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宝宝说出两个汉字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亲眼看着自己的宝宝迈出第一步,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兴奋的可能就是亲耳听着自己的宝宝说出第一个清晰的词语,这个词语通常是“妈妈”或“爸爸”。但有的宝宝可能是叫“爷爷”或“奶奶”。

在中国民间有一种很迷信的说法,说宝宝最开始叫的那个人将来生活会不顺利,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其实宝宝说出的第一个词语与宝宝经常所听词语的频率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宝宝平常和谁接触最多,听哪个词语最频繁,他所发出的第一个词语就很可能是那个词。有个母亲说他家的宝宝说出的第一个词语是“来了”,而且说的很清楚,据这位母亲说,之前每天起床的时候,她都会对宝宝说“外婆来了,宝宝赶紧起来看外婆啦。”还有个母亲说她的宝宝说的第一个清晰的词语是“爷爷”,因为宝宝一直由爷爷带着,爷爷很疼宝宝,爷爷每次给宝宝说话的时候就在前面加“爷爷”两字,如“爷爷给宝宝去拿奶瓶”“爷爷抱着宝宝出去看猫咪”等等。

有时候宝宝发出的第一个词语可能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有的宝宝三四个月大的时候会哭着喊“mamamama”或“babababa”之类的音节了,有的父母听了会很兴奋,以为宝宝会叫妈妈或爸爸了,其实这只是宝宝无意识的发音,并没有指定的内容和意思。至于为什么宝宝会发出这两种音节,一来是这两个音节容易发音,二来是宝宝听这两个词语的频率可能多一些,但宝宝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

当然宝宝所说出来的这些词语并非都是成人所能理解的完美词汇。宝宝一开始所说的词语都很难听懂,一般情况下,只有母亲能听懂宝宝在说什么,这就是母亲和宝宝之间的特定交流方式。这些词语虽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听懂的,但确实代表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是宝宝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

有时候,宝宝的语言非常有趣,例如宝宝虽然口中叫着“妈妈”,其实是在说:“我要吃奶。”在宝宝的语言中,“妈妈”就是吃奶的代名词了;有时候宝宝喊着“妈妈”,可能是在说:“我的尿布湿了。”因此,“妈妈”这一词语在宝宝的语言中属于一词多指,有很多意思。

母亲只有理解了宝宝的语言特点,才能和宝宝顺利交流。

2.浅显活泼:儿歌的内容十分贴近宝宝的生活,而且语言大都浅显、活泼,儿歌的思维也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易于宝宝理解和模仿。

3.容易操作:母亲可在任何时候给宝宝哼唱儿歌,宝宝睡觉时可哼唱一些舒缓的催眠曲,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可唱一些活泼明快的曲子,宝宝只要听着就会喜欢,不需要宝宝的耐心,也不需要母亲付出多大的毅力,母子双方都会感到轻松而愉快。

4.语言的精华:儿歌浓缩了儿童化语言的精华,提高了宝宝的语言水平,丰富宝宝的语言信息,为宝宝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