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2~3个月的宝宝特点和游戏
2~3个月宝宝的基本动作智能
宝宝动作、运动能力发展
2个月的宝宝,运动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并且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宝宝在仰卧时,大人稍微用力拉住他的手,宝宝的头部就可以自己稍用力,并且可以完全后仰了。
这时,宝宝的双手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变化,从原来紧紧握着的小拳头姿势逐渐地松开了。
乳头的香皂味道,宝宝不喜欢
检测2个月宝宝的成长发育是否达标,从他的运动及适应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就可以看出来。
宝宝能力特点
到两个月末时,一些宝宝就可以竖着抱起来了,只是仍有些摇晃,对于发育较好的宝宝则可以把上半身支撑起来一小会儿,而发育快的甚至能够在爸爸或妈妈的帮助下尝试学习翻身的动作了。
如果你给他小玩具之类的东西,他竟然会有意无意地抓握片刻。在你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并且,此时他的小脚会很喜欢踢东西。
大运动
在宝宝仰卧时,妈妈可以观察到两侧上下肢对称地待在那儿,能使下巴、鼻子与躯干保持在中线位置。
在宝宝俯卧时,大腿贴在小床上,双膝屈曲,双髋外展。比如说宝宝俯卧在一平面上,头开始向上举起,使下颌能逐渐离开平面5~7厘米,与床面约呈45°角,而不再向一侧,如此稍停片刻,头又垂下来。如果将宝宝拉腕坐起时,宝宝的头可自行竖直起2~5秒。
精细动作
在用拨浪鼓柄触碰宝宝的手掌时,他能握住拨浪鼓2~3秒钟不松手。
如果把悬环放在宝宝的手中,宝宝的手能短暂离开床面,即使手张开或合拢,环仍在手中。
宝宝面部协作
从出生到2个月的宝宝,动作发育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宝宝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的是面部表情,会越来越丰富。有时在睡眠中,宝宝也会不老实,有时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微笑。
其实,这些面部动作都是宝宝吃饱后安详愉快的表现,亦是健康成长的象征。
宝宝运动注意事项
宝宝长到8周时,在俯卧位下身体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但还不能持久。这个动作要到3个月时,下巴和肩部才能都离开床面抬起来,胸部也能有部分离开床面,用上肢支撑部分体重。宝宝俯卧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看护,防止因呼吸不畅而引起窒息。
这时,宝宝双脚的力量在加大,只要不是睡觉或吃奶时,手和脚就会不停地活动,虽然不是十分灵活,但他却动得很欢快、很开心。
通过小手认识世界
俗话说心灵手巧,双手灵活的宝宝会更聪明。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比嘴先会“说话”,他们往往先认识自己的手,有许多时候他们会两眼盯着自己的小手而很仔细地看个没完……因此,手是宝宝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
宝宝能力特点
两个月的宝宝的小手已经开始松开了,而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两手张开,摆出想要拿东西的样子。虽然这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但有时看到玩具会乐得手舞足蹈,全身乱动;在吃奶时往往会用小手去触摸。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手是人认识世界、与外界交往的重要器官,正是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手的这种灵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这个发育过程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尤其是在宝宝3个月时,是手部运动发育的最佳时期。
爸爸妈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多训练宝宝的手部动作,以利于智力的开发。这时,可以选一些不同质地、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玩具或物品,比如拨浪鼓、海绵条、绒布头、纸卷、小瓶盖或小积木等等。
训练触摸和抓握能力
宝宝的手虽然还不能完全张开,但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玩具在他手中,如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以训练他的抓握能力。
在训练的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触碰宝宝的小手,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类型。待宝宝的小手可以完全展开后,就能将玩具柄放入他的手中,并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大人也可以将食指塞入宝宝手中使其握住,并能留握片刻。
此外,也可用宝宝的小手去触碰某些物体,比如,在吃奶时把小手放在妈妈乳房上或脸上,让他触摸;在抱着他时,可以在宝宝的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手部感知活动。
训练宝宝的小手,应选择一些带柄易于抓握、并且会发出响声的玩具,如摇棒、铃棒、串珠等,但要注意: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孩子误食。
手眼协调训练
手部感知练习:除了上面的训练宝宝手部触觉的方法外,亦可在宝宝的手腕上系上铃铛或红色手帕及鲜艳的手镯等小物品,以此来吸引宝宝对手部的感知,帮助他感知手的存在、体验手的动作。
过一段时间,可变更一种系法,看看宝宝是否注意到这些变化。再过一段可以完全脱下手镯、红绸带,再让宝宝瞧瞧、摸摸,让他感觉一下这些东西与手部动作的关系。
此外,还可让宝宝仰卧,将一块手绢盖在他的脸上,也可只盖住一只眼睛,开始时,可以抓住宝宝的上臂来引导他、帮他试着用手移开脸上的手绢,而后逐渐地要减少帮助,让他自己动手将手绢从脸上移开。
握着宝宝的手,帮助他去触碰、抓握面前悬吊的玩具,每当抓到玩具就鼓励一下,吸引他的抓握与观察力,如此可促进手眼的协调和视知觉的形成。
巧妙地声音
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将一台小录音机放在宝宝身边,抱着宝宝坐起来,拉着宝宝的示指头按一下开键,音乐便响起来,父母故意惊喜地告诉宝宝:“录音机唱歌了!”
