬行能力还在不断地增强。他可能爬的更快了,也许还会向高处爬,还尝试用四肢支撑着身体,把屁股翘高,低下头看自己的脚丫。有的宝宝可能会扶着床沿、沙发墩、木箱等横着走几步。有的宝宝能推着能滑动的物体向前迈步,但不敢离开物体向前走。宝宝现在也可以依靠爸爸妈妈的语气来领会他们的意思了。
爸爸妈妈可能发现宝宝的睡眠更深了,不易被吵醒,晚上即使有尿,排完后也会立即睡着,不用哄,也不用喂奶。但是也会有些不爱睡觉的宝宝,睡眠可能更轻了,几乎不能让妈妈离开半步,特别是吃母乳的宝宝,更会如此。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助眠食物
01 配方奶
配方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原料色氨酸,另一种是对机体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而且配方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营养成分,很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睡前喂宝宝喝一杯配方奶将有助于宝宝睡眠。
02 小米
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此外,小米含丰富的淀粉,食用后使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量。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可以熬小米粥给他吃。
03 水果
水果中含有果糖、苹果酸以及浓郁的芳香,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血清素,从而有助于进入梦乡。
04 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睡前吃一些葵花子,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消食化滞,镇静安神,促进睡眠。但如果宝宝太小,爸爸妈妈就不要随便给宝宝吃葵花子,以防宝宝发生噎喉。
05 大枣
大枣含蛋白质、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补脾安神的作用。
06 核桃
核桃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从婴儿时期,就应该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只有好的进餐习惯,才能保证宝宝的进食营养,身体才会健康。
1.按时进餐:宝宝一天的进餐次数、进餐时间要有规律,到该吃饭的时间,就应喂他吃饭,吃得好时就应赞扬他,如果不想吃,也不要强迫他吃,长时间坚持下去,就能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
2.培养饮食卫生:每天在餐前,都要引导宝宝洗手,培养宝宝清洁卫生的习惯,吃饭时不要玩,大人不要和宝宝逗笑,不要让他哭闹,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更不能边吃边玩。
3.锻炼宝宝使用餐具:训练宝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手拿饼干吃,训练正确的握匙姿势,为以后独立进餐作准备。
4.避免挑食和偏食:每餐饭、菜、鱼、肉、水果搭配好,鼓励宝宝多吃些种类,并且要细咀嚼,饭前不给吃零食,不喝水,以免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
日常护理
宝宝学走路妈妈选好鞋
当宝宝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时,妈妈肯定会欣喜不已。但是妈妈应为宝宝选一双怎样的鞋子呢?如何做到既保护宝宝幼嫩的脚脚,又美观舒适呢?
01 拒绝“二手鞋”
俗话说:“若要宝宝长得好,宝宝要穿百家衣,宝宝要吃百家饭。”这句话正道出了我国对宝宝的传统的养育法。
虽然,旧衣物与新衣物相比质地更柔软,更适合宝宝幼嫩的肌肤,但宝宝是不是也要穿旧鞋子呢?是不是旧鞋更舒适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每个宝宝的脚形是完全不同的,穿过的鞋子会随着宝宝的脚形而变形。所以爸爸妈妈如果让宝宝穿已经变形的旧鞋,宝宝会感到不舒服。而且宝宝双脚的骨骼还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定形,穿“二手鞋”不利于宝宝脚的发育。
02 拒绝厚底鞋
宝宝会蹒跚的走路了,鞋底厚是不是可以让宝宝的脚能更有力的支撑自己,不让幼嫩的脚底受伤呢?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其实,刚学会走路的宝宝,需要足底与地面更紧密地接触,需要感觉地面的软硬度和斜度,在感受地面的反射过程中学会脚趾的配合活动,保持身体的平衡。最好是赤脚练习走路。
03 拒绝大鞋和小鞋
宝宝在他生命里的第一年,无论是他的身体骨骼还是心理发育的生长速度都是很惊人的。看到宝宝的脚长势迅速,妈妈总想为宝宝选一双大一点的鞋子。实际上,宝宝穿太大的鞋,并不利于学步。因为鞋子不跟脚,对尚未完全学会走路的宝宝而言,容易摔倒,也不利于宝宝脚的发育,脚在大鞋的空间里摩擦容易造成对脚的伤害。同样,宝宝穿顶脚的鞋,危害更大,一方面因为挤脚,宝宝走路会感到疼痛,从而失去学习走路的兴趣;另一方面太小的鞋子会阻碍宝宝脚的正常发育,使宝宝脚的血脉不通,严重时还会引起“脚沟炎”。
