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宝宝同步养育全书

第五章 紧急救护方法

擦 伤

擦伤是宝宝最容易受到的伤害,首先要清洗伤口。处理的方法不同,治愈的情况也不同。

紧急救护措施

冲洗伤口

可以用自来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上的泥沙,请注意千万不能用力揉搓。

如果出血,请先止血

止血时要用干净的纱布多叠几层,用力压住出血处来止血(不要过于用力)。

对伤口消毒

可以用消毒液或者是双氧水直接对伤口进行消毒。在消毒伤口时会有沙子等脏东西随着泡沫一起浮出伤口,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疼痛,要安慰宝宝的情绪,同时用纱布擦干净伤口,可以防止伤口感染。

涂预防化脓的药物

在伤口上为宝宝涂上防止化脓的药物,把纱布多叠几层敷在伤口上保护伤口,再缠上绷带固定纱布。如果是一般的小伤口,只要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脸上有严重擦伤

宝宝脸上的皮肤比较细嫩,而且发生擦伤时常常会头部先着地,这时眼睛周围或脸上的伤口可能会留下瘢痕,为了小心起见,简单处理后应该带宝宝去小儿外科、眼科就诊。

伤口会引起化脓

如果伤口一直潮湿不干,特别当宝宝是在水沟或者不干净的地方擦伤,细菌会侵入皮肤,所以要特别提防伤口的化脓,要带他去外科就诊。

如果发生跌伤

擦伤的同时经常伴随跌伤,宝宝幼小的身体被强烈撞击后,可以采取冰敷的办法消肿,如果宝宝感觉疼痛难忍的话,就要带他去看外科或骨科。

疼痛难忍

有时候的情况是,当伤口好了宝宝却还是疼痛难忍的话,很可能是伤口中留有玻璃或者是石头等。所以千万不能大意,要到医院外科就诊。

伤口有异物无法取出时

当家长处理伤口时,伤口中如果留有泥沙、玻璃碎片等小东西,如果用水或者是生理盐水冲洗还拿不出来的话,千万不要硬性取出或者使劲揉搓伤口,这样反而会十分危险,这时要迅速带宝宝去医院外科就诊。

预防常识

时常叮嘱宝宝并且将预防意识灌输给宝宝。比如选择适合小宝宝玩的玩具,叮嘱他们玩完玩具要收拾好。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要时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因逞能而伤害自己。还要时常检查宝宝的游戏用具是不是有损伤或者是有障碍物影响宝宝的玩耍。这要求家长们从宝宝的角度去观察。在游戏过程中不要突然发出什么指令而吓到宝宝。

小贴士
如果给宝宝包扎的纱布或是创可贴脏了就需要更换,每天在宝宝睡觉前需要给宝宝的伤口进行消毒。因为宝宝对疼痛的感觉比较敏感,尤其在洗澡时,即便是小伤,宝宝也会感觉非常痛。所以家长在照顾受伤宝宝的时候应尽量小心,减轻宝宝的疼痛感。

刺伤、割伤

刺伤和割伤常常伴有出血的状况,所以首先要稳定宝宝的情绪,避免因为惊慌给宝宝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

紧急救护措施

当伤口比较浅时

先用清水或者双氧水消毒,然后用纱布多叠几层,敷在伤口上帮助宝宝止血。消毒之后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皮肤中扎入刺时

首先要拔刺。如果刺是露在外面的话,可以借助用具拔出来。如果刺是陷入在肉中的,要用消毒过的针挑出来。做以上的处理时,一定要给宝宝一边拨弄伤口一边消毒,如果使用针挑出刺,要先压住伤口的周围,将血及脏东西挤出后再接着消毒。伤口处理后,用创可贴贴上伤口就可以了。

当伤口比较深时

用重叠几层的消毒纱布敷住整个伤口,并用力压住伤口(但是千万不能过于用力),同时将宝宝的伤口抬到比心脏更高的位置,这样可以把血止住。如果这些方法仍然不能把血止住的话,要立刻叫救护车或者带宝宝去医院。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头部或眼睛周围被割伤时

脸上的皮肤比较细嫩,而且宝宝发生擦伤时常常会头部先着地,这时眼睛周围或脸上的伤口可能会留下瘢痕,为了小心起见,简单处理后应该带宝宝去小儿外科、眼科就诊。  - 图1 伤口很疼时