和宝宝一起听一小会音乐后,再拉着宝宝的示指按一下关键,关掉音乐,“宝宝听,没有了!”并观察宝宝的手部动作。
让宝宝重复开、关,多次训练,让宝宝的手充分触摸到录音机的键,通过感觉和声音刺激宝宝触摸的欲望。这个游戏刺激宝宝自己动手操作的热情,有助于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
扩大手的动作
为了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功能,要让宝宝多去玩各种类型的玩具。比如:在桌前给孩子摆上多种玩具,如小球、积木、小瓶、盖子、小勺、小碗、水瓶等。当孩子看到这些东西时,知道用积木玩搭高,知道将盖子扣在瓶子上,知道用水瓶喝水,知道用拇示指捏起小球,知道将小勺放在小碗里“准备吃饭”等等。
为了更好地训练手的活动,还可以准备一些抓握玩具,如,摇铃、能捏响的软塑料或橡皮玩具,使其从抓、握开始,而后向摇、捏等动作的方向发展。
经过多种训练,就能锻炼宝宝小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技能。
宝宝头部训练
出生1到2个月的宝宝,是发育成长最迅速的时期,这时应做好全方位的训练,尤其是头部训练不可忽视,因为头部运动是全身其他运动的先导。
宝宝能力特点
到2个月末时,一些宝宝就可以竖抱起来了,只是仍有些摇晃,对于发育较好的宝宝则可以把上半身支撑起来一小会儿。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出生后的第2个月是宝宝运动能力的启蒙阶段,也是动作成长发育的最快阶段,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
抬头训练
当宝宝在清醒的空腹状态下,可将他四肢自然地舒展,然后匍匐在妈妈的胸腹前,妈妈一边向后仰,一边说“宝宝抬头看妈妈”等,直至仰卧在床。
此时,宝宝在移动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将头抬起。也可使宝宝自己俯卧在床上,两臂屈肘于胸前,大人在宝宝的头侧引导他抬头。
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每次可做30秒钟,以后可根据宝宝训练情况逐渐延长至3分钟左右。
这个训练,能锻炼宝宝颈部肌肉,开阔眼界,丰富视觉范围,促进智力发育。
竖抱抬头
做这个训练时,可一个人将宝宝竖直抱起来,另外一个人拿着色彩鲜艳和带响声的玩具,放在接近宝宝面部的前方,跟小宝宝逗着玩,这时宝宝向前倾的头能抬起来,观察彩色玩具。
坐位竖头
妈妈将宝宝抱起来,坐在自己的一只前臂上,并使宝宝的头背部贴在自己的前胸,这时一只手抱住宝宝的胸部,使宝宝面前呈现广阔的空间,让他能注视到周围更多新奇的东西,这样可以激发宝宝的兴趣,使他能主动练习竖头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宝宝胸部贴在妈妈的胸前和肩部,使宝宝的头位于妈妈肩部以上,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背,以防止宝宝头后仰。
训练转头
让宝宝学转头,可以训练他颈部活动力量,并能开阔眼界。
训练时,可将宝宝抱在身上,面向前方,有人在他的背后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伸头,与之玩类似捉迷藏的游戏,并变换着或摇动铃铛,或呼唤宝宝名字,或与他说话,总之,要尽量引起宝宝的兴趣,使之主动地左右转头。
这种训练,可以每天做4~5次,每次1~3分钟。在起初训练时,要记得将自己的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爬行”与“侧翻”训练
爬行,是可以锻炼宝宝颈、背、四肢肌肉的运动。
宝宝能力特点
爬行通常是从6~7个月开始练习的,宝宝到8个月或9个月时才会随意地会爬行。但我们这里所说的“爬行”,只是表示宝宝俯卧时有向前窜行的动作,并非是真正的爬,这也是他的一种天生的本能反应。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通过这一动作训练,可以促进小宝宝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开发智力潜能,以及激发愉快的情绪。
爬行训练
爬行训练的方法是:在训练宝宝俯卧练习抬头时,可用一只手抵住宝宝的足底。
虽然,此时的宝宝的头和四肢还不能离开床面,但宝宝已经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头方窜行,做出类似爬行的动作。
此外,也可以在每天洗澡、皮肤抚摩后,让宝宝俯卧,用手心抵住宝宝足底,训练他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匍匐爬行。这个动作训练,可以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
