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胖宝宝控制食量
大多数胖小孩的食量较大,且偏好肉类、高热量的食物,所以先找出日常饮食中造成肥胖的原因,再开始帮小孩减重。孩子胃口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体型瘦小的小朋友,妈妈一定希望他每餐都能大口大口的吃饭;但场景一变,若是胖宝宝喊饿时,妈妈可能就有点伤脑筋了。
宝宝为什么会过胖
正宝宝肥胖的原因,除了少数是由于遗传或某些神经和内分泌疾病引起外,主要是饮食方面的原因:
牛奶摄入量过多
牛奶与母乳比较,不仅所含抗体少,抗病能力低,而且蛋白质含量过高,其中尤以酪蛋白较多;另外,乳糖过低,钙和磷比例不合适,钠含量过高。所以,一般牛奶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肥胖症的发病率远比母乳喂养的高。由此,应合理把握牛奶的食用量,适当增加辅食和蔬菜的比例,以利于保证合理的营养搭配,保持健康和适中的体重。
大人认为吃得多就健康
当听见妈妈告诫孩子:“宝宝,多吃点才会长高。”、“营养不够,不能长成大人,多吃点才好!”专家认为,其实吃得多不一定好。宝宝体重过重,多与喂养过度有关。许多妈咪担心宝宝吃不饱,所以喂食的奶量一次比一次多,或是怕孩子营养不足,不断地鼓励孩子多吃一点,如此一来,很容易把宝宝的胃口撑大,当然和成为小胖子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娇生惯养、迎合孩子
有些爸爸妈妈不断地给宝宝各种糖果、糕点和巧克力等零食,假如每天多给宝宝吃五块糖,就可额外摄入热量100千卡,每周即可多增加体重100克,这就成了宝宝肥胖的又一原因。由此,只有合理喂养,科学饮食,才可避免宝宝过于肥胖。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过胖
那么宝宝怎么样算胖呢?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日常比较法
专家提醒妈咪,当大人不断地听到这样的赞美时,就得提高警觉:“哇!您家的宝宝圆滚滚的,好可爱哟!”,这时大人应该认真地想想,“家里的孩子是不是过重了?”然后与同年龄的孩子比一比,大伙排排站时,宝宝的身材如果显得较宽广,那么就得留心。
2 科学计算法
一般来讲,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为过重,超过20%为肥胖。计算正常体重可参照以下公式:
1~6个月 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
7~12个月 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500
1岁以上 体重(千克)=8+年龄(岁)×2
帮助孩子控制食量
改变进餐的程序
1.先喝清汤 先喝汤可以抑制胃的饥饿感,尤其是热汤效果更好,除了浓汤外,任何形式除去浮油的激发都可以,不过最好不要大口大口的两三下就把汤喝完,要用汤匙一口一口慢慢喝。喝完汤再吃其他食物时,就会少吃一点。
2.喝完汤后先吃青菜 蔬菜是六大类食物中热量最低的,最好是凉拌或生食且不加油(麻油或沙拉酱);如果是油炒的,最好妈妈帮忙先沥去含油高的菜汁,或用碗量开水冲去菜汁再吃。若是用烫的,可在烫菜时水中先加少量油和盐,煮熟捞起后,将水倒掉,青菜会有很少量油附着,比较好吃。
3.肉类和饭最后吃 因为肉类比较油腻,先吃会影响宝宝的食欲;饭则比较占地方,所以要最后吃,且要小口小口地慢慢吃。
细嚼慢咽
不狼吞虎咽,每口食物多嚼几次再吞下去,延长进餐的时间,吃得太快会在感觉到吃饱之前,就已经塞进过多的食物了。
培养好的进餐习惯
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容易将食物一直送入口中而不自觉。
鼓励孩子吃完东西后立刻刷牙
饭后立刻刷牙就不会想再吃东西。
4个错误观念导致肥胖儿
小时候胖没关系,大了长高后体重就会正常
“小时候胖不是胖”,不少年轻父母认为,养一个胖胖的孩子,自己脸上才光彩。
可是体重管理专家指出,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使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肥胖或轻度肥胖得不到控制,而一旦发展成青春期肥胖或重度肥胖时再想减就很困难了。
父母应该这样做
父母至少每半年要为孩子量一次身高、体重,同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核对参考指数,衡量孩子是否过重甚至肥胖。
如果孩子已经达到肥胖程度,不要坐视不管,建议带着他寻求小儿科医生协助。
孩子应该在短时间内改变不好的饮食习惯
千万不要在某一天的晚餐时宣布,全家人明天开始每餐吃烫青菜、糙米饭、白煮肉,外加运动1小时,然后就期待你的孩子会照做。
企图一下子把小孩的错误的饮食形态来个三百六十度大翻转并不科学,自己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一瞬间被全部夺去,孩子会害怕。于是,心生反抗,甚至以拒吃表达抗议。