如果尖锐物或者是玻璃碎片遗留在伤口里,宝宝会觉得非常的疼痛,千万不要试图用力挤出,如果有残留物在伤口中会有破伤风的危险,所以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被玻璃或钉子扎到时

当宝宝被玻璃或者是钉子扎到时,不要试图拔除钉子,要在伤口周围裹上干净的纱布,防止钉子、图钉等异物的移动,要立即带他去外科就诊。

当伤口潮湿一直不干的话

如果伤口潮湿一直不干的话,很有可能是化脓了,也需要立即送宝宝去外科就诊。

伤口有异物无法取出时

当家长处理伤口时,伤口中如果留有泥沙、玻璃碎片等小东西,如果用水或者是生理盐水冲洗还拿不出来的话,千万不要硬性拿出或者揉搓伤口,这样反而会十分危险,这时要带宝宝迅速去医院外科就诊。

预防常识

宝宝调皮会引起一些磕碰是经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一旦出现伤口很深、很大的情况,就要求家长们注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伤害。比如彻底将剪刀、刀片等一些锋利危险物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及时检查家里的设施(门、窗、柱子)是否有木头断裂、起皮的地方。尤其是保证一些钢铁设施没有危及到宝宝安全的地方。

小贴士
主要不要把伤口弄湿,如果弄湿了,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有可能会再度裂开。如果需要给宝宝做清洁,可以改用擦澡或是淋浴的方式避开伤口。

撞到头部

当宝宝撞到头部时要及时查明他的状况和症状。比如,他是在哪里撞到的,撞到了什么地方,用力撞到的还是轻轻碰到的等等。

紧急救护措施

把宝宝抱到安静的地方

如果宝宝的意识清醒,在受伤后立刻哭出来的话,就没有大问题。家长需要做的是首先稳定宝宝的情绪,以防他伤后受到惊吓,把他抱到安静的地方,让他平躺下来,用枕头把他的头部垫高。

伤口出血时

当宝宝伤口出血过多,要稳定住宝宝的情绪,而且也要保持自己情绪的镇定,冷静地确认伤口,找些厚纱布或者是干净的毛巾用力压住伤口(但是不要过于用力)。如果宝宝一直流血,要立即去医院就医。

冰敷肿块

如果伤后宝宝的身体出现红肿的话,先用湿毛巾冰敷伤处,但是如果肿块越来越大,而且肿得很明显的话,就要及时与宝宝的家长联系,并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当宝宝感觉想吐时

让宝宝平静下来后,观察他是不是有想吐的感觉,如果严重地呕吐,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立即叫救护车的情况

头部凹陷

当宝宝被撞处出现凹陷时,应该立刻叫救护车!

流血不止

当宝宝头部的伤口止不住血时,立刻叫救护车!

叫宝宝名字却没有反应

等待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失血过多,可以用厚厚的纱布用力压住宝宝的头部,如果宝宝昏过去,可以试着在他的耳边叫他的名字,轻轻拍打他的肩膀,如果他没有任何反应,要把他的脸侧转,防止呕吐食物堵住气管。

呕吐不止

当宝宝撞到头部后出现反复呕吐的情况时,立即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过程中,可以将宝宝的脸侧转,这样可以防止呕吐出来的东西堵住气管。

痉 挛

当宝宝出现痉挛的情况,立即叫救护车!

预防常识

时刻提醒小朋友“文明走路,不跑不打闹”;还要从小朋友的身材角度考虑,为他们制作适合他们的游戏用具、在上下楼梯,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设置好围栏;另外,家长们要时刻敏锐地观察家中是否有尖锐的容易伤害小朋友的玩具、家具等。

小贴士
撞到头的情况,宝宝可能会在过段时间之后才开始不舒服,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食欲和情绪,如果出现反复呕吐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跌 伤