侧翻训练
侧翻训练可分两步来进行。
转侧练习:训练时,要用宝宝最感兴趣的玩具。每次训练时间可在2~3分钟,每日3~4次即可。这个训练可促进宝宝颈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侧翻身做好准备。
侧翻练习:宝宝长到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做侧翻动作训练。
训练时,可先用一个发声玩具,吸引宝宝转头注视,然后,大人一手握住宝宝一只手,另一只手将宝宝同侧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辅助宝宝向对侧侧翻注视,如此左右轮流侧翻练习,以帮助宝宝早日感觉体位的变化。这种侧翻动作,每日可做2次,每次侧翻2~3次就可以了。
宝宝手部动作发育及训练
在3个月左右时,宝宝本能的握持反射就会消失,开始出现无意识地抓握,这就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真正发育了。
宝宝在开始抓握时,往往是用小拇指的侧边握东西,然后逐渐发展到用大拇指侧边,最后发展用手指握东西,也就是说手的动作是从小拇指侧边向手指发展的。
这时宝宝的手经常呈张开状,可握住放在手中的物体达数分钟,扒、碰、触桌子上的物体,并把物体放入口中舔。但手与眼协调能力还不强,常抓不到物体,就是抓物也是一把抓,即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方向相同。在宝宝3个月时,抓紧对他小手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让宝宝主动抓握
可以用带长柄的玩具触碰宝宝手掌,他能抓握住并举起来,使玩具留在手中半分钟;此外,用悬环也能抓住举起来。
让宝宝用手指去抓衣物
宝宝仰卧时,能用手指抓自己的身体、头发和衣服,有时也能将玩具抓举起来。
让宝宝两手张开或握拳
由于宝宝这时能双手张开,因此当给他玩具时,不需要再撬开手,很容易便放到其手中。
抓毛绒玩具
妈妈抱着宝宝坐在自己怀里,让宝宝呈仰卧状,面向妈妈,妈妈微笑着注视宝宝,引导宝宝的注意。妈妈提着毛绒球在宝宝眼前晃动,然后用毛绒球轻轻地在宝宝的脸上脖子上碰触,刺激宝宝用手抓球。妈妈还可以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悬吊带响玩具,扶着他的手去够取、抓握、拍打。每日数次,每次3~5分钟。
2~3个月宝宝的能力开发训练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虽然多数宝宝,都是到差不多一周岁左右时才会真正说话,但他们的语言能力却是不断成长发展的。
刚刚2个月的宝宝就已经有语言能力了,通过宝宝的语言能力还可以看出他的记忆与认知能力也在快速的发展。
训练宝宝语言能力
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语言意思,嘴里能发出咿咿呀呀声音来。这时他们最喜欢听大人的说话声,尤其是听到妈妈的声音就聚会精会神地倾听,而且不同声调会使他着迷,对于那些动听的歌声、或尖声他都能有反应。
所以,2个月是宝宝语言智能开发的萌动时期。
宝宝能力特点
这时宝宝偶尔会发出a、o、e等字母音,并且有时能发出咕咕声,像鸽子叫似的;在与妈妈对视时,会呈现灵活的、机警的和完全清醒的表情;在与其他人接触时,有时能以发音来回答社交刺激,能集中注意。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对出生两个月的宝宝,爸爸妈妈就得注意和他多讲,以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
宝宝说话要多引导
在平时与宝宝接触时,不要不理会他,而要多与宝宝交谈为好。比如,在给他换尿布时,先让宝宝光着小屁股玩一会儿,产生一种轻松感,这时宝宝会欢快地把腿抬起、放下。
这时,妈妈就可说“嗨,好宝宝,跳跳、蹦蹦!”“妈妈给换一块干净的尿布。”在反复这样做几次之后,每当宝宝露出屁股时,只要说跳跳、蹦蹦,宝宝就会伸腿、踢脚的。
说话时要面向宝宝
在跟宝宝说话时要面向他,这样宝宝就会盯着你的口形,也想说出同样的话。当突然发现自己发出了和你同样的声音时,宝宝就会异常快乐。
宝宝在开始说话时,仅是无意识的,而且较容易忘记,作为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地去巩固宝宝无意识时说出的话,一天甚至几天能让宝宝记住一两句话,就已经很不错了。
训练逗引宝宝发音
宝宝在2个月时,就有发音能力了。
宝宝能力特点
宝宝这时开始喜欢妈妈的声音,并且会对不同的声调、歌声、尖声作出反应,大人在逗哄他时,他会以种种变化的咿咿呀呀声来回应。并且,能偶尔发出a、o、e等元音,有时还能发出鸽子叫的咕咕声。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要多让宝宝发音、出声,以下两种方法可训练宝宝的发声能力:
训练宝宝发音
促进宝宝的发音能力,爸爸妈妈或其他家长可用亲切和温柔的语音来对宝宝说话,并要正面对着宝宝,以让他看清大人的口型,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a、o、e等母音。
这样练习一会儿后,让宝宝停下来歇一会儿,而后从头再练一会儿,一天反复几次即可。
训练宝宝发笑的反应
通过视听训练,可以训练宝宝发出笑声时的反应。首先,要在视觉方面让宝宝练习视力集中,可将一些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放在他面前,当他全神地注视后,就可以慢慢移动这些玩具,使宝宝的眼睛能跟着物体动,以提高他集中和注意能力,当他看到高兴时就会发出笑声的反应。
训练宝宝的视觉、嗅觉及听觉
2个月的宝宝,其感觉器官发育的非常快,在视觉与听觉上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这时务必抓紧对宝宝的训练,使感官跟上体质发育的水平。
宝宝的视、听觉发展与训练
在听觉方面,满月后的宝宝听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对成人的说话声音能作出反应。到了2月时,宝宝就很喜欢听成人对他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还能安静地听轻快柔和的音乐。
2个月时宝宝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熟悉的大人的脸。
宝宝能力特点
2个月宝宝的听力有了很大发展,对大人跟他说话能做出相映的反应,对突然的响声能表现出惊恐。
到2个月时,有的宝宝已能辨别声音的方向,并且能安静地听音乐,对噪声表现不满。这时的宝宝,很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甚至会哭闹起来。
2个多月的宝宝,色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接近3个月时就已经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了。并且对色彩很有偏爱,往往喜欢看那些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但却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宝宝经过一个多月的哺育,就会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变得熟悉,如果听到陌生的声音他会吃惊,如果声音很大,他会感到害怕而哭起来。因此,大人要多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此外,宝宝玩具的声响不要超过70分贝,生活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100分贝。2个月的宝宝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听觉训练,可以用寻找声源与注意声源两种方法。
训练寻找声源
训练宝宝寻找声源,可以在宝宝的侧面将玩具弄响,宝宝听到响声后,就会转头去寻找声源。
训练注意声源
训练宝宝注意声源,可以用宝宝的八音盒或其他带有响声的玩具,在宝宝的正面作响,让他听到并且看到,以立刻引起他的注意响声的能力。
视觉训练
宝宝最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所以,要经常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宝宝也正是这个道理。
宝宝视、听觉刺激训练
对于宝宝的视觉与听觉不但要训练,还要进行合理的刺激及开发:
视觉刺激
1.给宝宝看自己的小脚小手,并一起摇动它们。当宝宝不想注意周围环境的时候,放个玩具在他手中。
2.可以用有图案的床单,让宝宝观看。
3.拿大的、光亮的东西,或手电筒,慢慢的扫过宝宝的视线。
4.将宝宝放在不同的高度,如地板上、沙发上,使他从不同的高度看东西。
5.将宝宝放在家中房间每个不同的地方,让他由不同的角度看家庭摆设。
6.准备一块塑料片或盘子,横放在小床上宝宝可以看到的地方,摆些彩色的东西在上面,如:小纸片、彩带或玩具,并常常更换和移动这些东西。
7.将色彩明亮的丝带绑起来,挂在宝宝的小床上,让他可以看到但碰不到。
8.在宝宝房间的墙上或床顶上挂些图片、照片或彩色壁纸,并且经常更换,给宝宝从色彩刺激。
9.当宝宝躺在小床上时,拿一面镜子放在离他眼睛18~20厘米的地方,让他观看自己的动作和镜中影子的关联性。
听觉刺激
1.给宝宝附有铃铛的积木玩具。
2.给宝宝的手里放一个轻的、会嘎啦嘎啦响的手摇玩具。
3.在宝宝的鞋带上系一个小铃铛。
4.在宝宝的一边耳朵旁搓揉纸张,然后再换另一边耳朵。
