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宝宝学会发出特定的声音" level="3">让宝宝学会发出特定的声音

    让宝宝学会发出特定的声音" class="reference-link">让宝宝学会发出特定的声音

    每天和宝宝进行简短的对话之后,可给宝宝念几句韵律感比较强的小诗,或者母亲自己即兴编几首小诗给宝宝念效果会更好。这样可选择一些宝宝比较熟悉的词汇,比如“再见”“宝宝好”“妈妈”等。小诗的每一行的结尾一个字能押韵最好。

    母亲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抱着宝宝坐在自己的腿上,面对着宝宝,用热情的声音给宝宝念首小诗,如:

    小宝贝,乖又乖,

    妈妈回家抱进怀。

    反复地给宝宝编一些类似的押韵小诗,每天念给宝宝听。过一段时间后,只给宝宝念前面的字,而将押韵的字保留不说,例如念“小宝宝,乖又乖,妈妈回家抱进……”将说“怀”的机会留给宝宝,然后等着宝宝的反应。如果这首诗宝宝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宝宝会知道结尾有一个“怀”字没有念出来,宝宝就会挥动着小胳膊小腿想替妈妈补上来,可是宝宝使足了劲儿最后会发出一个“啊”或“唔”的声音,这时妈妈应该知道,其实宝宝发出来的“啊”或“唔”就是“怀”,因为宝宝发不出“怀”的音,他所会发的音就那么几个。这样母亲和宝宝之间的交流就开始了。刚开始宝宝可能会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停下来不念最后一个字,但当母亲反复给宝宝说出最后一个字的机会时,宝宝会知道那个字是等他自己来说的。

    母亲要给予宝宝积极的回应,让宝宝知道母亲明白他的意思,这对宝宝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亲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摆脱日常的繁杂事务,与宝宝共享这样的时刻。

    母亲会注意到,宝宝每天发出的音都会有所变化。再给宝宝念一些其他的小诗,如:

    小耗子,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吱吱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宝宝并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但这并不影响宝宝一遍又一遍听这首诗的乐趣。宝宝每听一遍都会比前一遍多一些感悟和理解,能够参与的感觉还会给宝宝带来更大的满足。

    在朗诵中,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字是属于宝宝的,宝宝可说也可不说,但即便宝宝不说,母亲也不要把这个字说出来,就如同母亲和宝宝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旦朗诵到最后一个字就停下来。

    此时母亲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等待,因为宝宝可能要等待三四秒钟才会做出反应。一旦宝宝做出了反应,母亲要抱起宝宝亲一亲。如果宝宝过了一分钟还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就问问宝宝:“宝宝喜欢这首诗歌吗?”然后等宝宝对这一问题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