如果是轻微的跌伤,给宝宝冰敷伤处就可以了。如果宝宝的胸部、腹部、脖子或者是背部受伤并且出血的话,要立即进行检查,依具体情况而定,决定是否去医院检查。

紧急救护措施

当手脚跌伤时

清洗伤口并给伤口消毒

如果有伤口,先用清水或者是双氧水来冲洗伤口。接着消毒并覆盖上纱布,再绑上绷带,以保护伤口,最后可以再冰敷伤口以减轻宝宝的疼痛。  - 图2 冰敷跌伤处

如果有伤口的话,可以用冰袋附着在伤口上,如果没有伤口,以冷水弄湿毛巾,直接冰敷患部就可以了。

如果是用冷敷,皮肤较敏感的宝宝可能会发炎,所以可以使用冰毛巾或是冰袋帮宝宝冰敷患部。

当撞到腹部时

首先,让宝宝平躺,帮宝宝把腹部紧裹他身体的衣服脱下,然后,让宝宝抱着膝盖侧躺,或是平躺并把脚抬高,躺着时尽量让宝宝舒服。如果这样能使宝宝疼痛逐渐地消失,而且过一会儿宝宝也能像平常一样行走的话,宝宝的身体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了。

当撞到胸部时

可以让宝宝靠在墙壁上,避免压迫到胸部,并且能保持轻松呼吸的姿势。如果是左右有一边感到疼痛的话,可从疼痛的那一边朝下横躺,这样可以减缓他的疼痛。  - 图3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伤口肿大

当宝宝的伤口已经冰敷,但是却不见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的话,要立即带着宝宝去医院外科就诊。

两天后依然疼痛

当宝宝跌伤后两三天仍然不好,一直喊疼,或者是伤口不见好转而且恶化的话,这可能是骨折了,所以要立即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治疗。

从高处跌落

撞击脖子或者背部的力量很大。

宝宝腹部感到疼痛时

宝宝摔伤后感到腹部疼痛,出现冒冷汗、呕吐等症状。如果有强烈或者多次呕吐的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胸部受伤时

如果是胸部疼痛难忍,可能是肋骨骨折;如果宝宝剧烈地咳嗽,或者是出现咳血、咳痰,这时可能是伤到了肺部,要立刻叫救护车。

丧失意识

剧烈咳嗽,并有血丝。

小贴士
跌伤很容易令宝宝伤筋动骨,但因宝宝太小不会表达,很容易让家长忽略。所以当宝宝发生跌伤的情况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在第一时间送院就诊。

脱臼及扭伤

脱臼和扭伤很难与骨折区分。如果没有办法确定具体状况,就需要去医院就诊。而且脱臼和扭伤如果处理不当,也很难痊愈。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宝宝身体不对劲,就要仔细询问具体情况,千万不能大意。

紧急救护措施

对扭伤的处理

固定患处

然后用有弹性的绷带将伤处固定得紧一点(但不要过紧,只要让伤处无法移动即可),同时将冰敷于绷带上。  - 图4 抬高患处、稳定情绪

将宝宝的患部抬高,尽量稳定他的情绪,让他安静地休息。

冰 敷

首先用冰水将毛巾浸湿或用毛巾包住冰块进行冰敷。

对于脱臼的处理

确认部位

判断伤处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缓,不要用力弯曲宝宝的关节。

夹板固定

可以用夹板绷带轻轻地将患处固定,保护脱落的关节。

冰 敷

在去医院的过程中,为了减缓宝宝的疼痛,可以继续为他冰敷患处。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手脚活动不便

如果宝宝的手脚抬不起来,即便抬起来也很费劲,或者两手、两脚不一样长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脚无法移动时

当宝宝突然疼痛,并且伴有手腕或脚痛得动不了,这极有可能是扭伤或脱臼,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受伤严重时及时就诊

如果宝宝受的伤十分严重或者肿的部位越来越厉害,请先用夹板对伤处进行固定,再前往儿童骨科或外科就诊。

预防常识

关节的一再脱臼会造成习惯性脱臼,家长要随时提醒宝宝千万不要让小朋友拉扯他已经受伤的部位,帮助宝宝预防再次脱臼。

小贴士
家长应该给予宝宝适当的管教,让宝宝知道游戏的时候也要有分寸,不能玩得太疯,以免伤害自己或者小朋友。

骨 折

骨折很难与跌伤、扭伤区别,所以需要家长非常小心。

紧急救护措施

如果出血先止血

先用清水冲洗并且对伤口进行消毒,然后用纱布轻按住伤口2~3分钟来止血。  - 图5 安抚情绪

想办法让宝宝安静下来,并送往医院。这个过程中不能移动患部,如果医院较远,可以先帮助他绑上夹板,或者直接拨打120。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痛得动不了