5.让宝宝听摇铃声、注视摇铃,并引导宝宝去摇动它,使它发出声音。
6.从房间的不同地方向宝宝说话或摇铃铛,看他会不会听到,并用眼睛追寻声音的来源。
训练宝宝社交及自理能力
虽然两个月大的宝宝还不懂什么是社交,也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们的成长发育与感觉行为已经启动,正在潜意识里发展这些能力,因此,对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及早培养、全面开发是很有益的。
宝宝社交能力训练
作为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知道自己的宝宝是有一定智慧和能力的,要学会和自己宝宝交流,以从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宝宝能力特点
2个月宝宝的社交行为可达水平基本如下:
对镜中自己的映象有拍打、亲吻和微笑等表情。
仰卧时玩耍,会扳自己的脚并把脚放到嘴里。
在逗他玩时,宝宝有微笑、发声或手脚乱动等反应。会把玩具放到嘴里咬和嚼。
仰卧时,在没有任何社交刺激的条件下,宝宝能自发地并有选择性地看着妈妈的脸(时间短暂)。
将有兴趣的玩具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宝宝会移动身体并坚持去够。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养育宝宝,除了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宝宝外,爸爸妈妈也要与宝宝有情感上的交流。平时要用亲切的语调多和孩子说话,2个月大的宝宝会模仿大人的发音,在宝宝咿呀自语时,妈妈与宝宝主动交流,可提高宝宝发音的兴趣,并会模仿大人的口形发出不同的声音。
做家务时也可在宝宝看得到的地方与宝宝进行交流,或放一些儿歌音乐,让宝宝在欢乐气氛中自己咿呀学唱,为以后说话打下基础。
更重要的是父母平时还应该多逗引宝宝,多逗宝宝喃喃说话,以培养宝宝的语言交流能力。
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还应注重宝宝的情绪。当宝宝有脾气时,爸爸妈妈要有相应的反应,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在不同情况下的哭声,掌握他的情绪规律,尽量满足他的需要,这样,在与妈妈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最初的母子感情与交流。
TIPS
防止奶汁呛入气管。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都要抱着宝宝喂,吃奶后要抱起来轻轻拍背,使吞下的空气通过打嗝出来,躺下时要右侧卧,以防漾奶时奶汁进入气管造成窒息。
宝宝大小便训练何时为佳
大小便是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一般来说,宝宝排便次数无规律性。但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大小便的次数减少,量增多。
宝宝能力特点
训练宝宝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可以从宝宝2个月时开始。虽然宝宝的腰身还很软,但妈妈可以将宝宝抱在怀里,给他一个信号让他排便,便后即将宝宝送回原位,时间不可长,也不要过于着急,使宝宝逐渐明白“信号”与排便的关系,便会渐渐适应。
此外,在6个月之前的这一阶段,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小便的次数与进食的多少,进水的多少的关系,多数宝宝在大便时会出现腹部鼓动、脸发红、发愣等现象。出生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大便2~3次,小便20次左右,而6个月到1岁的宝宝,每天大便1~2次,小便15次左右。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事实证明,尽早培养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仅使宝宝的胃肠活动具有规律性,有利于宝宝皮肤的清洁,减少家长洗尿布的麻烦,还可以训练宝宝的膀胱储存功能。因此,在2个月左右就应开始训练宝宝大小便。训练一段时间,当宝宝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后,就会按照大人的指令大小便了。
一般小宝宝的膀胱容量是很少的,所以把尿的间隔时间不可太长。通常越小越频繁,在宝宝2~3月时,在清醒时,可半小时到1小时把尿1次,并在宝宝入睡前要把尿,入睡后数小时应把尿一次。