宝宝夏天不宜穿化纤织物
夏天人们出汗多,特别是宝宝,植物神经容易兴奋,加上平时好动,更易出汗。虽然化纤类织物很薄,但它透气性弱,不吸汗,故不易散热,致使汗液依附在皮肤上,不能马上被排掉,感到不舒适,还容易生痱子,甚至患疮、疖等。另外,化纤属于化学制品,还可能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甚至诱发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皮炎等疾病。因此,宝宝夏季穿的衣服最好为透气、散热、吸湿的纯棉织物。
疾病处理
咽后脓疡
咽喉脓疡是指咽喉受到细菌感染,凸起部位的黏膜有脓状物分泌物,积存过多会造成肿痛。尤其在出现感冒症状后,咽喉凸起部位的黏膜会积存一些脓状物造成咽喉肿痛,痛感异常强烈以致无法吞咽睡液,甚至影响到呼吸。如果发现宝宝有吞咽食物困难的症状出现,爸爸妈妈应立刻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急性扁桃体炎
喉咙因为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而肿痛。同时构成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在防御病毒、细菌入侵身体的同时表现为肿大发炎。症状表现为发热在39℃~40℃,喉咙、关节疼痛,食欲不振。扁桃体有脓状分泌物呈白色。宝宝的喉咙疼痛,应吃一些容易咀嚼消化的食物,在宝宝发热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允许的条件下还应经常给宝宝漱口。
早期教育
宝宝语言训练
近10个月的宝宝,咿呀学语变得更复杂了,宝宝已经能够将不同的音节组合起来发音,虽然这些音节组合没有固定的模式,爸爸妈妈也可能听不懂,但宝宝已经开始表达一些意思了。在视觉上,宝宝懂得常见人及物的名称,会用眼睛注视所说的人或物。能准确地观察爸爸妈妈及其他大人们的行为;在听觉上,听到“爸爸在哪儿?”或“妈妈在哪儿?”时能正确转头寻找,并知道是谁。
宝宝感官训练
宝宝成长到10个月以后,能熟练地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住类似小丸的小物品,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它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因此爸爸妈妈要对宝宝多加以培养与训练。
01 识别温度
爸爸妈妈可以在开饭时,让宝宝感觉不同的温度,如粥或面条会很烫,就告诉宝宝“烫”,如果宝宝不懂还要伸手,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手,让他伸出食指轻轻地摸一下碗马上拿开说“烫”。这样宝宝就知道什么是“烫”了,以后听说“烫”,宝宝就不敢摸了。以同样的方法让宝宝感知“冷”。
02 大碗和大匙
用两个大碗和一个大匙子,让宝宝练习把珠子、枣、玻璃球等从一只碗舀到另一只碗。首先让宝宝认识匙子的两面,经过多次尝试,知道用凹面才能把东西舀起来。
第四节 四十周宝宝
现在宝宝能够理解更多的语言,爸爸妈妈尽可能与宝宝说话,告诉宝宝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妈妈的语言要简单而特别。当宝宝听到“不”或“不动”的声音时能暂时停止手中的活动,听到妈妈说自己名字时会暂时停止活动。此时的宝宝也许已经学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能够认识五官。能够认识一些图片上的物品,例如他可以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几张.现在的宝宝能认识颜色了,妈妈不断教宝宝:“这是红气球,这是黄气球,”尽管宝宝对颜色的变化还不理解,但能够记住颜色了,把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不同的地方,妈妈问:“红气球呢?”宝宝会把头转向红气球。“黄气球呢?”宝宝又会把头转向黄气球。
成长指标
喂养需求及方法
强化食品的种类及选择
宝宝的强化食品是指为增加营养而加入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强化剂(较纯的营养素)配制而成的宝宝食品。选购时要注意包装说明、厂名、食用对象、方法和保存期、保存方法。
我国家庭自制的换乳期辅食一般都不是强化的,如蔬菜汁、果泥、胡萝卜泥、肉泥、肝泥、肉菜糊等,而我国食品厂生产的换乳期配方食品大多是多种强化的营养素,强化的营养素,几乎是换乳期宝宝比较容易缺乏的种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和钙、铁、锌、碘等矿物质。应注意的是,目前市售的以谷、豆类为基础的换乳期配方食品有两类:一类是按国家标准(GB)强化的配方食品;另一类则是超标准强化的特殊食品。关于宝宝食品和强化食品,我国已制定了标准(GB)及强化食品卫生管理法规,规定了可以强化的食品范围以及允许的强化品种和剂量。对于特殊的强化食品,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法规,选购时均应严格按说明使用,不可过量,以免影响宝宝的食欲和引起不良反应。
10~12个月宝宝的手持食物