外表看起来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宝宝痛得无法站立时,或者动不了,就可能是发生了骨折,要前往医院就诊。

皮肤变肿

当小孩跌倒站不起来,一直喊疼,受伤部位由肉眼就能辨认出发生变形,或者移动某个部位时,宝宝十分痛苦,受伤的部位肿得非常厉害,而且皮肤开始逐渐变黑,这些都是骨折的症状需马上送院就诊。

出现变形

出现了明显的变形,或是时常发生不自然的弯曲,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果伤处骨头外露

如果伤口处形成开放性骨折,要立即叫救护车。

出血量过大

大出血时要以不移动宝宝的患处为原则止血,并及时叫救护车。

移动特定部位就觉得痛

只要一动特定的部位宝宝就很痛,可能发生了骨折,要前往医院就诊。

小贴士
夹板是为了固定受伤部位、保护患部。给宝宝上夹板千万不能勉强固定,并且一定要让宝宝觉得舒服。为了避免上石膏的时候发生宝宝的流汗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况,还可以一边为宝宝上石膏,一边拍打石膏。

流鼻血

宝宝经常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如果是单纯由于上火引起则不需要过分的担心,多给他喝水、吃水果就可以了。

紧急救护措施

让宝宝坐起来并捏住鼻子

首先,让宝宝坐下并将身体稍稍前倾,用手将宝宝的鼻子稍用力地捏住,这样可以初步止血,如果鼻腔中的血流到口腔中,要让他马上吐出来。  - 图6 塞入纱布

将棉球或纱布卷起来塞入宝宝的鼻口(不能塞得过于往里,要留一段在外面)。

冰 敷

以冷毛巾覆盖整个鼻子的部分。

正确做法及对策

撞伤所至流鼻血

稍稍止血后可以用冷毛巾覆盖额头到整个鼻子。

不能拍打宝宝的后脑勺

千万不能拍打宝宝的后脑勺,或是让宝宝平躺,以免造成宝宝鼻腔中的血流入喉咙而被呛到。

可以让宝宝侧躺

如果是宝宝流鼻血可以让他侧躺,使流鼻血的鼻孔朝下,这样鼻血就不容易流入他的喉咙或口腔里了。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经常流鼻血

如果宝宝没有原因经常性地流鼻血,要带他去耳鼻喉科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撞到头后流鼻血

如果是因为撞到头流鼻血的话,要马上送医院。

长时间不能止血

宝宝流鼻血时,通常在处理后5分钟左右就基本可以控制,如果超过10分钟还不能止血,就要立即带着宝宝前往医院就诊。

预防常识

室内的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宝宝流鼻血,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室内通风,尤其是冬天的时候,要经常开窗换气,并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使室内空气新鲜,气温适当。

小贴士
挖鼻孔也是导致宝宝流鼻血的原因之一,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是不是有挖鼻孔的习惯。

眼睛进入了异物

家长要对宝宝的眼部特别的呵护,不要让他们不停地揉眼睛,眼睛进了异物要马上进行处理。

紧急救护措施

沙子进入眼睛

清洗眼部

可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为宝宝冲洗眼睛。

挤压眼角

家长帮助宝宝轻轻压住眼角,使灰尘伴随着眼泪流出。

用脸盆洗眼睛

如果灰尘还不出来,可以让宝宝在装满清水的脸盆中眨眼睛。

用棉花棒将灰沾出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的话,还可以帮助宝宝翻眼皮,用清水沾湿棉花棒或纱布取出沙粒。

生石灰进入眼睛

生石灰进入眼睛,既不能用手揉眼睛,也不能直接用水冲洗。此时应该用棉签或干净手绢将生石灰粉擦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受伤的眼睛,至少要冲洗15分钟。同时叫救护车,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生石灰遇水会生成碱性的熟石灰,同时产生热量,处理不当反而会灼伤眼睛。  - 图7  - 图8 尖锐物碰触眼睛

如果宝宝的眼睛是被碎玻璃片或者尖锐物品刺到时,立刻叫救护车。而且千万不能让宝宝揉眼睛,也千万不能试图用其他办法帮他取出异物,这时一定要用毛巾覆盖住他的双眼,尽量使他的情绪平稳下来,而且不要让他转动眼球。