随着孩子的长大,把尿的时间可相应延长。半岁后,宝宝要小便时会有表示,但仍需父母定时“提醒”,因为此时宝宝控制排尿的意念仍不太强,父母稍不留神,宝宝就可能裤子尿了。到了1岁左右,就应该要求让宝宝自己学着坐尿盆了,尿盆要放在指定的地点,宝宝有了尿意会自己去解。但是如果父母总是将便器换位置,宝宝就可能不会自己去坐盆解便。
训练宝宝大小便注意事项
训练宝宝大小便的自理能力,首先大人要观察宝宝的生活规律,一般在睡醒及吃奶后及时把大小便为好,但不要把得过勤。
宝宝能力特点
在开始把时,宝宝不一定配合,但也没有必要每次把的时间太长,慢慢地定时加以训练,使宝宝逐渐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在把宝宝大便时,要坚持一种正确的把便姿势,并辅以其他条件刺激,譬如以“嘘嘘”声诱导把尿;以“嗯嗯”声配合大便等。
但是,训练宝宝大便要注意几点:
1.一定要定时、定点。
2.排便时间应在5分钟之内。
3.孩子每次大便后,父母要用温水给孩子洗小屁股。
4.孩子大便后要给他洗手,大些的孩子让他自己洗手。
5.不要在排便时干其他事情,不要让孩子边大便边玩玩具,不要让孩子大便时看书,不要在孩子大便时讲故事,让孩子专心排便。
6.注意孩子有无便秘症状发生,如有,则要做饮食调整。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品。
宝宝穿衣小训练
有关专家认为,2个月大的宝宝,就要培养固定的生活规律,并且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宝宝能力特点
要培养宝宝定时睡眠,定时进食,定时大小便等生活规律;建立洗脸、洗澡、洗脚、穿衣等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让宝宝多去适应生活,更快乐地成长。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训练宝宝穿衣,越早越好,这样能够避免宝宝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
在给宝宝穿衣时,动作要轻柔缓和,态度要和蔼可亲,要多鼓励孩子,使他愉快地配合。
穿衣训练
训练宝宝穿衣,要结合穿衣和宝宝讲话,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如穿上衣时,告诉他要“伸手”;穿袜子、鞋子时要“伸脚”;洗手时“伸出小手”;洗脸时“闭上眼睛”等。
还要教他认识各种衣服的名称,懂得动作的名称和做法。
可以用游戏的方法,使他乐于配合。如穿裤子时告诉他要做一个“小鸭钻山洞”的游戏:先捉住“小鸭”——小脚丫,再让“小鸭”钻“山洞”——裤筒。
动作要轻柔,要用丰富的语言和表情使宝宝配合,这样坚持下去,即可以培养孩子会穿衣、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情感
宝宝的情绪和情感随着成长在不断的发展,父母应多给予爱抚及亲切的面容以培养宝宝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爸爸妈妈和颜悦色、反复多次的爱抚语言,不但能够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还能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与情感。
因此,爸爸妈妈平时一定要重视和宝宝之间的交流,并且要通过对视、倾听、说话、拥抱等方法,满足宝宝最初的感情交流及心理需要。
TIPS
在对宝宝的日常教养中,要避免一些意外事故发生。宝宝的被褥要合适,避免被褥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引起窒息,喂奶时一定要坐起来喂,避免乳房将宝宝的口、鼻腔堵死。
宝宝的心理特征
我们知道,宝宝先天的本能就是会吸吮,吃饱后被竖直抱在妈妈的怀中,如果再轻轻地拍拍他的后背,有时宝宝会打几个嗝出来,之后他会有一种满足感。
宝宝能力特点
在光线适宜的房间里,吃饱的宝宝会睁开眼睛,非常愉悦地看着妈妈慈爱的笑容,喜欢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听妈妈的心跳声或说话声。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母子皮肤应直接接触、早接触、多接触、早喂奶、多吸吮、多抚摩、多交谈、多微笑,让宝宝充分享受母爱,以尊重宝宝的个性发展,使宝宝的心理健康地发展,这些都对今后宝宝人格健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与宝宝的多交流,能促使宝宝的触觉、动觉、听觉、视觉、平衡能力综合训练刺激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这对宝宝脑发育过程提供了信息和促其发育的营养素。
宝宝健康心理培养