由于宝宝从七、八个月开始,喜欢自己动手拿着食物吃,有时不让他们自己动手时,还会哭闹。所以制备一些宝宝能够握在手中,又易于消化,方便宝宝食用的食物,不但能保证宝宝进食,而且能训练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提高宝宝的动作技巧性,同时还能提高宝宝的饮食兴趣,一举多得。而这种能被宝宝拿在手中的食物就叫做手持食物。各类蔬菜都可制成手持食物,如西红柿、南瓜、白薯、马铃薯、芦笋、胡萝卜等。西红柿洗净,用开水烫过后去皮、子,切成小块就可以给宝宝拿着食用了。南瓜、白薯、马铃薯等则需要蒸烂后,切成小的长条块,给宝宝食用。此外,面包、饼干、鸡蛋饼等也都是很好的手持食物。
日常护理
为宝宝选一双合适的鞋
10个月的宝宝逐渐能扶着栏杆站起来了,宝宝平时喜欢在爸爸妈妈的腿上跳来跳去,这时妈妈最好为宝宝选择一双合适的鞋,这样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学站、学走路。鞋的大小要适宜,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宝宝活动。太大的鞋,宝宝一活动会掉下来;太小的鞋会挤压宝宝的脚,影响血液循环。大小适宜的鞋应该是宝宝穿好鞋站起来时,脚尖前有半个拇指大小的空间。这样,在宝宝站起来或走起来时正好脚顶到鞋前面。通常,这么大的宝宝适合穿软底布鞋或粗毛线编织的鞋,鞋帮最好稍稍硬一些,以保护宝宝的踝关节。
宝宝的脚长得特别快,通常2个月左右就需要给他们换鞋了。妈妈要经常测量宝宝脚的大小,及时为宝宝换上舒适合脚的鞋,保证宝宝能够活动方便。
不宜给宝宝睡软床
宝宝的身体正在快速生长发育,脊柱也逐渐形成正常人体应该有的3个生理弯曲。可是宝宝的骨骼中有机质含量多,而无机质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非常有弹性,也很柔软,不容易发生骨折。但如果经常让宝宝睡在比较软的床上,如弹簧床,就会影响生理弯曲的形成,导致胸曲、腰曲的曲度变小,久而久之形成驼背、漏斗胸。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腹腔内的脏器发育。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可以给宝宝睡木板床,或既有弹性又不软的棕绷床,这样的床可以使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弯曲状态,不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宝宝经常侧卧也不好,这样容易造成脊柱侧弯。
疾病处理
接触性皮炎
皮肤受到接触物的刺激而发炎。宝宝患有此病大部分是因为口水、汗液、尿液、果汁等刺激所引起的。皮肤发炎并伴有瘙痒感,出现粒状物或水疱。其特征是仅仅在接触了刺激物的部位发炎,发炎后应清洗宝宝患部,保持患部清洁,还可以涂一些消炎的药膏。症状轻微时可以给宝宝使用一些非处方药,如果瘙痒感强烈、患部有脓状物出现、发炎皮肤面积扩大等症状表现,爸爸妈妈应带宝宝到医院的皮肤科或儿科就诊。
肛裂
便秘时用力排便造成肛门擦裂、出血,擦裂部位黏膜红肿凸起称为肛裂。严重时肛门内的黏膜会出现脱落现象。日常生活中应尽量给宝宝吃一些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按摩腹部,这些都有助于解决便秘。如果还是有频繁擦裂肛门的现象,粪便干硬,宝宝在用力排便时擦裂肛门,擦裂的部位出血沾到粪便上排出。应该带宝宝去儿科就诊。
早期教育
10个月的宝宝动作训练
01 走的训练
宝宝拉着大人的手走,拉手走只能练习迈步,时机成熟后,设法创造一个引导宝宝独立迈步的环境,如让宝宝靠墙站好,大人退后两步,伸开双手鼓励宝宝,叫他走过来。当宝宝第一次迈步时,需要向前迎接一下,避免宝宝摔倒。可以让宝宝反复练习,很快就会走路了。
02 折腾
在安全、卫生的情况下,随便让宝宝折腾,不要过多地限制宝宝的自由,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宝宝去探索,要给宝宝多一些的自由活动空间,为他创造能胜任某一件事情的机会,让宝宝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同时,在探索中教会宝宝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学习规矩。不要怕宝宝受到伤害而处处限制宝宝的活动自由,这样的做法世界上是剥夺了宝宝学习和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早期教养中最大的失误。
培养宝宝与人交往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这说明,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宝宝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宝宝吃奶时,宝宝会用“呵呵”的声音与妈妈交往,宝宝还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当宝宝长大一些后,宝宝开始喜欢与小朋友交往,即使是面对素不相识的小伙伴也会互相抓摸,以表示亲热。
当宝宝的交往需要得到了满足,宝宝会表现得特别欣喜和愉悦。因此,爸爸妈妈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有意地引导宝宝正确地与人交往,这对宝宝交际技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