热水或热油渐入眼睛

撑开眼皮,用清水冲洗5分钟,不要乱用化学解毒剂,同时立即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眼睛出血

如果发现眼睛红肿或有出血的情况发生,要马上送往眼科医院就诊。

眼睛睁不开,疼痛伴有流泪

宝宝的眼睛睁不开,他感觉有东西磨得十分的疼痛而且不停地流眼泪,或者是眼睛有十分杀痛伴随流泪的感觉,这些都是有异物(化学药品、热汤、热油、碎玻璃片、眼睫毛等等)进入了眼睛。可以先试着用水为他清洗,如果还不好可送往眼科医院就诊。而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千万叮嘱宝宝不要揉眼睛,可以先用毛巾覆盖双眼,不要让眼球转动。

预防常识

注意室内的卫生,经常拖地,遇到潮湿的天气,要在屋内洒水,减少室内的灰尘。日常生活中还要养成宝宝勤洗手的习惯。

小贴士
家长帮助宝宝取出宝宝眼中的异物时,请您一定要洗净双手。

 - 图9

鼻子或耳朵进入了异物

异物进入不同位置,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如果在取出异物的时候遇到困难一定不要勉强,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帮忙。

紧急救护措施

耳朵进水时

单脚跳

如果小孩耳朵进水,可以帮助他将进水的耳朵朝下然后单脚跳,有异物的情况也一样。

将水吸出

或者用棉签、卫生纸轻轻深入耳中将水吸出来,深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分寸,宝宝的耳道浅,非常细嫩,很容易受伤。  - 图10 耳朵进入虫子

用手电照

让耳朵在暗处稍微朝上,然后用手电照射,虫子会冲着亮光处飞出。

用橄榄油杀虫

可以将1~2滴橄榄油滴入耳朵里杀虫,然后去医院检查。

鼻子进入异物

用力擤鼻子

异物在鼻孔附近时,让宝宝压住另一个鼻孔,闭上嘴用力擤。

用卫生巾搔鼻子

要是擤不出,就用卫生纸搔鼻子,让宝宝打喷嚏。要是异物还不出来,就要到医院处理。

错误做法

家长千万不能擅自拿着夹子为宝宝把异物夹出,因为不小心可能会把异物塞进鼻腔里,给宝宝造成伤害。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进入异物

当一些小东西,例如:弹珠、小积木、大头针等,进入宝宝的鼻子或耳朵里,却拿不出来的时候,千万不能勉强,应该立即带着宝宝去耳鼻喉科就诊。

进入昆虫

如果有小飞虫跑进去,可以先用手电筒照射(因为小虫子都有趋光性),如果小虫子仍不出来,可以用橄榄油1~2滴进行杀虫,再让宝宝用力擤鼻子(按住没进入异物的鼻孔,用力擤)擤出异物,如果还是不行则应尽快带小宝宝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预防常识

家里有很多非常小的物件,例如:玩具的零件,包装的配件,图钉等,家长要特别小心这些东西,把它们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误 食

小宝宝误食东西非常让人着急,也是经常发生的意外。首先要确认吃了什么?是进入了气管还是食管?

紧急救护措施

小的固体异物

如果宝宝年龄很小,让他的头朝下,由背部的中间朝上,就是肩胛骨中间,用手掌用力拍打。  - 图11 如果是年龄稍大的宝宝,可以由后方抱住他,压迫心窝附近,让他把东西吐出来。

气球或者塑料

不透气的材料堵在气管或者喉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马上拿出来,如果拿不出来,要立刻呼叫救护车。

鱼刺卡到嗓子

可用手电筒照亮咽喉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检查咽峡部,主要是咽喉的入口两边,因为这是鱼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发现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长镊子夹出。

清洁剂

让宝宝喝少量的牛奶或水后,再把手指伸到宝宝的舌根处,让小朋友把东西吐出来。

一些特殊的化学药剂

如果宝宝误食了强酸、强碱性清洁剂、灯油和汽油,不能让宝宝吐,直接叫救护车。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呼吸异常

异物进入气管,宝宝一直咳嗽,或者呼吸异样,需要及时送往医院。

进食异常

如果他一直不愿进食或者一直流口水,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是吞食的异物跑到了食管里,这时要立即送到医院救治。  - 图12