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周里,他的情感和智力就在快速地发展着,其速度与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包括他的身高、体重和全身协调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宝宝能力特点
在宝宝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前几个月的照顾与成长,而此阶段最重要的人是对他照顾最多的人,而这个人最合适的就妈妈。宝宝的教养与启蒙教育首先就是要培养他的健康心理与情感,通过正确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妈妈的乳汁,不但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还是宝宝的精神粮食。在给宝宝哺乳时,妈妈不要看电视或做其他别的事情,而要温柔地看着宝宝的脸,这时你会发现宝宝非常的开心与快乐。
妈妈哄着宝宝的时候,宝宝也会“啊、呜”地跟妈妈说话。这时母子之间的语言交流,对于以后宝宝学说话的意义十分重大。同时,宝宝和妈妈之间已经有了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
总之,不管你做些什么,不要浪费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时间,因为这段时间里对宝宝以后的成长意义重大。
给宝宝做按摩与抚触
育儿专家认为,按摩是母爱的表达,不但能使母子亲密感情的交流,还是宝宝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按摩与抚触,不仅能够促进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商,增加体重,还可以增加体质,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按摩是爸爸妈妈送给宝宝的一份无法估价的珍贵礼物。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给宝宝按摩的最佳时间,最好在两次喂奶中间,室温控制在22℃~26℃为宜,并且室内最好阳光充足。
按摩之前,妈妈或爸爸要摘去身上的装饰物,包括戒指和手表,并且将指甲剪短。
然后,用热水洗手,用一点煮沸后冷却的植物油作为润滑剂。
接着,帮宝宝脱下衣服,让宝宝躺在床上,这时可采取适合的姿势进行按摩。但按摩的顺序要注意,是先从头,再到脚。
要先从宝宝的头部开始,接着是宝宝的脸、脖颈、肩膀、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腿和脚,最后再从脖颈到脚左右对称地进行按摩。
按摩时的动作也要注意,要以轻柔为主。在刚开始是轻轻地抚摩,然后观察宝宝的反应并可增加一点手力,轻柔地推动皮下肌肉的活动。
在按摩时,要观察宝宝的感情,如果宝宝有愉快的表情,表明他需要这种按摩,每个身体部位一般可按摩2~3遍,在宝宝身体小的部位可用手指尖或手指按摩,大的身体部位可用掌心或整个手掌按摩,每次按摩数分钟,以后可逐渐延长至20分钟。
另外,按摩时,可放一点柔和的音乐,让宝宝全身自由地放松。妈妈也可边按摩边和宝宝说话,这时候亦是母子交流的最佳时机,可以让宝宝感受到你的按摩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趣味的抚摸
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游戏,它可以增进宝宝同爸爸妈妈之间爱的交流。爸爸妈妈一边用准备好的柔软物品轻轻触摸宝宝的手指和脚趾,一边同他低声说话,宝宝将会感到非常的快乐。每次触摸宝宝的手指和脚趾时,爸爸妈妈可以采用不同的物品,这样宝宝将会更加喜欢这个游戏。
这是一个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表达互相的爱意,也可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触摸各种物品的感觉,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不要宝宝一哭就安慰
通常,两三个月以后的小宝宝若没人抱就会哭,一旦被人抱起来就不哭了,这是他产生孤独、不安全感之类情感念头的表现,于是就通过哭声来引起大人们对他的注意与照顾。
因此,往往大人对他们的哭声做出的反应得出他们对外界的最初印象。如果他们被人爱和得到关注,他们的感觉就很幸福。
对于宝宝的这种哭声要酌情处理。要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关照,同时也不要成为他哭声的奴隶,这必须要理智。如果知道宝宝不是饿了,他也没有什么危险和病痛,也没有尿湿,可当你把他放在床上睡午觉时他却“哇、哇、哇”地哭闹个不停,这时,大人完全可以等几分钟再去看他。这不会伤害他的。
