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输液宝宝
事例一:9个月大的彭联宇腹泻入重庆武隆县医院治疗,巩固治疗时猝死于输液过程中中。而院方称属正常自然死亡,死者家属请来律师,院方同意补偿1.2万,但不承认有责任。
事例二:刚满8个月大的貌仔因感冒咳嗽被父母带到广州荔湾区骨伤科医院河沙门诊部打点滴,没想到输液3个半小时后孩子小腿呈青紫色,肿得比大腿还粗,后院方当即将小孩送往总院救治。
什么情况下一定要输液
不需要输液的病情
●患病毒性感冒的宝宝,一般不需要输液,只要让孩子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随时监测宝宝的体温,就ok了。
●患细菌性感冒的宝宝,能吃药的就不必输液,只要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就行了。
●患气管炎的宝宝,如果只有一些咳嗽和低烧,只要能按时吃药,就不需要输液。
可以选择输液的病情
●患化脓性扁桃腺炎的宝宝,因为是细菌性感染,可能需要输抗生素或吃消炎药。
●如果患气管炎的宝宝高烧不退或已查出明确病原体,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输液。
一定要输液的病情
●感冒的宝宝,如果伴有严重吐泻,需要适当输液,以补充水分和热量。
●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合并症,如中耳炎、咽炎、喉炎等,就需要输液,输液的目的是针对病原和症状用药,而不单是退烧。
照顾输液宝宝的六大要点
1 要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父母应帮助小儿排尿,准备好尿布、被褥,以防患儿着凉。对大一点的患儿做好解释工作,鼓励患儿勇敢一些,不要害怕。父母本人也应消除紧张的心情,协助护士做好肢体固定——按压患儿穿刺部位,以保证穿刺一次成功,从而减少患儿痛苦。
2 协助护士固定宝宝体位
陪同的父母应协助护士摆好患儿体位,扎针时,应尽量安抚照料好孩子,避免哭闹、躁动而使针头松动;移位。然后协助护士用夹板和绷带固定穿刺部位。
3 注意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滴速是否恰当
输液管扭曲、受压,针头固定不当,输液瓶悬挂太低等都可引起滴入不畅。滴速是医师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药物性能而科学计算出来的,一定要认真执行,父母不要随意调动输液管上的调节器,输液速度太快或太慢都对孩子不利。孩子输液时,不要抱着孩子、举着吊瓶四处走动,避免吊瓶举得过低、血液回流造成针头阻塞,举得过高而使输液滴速过快。另外,如果走得太远,一旦出现问题不利于及时抢救和处理。
4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大人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肿胀隆起,肿胀隆起表明针尖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液体已注入皮下组织,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5 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要小心观察宝宝有无不适或疼痛感,如宝宝在输液的过程中,突然畏寒或出现寒战,数分钟后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达39℃~41℃或更高;应及时请医务人员处理。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250毫升时。
6 学习生活技能
当瓶里的液体还剩10~15毫升时,及时通知护士换药瓶或拔针,以防液体滴完后将空气挤入血管内。等护士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或棉球轻轻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待不出血即可。大人千万不要局部按揉,以免出现皮下淤血。
关于照顾输液宝宝的常见问题
为什么给小宝宝输液,要在头皮上扎针,这样会伤及大脑吗
小儿输液常采用头皮静脉,因为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且血管表浅易见,不易滑动,具有操作方便、易固定、痛苦小、冬天不易着凉等优点。头皮静脉穿刺不会给孩子的大脑和智力带来伤害,父母不必为此紧张和顾虑。
宝宝输液扎针就够疼了,为什么还要皮试,让孩子多挨一针
皮试就是在输液前,打过敏针,看看患儿机体对药物是否过敏,能不能输液。如果不按照要求做皮试,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必须先皮试再输液。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要打过敏针,只有输青霉素类药物或和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反应的药物(如头孢类药物)时,才需要事先打过敏针。如果每天连续输同一种药(如青霉素),中间不再需要做皮试,但如果间隔几天未用,再输同一种药(如青霉素),就需要重新打过敏针。
陪宝宝输液时,除了握住宝宝的手外,我还能为宝宝做些什么
宝宝输液时,妈妈可不能大意,要随时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脸色、输液的进度等。如果孩子状态不好,就立即叫医生。如果液体快输完了,一定要提前(输液瓶里尚有少量液体时)叫医生,千万不要等液体已经没了再找人,万一空气进入静脉,容易引起静脉血栓(气栓),出现危险。
为何宝宝病了又病
乳白蛋白含量高
宝宝容易生病,其实这是自身抵抗力低下的表现!
在我们人体内有许多细菌,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共同形成体内生态环境。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益生菌占优势,控制住坏菌处于健康状态,若生病、滥用药物等,益生菌的优势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坏菌乘机繁殖,导致体内环境改变。婴幼儿体内环境极不稳定,常因体内环境改变而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