被 咬

要根据宝宝是被什么动物咬的而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紧急救护措施

被小朋友咬伤

被咬的地方出血的话,先消毒然后再用纱布包扎。  - 图13 被狗咬伤

清洗伤口并消毒,可以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上杀菌药水。

被蛇咬伤

当宝宝被蛇咬伤时,一律按蛇有毒处理,马上叫救护车。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伤口肿大时

先用冰袋敷在伤处,然后观察情况。

伤口大量出血

如果伤口很深,大量出血时,要用干净的手帕或纱布压住伤口,并且马上送往医院儿童外科。

伤到眼睛

眼睛如果有伤口就很难处理了,要马上送到眼科处理。

伤口很深

要到外科就诊,先清洗伤口,用纱布包扎后去医院就诊。

呼吸困难

当宝宝呼吸困难时,应立即送往医院。

预防常识

要注意陌生的猫狗,告诫宝宝不要去摸,以防被咬伤。教宝宝如何正确与小动物相处。

被 叮

为了减轻小宝宝的疼痛感,要在他抓痒伤处之前先确认是被什么叮到的,然后再处理伤口。

紧急救护措施

被蜜蜂叮到

先把蜜蜂螫针拔出

蜜蜂的螫针不能留到体内,所以要先把它拔出(可以使用消过毒的针),然后再帮宝宝把毒液吮吸或者是挤压出来,千万不能留有毒液,防止事后肿胀。  - 图14 清洗伤口

用清水仔细地清洗伤口,再涂上治疗蚊虫叮咬的软膏或者是切瓣大蒜敷在伤口上,或涂上肥皂水等。

冰 敷

如果宝宝的患处肿胀起来而且一直觉得很痒的话,可以用冰毛巾敷一下来帮助消肿。

被毛毛虫叮咬

千万不能揉搓患处!可以先用胶带纸把毒毛粘出来。再用清水仔细地清洗伤口,然后帮宝宝涂上防治蚊虫叮咬的软膏。

被蚊子叮咬

清洗伤口

先帮助宝宝把患处用清水清洗,然后再涂上被蚊虫叮咬时的专用软膏。

用纱布或创可贴贴住患部

为了防止小宝宝忍不住痒痛而去抓挠患部,可以用纱布或者是创可贴贴在患部上,但是要注意宝宝是否对以上两样东西产生过敏。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被蜈蚣叮咬

如果宝宝是被蜈蚣咬到了,首先要给伤口消毒,然后立即带他去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

被蚊子、毛毛虫叮咬

如果是被毒蚊子、毛毛虫咬到的话,这时候伤口可能会肿得很严重,或者是很痒、很痛。要带他去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

被大黄蜂、毒蜂蜇伤

如果宝宝是被大黄蜂、毒蜂蜇伤,很可能会发生呼吸急促、痉挛、呕吐或者是发热的症状,从而会陷入极度危险的状态,要马上叫救护车去医院就诊。

预防常识

带小朋友去户外活动时,要检查树上或者是屋檐底下是不是有蜜蜂的巢穴、毛毛虫、蚁穴等,如果活动周围蚊子很多的话,可以用杀虫液的喷剂,但是在喷的时候,注意不要让小宝宝吸到(可以让小朋友用手绢捂住嘴巴)。

植物过敏

很多活动是要家长们带领小朋友们在户外开展的,如果还准备带着他们去爬山的话,要特别注意会引起皮肤过敏的植物,并且在出门之前提醒小朋友有些植物是不能随便触摸的。

紧急救护措施

更换衣物

如果发现小朋友已经发生了植物过敏的情况,即使是在室外,也要立刻帮他更换所有衣物,因为有些容易造成过敏的植物,容易附着在身体或者是衣服上,脱下来的衣裤要放在塑料袋里,避免小朋友们再次碰到它。

用清水清洗过敏处

过敏处一般都会非常痒,小朋友的抓挠会使过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可以先帮他用清水冲洗患部,清洗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不要让洗过患处的水溅到他身体的其他部位。

涂上止痒药物

将蚊虫止痒软膏涂在患部,尽可能不要让小朋友去抓挠,如果已经出现水泡,千万不能让他弄破。

用冷毛巾冰敷患处

为了减轻患部的瘙痒,可以用冷毛巾帮助小朋友冰敷。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出水泡,皮肤溃烂