所以,当宝宝利用哭闹让你注意他时,就要使用置之不理等方法,这时你的态度要坚决、冷淡。
更要搞清楚宝宝反常的长时间啼哭的原因,因为他可能非常烦躁甚至生病了,如果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宝宝哭闹不停,那你就要对他多多关照,并要带他去看医生。
2~3个月的游戏指导
社交能力游戏
美丽的泡泡舞曲
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游戏,增强宝宝和妈妈的互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幸福感。
游戏方法 妈妈随着音乐随意哼歌,哼着“泡泡变大了”的时候,抱着宝宝转圈,哼“泡泡变小了”的时候,妈妈就紧紧抱着宝宝,哼“泡泡飞起来了”,就把宝宝抱到头顶转圈,哼“泡泡不见了”,就把宝宝紧紧藏在怀里,宝宝会非常开心。
我爱你
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的两只胳膊伸展开,让蜷缩已久的身体得到一个充分的舒展。
游戏方法 每一次抱起宝宝同他说话,都会使你们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宝宝会渐渐熟悉你说话时的语调,你拥抱他时臂膊的力量。每次拥抱他的方式,对他讲的事情以及说话时的语调应保持一致。不久,宝宝就会咿咿呀呀地学语,并朝你微笑。这是他传递爱的方式。
2~3个月亲子游戏
声音在哪里
游戏目的 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让宝宝寻找声源的训练和语言的暗示,让宝宝为以后认识声音打下基础。
游戏方法 妈妈可以依次打开手机音乐,让手机发出声音,然后让宝宝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在宝宝找到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原来是手机在响啊。”
笑一笑
游戏目的 这项游戏能鼓励宝宝笑口常开。让宝宝在婴儿时期就能每天保持一个开心的心情和状态,为以后宝宝的健康成长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开头。
游戏方法 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宝宝轻轻地、缓慢地前后摇摆着,并且同时用食指轻轻地抚摸宝宝嘴边的皮肤,当宝宝朝你微笑时,要表扬他、亲吻它,并让他知道这样使你很多开心。或者用宝宝喜欢的玩具逗宝宝,可以说“来,宝宝笑一笑。”,让宝宝在这个游戏过程当中开心地笑起来。
小宝宝照镜子
游戏目的 通过让宝宝照镜子,和镜子里的宝宝“交流”,可培养宝宝的良好情绪,提高宝宝的自我意识和与人交流能力。
游戏方法 准备一面稍大些的镜子。妈妈拿着镜子在宝宝面前慢慢移动,一边告诉宝宝,“宝宝看,镜子里的小宝宝在看我们呢!”等,以吸引宝宝注视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妈妈拉着宝宝的手触摸镜子里的宝宝,和镜子里的宝宝招手,妈妈还可学着新生儿的样子向镜子里的宝宝发出咿呀的“问候”语,逗宝宝跟着妈妈向镜子里的宝宝咿呀说话。
鸭子要跑了
游戏目的 这时候宝宝已经能主动转头了,而其对空间也有了一定的感觉。通过找鸭子帮助宝宝认识左右方,增强宝宝的空间认识能力。
游戏方法 准备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鸭子,扶着宝宝坐起来。妈妈拿着小鸭子在宝宝面前摇一摇,让鸭子“嘎嘎”叫一叫,吸引宝宝注意,给宝宝说:“鸭子要跑了!”迅速将鸭子藏到背后,然后躲开宝宝的视线迅速将鸭子伸到宝宝的右侧,“嘎嘎,鸭子在这里呢!”妈妈再将玩具鸭子藏起来,躲过宝宝的视线,迅速将鸭子突然伸到宝宝的左侧,“嘎嘎,鸭子在这里呢!”如此反复练习两三次,并观察宝宝是否有反应。
握拳头
游戏目的 1~3个月大小的婴儿可以说整个身体都处于一个封闭的没有绽放的状态,所以可以多做一些这样的小游戏让宝宝的身体逐渐适应到舒展的开放的状态。
游戏方法 每天还躺在婴儿床里的小宝宝,小拳头是紧紧的握在一起的,这就需要妈妈把他紧握的小拳头给慢慢的打开,打开之后宝宝肯定又会很轻易地合上拳头,这个时候妈妈再打开宝宝的小拳头,把指头放到宝宝手掌心中,让宝宝感知妈妈,然后宝宝会又把拳头慢慢握上,如是再三,宝宝就会逐渐把手掌打开。
不倒翁,左右摇
游戏目的 通过让宝宝追视左右摇摆的不倒翁,可以培养宝宝视觉敏捷性,提高宝宝的视知觉能力。
游戏方法 买一个色彩鲜明的大个头不倒翁,最好是两三种颜色相间。在地板上铺一个厚垫子,扶着宝宝坐在上面,或者将宝宝抱着坐在腿上,将不倒翁放在宝宝前面的地板上,用手触动使它左右摇摆,一边告诉宝宝:“看,不倒翁给宝宝问好呢!”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一边观察宝宝的眼睛,看目光是否紧跟着不倒翁移动。