父母应该这样做
订立容易实行的计划,最多一星期完成一项目标。例如第一个星期,试着让孩子减少吃巧克力的次数,从原本一天一块减少为两天一块,持续一星期之后,再减少成三天一块,以此类推。
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健康的食物,不论是新食物或是你认为他不爱吃的食物,都应该多尝试几次。每一种食物至少要让孩子试过15次以上,他们才会了解自己究竟喜欢还是讨厌它。
可以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外出散步30分钟,如果抽不出时间每天散步,可以选择固定几天安排一些事情让全家人都有机会参加,例如星期五晚上一起逛超市添购家用品,也借此机会教导孩子认识及选择健康食物。
改变孩子的错误饮食观念
孩子不只遗传父母的基因,更遗传父母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对食物的选择。如果希望孩子吃得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带头示范。
最近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做的研究指出,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孩子,通常她们的父母每天也会摄取许多蔬菜、水果,这再次证实父母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孩子。
父母应该这样做
不论自制或外食,为全家人选择均衡、健康的食物,例如一碗糙米饭、两种蔬菜、一份烤鲑鱼,并在饭后吃一份水果,让孩子看着你把这些食物吃完,觉得很满足、很享受,他们自然也想尝试看看。
家里每个人都应该减少吃高热量食物的机会,也避免点超大份量的餐点,更不要三天两头光顾“吃到饱”的餐厅,把全家人胃口都撑大。
少吃脂肪,可以预防孩子发胖
不少父母认为是肥胖来自于脂肪,所以认为让孩子减肥,首先就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脂肪。基于这样的观点,父母在烹饪食物时,常常不用天然的脂肪,而用脂肪代用品;或是让孩子少吃正餐,改吃一些减肥配方、饮料或饼干之类的东西。
德国一位营养学家认为,如果每100克含900卡热量的脂肪被热量大大减少的其他食物取代,那么身体就会缺少通常所需的热量,于是大脑便会发出饥饿的信号,促使孩子去早些进食。结果往往会吃得比平时还要多,不仅未能减肥,反而增加了体重。
父母应该这样做
不含脂肪的食物不利于健康,某些脂肪酸是生命的所需,是人体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还是要让孩子正常摄取脂肪。
当然,摄入脂肪过多也不好,每人每天有60克左右的脂肪也就够人体所需要的了。
控制胖宝宝饮食的问题集
宝宝胖,到底是遗传,还是吃得太多了
影响肥胖的遗传基因有200多个。在日常生活中,若我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在同一家庭中往往有多个肥胖者,尤其是双亲或其中一方为肥胖者的子女多肥胖,亲生子与父母肥胖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养子与养父母肥胖的一致性。双亲中一方为肥胖者,孩子肥胖的机会为25%~50%,双亲均肥胖者则孩子肥胖的机会为50%~75%。在较早前对双生子的调查分析表明,身高、体重与遗传有关。相对来说,身高受环境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则小一些,也就是说,体重受环境因素,尤其是食物影响更大。
如果宝宝一直喊饿,怎么办
父母可以先评估上一餐的食用量是否较少?喊饿时离上一餐的时间有多长?
较小宝宝的胃容量小,每次进食的食物量少,所以每天1~2次的点心是必须的,但准备点心时,要避免太甜、太油的食物。已经上小学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再补充点心,当两餐之间觉得饿时,请先评估正餐的食量,若正餐食量够;给孩子吃的食物以水果或低脂牛奶为优先选择,千万不可让孩子吃饼干或热量高的面包西点。若觉得饿时离餐后不久,这时可能不是真的饿,尽可能不要让小朋友吃东西,过1~2小时后再给水果或低脂奶。
另外,还要注意点心的供应要注意低油、低甜、高纤的原则。六大类食物中以蔬菜的热量密度最低,水果次之,所以点应以蔬菜水果为主,发育中的小孩对蛋白质的需求也多,因此低脂牛奶、蛋也是很好的选择。
宝宝减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胖宝宝就算是减肥,以下四点是绝对要注意的。
1.不能随便使用减肥药物。
2.不允许实施恶性禁食。
3.不能实施快速减肥。
4.尽量不要实施任何减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