有的小朋友皮肤对一些植物很敏感,碰到一些植物后皮肤会出现湿疹甚至红肿、有水泡,严重的皮肤溃烂。

症状两三天不消减

如果过了两三天,症状一直不消的话,要带他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对于那些过敏后出现水泡、皮肤开始溃烂的小朋友,应先在患部覆盖上干净的纱布,避免小朋友用手去抓而弄破水泡,然后再带他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预防常识

对小朋友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袋,其中记录小朋友以前是否有过植物过敏的情况。如果他有过过敏的历史,带他出去时要尽量给他穿上长袖衣裤,尽量让他远离一些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植物。

制作花粉月历

花粉过敏春、夏、秋季均可发生,春季最为多见。植物的花期不同,所以不同月份有不同的致敏原。发生花粉过敏的孩子,多半是对某种特定植物的花粉过敏,记录下孩子过敏症状发作的时间,了解周围的环境和植被,可以协助你判断引起孩子过敏的花粉。避开那种植物的花期月份,过敏宝贝也能出游。不过父母在制作花粉月历时,也要注意气候变化对植物开花时节的影响。

易过敏宝贝的出游备忘录

时间地点的选择

出游目的地可以选择海边等花粉较少的地方。起风天和艳阳天都不适合出游,小雨天或雨后,花粉指数就较低,适合出游。

适当防护

春游期间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如戴上口罩或护目镜,可以减少上呼吸道和眼睛受到花粉刺激的机会。

安装车载过滤器

这种安装在汽车空调中的小型过滤器已经愈来愈普遍,一般的家用车都可安装。

换衣服

出游回家后,应立即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并嘱咐孩子洗手洗脸,减少花粉在身上存留的机会。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与花粉接触,别让孩子紧张、焦虑。

烫 伤

不论是哪一种烫伤,都要先用冰或冷水敷。

紧急救护措施

用冷水冲洗伤处

宝宝一旦被烫伤后,一定不能直接触摸伤口,可以先不脱去他的衣服,先用水冲洗伤口处,如果宝宝只是身体的小部分被烫伤,给宝宝多穿些衣服,再往烫伤处浇水。

给伤口降温

可以给宝宝的伤口敷上凉毛巾,也可以用淋浴头冲洗伤口,如果天气不冷的话,也可以在浴缸内放满水,直接浸泡全身。

脱去衣物

当给宝宝用冷水冲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脱掉伤处的衣物或者是袜子,如果衣服黏住了伤口,可以把伤口周围的衣服剪掉,保留伤口处的衣物。  - 图15 伤口处理包扎

最后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住伤口,这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刺激到患部,然后用绷带帮宝宝包扎,包扎的过程中纱布一定不能过于紧绷。做完以上简单处理后,一定要带着宝宝去医院,特别严重时,一定要立刻叫救护车。

错误做法

一些民间的做法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比如说,用芦荟、软膏、牙膏、酱油、大酱等涂在患部上,以减轻疼痛,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引起细菌的感染,使宝宝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而延缓复原的时间。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脸部或者下体烫伤

当脸部或下体烫伤时,即使看起来烫伤不严重,也要极为小心地处理。当水泡比1元硬币的面积大时,就要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

大范围烧伤

如果宝宝年龄较小,10%的烧伤即可危及生命,需要马上叫救护车。身体1%的面积,大概相当于单手伸开手掌的大小。

比较严重的烫伤

宝宝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如果烧伤的程度比较严重,需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衣物黏在烧伤处取不下来

当烫伤的部位黏有衣服时,这时候千万不能强行把衣服从伤口上撕下来,可以先剪掉烫伤周围的衣服,留下粘住烫伤部分的衣物,然后在烫伤的部分覆盖上干净的布,立即领着宝宝去医院的外科或者是皮肤科就诊。

预防常识

饮水机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时常叮嘱小朋友们在接饮用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热水烫伤。

宝宝们在吃饭的时候要及时提醒他们不要嬉闹,吃饭时给宝宝安排固定的座位,有些热的东西不要急于进食,比如粥、汤等。

宝宝的皮肤很稚嫩,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即使是我们触摸觉得是正常的温度也会不小心给宝宝造成烫伤,所以一定要家长特别的注意。

