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玩具带来的9种伤害
新闻链接:上半年,中消协公布了2005年全国侵害消费者安全健康权益十大投诉案件,一起由糖果包装袋中的促销玩具小胶笛导致幼儿死亡的案件排在第一位。
1 跌伤
如果宝宝自行车的车把尺寸过大,宝宝就容易握不紧或刹不住车,就有跌伤的危险。一两岁的小儿抱着玩具跑,也容易因身体失衡而跌伤。
预防 宝宝学骑车时应有爸爸妈妈看管,还要检查宝宝自行车的各种部件是否齐全。不要让3岁以下宝宝在携带物品的情况下剧烈活动。
2 夹伤
例如电动三轮玩具车的车轮与车身的间隙就可能存在夹伤宝贝手指的危险;另外,折叠式及组合式玩具手推车,遥控玩具等折叠式玩具,在折合时可能夹伤宝贝手指,要小心玩耍,同时,如果玩具组件间的空隙太大,宝贝玩耍时容易因把手指探进空隙而夹伤。
预防 玩具安全标准规定,供8岁以下宝宝使用的玩具,不允许存在5~12毫米的间隙。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看管好宝宝,制止宝宝把手指插入各种可触及的间隙中。
3 刺伤
玩具的焊点,电子部件的尖点,小梳子的齿尖,金属丝的端点,如果没有保护装置,就容易刺伤宝宝,另外,一些表面不平整光滑的木制玩具的毛刺,也会刺伤宝宝的皮肤。
预防 玩具安全标准规定,供96个月及以下年龄宝宝使用的玩具,不应有可触及锐利边缘。爸爸妈妈在购买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检查仔细,最好不要购买市场里的三无产品。
4 异物卡喉
3岁以下宝宝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用嘴来探索,感知四周的环境。一些玩具上的小配件一旦被宝宝放入嘴中,很容易发生异常卡喉的危险。
预防 爸爸妈妈应尽量不要让3岁以下宝宝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给宝宝的玩具要适宜,尺寸不能过小,如纽扣、笔帽等。另外,要注意如果宝宝将包装玩具的软塑料薄膜紧贴口、鼻,可能造成窒息。
5 击伤
如气枪,弓箭及飞镖等,含有小零件,这些弹射玩具若不小心玩耍,很容易会伤及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如被射入口中,还可能产生窒息的危险。
预防 玩具标准规定,弹射玩具的平均弹射动能不得超过规定的焦耳值,且弹射物端部应该是圆钝的,而且有软性防护头。爸爸妈妈不要给宝宝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劣质玩具。此外,宝宝们在玩枪和棍、棒等玩具时,爸爸妈妈要在一旁监管,教育宝宝不要过于用力或击打别的小朋友的头部。
6 割伤
不少金属玩具车,超合金之类的玩具,边缘可能会很锐利,又或有尖角突出,要多加留意,以免割伤宝宝。
预防 我国玩具安全标准规定,供36个月及以下年龄宝宝使用的玩具,不应有可触及的锐利边缘;供37~96个月宝宝使用的玩具,允许存在功能性锐利边缘,但必须有警示标注。爸爸妈妈不仅要注意不让宝宝玩带有锐利边缘的玩具,还要注意不让宝宝触摸其他带锐利边缘的物品,如剪子、小刀、图钉等。
7 勒伤
某些拖拉玩具配有较长的绳索,若不慎缠绕宝宝的脖颈,宝宝会有被勒伤的危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窒息。
预防 爸爸妈妈应事先将玩具上的绳索、线头剪掉或收好。
8 铅中毒
不少玩具都要用到喷漆,如金属玩具、涂有油漆等彩色颜料的积木、塑料玩具、带图案的气球、图书画册等,即使是毛绒玩具、娃娃或小动物的眼睛、嘴唇都是油漆喷的。油漆中一般含有铅,宝宝经常接触,就容易造成铅中毒。
预防 尽量避免让宝宝孩子抱着玩具睡觉,在玩耍时玩具后,要叮嘱宝宝立刻洗手。
9 损伤听力
特别是那些载人电动玩具车、弹簧发声玩具、惯性玩具,枪支玩具,所发出的噪音会伤害到宝宝的听力。
预防 控制发声玩具的音量,对宝宝玩这类玩具加以限制。
贴心提示
到正规婴童店、商场和超市购买玩具
不少爸爸妈妈有这种感觉,想买便宜的宝宝玩具最好去小商品市场,不仅品种多、还能讨价还价。殊不知,小商品市场不少看似“物美价廉”的宝宝玩具可能正是“宝宝杀手”。所以,建议爸爸妈妈们不要去小商品市场等地购买玩具,最好还是到正规的婴童店、商场和超市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