小贴士
不论以何种方式处理,一旦宝宝觉得冷的话,就要停止给他冲水。因为冷水虽可以防止细胞因为太热而遭到破坏,而且能使血管收缩、缓和疼痛,但也不能让宝宝着凉。

溺 水

一旦发生溺水的情况,把他从水中打捞起来之后,立即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把他平放在平地上,首先要看看宝宝是否还有意识、呼吸和脉搏。

紧急救护措施

如果宝宝还有意识的话,脱掉他身上的湿衣服,先给他把水擦干,再给他保暖,用干燥的毯子或者被子把他包裹住,帮助他升高体温,可以用手掌为他按摩全身,再送往医院。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如果宝宝没有意识的话,立即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如果宝宝有呼吸,为他做好保暖,并且保证他呼吸的顺畅;如果宝宝没有呼吸,应立刻给他做人工呼吸和心脏起搏。

预防常识

如果宝宝不会游泳,就别带他去有水的地方,或者玩的时候要有家长专门陪同看护。如果是稍大点的宝宝会游泳,也要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比如他的身体素质,他最近的食欲等。

小贴士
人工呼吸和心脏起搏不是事发后短时间就能掌握的救助方法,所以为了宝宝的安全,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学习一些急救知识。以下后两种情况宝宝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1.溺水后昏迷,没有意识。
2.大声哭泣。
3.有呼吸和心跳,但和他说话却没有反应。

中 暑

小宝宝的身体相对单薄很多,当他们受收到强烈的日照,或者是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环境,比如说车内、高温的室内,就很容易中暑,当宝宝中暑时,会突然昏睡过去,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样的情况。

紧急救护措施

有意识

移到阴凉通风处

当宝宝还有意识时,先把他抬到阴凉处休息,让他平躺着的同时垫高他的头部,为了让他顺畅地呼吸可以解开他的衣扣。

降 温

还可以帮助宝宝扇风或者用凉毛巾帮他降温,如果做了这些后宝宝还不见好转,要立刻叫救护车。

补充水分

如果宝宝流了很多汗,可以帮助他补充水分,这样还能够使体温下降(也可以为他补充生理盐水、运动饮料等)。  - 图16 呼吸微弱

如果怎么叫宝宝他都不答应的话,首先要确认他是不是还有脉搏和呼吸。在救护车来之前,要先进行人工呼吸,但是要保证他的呼吸道的通畅。做人工呼吸的同时,还要帮他做心脏起搏。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经常中暑

如果宝宝经常中暑,或者中暑之后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就应该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  - 图17 呼吸不正常

嘴唇、指甲或者皮肤出现青紫色。

出现痉挛或者昏迷不醒

体温始终降不下来,反而越来越高。

预防常识

户外活动之前一定要计划好在外游玩的时间,如果是酷暑时节,尽量避免在两点左右带宝宝出去玩,外出游玩的时候也要注意给宝宝带上一把遮阳伞或太阳帽。

小贴士
如果宝宝中暑后不愿意吃饭,家长也不要逼迫宝宝,只需要给他补充水分就可以了。

指甲或手指受伤

十指连心,所以如果是手受伤了,宝宝会非常的疼。

紧急救护措施

指甲脱落

清洗消毒

清洗并消毒,一旦指甲脱落要马上清洗伤口并消毒,以防止伤口感染。  - 图18 保护伤口

如果还有一部分指甲留在手上时不要强行取下,要把脱落的指甲放回原处,并用纱布包扎。然后去医院。

扭伤手指

用冷毛巾冰敷5~10分钟,不要强行扭动受伤的手指边冰敷边按摩。2~3天后可以边冰敷边按摩。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

指甲受伤

如果是指甲剥落或者是裂开,在进行了简单处理后,要立刻送宝宝去医院外科就诊。

扭伤手指

很多时候看似是把手指扭伤了,实际上可能是由于扭伤引起的骨折或者是脱臼。所以还是应带着宝宝去医院外科就诊。

预防常识

经常检查小朋友常用的玩具及用具,例如门窗、玩具等。很多宝宝淘气,在疯闹时经常会被门窗夹到,可以给小朋友经常开关门窗的部位加上塑胶套等。检查玩具的硬度,再给宝宝玩(比如皮球),以防他挫到手。

小贴士
如果宝宝挫到手后一直没有办法伸直,很可能是骨折或肌腱扭伤,这时要先帮宝宝把手指固定,然后立即带他去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